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8-01-28 16:27 IP属地:未知
查看 17.5W | 回复 85
从富康到凯旋(原创很耗体力,斑竹给点米吧,让偶多看几个帖子)
从富康到凯旋-越开越爱
偶开过130卡车、松花江、依维可、金杯、金夏利、桑塔纳、富康、捷达、桑塔纳2000、老奥迪、奔驰E280,这些车,从某种角度讲,都是好车,可以作为各自系列的代表。客观讲,德国的车确实挺好的,做工精细,引进到国内的车都很皮实,但是我不买。首先是因为德国人没有把最好的东西带进来,就拿发动机的巨大差距,就很不厚道。其次是德国人太会营销了,他会把自己车的优点展示得淋漓尽致,然后让你乖乖大把掏钱。你开上德国车后,会说:“嗯,这车跟宣传的一样,好车!”跟精明人做商意,不一定吃亏,但你肯定不会占到便宜。相对(我是说相对)来说,法国车就要厚道些,国内外的法国车的发动机都没有太大差距。法国车在中国的营销大家都看到了,就跟屎一样。正因为这样,我们开上法国车以后,会说:“诶?以前怎没发觉这个?”就是,总能给你一些惊喜,那是以前卖车时没有展示给你的。所以,我可能既喜欢德国车也喜欢法国车,但是我只买法国车。这些理由不是全部,因为法国车确实有很多独到的地方:
第一是独创性,法国人很讲究这个,总要想办法跟别人不一样,就拿雨刷,别的车一般是两个-全在前窗。最早出现的富康液是两个-前面一个,后面一个。206也是两个,终于搁前面了-但是位置不一样,都在前窗最左面。凯旋终于一边一个了-但是改成蝶刷了。无论如何,就是跟别人不一样,但是,就是好用。
第二是人性化,我亲眼看到过一辆切诺基把驾驶员锁在了车外-车还着着呢,那人着急开会,给他媳妇打电话让给送钥匙。我自己开桑塔纳,加了油开出去3、4公里,从后视镜看到油箱盖还在后备箱上放着呢(我开车柔顺,自己鼓掌一个)。但是凯旋的车门和油箱必须用钥匙操作,虽然麻烦点,但是没有上述的风险了。法国的车视野是偶开过的车里视野最好的(自行车除外),坐在车里感到特透亮,没有丝毫憋屈感。就拿人家送的东西来看吧,比其他车多了气泵,这个很关键,我那次开富康在济青高速扎了胎,拿出备胎傻眼了-备胎也缺气了,这时我看到后备箱的气泵,感觉到是那样的亲切。
第三是时尚,从富康到毕加索,上市已经这么多年,现在看,水滴型的造型依然非常经典,我在03年巴黎旅游的时候,依然可以看到很多出租车在使用富康这个型号的车。法国的车的外形,除非自己出了新的换代车,否则不会被别的车比下去的。
说完了外形,再说说偶操控法国车的感受:
还是从富康说起,有人对富康的看法是:起步慢,噪音大。噪音大我认同,高转速发动机省油,缺陷就是声音大(其实,我习惯了根据发动机的声音来换档,如果没了发动机的轰鸣,可能就要低下头看转速了,那就缺少了运动的感觉,个人看法昂)。起步慢,我绝对不认同,如果用驾驶德系车的方法来驾驶使用高转速的法系车,那就需要重新学习一下驾驶法系车了。如果使用正确的驾驶方法:3000转左右换挡,2500转左右行车。我可以很负责滴说,法系车可以笑傲江湖滴。尤其是高速时的动力储备,偶开1.4的富康开到170时油门下面还有一截,后来试过180,持续10多分钟,绝对不是声嘶力竭的感觉。
换了凯旋,我依旧是用驾驶富康的方法来驾驶凯旋:2500转左右行车,3000转左右换档,这种驾驶方法,可以保障发动机的功率输出处在良好的状态,不积碳,并且多耗不了多少油。那种轻快感所带来的驾驶乐趣是别的车感受不到的。我在高速上试过几次,3000转以上高速加速性车随心动,随叫随到。有机会,我会来一次长途,好好测试一下。
法系车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法国的地形特征-多样性,既有平原,也有丘陵和山地(跟我们的祖国有点像),这决定了驾驶不能用过于温柔的方法,需要热烈一点,就行对待法国女郎那样。
其实中、法的文化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圆滑、妥协和包容,不拘泥(尽管这一点也会导致工业产品的质量不够稳定,而被许多人所诟病),每种文化都有其先进之处,“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中法这两年的关系密切也不是偶然的,我在巴黎看到很多的华人,在德国时看到华人就少多了,大概是中国人更能适应法国,抑或验证了法国的文化有更多的包容性?在严谨、精致和舒适、浪漫之间,我选择后者,选择车,其实我们有意无意之间,是选择了一种文化,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观车知人,也许正来源于此吧。
[
本帖最后由 开往巴黎的地铁 于 08-01-29 10:1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