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云南论坛 >  行走在悬崖之上(12月10日更新)

发表于 2007-12-06 09:55    IP属地:未知

查看 8.9W | 回复 69
行走在悬崖之上(12月10日更新)
爱卡币+44
共获得爱卡币
    大渡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巴颜喀拉山脉东南麓,其东源足木足河和西源绰斯甲河于双江口汇合后,自北向南流经金川、泸定至石棉县境折向东流,再流经汉源、峨边、沙湾,在乐山市城南注入岷江。在雅安市汉源县与凉山州甘洛县长约26公里的流域,由于河道穿行于横断山脉东缘地壳强烈上升地段,河水像一把锋利的巨锯,切割着大峡谷的底部的岩石,使峡谷不断变深,谷坡直立、谷地深窄、谷底几乎全为河槽,最终成为我国最大的、最为典型的嶂谷和隘谷。2001年12月经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评审,正式批准列为第二批国家级地质公园,定名为“四川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     上世纪七十年代,成昆铁路在峡谷底建造了世界交通奇观,如“一线天”及“天下第一柱”……这些“人造风景”,构成了峡内另一种壮美成昆铁路从峡谷的西岸穿过,因为峡谷内很少台地,火车多在洞中穿行,所以峡谷内的火车洞特别多,在峡谷里,许多地方是看不见火车的,只是偶尔露一下,又钻进了洞里,火车好像是出来透气,然后又钻了进去。与此同时,筑路勇士们建造了一座连接大峡谷中部老苍沟两岸隧道的“一线天”铁路石拱桥,桥长54米,比此前世界上最长的法国铁路石拱桥还长14米,成为世界铁路大跨空腹石拱桥之最。在乌斯河(现名汉源)车站附近,筑路勇士们在沟谷建造了两根高达50多米的“天柱”,承载70多米长的悬空铁路,从上连接两头隧道,“天柱”旁高耸入云的崖体,上书“天下第一柱”。 关村坝隧道是成昆线的第二长隧道,且车站修建与在山洞中,独特的地质构造,让洞中火车站成为当地的奇景。
    然而,这些变化大多仅限于铁路经过的北岸流域,在河的南岸,一些原始或落后的交通工具,如吊桥、溜索、悬崖木梯等,与北面的现代铁路、公路形成强烈对比,其艰险十分罕见。因为大渡河峡谷悬崖险峰多的地质特点,造成了当地村寨的特殊性,许多人家居住在悬崖上下,由此产生了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形成大渡河悬崖村寨的奇妙风光。
  2006年,一位网名“四川天下行”登载的“大峡谷里的奇观——天梯上的村寨二坪”图文报道在网上引起了巨大反响,也激发了狼的激情和冲动。几经周折,终于在“驴行汉源”找到几个志同道合,决定利用5.1长假完成驴行。参与着分别是:汉源的李老爹,“汉源信息港社区论坛----驴行汉源”的版主“大河蜿蜒”,成都的“田鼠”、“小钟”、“之初”和老狼共计六人。
  30日临行前,我按众人共同认可的内容打印了两份“免责申明”,全文如下:
  本人在充分认识登山活动风险性的前提下,自愿参加2007年5月1日-4日的大渡河南岸穿越活动,如果发生危险和意外,本人将自愿对产生的所有后果负全权责任。
  此《免责声明》对参加这次活动的所有成员生效,我的家人、亲眷不得对他们中的任何人在法律和道义进行申诉,对方也可持本声明对因我本人产生的任何维权事宜予以拒绝。
  本声明一式两份,一份由我的指定人李老爹(李绍富)随身携带,另一份留在四川省凉山州甘洛县乌斯河大桥区田坪村村长木乃阿木家作备案。
  此申明经本人亲手签名后正式生效。
  特此申明!
图1:全程GPS线路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73.04 KB)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12-06 11:49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老俊1116 于 07-12-06 10:47 发表
发几张图片嘛.
积分不够啊,先上文.
    5月1日上午,乘坐K146次抵达汉源站,与先期到达的五人回合后开始了穿越之旅。
    大渡河大峡谷以玄武岩地质地貌为特色,属典型的河流侵蚀谷峡谷地貌,谷宽70~150m,落差1000~1500m,最大谷深2600m,为长江三峡的一倍,比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还深860m,气势雄伟、壮观秀丽、险峻幽幻,两侧壁立千仞、千姿百态、如画如雕;并切割出前震旦系(5.4亿年前)峨边群至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距今约3亿年)厚达数千米的完美地质剖面,记录了十多亿年来地质演化的历史。峨眉山玄武岩构成顶盖的大瓦山,山顶平台面积约1.6km2,四周危岩嶙峋、绝壁高悬,高差达800~1000m,远望如空中楼又如叠瓦叠覆于群山之上,与峨眉山、瓦屋山遥相呼应,构成三足鼎立之势,景色奇绝,极其壮观。在大瓦山,保存有完整冰川U型谷、角峰、冰斗、冰蚀湖、冰物等晚更新世古冰川地貌,形成风景秀丽的五池水色和奇形怪状的“乱石公园”。其他的地质遗迹有:五池古冰川、丁木沟晚元古界至二叠系剖面、野鸡坪水晶矿及众多有特殊意义的水文地质景观等。 而在河的南岸,人迹罕至,万丈峭壁犹如刀切斧劈,不但没有公路,甚至连马车道都无踪影,加之地属凉山州,原住民中彝胞占了绝大比重,历朝历代就有着与朝廷分庭抗礼悠久历史,外人很难进入,更增加了其神秘性。
    昆明大观楼的天下第一长联中提到一个典故“宋挥玉斧”,就是乾德三年(965年)宋灭后蜀,宋将王全斌力主继续西进,攻取位于云南的大理国。但宋太祖赵匡胤吸取唐朝征讨南诏(大理的前身)的教训,用玉斧(裁纸、镇纸文具)在地图上沿大渡河划了一条线,说:“此外非吾所有也”,遂以大渡河为界,宋与大理此后一直和平相处。其中,大渡河的贡献功不可没,否则现今的大理古城或许将是另外一番景象。
    走过雪区大桥(注:雪区是地名)众人开始登山,第一个目标是位于山麓下三分之一高度的田坪村。或许气候炎热、或许体力不知、或许被“之初”不幸言中----偶根本就不是驴,爬高约一百米,恶心、眩晕、汗流浃背等种种反映开始出现,只能大口大口喝水...........。
    没想到,十多年的驴子生涯被这短短的一百多米高差打出了原形!
    望着众人渐行渐高的身影,内心充满颓废和沮丧,容量一升的水袋也在顷刻间见了底。约摸过了10多分钟,只见老爹只身返来,二话不说抓起我的包说道:“走!”。如此反复再三,勉强跟行到了第一块稍微平昔台地,但距离上方的田坪,还只走了一半。田坪是个彝族村庄,地处凉山州与汉区交界的最北端,虽位于峡谷下方但与成昆铁路已有500多米高差。此路是南岸来往火车站的必经之路,也是迎接外人的首个下马威,2公里的路段需爬行500多米,纵坡比达1:4,本地人上山一般30分钟,而我却需要2个多小时。
    席地休息数十分钟后,体力仍不见恢复,无奈让大家先行,并通知田坪的向导来接我。再休息数十分钟后,眼见众人已接近田坪村,心知不能再等。况且我们此次穿越计划3天,眼下才刚刚起步,如此以往岂不要打道回府了?强撑着背起行囊,以步幅20多CM的间距艰难行懂,走出数百米后,终于迎来了向导---木乃。
  图2:深溪沟电厂厂房,注意看河边陡岸,这是隘谷的典型特征

[ 本帖最后由 与狼共舞911 于 07-12-06 13:04 编辑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74.62 KB)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12-06 11:50    IP属地:未知

抽空介绍下我的行囊。十年前入道时不知深浅,包要大的,80升不嫌多,选个80+5;睡袋是饱暖要紧,买了只3KG鸭绒(其实是鸭毛);帐篷当时没法挑选,本着宽松的原则进了只双人帐,这几样加起来好歹也有了十多KG,再算上食品、衣物、相机等器材,此次的背负大约在25kg左右,相当于体重的一半。啼笑皆非的是,我除随身的A70外,包里还放了只N家的FM2,想好好过把“色瘾”,岂料LP怕我背的太多,偷偷把N家弟子和胶卷取了,脚架却留在包上空背一圈。
  田坪的孩子们见陌生人到来很是高兴,纷纷围拢过来东查西看。大河把上次来为他们拍摄的照片分发出去,大家很是高兴地围着每张PP品头论足,半响方才散去。孩子们则主动去采摘樱桃让我们品尝。不多时主人李国珍的午饭已经就绪,我们围着坨坨肉(腊肉,食用时切成2-3个麻将大小的方块)等美餐海吃了一通,完了要给她钱,遭再三拒绝,不得已扔下钱就跑,内心也才梢安。
  山里人的朴实民风在这只是个小小的序曲,接下来几天的所见所闻更是令人叹服,将专题介绍。
  今天的目的地是毛布耳,据说那里只有一户人家,既没有大路也不通电,我们将沿骡马道前往。这段路不是很险,只在少数地方穿行断崖,可以边欣赏北岸风光边行进。自西向东,河的北岸有白熊沟、老昌沟、深溪沟及顺和沟,均为为典型的隘谷,谷口宽多在50米以下,其中深溪沟、老昌沟、白熊沟最为典型,隘谷口不足30米宽。南岸这边有尔诺滩沟、拉毛库沟、陇门沟、宝水溪沟等,谷口更是狭窄,一般在30米以内,而明天将进入的陇门沟,既深又险,沟底底宽度仅有数米,行走其中不但落差大,更有流沙落石等重重威胁。据说,但凡大风和下雨天,去那自杀是最便当的方式。下午六时许抵达毛布耳,确如所言这里只有一户人家,只有迦迦(音,四川外公的称呼)在屋,儿孙们都在地中务农未回。老人今年80多了,身体硬朗,据说:他创下的一年猎获106只老熊、山羊、野鸡等野物的记录至今还未被打破。见我们到来,老人吩咐向导(应该是远房侄儿)杀羊,被我们劝止,岂料等儿子女婿回来后,人家硬是拖出了一只宰杀,弄得我们忐忑不已,须知是时已9点了,况且我们已用完干粮准备就寝。无奈之余围坐火塘,边聊天边等待那丰盛而正点的“晚宴”。
  纯粹的彝族人家我还是第一次进入,借机好好见识下!
图3:在路上
[ 本帖最后由 与狼共舞911 于 07-12-06 13:08 编辑 ]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12-06 13:45    IP属地:未知

谢鸡哥加精,也谢江蓝蓝加分!继续.
    凉山彝族人家极少有几代同堂的情况,儿子结婚后分出去独立门户,所以都是小家庭,再加上他们习惯于居住在陡坡上,很少有深深几许的大庭深院。主屋,通常是一个大约三比一或四比一的长方屋,屋内两端各有隔间,留出中间的大空间是堂屋,火塘就在这里,是家庭的中心。这种老屋的一个特点是墙上没有窗,仅开了两个墙洞以利床铺位置的透风,其余的空间,主要靠门和屋顶的天窗采光、排烟,天窗同时也作排烟之用,大多时屋内黑乎乎一团。火塘上方有一片约2--3平米、用竹片编织大蔑块悬挂,估计有两大用途,一是吸附油烟。主人家的火塘上只有一只大锅,热水、做饭、熬汤乃至喝茶都是用它,如此的话柴烟、油烟必定浓烈;二是作雨天烘干物品所用,我们亲眼见羊被杀了后,羊头和羊蹄被搁置其上,用温度和烟尘对其烘烤,可以长期保存。另一特点是堂屋的门不开在正中,而是偏在一边。
    主屋的两头,分别是人的居室和牲、禽栏,彝人家羊的禽兽可是相当相当地齐全,以体积排列:牛、猪、羊、狗、鸡、猫,种类齐全,如果水资源充沛的话,想必鸭和鱼也是绝对的少不了。
    都说彝族饮用的水是最干净而傣族们则是最糟糕的,这话看来不假,想想他们各自生活的地域便有了大致判断。迦迦家的取水非常有趣,一根百余米长、内径约1cm的塑料水管将就近的菁沟和房屋连接起来,泉水可以一直流淌到家中的大水桶里。就着山泉,迦迦给我们做油茶,茶在彝区也是通行饮料,不过做法却闻所未闻,10份水量加入5份茶叶(估计),然后放点食盐,最后加点猪(或其他动物)的油脂,双手虔诚地递给每位客人。在昏暗的火光下,你将品尝交织着苦、咸且带油腻味的茶水。喝了几口后,我将杯子带到室外,我靠-------这汤色那是茶?完全就是酱油!
    由于没电,蜡烛又是奢侈品,家里的只能点2个柴油灯,注意:是柴油。那个亮度啊,公平地说还比不上一个Φ5平头LED。当然,在这种光强下吃羊肉也是好处多多,至少,对羊肉和汤的颜色我只有想象而非目睹,否则,今晚主人的盛情偶是咽不下去了。因山势险峻,主粮只有苞谷饭,这东西我小时候吃过,没有汤水想吃下去将是万万地不可能,心里叨念着迦迦的热情,悼念着因我们到来而伤逝的羊羔,偶一口气吞下了2碗苞谷饭。呵呵,小碗。
    躺在帐篷里,我一直寻思着该用什么方式解决这用电问题。显然,此地只有单门独户,电老大不可能为区区数口人架设专门的线路,此地距田坪有8km之遥,真把线引过来的费用他们一家又如何承受?耳听着风的呼啸声,竟然入眠了。
    次日想起,毛布耳的确是利用风能绝佳之地,夜间的风力也能达4-5级,白天岂不更为可观。只可惜,我今只能呆上一晚,来日再作印证。
注:偶的片片压缩废了,此后的图为他人所拍,在此鸣谢!!
山里的小孩,您将看到他在常人不敢行走的路上快速骑行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12-06 13:55    IP属地:未知

爱卡币+14
共获得爱卡币
先上几张图:
毛不耳人家的爷孙俩.此地实地能站立数百人,但从对岸看能吓你一跳!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12-06 14:15    IP属地:未知

从对岸看就明了了,注意红点!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12-06 14:26    IP属地:未知

仍然是对岸,可见偶们走过的崖壁,但比起此后两天的路,已经是康庄大道了!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95.62 KB)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12-06 15:49    IP属地:未知

5月2日,迎来了穿越的第二天,是真正意义上冒险和痛苦的开始。  由于头天的原形毕露,大河兄和老爹坚持不再让我背包,老爹抢去了帐篷,大河把背包交给了向导,我呢,带点方便面和饼子等食物。唉,惭愧,惭愧!
  向前行进数百米就到了拐点,陇门沟沟口。站在此处看对岸,直线距离200米不到,计划安排一天半走到对岸(实际上我们花了两天半)。此沟是北岸隘谷口的典范,上有上千米的悬崖峭壁,下是深达7、800米的沟壑,站在此处俯瞰金乌公路,汽车就小得像蚂蚁在爬行,悬崖上的大风更让人左摇右晃,所谓的路呢,就在悬崖断层上因错落而形成的阶梯状坡面中,这种“路”有几个特点:1、由于几乎没人行走,路迹大多由野猪等大型动物踩踏而成,非常不易辨认,需要山路经验丰富的人去识别和引领;2、80%以上路段没有路基,路面几乎全是碎梭石;3、霍麻丛生,梢不留意就被刺到,其中一种“黑霍麻”向导要我们特别当心,被它刺到据说生不如死;4、飞石,我们曾见到人体粗的树干被砸为两段;5、蚂蟥,位于对岸靠沟底的一段区域;6、梭石陡坡,从顶楼图片可以看出,整个陇门沟犹如一只狼牙棒的切面,棒身就是大沟,毛刺是大大小小的支沟,在支沟上面,还有不易察觉的突兀物,这就是最小的梭石沟,这种沟一般不大,宽的不到20米,窄的只有4-5米,然而正是这种小沟,构成了此次穿越的最大危险和障碍。一是数量巨大,全程约百余个,二是它们往往与断壁相依相生,人若在这里失足,必定随着近70度的梭石坡下滑,一路不会有树枝杂草等遮拦,3、4米后便去了沟底。
  NND,考人呐!
说实话,头天走过的几个断壁令我看到就腿软,幸得老爹抢去背包让我轻身通过,今天这路看着不太可怕,要命的是一旦失足将万劫不复。想想生死书上的签名,再看看同伴们镇定等闲的气度。走!老子体重不多,刚好够了一百斤。
  放松了心态,这路走起来也就不那么可怕了。起初,每当目光扫视对岸或沟底时,身体都不自觉的降低了高度,手也无意识向草丛或小树枝伸去祈求保护。这样的姿态必定影响行进速度,阻挡后人步伐。索性立起身子,尽量轻快脚步,居然在不知觉中行进了6个小时,抵达了今天的宿营地----大岩腔。
  岩腔是当地人的一种称呼,实际上是100多度的陡岩,人可以在其下遮风避雨,实为天赐山里人的好地方。
图:俯视大渡河和乌(斯河)--金(口河)公路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12-06 16:19    IP属地:未知

爱卡币+14
共获得爱卡币
陇门沟宽不过百多米,抵达对岸花了两天.此沟是穿越中最危险也最漫长的路段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12-07 08:25    IP属地:未知

谢M3和众兄弟鼓励,再发些片片.
特别说明:以下几张非我们所拍而是前文提到的那个网友拍的,尽管我们在同样位置也拍了但效果不佳,伎不如人啊!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