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7-12-06 13:45 IP属地:未知
谢鸡哥加精,也谢江蓝蓝加分!继续.
凉山彝族人家极少有几代同堂的情况,儿子结婚后分出去独立门户,所以都是小家庭,再加上他们习惯于居住在陡坡上,很少有深深几许的大庭深院。主屋,通常是一个大约三比一或四比一的长方屋,屋内两端各有隔间,留出中间的大空间是堂屋,火塘就在这里,是家庭的中心。这种老屋的一个特点是墙上没有窗,仅开了两个墙洞以利床铺位置的透风,其余的空间,主要靠门和屋顶的天窗采光、排烟,天窗同时也作排烟之用,大多时屋内黑乎乎一团。火塘上方有一片约2--3平米、用竹片编织大蔑块悬挂,估计有两大用途,一是吸附油烟。主人家的火塘上只有一只大锅,热水、做饭、熬汤乃至喝茶都是用它,如此的话柴烟、油烟必定浓烈;二是作雨天烘干物品所用,我们亲眼见羊被杀了后,羊头和羊蹄被搁置其上,用温度和烟尘对其烘烤,可以长期保存。另一特点是堂屋的门不开在正中,而是偏在一边。
主屋的两头,分别是人的居室和牲、禽栏,彝人家羊的禽兽可是相当相当地齐全,以体积排列:牛、猪、羊、狗、鸡、猫,种类齐全,如果水资源充沛的话,想必鸭和鱼也是绝对的少不了。
都说彝族饮用的水是最干净而傣族们则是最糟糕的,这话看来不假,想想他们各自生活的地域便有了大致判断。迦迦家的取水非常有趣,一根百余米长、内径约1cm的塑料水管将就近的菁沟和房屋连接起来,泉水可以一直流淌到家中的大水桶里。就着山泉,迦迦给我们做油茶,茶在彝区也是通行饮料,不过做法却闻所未闻,10份水量加入5份茶叶(估计),然后放点食盐,最后加点猪(或其他动物)的油脂,双手虔诚地递给每位客人。在昏暗的火光下,你将品尝交织着苦、咸且带油腻味的茶水。喝了几口后,我将杯子带到室外,我靠-------这汤色那是茶?完全就是酱油!
由于没电,蜡烛又是奢侈品,家里的只能点2个柴油灯,注意:是柴油。那个亮度啊,公平地说还比不上一个Φ5平头LED。当然,在这种光强下吃羊肉也是好处多多,至少,对羊肉和汤的颜色我只有想象而非目睹,否则,今晚主人的盛情偶是咽不下去了。因山势险峻,主粮只有苞谷饭,这东西我小时候吃过,没有汤水想吃下去将是万万地不可能,心里叨念着迦迦的热情,悼念着因我们到来而伤逝的羊羔,偶一口气吞下了2碗苞谷饭。呵呵,小碗。
躺在帐篷里,我一直寻思着该用什么方式解决这用电问题。显然,此地只有单门独户,电老大不可能为区区数口人架设专门的线路,此地距田坪有8km之遥,真把线引过来的费用他们一家又如何承受?耳听着风的呼啸声,竟然入眠了。
次日想起,毛布耳的确是利用风能绝佳之地,夜间的风力也能达4-5级,白天岂不更为可观。只可惜,我今只能呆上一晚,来日再作印证。
注:偶的片片压缩废了,此后的图为他人所拍,在此鸣谢!!
山里的小孩,您将看到他在常人不敢行走的路上快速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