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7-10-24 14:19 IP属地:未知
查看 48.2W | 回复 42
【我不腹黑】又是一年换胎记,自驾东北边境小城
其实挺羡慕南方车友的,一年四季都不用考虑换雪地胎的问题,北方就不一样了,不光要考虑雪地胎的问题,还要考虑防冻液,玻璃水,机油,哪怕一套简单的坐垫,都要准备两套,否则,在外面放置一宿的车,第二天早上进去能冰掉你的屁股!哈尔滨零下3度了,早起看了下时间,尚早,给女儿请了两天假,换套雪地胎,顺道看个朋友,起床出发。

东宁,我小的时候是个县,现在改市了,城市在发展和人口密度经济状况是密不可分的。可惜的是行政等级高了,工资还是那些,办事效率依旧是小县城化的。单趟500多公里,时间没有那么久,4个多小时的路程。过路费203.

出发之前拍张照片,一年跑了33900公里,买它,超值,就是为了自驾游而存在,划算!

原车的档把坏掉了,换了这个比较坑,夏天烫手,冬天很冰,无奈得很。

提车的时候买的行车记录仪,跟着小5形影不离了一年,一直都是兢兢业业的,质量不错。

吐槽提车赠送的这家伙,时不时的总死机,样子还很山寨,看来赠送的东西都是样子货。

开始冬季供暖了,哈尔滨的空气污染指数迅速飙升到全国第一,稳稳的。体会过雾霾天开高速啥赶脚吗?外循环都不敢开,空气里一股子柴火味儿,呛人得很,学校停课。只能内循环加ac了,偶尔的通通风,怕呛到孩子,谨慎些好。

直线距离开出300公里之后,才看到太阳,没有了雾蒙蒙的感觉,空气爽朗了不少,城市大了也并不见得能活的有多开心,还是农村喜人。

和女儿疯了一会,拍照留念,继续赶路。

到绥芬河的时候居然下雨了,从车库里拿出雪地胎,朋友找了个信得过的轮胎店,两个车一起换,能便宜不少。

跑了一整年,四季胎扎了三条,只有一条是完好的,只是佳通的轮胎质量一般,明年看看再换一套。胎嘴换了一套铝合金的,价钱倒是不贵,用用看,不行再换。

很多车友觉得我换的雪地胎超过标准值。去年冬季更换的时候我也是慎重考虑了很久之后才决定换225-45的,静音效果不错,唯一的缺点就是油耗高了一毛。

轮胎分里外,胎纹分反正,看清楚标识,防止小的轮胎店安装马虎。

很多人问艾瑞泽5多少钱,当知道价格后,看到17寸的铝合金轮毂都觉得很不可思议,毕竟大多数合资车还停留在16寸的层面上。

223-45的轮胎看上去还是很注重的!配上金色的胎嘴,原厂的轮毂样式很耐看!

更换的前减震质量比原厂的质量要好,刹车很给力,高速无论速度多快,我心里都有底。

后轮碟刹盘比前驱动轮略小,四轮碟刹比较厚道!减震略显单细。

更换轮胎做动平衡,我的方向盘轻微跑偏,轮胎店建议我多花100块钱做定位,自己的车,心里有数,没不要花多余的钱。

更换过后,225的轮胎比205稍宽出前叶子板一点点,不过整车看着更敦实些。

换胎的手工费50块钱,找个洗车店把车子彻彻底底的的清洗了一次,每次下高速都会洗车,已经养成一种习惯。

铝合金的轮毂换胎的时候给我刮花了一小块,心疼的很,看来不是自己的东西没有人会爱惜。

驱车进城,边境小城人口不多,不会堵车,像极了大庆,工作日的时候,市区的人很少,走在路上都给人一种相当舒心的感觉。

对于四面环山的小城来说,周边有景点是稀松平常不过了,东宁也不例外,虽然当地人不觉得有什么稀奇的,可在外人眼中,每一处风景都是美的。

像极了雷峰塔,但缺少了雷峰塔的气势,游客稀少,遇上这样的天气,似乎有种英雄迟暮的感觉。

沿着山路向下,来到河边,看着秋后的芦苇随风摆动的凄凉,心中莫名的恐慌。

转过一座山,来到金光寺,年初的时候来过这里,佛祖的信徒无论走到哪都把大殿修的金碧辉煌,好让虔诚的信徒膜拜,白手起家,我只服和尚。

开进广场,找个没车的地方,摆个造型,开始帅气的拍照。

侧腰线提升了整车的运动感,看脸的时代,这么造车,没毛病。

无论哪个角度看,都觉得它的无与伦比,美的无法言喻,因为我喜欢。

挡泥板已经换了好几套,每次倒车都会莫名其妙的刮到那里,左侧的雷达下面有脏的痕迹,洗不掉,不知道怎么弄的。

还是黑色的顶看起来好看些,黑色的小天线看着就是没有白色的鲨鱼鳍好看。

车尾的造型就是看着顺眼,至于将不降低风阻,我也说不好,存在亦有价值吧。

这张照片稀罕的不要不要的,拍摄角度堪称完美,质感饱满。

东宁要塞经过几年的修复、还原,虽然整体还没有修缮完整,洞里面有百分之三十还没有对外开放。不过就现在这些,也是足够阴森的。

当年日本人为了在占领的地盘里打苏联人,也是挖空了心思的修战壕,抓中国人做劳工。

像这样用铁栏杆锁起来的地方随处可见,估计再有几年才能全部对外开放。

这个口是曾经关押中国劳工的监狱,压抑的很,不想走进去。

从山上鸟瞰,下面的纪念碑是为当年的苏联红军修建的,六零年之前的苏联人,我骨子里是认同的,同志真的很亲切。

观察所的位置很好,能时刻注意敌人的动向。日本鬼子狡猾的很。

要塞整体规划图。

里面潮湿阴暗,据说当时修建这个要塞的时候死了不少中国人。

斑驳的石板路虽然是后人修缮,但历史不应该被遗忘。

短短的几天过去了,市区油耗看不出,真正上了高速才发现,雪地胎在120巡航的状态跑4个多小时,油耗比去的时候高了整一毛,去的时候加了200块钱的油,回来到家比去的时候多加了50块钱,百公里油耗6.8L,比较欣慰,可以了。
[
本帖最后由 白眉大侠小拉拉 于 2017-10-30 19:11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