发表于 2006-12-07 18:24 IP属地:未知
吃素使人漂亮
这个题目恐怕是最贴切,因为素食跟漂亮最接近,或者说素食跟清秀最有缘。
中国女人一向以优雅在世界上著称,这是几千年来,中国女人在多素少肉的生涯中养成的心性和外表。现在我们这个好传统正在被改变。
心气很高,傲视群艳的北京女孩到底好看不好看?北京毕竟是人之精华汇聚地,她们中的一些人确实外形轮廓很好,俗话说的美人坯。但没有多长时间, 几年后再看,其中的一些人就变了,皮肤粗坠粗糙,神态举止少一种细腻的光泽。真的很为她们惋惜,红颜易去也不至于这么快,当然还没有像许多爱吃肉汤和黄油的俄罗斯姑娘一样,十七八岁以前,貌若天仙,几年之后就有点接近肥臀粗腿的“大妈”了,但过多的肉食显然使他们逊色不少。因而有人极而言之,肉食是粗俗的食物,是粗汉鲁夫的爱好,红颜美女应该慎食。这句话打击了一大片,但至少表明,大嚼鸡腿,猛啃肥臀的人是跟那种最优雅的气质无缘的。
一位素食者大胆宣称“中国人变得不好看了!”。她观察得很仔细:“现在的人长得不好看。我不是指花季少女少男,他们经过现代妆扮,在年轻的时候,可以很耀眼。而是指稍微上了点年纪的中年妇女男人,普遍有一种俄罗斯化的倾向。你看影视银屏里,那些充满坠肉的男人女人,那还是千挑万挑出来的演员,你看过去电影中的男人女人,除去化妆的失误以及衣物的不当,那清秀的面容神情是掩不住的。什么原因,现在的人吃肉太多。
“什么菜都有肉,什么菜都给你放些甜不唧淡不唧的肉丝肉沫,素菜往往在一席中成了点缀。中国人普遍有种大肚子倾向,当然这里主要指的是城市人。
“不止如此, 吃肉太多的人, 身体反而会瘦弱单薄, 这与普遍以为的身体强壮刚好相反。还有身体容易变得歪曲变形, 毛孔粗大,体表变得多毛, 体臭口臭加重, 人变的懒惰蒙塞。还有便秘, 皮肤易生疮, 变粗糙。这些都是我实际观察得出的结论。”
肉食为什么使人变难看?
肉食者平常吃的肉类鱼类,隐含着大量的动物油脂,它与动物蛋白一起,附着在肉食者的皮肤细胞里,使细胞不断肥大,堆积成坠。食肉越多,那种坠肉型面孔越明显。
再有,肉类、鱼类、蛋等动物性食物,使血液里的尿酸、乳酸量增加,这种乳酸随汗排出後,停留在皮肤表面,就会不停地侵蚀皮肤表面的细胞,使皮肤没有张力、失去弹性,粗糙又容易产生皱纹与斑点。更甚的是,现代肉类中毒素越来越多,这除了使人类遭受三大疾病——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攻击外,皮肤也因受到肉中毒素的侵蚀而变得越来越粗糙。
在清秀自然方面,素食者是很自傲的。素食者长期食用碱性的植物性蔬果,血液中的乳酸便会大量减少,自然就不会产生有害的物质,随汗排至皮肤表面损害健康的皮肤。素食中含大量的维生素E能够使女性皮肤更加娇嫩,起到极佳美容效果。同时,植物性食物中的矿物质、纤维质又能把血液中有害物质清除。这种净化的血液,能够发挥完全的作用,于代谢过程中输送足够的养分与氧气,使全身各器官力能活泼充满生气,皮肤自然健康有光泽,细致而有弹性。
同时,美容界都知道一句话,白嫩皮肤是吃出来的。皮肤的黑白与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有关。而饮食的调整能减少黑色素的合成,有助于黑皮肤变白。当然这个食物调整就是吃素,也就是说素食能使皮肤变白。
美国的营养学家建议,如果像要皮肤变白,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化学实验证明,黑色素形成的一系列反应多为氧化反应,但当加入维生素C时,则可阻断黑色素的形成。因此,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酸枣、鲜枣、蕃茄、刺梨、柑桔,新鲜绿叶蔬菜等。同时要注意摄入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富含E的食物有卷心菜、菜花、芝麻油、芝麻、葵花子、菜子油、葵花子油等——当然没有一种来自肉鱼类。
笔者偶在一本娱乐杂志看到,好莱坞不少女明星,在她们保养秘方里总有一条:一星期里有一天禁食所有肉类。她们为让血液净化,每日食物中也尽量少吃肉类……那篇文最后说,“看了她们光鲜亮丽的皮肤,妇女朋友们,是不是也该试试素食美容法呢?”
笔者这么多年笔墨生涯确实从没听说过吃肉美容的。几十年前,美国有一个人推行一种只吃肉和菜,不吃淀粉类食物的瘦身法,一时中国也有响应的,殊不知那个美国人把人推到一种极为危险的生活方式中。现代科学营养学研究早已证实,米、面、谷物等淀粉是人类生命能量非常重要的一个来源,如果缺少将对人体造成很大损害。果不其然,那个美国人去年暴死,据传是被心血管病夺去生命的。
港台的美女俊男中长期吃素或间或吃素(一个月中有多天吃素)的比较多,我知道的就有李连杰、张学友、孟庭苇、利智、萧蔷、张惠妹、王丹凤、王秀峰……这个名单因为我的孤陋寡闻不那么长,实际应该囊括更多的人。
国外严格吃素的美女俊男也有不少,说出他们的名字可能会令人大吃一惊,他们是当红明星麦当娜、歌坛巨型迈克尔.杰克逊、黛安娜王妃、披头士成员乔治.哈里森——我这时才明白为什么麦当娜号称艺坛不老树了。
国内一家娱乐杂志载文《好莱坞明星最爱是素食》说:“美国一家杂志公布了今年最性感的好莱坞‘素食’明星。没错,他们只吃菜,不吃肉,而且性感得不得了,一点也不会皮包骨、前胸贴后背。
“这些明星不按排名次序,女星有潘蜜拉·安德森·李、阿什丽·贾德、娜塔丽·波特曼、德鲁·巴里摩尔、阿丽西娅·席尔维斯通、潘妮洛普·克鲁兹和乡村歌后仙妮雅·唐恩。男星则是李察·吉尔、伍迪·哈里森、托比·麦奎尔、歌手迈克尔·波顿和"披头士"的保罗·麦卡尼。
港台明星在吃素方面也是颇有心得。漂亮的模特和影星萧蔷透露,“吃素可以让人心情平静”。6年前,她突然觉得肉有腥味,所以吃了一年的素菜,到大陆拍戏期间也吃锅边素,发现食物真的可以影响心情。她透露自己的美容秘诀:“我吃了一整年的素菜,不但皮肤变好,心情也非常平静,到现在还每天吃5种蔬果保养。”
茹素九年的孟庭苇说:“生活愈简单、愈朴素,反而愈快乐。”他因为小狗罹患犬瘟热,九年前就发愿吃素,她现在感觉到整天快快乐乐的,恐惧感消失,比吃肉时更年轻、更充满活力了。
看来,如何成为荷叶美人,兰草香姬,我只能这样理解:与素食结盟。
到底谁是食肉民族?
在世界历史上中国和印度好像是两个惟一大范围吃素的国家(当然印度因举国信教的原因吃素比例比中国大得多)但现在中国因为二十世纪始从西方输入“蛋白质概念”,以及其他原因,已经丢弃了素食传统。现代中国在营养理念上一个核心就是“蛋白质迷信”,当然偶尔也提一下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但脱不了附属的地位。就像我们总提GCP而总是忽略环境、福利、教育、医疗等对人的幸福同样重要的因素一样。
蛋白质在西方已经渐渐是一个回归本位概念,西方严肃的医学机构有无数的试验和研究证实,蛋白质过量毒化人体,而且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在对人体的益害方面有本质区别……但我们大众因深度迷信蛋白质而难以远离肉食。也因蛋白质是西方传来的而认为西方人嗜肉,当然各种文字影像也从另一种角度加深了这种看法。
但许多中国人不知道,西方是现代环保的发源地,西方是宗教的笃信地(基督教虽允许吃肉,但总的理念是食物越简单越好,裹腹即可,决不允许为了享受大吃大喝)。西方人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都是酒肉动物。笔者多次在欧洲和美国游历,感觉西方人嗜肉这一错误概念应该打破。笔者发现西方人在日常饮食中食肉量比中国大城市要少,西方饮食颇有可取之处,比如蔬菜并不少见,而且是鲜生有营养的那种吃法,菜都是少盐少油的,在油腻腻的程度上根本比不上中餐。即使有块肉条鱼,也是素素净净的,奶油等调料是随取自放的,很少像中餐那样泡在油里,肉上加油的腻。
西方人的早餐一般是冷牛奶、玉米燕麦等谷物膨化片和面包片,再加上一杯纯果汁。咸肉片加鸡蛋那种英国式早餐已渐被抛弃。西方人的午餐可能最简单,一般是一块三明治和一杯咖啡。晚餐或是匹萨或是意大利面条,最多有色拉和汤,吃大块牛排的并不多见,西人每天都吃牛排大半只是中国人的想象。
因而我觉得,西方人的一般吃食的含肉量绝对比不上中国的城市,尤其比不上北京、深圳、广州等这一二十年乍富起来的城市。但不知为什么我们把近年中国人多肉多油的饮食潮归罪为“西式饮食”。其实就西方人常吃的意大利菜、法国菜和墨西哥菜来说,还找不出一款一式比现代中国都市人日日都吃的梅菜扣肉、涮羊肉、红油火锅、剁椒鱼头、鱼香肉丝等油腻——哪一次人们吃鱼香肉丝不是就着油吃那肉丝?在档次稍微低一点的餐馆就可能等于喝那地沟油(有多位居民反映,每到深更半夜,从外地来的贩卖地沟油的肮脏卡车就悄悄光临北京的大街小巷,给沿街中档以下的饭馆送油,饭馆里的活计好像早已等待,悄声接洽。这导致北京的一般荤菜馆全面被怀疑,可以肯定的是一般只有亲朋好友或者重要客人来进食,这些馆子才肯用上正处买来的色拉油)以目前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最流行的意大利餐为例,一个典型的程序是这样的,第一道是意大利面条或一点面包和汤,第二道是一个有肉有蔬菜的菜,第三道是点心、冰激凌等,当然间插着酒。相当干脆和素净,哪里比得上我们一个北京的白领在晚上动辄消灭一二百个麻辣小螃蟹,一个守着火锅的西安的市民来不来就消耗八斤羊肉外带十八瓶啤酒那般气派?这种“游牧民族”的吃法绝对要把西方人吓一个跟头的。
我在新西兰奥克兰附近的一个女子中学看到那里的中产阶级子弟吃的午餐,颇觉无话可说,那些私立学校的女孩子在午餐的时候,三三两两活跃在秋阳下的草地上,一手拿着一个不大的、妈妈给准备的汉堡包,另一手拿着一瓶水。这就是她们全部的午餐。我在这些快乐的、精精瘦瘦的女孩子中很少发现像北京孩子中那种胖墩,一个也没有。同样在中午时分,我到北京的中学门口,可以发现大量的跑到肯德鸡、麦当劳一个人叫上一摊子大嚼大啃的大胖子中学生。当我和朋友在他们侧旁要一点稻香饭和一碗热汤在吃的时候,只能感叹这些孩子的无度和他们父母的放任……其实学校是有饭的,其实学校的饭也是有肉的,但他们仍感不过瘾,这样被炸鸡和可乐灌出来的孩子,体态质能将是极为虚笨的,智力灵思也将是钝滞而不能通达的。
中餐是健康的这种说法实际是基于二三十年前“瓜菜代”的基础,那时中国农民一年就吃一两回肉,城市一个人一个月也就半斤肉,那时的中国人多是瘦瘦的,三大疾病:癌症、高血压、糖尿病也相对较少,那时中国人的饮食跟现代中国城市绝对是两回事。因而不能空泛赞扬理想中的中餐而让实际的中餐害人。
现代中国人吃肉量之巨大为世界瞩目,据联合国卫生组织和粮农组织统计,中国肉食消费水平在1988至1998年的十年里,增长了整整一倍,达到了人均46公斤,其增长速度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1998年,中国的肉食消费水平是发展中国家平均值的近两倍,并超过了韩国和日本等高收入的亚洲国家,从而成为亚洲东方饮食习惯的国家中肉食消费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中国人的食肉量正接近法国、美国、阿根廷和巴西等世界上肉食消耗最大的国家。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城乡差距极大,八亿农民实际只能吃到一点肉,这个平均量里的大部份肉都是占全国人口五分之一的大中城市里的市民吃了,如此算来,许多中国人实际比美国人吃得肉更多。因为美国的平均数大致反映了真实情况,他们没有城乡差别一说,很难说城里人比乡下人吃肉更多,而且美国的穷人、黑人、拉美后裔等低收入阶层公认吃肉更多,反而是富人、受高教育者吃更少的肉,更注意锻炼……
有意思的是,中国人的食肉量比日本人多四分之一,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却比日本人少四分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中国人平均寿命是六十六岁,日本人平均寿命八十三岁,为全世界最高)
另一个有意思的数字是,中国人从九十年代中期到二零零二年,伤残和凶杀性犯罪率年增长百分之十,吃肉的增长率也恰是百分之十。真像许多佛教大师无数次强调过的,世上的刀兵劫难总是跟杀生吃肉严格对应,紧密相联的,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夜半屠门声”,暂且不论里面神秘主义的东西,肉食中的激素和荷尔蒙会使人神经趋于暴躁是得到公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