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陕西论坛 >  【X达人专享】失落的文明(吴哥之旅)

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18-03-03 11:28    IP属地:未知

查看 192.7W | 回复 32
【X达人专享】失落的文明(吴哥之旅)
爱卡币+80
共获得爱卡币
如果不出发,你永远不知道自己能走多远;
如果不出发,你永远不知道外面世界有多么不同,有多么美。
2014年1月14日,我来到了被称为古东方四大奇迹之一的吴哥窟。曾经是东南亚最强大的帝国,但却遗失了400多年之久。
它可以是寺庙,也可以是皇帝陵寝,但与洞窟没有一点关系,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它变成了这个名字,是不是感叹它变成废墟而大哭呢?
吴哥寺 柬埔寨国旗的图案
一、去之前的准备
我所说的准备不是行李,也不是机票、住宿、签证等,这对常出门的人来说比较容易。如果怕麻烦,也可以参加旅行社,但一定要有一两天的自由活动时间。
我说的准备是历史文化知识的准备。如果你不简单的了解一下真腊的历史、印度教和佛教,你看所有的寺庙都是一样的,拍一堆石头照片回来,连寺庙的名字也对不上号,更不用说看懂了。
美国总统约翰逊曾说过:“一个人在旅游时必须带上知识,如果他想带回知识的话。”
我的建议是去吴哥之前看看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和《柬埔寨五月盛放》这两本书。
第一本书是元成宗时期,元朝出使真腊的使节团成员之一的周达观,在1296年出使真腊后所书。他有幸见证了吴哥最后的辉煌。说是出使,实际上是间谍,当时元成宗准备攻打真腊,所以派使团实地考察,周达观并不十分清楚哪些信息对战争更有用,所以记载得非常详细。对政治、经济、文化、建筑、民生等各方面凡是想到的都记下来。但是元成宗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攻打真腊。
这本书现在成了全世界研究吴哥的一本重要文献,法国汉学家伯希和说:没有这本书,我们对吴哥的文明可能一无所知。有点文言文知识的都能看懂七八成。
第二本书03年出版,其中很多信息变更较大,不能当做旅游工具使用,但是里面简单的介绍了柬埔寨的历史,以及印度教和佛教,还有主要寺庙的知识,能使你快速的了解吴哥。
柬埔寨的历史大致分为几个时期,扶南、真腊、吴哥、法属殖民时期、柬埔寨王国。
中国古代一直与这个地方有交流。早在三国以前,扶南就曾经派过使团,并进贡过两样东西琉璃和乐班。三国时期吴国曾派过两位使者出使扶南,并写下了《扶南异物志》。当时这里航运发达,控制着中国和罗马的贸易。《隋书》《唐书》《宋史》《明史》都对这个国家有过记载。中国是记录柬埔寨历史最多的国家,想研究它的历史,都要查阅中国的史书。
说到吴哥都绕不过这两个人,一位是周达观,另一位就是法国的博物学家亨利穆奥。1860年吴哥文明被他重新发现,他用素描的方法记录在游记里,他来这儿的原因也是因为看了译本,1819年《真腊风土记》被翻译成法文。也可能因为它法国人对柬埔寨有兴趣,所以后来成了法国的殖民地。现在在吴哥旅游的很多外国人,手上拿的也是翻译的《真腊风土记》
穆奥当年的素描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你到吴哥,想看懂浮雕的故事,还有两本书,可以看一看,《摩柯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它是印度教创教的渊源,有点儿像中国的西游记,是各种神在打仗。
你可能会问,那要导游有什么用。我可以告诉你,当地的导游文化水平较低,讲不了太多的东西。
当然即使不看书,去了之后你还是会被震撼到,只是少了些趣味,毕竟历史人文的景观要有所了解之后去比较好些。
二、早期的砖石结构建筑
吴哥在柬埔寨暹粒,暹粒既是省的名称,也是市的名称,还是一条河的名称。
去吴哥我认为这五个地方不容错过,第一是女王宫,是吴哥早期的作品,精致、繁复、富丽;第二是吴哥寺,是鼎盛时期的作品,你会被震撼;第三是巴戎寺,体会领悟的感觉;第四是塔布茏寺,石头与树的纠缠,自然与人文共生的感叹;第五是崩密列,去看看吴哥修复前的样子,你会有很复杂的心理感受。
作为质子的阇耶跋摩二世,从爪哇王国回国后,统一了水、陆真腊,他开创了王权和神权合二为一的制度,成为吴哥王朝的开创者。认为神殿和水库是建国的根本,这一理念一直贯穿了整个吴哥王朝。
他几次更换都城后,在罗洛士附近定都。后几代君王,修建了罗洛士群,包括神牛寺、巴公寺、罗莱寺,以及后来的女王宫,都是吴哥早期的作品。
它们是红砖表面再覆盖灰泥的砖石结构建筑,好处是材质细腻,便于雕刻复杂的图案。这就奠定了吴哥后来的雕刻风格,就像蒋勋老师说的,吴哥的艺术是在石头上刺绣。
罗洛士群离暹粒市12公里,两边的田野,大片大片荒着,地里留下的是上次收割的庄稼茬,导游说柬埔寨种的是一年一熟的稻米,现在是旱季,只等6月雨季到来才播种。
去年收割后的田地
据周达观记载,当时这里是一年三、四熟。古高棉人一千年前使用的水利系统比今天还要先进,围绕着洞里萨湖有一套水利灌溉工程,大大小小上千个人工池塘,通过纵横交错的沟渠,与护城河相连,才养活了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并支付了国防和建造庙宇的费用,才使它成为曾经控制了大半个东南亚的帝国首都。
巴公寺也叫巴孔寺是五层台阶,须弥山传说是五层的,湿婆在上面修行,佛教的五台山就是从这里继承来的,它大部分是红砖建造,引道两边有两个很长的长方形房间叫藏经阁,吴哥的寺庙多半是空房子,里面的神不是被外国人搬走了,就是搬到金边了。
巴孔寺
神牛寺又叫普里柯寺,是宗庙建筑。由六个舍利塔组成,中间一座阇耶跋摩二世的,左边是因陀罗跋摩一世父亲的,右边是祖父的,后面三座分别对应的是他们母系祖先的,前面三座舍利塔前方是神牛,是湿婆神的坐骑。
热带地区半年旱季,半年雨季,修水库是每个君王最重要的事之一,罗莱寺就是在水库中央修了个塔。
在这里解释一下,古吴哥的国王认为,他们是天上的神到人间来管理国家,所以取名用的是神的名字,前面一个词是某某神,后面一个词“跋摩”是宝座的意思。
吴哥王朝有四任国王比较重要,第一位是开国之君阇耶跋摩二世,“阇耶”是宇宙之王的意思;第二位是耶输跋摩一世,迁都吴哥;第三位苏利耶跋摩二世,“苏利耶”是太阳王的意思,修建了著名的吴哥寺,鼎盛时期;第四位是阇耶跋摩七世,改信大乘佛教,是吴哥疆域最大的时期,最后的辉煌。
神牛寺
吴哥早期作品中最具代表的是女王宫,又叫班蒂斯蕾,被誉为“吴哥古迹的明珠”,“吴哥艺术之钻”。
其实它跟女王一点关系也没有。是国王赠给国师高僧的一块土地,晚年他盖了寺庙静修。
法国人当时发现它时,因为这雕刻着很多女神像,以为是皇帝的妃子住所,所以命名为女王宫。
在吴哥所有寺庙中它最美,寺庙不大,它是以红色砂岩石为主的砖石结构建筑,一早一晚阳光下玫瑰粉色非常迷人,每根石柱、门楣、窗棂雕刻精美,一丝不苟,花纹繁复绚丽。女神带着淡淡的微笑,身姿丰满婀娜,腰带上流苏珠串以及裙摆随风摇曳,看似从台阶上款款而来,仿佛听见了臂串、手镯、脚镯叮叮作响。
难怪法国有一届文化部部长年轻时,偷过女王宫的四尊女神雕像,后被查获,不然还要去法国吉美美术馆才能一见。他说这里的女神像比蒙娜丽莎的微笑还美。
也有男神像
▼第一道塔门的门楣上刻着因陀罗神骑着三个头的大象,他是天神的领袖,同时也掌管雨水,两端是两条长着三个头的蛇搅动着乳海,生命从浪花里诞生,所以在印度教中乳海永远不会平静,永远浪涛汹涌,吴哥的许多雕刻都是以浪花为背景。他的下面有一个狮头。在浪花里神和魔在抢长生不老药,谁吃下去就会永恒,魔抢到了立刻吃下去,被毗湿奴神看见了,扔出日轮把他的头砍下来,头就永恒了,身体不见了,他变成了守护城门的门神。
印度教的神主要看坐骑 因陀罗神一定是骑一头长着三个头的象
引道两边是林迦,代表祖先,是生命之路,经过第二道塔门,再走过桥,过了第三道塔门,才进到神殿,院子四周有水环绕。

▼这一张门楣上面,一层一层的台阶是须弥山,湿婆抱着妻子乌玛坐在宝座上。下面是一个多头多手的魔叫拉法那,他要破坏湿婆神的修行,震动须弥山,引发了大战。旁边有狮王、鸟王、马王等。还是蛇神那伽和浪花做背景。
▼因陀罗神在天河上,人间的森林失火了,下面有一排树。因为着火了,鸟会飞出来,蛇和动物都跑出来了,他把天河的水变成一道道的雨丝下到人间,百姓就可以安居乐业了。
波浪是天河 一道道的是雨丝

▼罗摩王子的妻子被恶魔拉法那抢走,王子请猴王哈奴曼帮忙,猴王走后,有两个猴子为争夺王位打起来了。
女王宫是印度教的寺庙,供奉的是湿婆神,是毁灭之神,同时也代表生殖的力量,有三只眼睛,坐骑是神牛南迪。在寺庙中如果有林迦和神牛,说明供奉的是湿婆。
女王宫很小 四周绿树环抱 雅致幽静
中国西藏阿里地区的冈仁波齐峰在梵文中的意思是“湿婆的天堂”,冈仁波齐被印度教、佛教、苯教认定为世界中心,峰形似金字塔,四壁对称,垂直的巨大冰槽,与横向的褶皱像佛教的万字格,也有说法是像打开的一本巨大经书,所以每年很多信徒来这里转山,特别是马年,除了藏民,还有大量的尼泊尔人、印度人等。
神山冈仁波齐
离女王宫不远有一处叫高布思滨,也叫千林迦河,是暹粒河的源头。刻有许多的林迦(男性生殖器)和尤尼(女性生殖器)做成一个圆一个方,配在一起雕刻,开口的方向是水流的方向。这是在讲述印度教创世纪的故事,就如同基督教中的亚当和夏娃。人就从这里诞生了,城市也从这里开始,印度教认为经过林迦流出的是圣水,能洗涤罪孽净化心灵。
印度教大部分寺庙供的神都是湿婆神,他在须弥山上修行,一般不轻易动,当他站起来跳舞的时候,就是大地毁灭的时候。这样世界就进入了下一个轮回。
一直不明白,印度教为啥要让湿婆神这个破坏之神法力最厉害,供奉湿婆的庙最多,在儒家思想里一直讲的是邪不胜正。后来才有点明白,毁灭何尝不是另一种新生?任何人或事都没有绝对的善和恶。因为人们害怕毁坏,所以害怕他,敬畏他,供奉他。
罗洛士的三座神庙,以及女王宫、高布思滨在一条线上,是一天的行程。
待续吴哥寺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18-03-03 18:42    IP属地:未知

引用 小熊蓝蓝 于 2018-03-03 18:22:20 发表的回复
这一路走的好久远。
回来后没写,时间一长,慢慢淡忘了,最近翻看旧照片,让我又想起当时的情景。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18-03-04 06:58    IP属地:未知

三、全盛时期的代表作——吴哥寺
从罗洛士迁都到吴哥,是因为有巴肯山这样象征着印度教中的须弥山,和暹粒河-洞里萨湖水系,以及宽广的平地,强盛的王朝应有更大的格局。巴肯山上有108座塔,是印度教数字的圆满,巴肯寺供奉的主神是湿婆神,站在山顶放眼望去,可以看见整个大吴哥城。
这里看日落不错,太阳接近地平线时,余晖洒在神庙上。此时应该回头看看,特别是中央的宝塔,被夕阳照得熠熠生辉。
须弥山是印度教神话中的大山,宇宙中心,它已经不是具体的哪一座山,而是一个山形的最高点,一个信仰的高点。
等落日
巴肯寺的女神雕像
巴肯落日

吴哥寺又叫小吴哥,是整个吴哥建筑的集大成者,是吴哥鼎盛时期最精彩的一座,它在600多座寺庙中是唯一一座面西而建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保护的。
吴哥寺供奉的是毗湿奴神(印度教中的保护之神)和苏利耶跋摩二世,周达观当时是做过详细的考察的,所以他说是皇陵。规模之大,让法国人穆奥第一次发现时,惊呆了,以至于他回国后给别人描述,东南亚有一个比罗马城还庞大的都城,没有一个人相信。
吴哥寺五座莲花蓓蕾状高塔

吴哥寺长1500米,宽1300米,护城河宽190米。第一次见到时像个大湖。西安的护城河宽度只有18米。引道近500米才能达到第一层回廊,走在长长的引道上,觐见朝拜的心情油然而生,引道两侧有藏经阁,寺庙前方有两个长方形大水池,里面种着莲花,因为是面西而建,水池前方是看日出最好的地方。
吴哥寺的护城河和天界桥
引道两边各有一个藏经阁

太阳从五座高塔的后方升起,寺庙的剪影刚好衬托出太阳升起,水池中的塔和太阳的倒影,云影的变化,以及满池的荷花,随着太阳的升高,池中荷花光影明暗的转换,舞台效果强烈,所谓亦真亦幻,似有似无。
因为它稍纵即逝,所以显得特别美,特别想留住它,美不一定是存在,有时是消失,即将消失的美可能比存在更美。等的信仰什么时间来并不是最重要的,等信仰的心情诚恳到什么程度是最重要的。

▼这是网上的照片,说是在秋分或春分时拍的日出,太阳刚好从中心塔上升起,感叹古高棉建筑师,对自然环境、星空、季节、风水完美的把握。
此照片来自网络

回廊共三层,第一层两边的回廊壁画分别刻着印度教的两部史诗,《摩柯婆罗多》和《罗摩衍那》。雕刻吸引你的目光,使你不由自主的慢下来,停留环绕,吸引你不断的向上攀爬,直到最高的须弥山。
二层的回廊分外廊和内廊 ,如果天气太热可以走内廊。

据周达观记载,当年壁雕的女神头冠都是用金箔贴的,人体是彩绘的。可以想象当时精美到什么程度。
女神的舞姿优美、发型奇特,纱裙上的印花清晰可见。
透过窗棂的光阴能否看见当年的吴哥

吴哥寺的女神雕像约有两千多,往外一探头,廊道里一转身,她无处不在。


五座塔对称排列,中心塔高65米,楼梯并不太长,但是很陡,几乎垂直,特别是下来的时候会恐高,而且很窄,不足一脚的宽度,所以要特别小心,低头专注脚下,手脚并用,要求你在这时能够顶礼,一步一步接近神的仪式,然后到达信仰的最高空间。
有一对法国夫妇参观时,妻子不幸坠落身亡,后来丈夫捐资修了扶手,称“爱情梯”,所以现在没那么艰难。
在吴哥有两个地方有着装要求,巴肯山和吴哥寺的第三层殿堂,上身要穿有袖的,下身裙要过膝,不能影响神的修行。

太阳快下山时,吴哥寺的五座塔沐浴在夕阳里,整个建筑像是镀了一层金,更显得雄伟华丽。
有人说月圆的晚上应该在护城河边看月光的倒影。跟团游吴哥一般只给两三个小时或半天,所以是不够的,你需要在早上日出时,黄昏夕阳里以及月光下不同时空,感受不同的光影变化。这里是时间和古建以及大自然完美的搭配。
周达观在他的书中说,当地人傍晚在护城河里洗澡,不分男女,裸体入池等等,很多风俗记载的很详细。试想一想一个从元大都来的,受过儒家教育的男子,突然来到热带地区,因为当地气候炎热,街上无论男女皆是上身赤裸,女子手臂、手腕、脚踝戴着金镯,浑身散发着药香,赤脚叮叮当当的从身边走过,两种迥异的文化突然碰撞是什么感觉?据他记载,使团回去时,有些人就留在当地没有回来。
沐浴在金色夕阳里的中心高塔

来吴哥寺就是一场朝圣,要带上最虔诚的心,由长长引道的向往,再到曼陀罗回廊的停留、环绕,最后攀爬到信仰的最高空间,与神最接近的地方。
无论朝圣还是观景都需要慢下来,才能感受到精致的美丽,不是有一句很流行的话说“别走得太快,等一等灵魂。”
待续通王城

[ 本帖最后由 鹤影10983409 于 2018-3-10 08:30 编辑 ]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18-03-05 06:16    IP属地:未知

引用 efoxefox 于 2018-03-04 17:00:38 发表的回复
去了暹粒游吴哥,才知道什么才是文明的奇迹!哪怕是失落的,值得一去!赞!!!
是的,去之前无法想象一个南方小国曾有过如此发达的文明,虽然在照片上已看过多次,所以法国人后来也在反思,他们有什么权利殖民一个曾经比他们的文明更加高度发达的文明。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18-03-06 15:40    IP属地:未知

引用 98捷达王 于 2018-03-06 13:06:16 发表的回复
赞一个,楼主是一个很懂得如何去旅游的人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18-03-06 15:56    IP属地:未知

四、巨大石块结构建筑
通王城重修过数次,印度教与佛教的雕刻都有。吴哥王朝在1181年,由印度教改信了大乘佛教,因此影响到它的雕刻风格,不得不说一下,这个把吴哥疆域扩大到顶峰,成为东南亚最强大帝国的君王。
阇耶跋摩七世,他是国王的长子,却两次放弃王位,独自在外,在国家内忧外患时,回来登上王位,当时已年近六旬,所以称“银发***”,平定内乱,赶走占婆人(今越南)。帝国北至云南,南到马来西亚,东到越南南部海边,西到整个孟加拉湾,所辖54省,所以改建的通王城上有54座四面佛。
在他第二任妻子的影响下,放弃了印度教中所表现的永无休止的争斗较量,而改信大乘佛教淡泊、宁静、包容的内心力量。在全国修建了一百多所免费治疗场所。
通王城也称大吴哥,就是周达观当时觐见国王时看到的吴哥城。现代人根据他的文章实地勘察,描述详细准确无误,作为间谍,城防之类的信息肯定是要准确的。
通王城呈正方形,外有护城河。通往每道城门的桥的两边讲述着印度教的故事,一边是慈眉善目的天神,一边儿是怒目圆睁的魔,每边各27位,他们排成两队,合力拉扯两条蛇神那伽一起搅动乳海,于是生命就从浪花中诞生了。吴哥城中的任何建筑都像这样,雕塑艺术、建筑的实用、经典故事完美结合。
通王城的护城河桥两边是神魔合力搅动乳海

阿修罗(魔)
修罗(天神)

游客一般从南门进城,通王城以巴戎寺为中心,共五个城门,东西南北各四个城门,在东门北边另有一城门,直通皇宫,也是国王阅兵的地方,称胜利门。各城门上有一座四面佛,再加上巴戎寺的49座,一共54座。
据周达观记载,四面佛的其中一面是贴金箔的,王城的浮雕都是彩绘的,有些地方还镶着珠宝,在他走后的一百多年,被暹罗(今泰国)灭了,把金子珠宝掠走。
城门是两重

巴戎寺又叫巴扬寺,是阇耶跋摩七世给自己修的陵寝,中心最高的一座塔约40多米,其余的小塔对称排列。
巨大的石块来自50公里以外的荔枝山,通过四通八达的河渠与护城河运到吴哥,石匠们将它们两两对磨,不仅靠重力,而且用嵌合的方式卡在一起,所以稳定性很高,一块一块堆成山形,中间不用任何粘合剂,然后再雕刻成佛、浮雕、窗棂等。
巴戎寺

如果跟团来,一般早上8点才集合,到巴戎寺都快九点了,这时候景区人也多,光线还不好,所以一定要有一天早点起来自己租车,六点多钟到巴戎寺。
这时候景区人特别少。你可以在无所不在的微笑林中,听着周围树林中传来断断续续的鸟鸣声,静静地看着阳光,一点一点的移过来,一个一个的把塔顶点亮。一个个面容在初生的朝阳里微笑起来,像是镀了一层金似的辉煌灿烂。
光线方向的不同,强弱的不同,表情也变化莫测,唯神,唯美,低垂的眼眉,眉头稍蹙,一丝淡淡的似乎不易察觉的微微上扬的嘴唇,有一点忧愁,又有一种悲悯,或似还有一种看过繁华以及苦难后的领悟和淡定。这个微笑征服了全世界,成了现在吴哥的符号。他含有一种智慧和力量,吸引全世界的人都来到这里。
四面佛像据说是根据阇耶跋摩七世的面容雕刻,离城远远的就可以看到这个著名的微笑,西方人称之为“高棉的微笑”。
先是佛像上面的莲花亮了,然后是眼眉,直至整个面容都笑起来了。
都说这尊是“高棉的微笑”中最美的一尊

▼这一尊是当年法国人从吴哥带走的阇耶跋摩七世的雕像,现存于法国吉美美术馆,是镇馆之宝。淡淡的微笑,淡淡的忧愁,充满智慧和慈悲。达芬奇如果看过,蒙娜丽莎可能要重画。
此照片来自网络

巴戎寺里面的空间比较小,旅行社的游客到来时会比较拥挤,光线也不太好了。这时你可以下到回廊,仔细看看雕刻。


巴戎寺回廊上的雕刻也与前面的君主有所不同,不再是史诗般的战斗场景,而是增加了当时人们生活的场景,当时的小小的快乐。比如烹一条鱼、斗鸡、小牛在吃奶等安居乐业的景象,比较温馨。

无处不在的微笑

印度教的菩萨非常丰满,它追求的是肉体,佛教更追求心灵,忽略肉体。所以巴戎寺的女神跟女王宫的女神有很大不同,是因为阇耶跋摩七世改信了佛教。
▼我喜欢这张女神像,身姿优雅,面容姣好,头戴宝冠,珍珠耳坠,胸前带着璎珞,手拿莲花蓓蕾。如果像周达观所说,金箔贴的头冠镶嵌着珠宝,眉毛是黑的,嘴唇是红的,衣服是彩绘,那该有多漂亮。
女神在阳光里笑起来
在莲花上跳舞的女神,舞姿优美,现在东南亚也是这种舞姿。

过了巴戎寺,往北走是巴方寺,当时的国家寺院,寺庙前有两个水池。王城内还分布着几个大的水池,吴哥的每个君主都很重视修庙宇和水利。
巴方寺的北边是战象台,象台的三头个头的象代表因陀罗神,象头上戴着宝冠,周达观是从这里上去觐见国王,后面就是皇宫是国家的政治中心,他描写的这个象台上是有木建筑的。房子的柱子上挂满了镜子。
战象台

象台是当时的国家政治中心,是国王理政和检阅军队的地方。北边的癞王台是当初的司法院,神像腐蚀的比较厉害,看上去斑驳,所以称癞王台。
象台正对着胜利门,它们之间是中央广场,是国王阅兵的地方,在中央广场的对面,南北各有六座塔,很多旅游资料上都说是十二生肖塔,当地导游也这么说。
我认为周达观的解释是比较可信的,虽然听起来荒谬,因为他的报告是给元成宗看的,以后要作为攻打吴哥的资料。几百多年前的法律,现在人可能认为是荒谬的,但当时人认为是合理的。
国王在这里检阅军队,宽阔的大道对着胜利门。
癞王台

▼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是这样记载的,两家诉讼如果分不清是非,皇宫对面有小石塔12座,两人各坐一塔中。且家属互相监督,病死的人就是没理的,没事儿的人就是有理的,这叫天狱,他们认为人断不清,但神可以断清。不同时代的司法对一件事情的解释会完全不同。
十二座石塔

据周达观记载,象台的后面皇宫中有一个神秘的建筑,他打听到经堂里住着一位九头蛇精,每晚现身为一名女子,天黑后,国王每晚独自爬上很陡的黄金塔中与之发生关系后,蛇精把治理国家的机密传授给国王,二更方出来去王后房中。如果有一夜蛇精不现身,国王和王国的死期就到了,如果国王有一夜不来,则必获灾祸。这种地方谁也不许接近,包括王后。
作为间谍周达观是一定要了解国王住的寝宫,可以想象,他费了不少的劲才打听出来国家机密。
空中宫殿
空中宫殿很陡,国王每天天黑时上上下下,还真不容易。

待续塔布茏寺
[ 本帖最后由 鹤影10983409 于 2018-3-11 17:06 编辑 ]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18-03-07 13:58    IP属地:未知

五、哪种修复是对古建最好的保护
阇耶跋摩七世为纪念父亲在通王城外修了圣剑寺。为母亲修建了塔布笼寺,纪念为他打过仗的老将军盖了塔逊寺。
圣剑寺
手拿镜子的女神
圣剑寺中的林迦和尤尼
塔逊寺
塔逊寺西门被大树整个包裹

在网上看到过一种说法很形象,说柬埔寨是一个贫穷而多产的母亲,养不起这么多孩子,请别人帮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号召各国认养,自己认养了吴哥寺,法国人认养了巴方寺和豆蔻寺;日本人认养了巴戎寺;印度人认养了塔布茏寺;中国认养了托玛侬寺、周萨神庙、塔高寺;德国认养了罗洛士的巴公寺、神牛寺、罗莱寺。
不同国家修复时加进了自己对古迹的看法和审美风格,法国人是优美浪漫。中国人认为吴哥之所以坍塌是因为地基不稳,雨季过后房子容易垮掉,所以是把砖石拆下来打上标记,重新把地基打得结结实实,然后再重建,说是保证几百年都不会变。所以有很多地方修的太新,就跟国内修古建一样,焕然一新,这种结实的修法是不是保存古迹的好方法,或许岁月让她斑驳的感觉也是一种美,这种力量应该更容易让人感动。
中国认养的周萨神庙
塔高寺一件当年未完成的作品,只是摞了石块,没来得及雕刻。
东梅奔
东梅奔
王城的东边有个大水库,现在水已经干涸,中心有一个寺庙叫东梅奔,庙四周有四个与真象一样大小石象。

塔布茏寺值得说一说,这里曾是当时国家的佛教中心,僧侣多达一万多人,特点是树根、乱石、青苔,塔与树、墙与根紧紧的纠缠在一起。翻越、紧抓回廊,像龙爪一样,让我想起了热带雨林里的绞杀榕。
高棉的君王为了使他们的城池永固,更好的对抗岁月,从最开始的红砖改成石块,可是人类再伟大也抵抗不过大自然的力量。刚看到时,你会被大自然的力量震撼到,这种景观在世界其他地方很难见到。
塔布茏寺是由印度人认养的,印度专家认为,树与建筑有共生现象,要尽可能的保持原貌。500多年来,他们一直紧紧的抱在一起,你有什么权利让这个死那个生。他们花了比其它国家更大的精力,既要保护树,又要保护古建,人类的艺术是美的,大自然的力量也是美的。
塔布茏寺
树与建筑的纠缠
几百年前它只是一粒种子
不是只有人类创造的文明叫伟大,给点时间,比比看谁更伟大。
塔布茏寺是很多影视作品的取景地



待续崩密列
[ 本帖最后由 鹤影10983409 于 2018-3-7 17:26 编辑 ]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8-03-07 20:42    IP属地:未知

引用 萧萧122 于 18-03-07 19:37 发表的回复
学习了!写完通知一声,推首页
谢谢推介!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18-03-08 20:41    IP属地:未知

引用 -猫子- 于 2018-03-08 12:49:17 发表的回复
...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18-03-09 16:42    IP属地:未知

六、有时间去崩密列看看
在柬埔寨像吴哥和罗洛士这样的寺庙群还有很多,如崩密列、波列坎、高盖、柏威夏、班迭奇马、三坡布雷卡等。
班迭奇马在吴哥西北方向,是毁坏最严重的,掠夺最厉害的一座,几乎可以用肢解来形容。看来人为的破坏比自然更厉害,更彻底。
柏威夏在柬泰边境,以前一直被泰国霸占,1962年国际法庭才判给柬埔寨,现在由两国同时管理,在吴哥东北方向,规模很大,柬埔寨方向陡峭难走,且地雷还没有排完,所以一般从泰国方向去比较方便。
其他的一些寺庙群,还静静的隐藏在丛林中,由于数十年的战乱,古刹周围遍布地雷。
崩密列比较近还能去,距通王城约40公里,地雷并没排完,只是不深入,不离开道路,不越过红线(未排地雷的地方用红线拉上)是安全的,柬埔寨在内战时埋下了很多地雷,很多地方到现在还未清理干净,90年代在路上经常可以看到炸残的人和孤儿。
如果你想知道吴哥修复前的模样,可以来崩密列看看,有些旅行社不去,如果有一天自由活动,建议去一趟,它和吴哥寺的规模差不多,佛像和很多浮雕已经被掠走。
蛇神那伽,那伽有几种三头、五头、七头、九头。

满眼都是崩塌的石块,石雕横卧,看上去像刚刚发生过八级地震一样。扎根于巨石堆的大树,屋顶院内大树无所不在,树根如同血管一样遍布一个个一块块石缝,粗壮有力的根几乎将屋顶压塌,有的房子整个被树根捆得结结实实。但旁边的菩萨女神还是静静的看着,朝代更替,时光流转,任岁月侵蚀风化,爬满苔藓,这就是佛教中所说的“芥子须弥”。
芥子只是蔬菜籽儿,须弥山印度神话中的大山,宇宙中心,佛教以须弥山比喻极为巨大,看起来很微不足道的芥子,它无声无息,但力量惊人,经过几百年上千年的岁月,可以摧毁、蔓延、渗透掉一切人类伟大的工程。到底谁更伟大,谁更天长地久?

很难想象修复吴哥众多寺庙的专家是怎样清理出现在我们看到的模样,特别是保护塔布茏寺的印度专家。既要保护树,又要保护古建,不能让它长得太快,不能让房子崩塌,需经常清理,在哪里断根又不至于使它死掉。
还记得在通王城上的那个巴方寺吗?当时的国家寺院。1963年,法国退出柬埔寨前,法国远东学院在这期间已经培养了很多本土的考古修复专家,以便于法国人撤走后,还可以继续这方面的工作,并对巴方寺做了精密的考证,画好了图纸,把每一块块石头编号,拆开来,准备复建,一切都准备好了,剩下的工作本来是顺理成章的。
但是1970年中断了,柬埔寨内战开始,直到1992年结束,所有的资料被毁,培养好的本土工作人员全部被作为叛徒虐杀。多年积累的经验和记忆中断无法修复。
巴方寺是由法国人认养的,又花了15年重新整修出来,但已经不能复原,有些对不上的,用新的代替,多余出来的还放在原地,人类自己对文明的破坏,比大自然吃掉古建更让人痛心。

▼这张是蹭拍游人的照片,女士最好多带几条鲜艳的裙子,黑灰古朴的庙宇、荒野神秘的佛塔、爬满青苔斑驳的螺旋状的窗棂,树根缠绕的庙墙都是很好的背景,和青春艳丽有活力的年轻女性,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画面既有历史沧桑感,又有扑面而来的现代气息。

待续结束语
[ 本帖最后由 鹤影10983409 于 2018-3-10 18:36 编辑 ]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