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3-11-24 08:49 IP属地:未知
查看 91.9W | 回复 42
【比拼】藏在金华深山中的绝美瀑布,让人放飞心灵留连忘返愝意游
小编温馨提示:此帖已荣登2024年2月23日爱卡游记版块,更多精彩游记请收藏【爱卡游记】 夏时的某个周日,我和陀嫂驱车百里去到了摇石里瀑布游玩。
其实早在2020年,它所在的南江就入选了浙江省“美丽河湖”名单。
然而直到最近,它才渐渐被人所知晓,成为新兴的网红打卡景点。
从画坞坑村进入摇石里景区。
在饕餮胃口的驱使下,村中随处可见村里人的朴素智慧:
长长的绳子从小溪的这头系到那头,
丝瓜藤肆意地爬了上去,花开得到处都是。
脚下是清溪,一旁是广袤的群山,
结成的丝瓜必然清香鲜甜,
若是等不及,也可以直接把丝瓜花摘下,裹上面粉一炸,
外皮松脆,内里清甜,
小孩子们都要被馋哭。
这是一户人家门口的小庭院,
注意到右边盖着黑布的圆桶了吗?
你们猜猜是用来干什么的?
答案:蜂桶,用来采蜜的。
蜂桶由底桶、继桶、桶底、桶帽(盖)组成,
制好后,将桶内壁均匀挂蜡,
以便山蜂定居、采蜜和造蜡。
平平无奇的外表下,包裹着甜腻的山珍。
篁岭晒秋每年都吸引无数人前往观看,
然这在画坞坑人们的眼里并不稀奇。
晒秋的“秋”并不指秋天,而是指丰收的农作物和果实,
而晒秋指的晾晒这种农俗现象。
村里人们有人晒鲜笋,
有人晒玉米芯,
它们不仅可以用来烧锅炉,还可以用来种植食用菌。
这一户人家门口就晒起了银耳,
村里人自己种的银耳,不如厂里的个大肥美,
大小不一、形状不一,
歪歪斜斜地昭告着村人对美味的拿手与垂涎。
还有人晒起了溪鱼干:
拿米糠细细熏过,再反复晾晒,然后放入玻璃罐里。
想吃的时候,拿几条出来,
过水,加酱油和干辣椒简单炒制
酱香、熏香、鱼肉香层层叠叠,外酥里嫩,滋味绵长。
这里几乎每家每户门口,都晒着点什么,
有的放在圆竹盘里,有的竖在墙角根,有的直接七七八八地横在地上。
一户一“作品”,每个人都是晾晒的艺术家。
漫步入摇石里,草木绿潭皆深邃清幽,
文人墨客的足迹与感慨,被掩在了苍翠深处
百年前的画坞居士跃杭庆长居于此,写下了《夜泊摇石有感》:
“重九垂畦草枯黄,时有幽花一簇香。
夜泊老村破校前,满川山风听虫鸣。”
唐代诗人岑参的《山房春事》,也还原了摇石里: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1500年前,地理学家郦道元就为之倾倒,
将其记入《水经注》卷四十“渐江水”:
“谷水又东经乌伤县之云黄山,山下临溪水。
水际石壁杰立,高百丈许。”
沿路走去遇到的路与桥,皆是由树木、石头搭建而成,
一些木桥走上去有些摇晃,
背后却是村民们笃定的热心肠。
一瀑布从一块摇摇晃晃的巨石上飘然而下,
这便是“摇石里”的名字由来。
只见那瀑布并无“飞落九天”的凶狠,
倒像十仗雪白的流云纱,落入碧波,
水波文袄,绫软绵匀
画坞坑村,已经很老了。
密密的林间,掩映着黄土房子、石桥、模糊的石壁。
古村画坞坑正迎来专属于它的开发建设:
建设防洪堤、开发摇石觅境旅游项目、修建水上乐园…
相信不久的将来,画坞坑村的奇珍美景都会得到充分地展示,
人们也会真切地体验到摇石里之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