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深圳论坛 >  海量工人堵路带来的思考

发表于 2007-12-21 01:46    IP属地:未知

查看 9.9W | 回复 38
海量工人堵路带来的思考
爱卡币+6
共获得爱卡币
由于曾经在海量战斗过几个月,因此对这次事件非常关注,虽然人在北京,但是还是深夜浏览奥一网上帖子,非常有感而发的写下以下的感想。
———————————————————————————————————————————————
旁观整个事件,还有所有人的留言,有没有人用客观的理性的视角去分析一下整个事件,然后想想你要的是什么?这个事件要怎么收场才算是令各方满意?各种留言里面,大家在激烈讨论的,是为了承一时之快,就图个嘴皮子上痛快,还是真的要解决什么问题:
焦点1:工资太低,待遇低。
工资低可以转去工资高的企业,关外富士康每天都在招人,为什么不去呢?因为制造业产业工人工资也就这水平。有些经理的工资是工人的10倍,有车有房,但是这是理由吗?嫉妒能成为理由吗?他工资高因为它具备一些10个工人也没有的能力,他能解决10个工人也解决不了的问题。人的价值和商品一样,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而不取决于劳动强度。房补还是10年前的水平,工资呢?10年来社会平均工资从500涨到了快1000,工资不会没涨吧。不算加班费,把工资和补贴等现金福利加起来算算有没有超过810?超过了就是合法的,嫌工资低就准备换工作吧,不到810找劳动部门投诉,肯定能赢。
焦点2:交了介绍费进海量。
这个好像是人才中介的问题,入职的时候不是签了劳动合同了吗?上面有待遇,算算不合算可以不去吗,又没人逼你。人事部是不是吃了回扣好像也和待遇没什么直接的关系,不过要是你掌握确切的证据,不妨报案,要知道现在法律有个罪名叫商业贿赂罪。还有“工程部的经理关魏先生和金泽龙先生共同开了个皮包公司……”,一个道理,报案哪!有证据提供给公司,说不定还能拿奖金哪。
焦点3:加班费少了。
首先说什么是综合工时:综合工时是为了制造业生产需求不均匀的产品,每月累计工作168小时内是正常工作,超过部分视为加班,按照1.5倍工资计算加班费。如果加班超过36小时,超出36部分按照2倍工资支付加班费。很容易看出来,如果从正常班转为综合工时,如果加班不多,而且都在周末的话,加班费可能下降,甚至没有加班费。企业实行综合工时,需要向劳动机关申请备案,劳动部门批准后就可以实施,和员工本人没有关系,也就是说员工不同意的话只能主动离职。劳动部门的责任是监督企业有没有按照规定支付加班费,并且全年的加班时间没有超过40*12,因为劳动法规定每月加班不能超过40小时。
也许你们公司缺少一点人情味,不过只要做到了超过168小时的工作时间按照1.5倍算加班费,就是合法的行为。
焦点4:打人
打人永远是不对的,有人照下照片吗?交给媒体,或者传到网上了。没有照片的话,本人去医院验伤,然后找几个证人写成证词,向**报案。怕**不公还可以自己想法院提起刑事自诉,不通过检查院自行起诉打人者。再不行就把所有的材料都传到网上来,让网络的力量帮助你。
焦点5:XXX的文化和素质
好像这个和今天这个事情没什么关系,就算人家文化和素质低,只要按照法律执行了工资合同等就行了,守不守法和文化和素质没什么关系。
焦点6:“早上11:00吃饭以后,一直要到晚上7:00才有饭吃。有很多小女孩受不了,都晕倒了好几个。而且大家周末幸幸苦苦加的班。到星期一和星期二又都要全部轮休掉。等于没有加班一样的。“小日本”这样对待我们“中国人”真是太没天理了。”
每个班次时间比较长,有8个小时,是有点问题,支持你们申诉改正。不过大家的重点不是时间长了,而是没有加班费。后面说的周末加班问题可就是综合工时带来的结果,这是**允许的行为,和日本没什么关系。绝大多数流程制造业都是这样的。
综上分析,加班费由于改综合工时下降才是真正的问题,“打人”看起来还是个没有定论的东西,大家都是互相转贴,这里起码没人亲眼见过。站在企业的角度,虽然在工作时长安排上有些欠妥,但是待遇上并没有明显违法行为。不过员工实发下降,应当事先做好沟通工作,并且给与一些其他补偿,这点应该反思。
这次事件的最大受害者,应该是那些被堵在路上不能按时上班,因此扣工资丢工作的人,他们该找谁去索赔?不管怎样,堵路是绝对不应该的。警察带走堵路的人,也是在维护那些堵在路上人的权利。
目的呢?说了半天,这次事件的目的是什么?加工资?加多少?综合上面的分析,个人以为事件的解决方案是增加一点夜班补贴,能够使得实际到手的收入和原来差不多。如果有人期望能有个工资大涨,他最好现在开始准备找工作,整个市场也就这个水平,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写了一大堆,希望这个事件能够尽快结束,不希望任何人因此丢了工作。再说点深层的原因,为什么这种事情今年已经好多次了?二十年来的中国经济,似乎一直站在一个低利润,大批量的发展模式上。随着国家经济战略的转移,这种低附加值的工作似乎越来越难做,因为政策层面已经基本抛弃了这种模式,以往的热情鼓励变成了越来越难看的冷脸,企业举步维艰,这也是最近深企北迁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否有人认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站在宏观的角度,高附加值产业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远远少于低附加值产业,没有出现那个产业能够像服装加工那样消化巨量的底层产业工人。如果我们真的消灭中国的低附加值工业,即使在GDP上能够找到替代的其他产业,那么我们多余出来的工人该怎么办?
正如前两天凤凰卫视关于新劳动法的节目所说,新劳动法提高了企业的人工成本,带来了一个新问题,守法企业成本增加,竞争力下滑,不守法企业原来不守法,现在更不可能守法。于是乎,正规的外企面临着本文开头的难题,港资台资的小工厂,山西的黑煤窑,依靠着狼狗大棒和地方势力的保护,可以继续逍遥法外。
种种现实,企业利润持续走低,以海量为例,10年前1000块买不了一个128M硬盘,现在去可以买下120G还富于。工人工资节节攀升,从10年前500上涨到1000。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竞争力下降,就算硬盘不降价,光是人民币升值就让企业损失了10%的利润。一切都留给一个合法工厂老板的难题,要么我关门走人不干了,搬去越南缅甸,中国所有工人全失业。要么我要不把工人当人看,引进港资厂锁大门养打手的方法。
中国的低附加值产业该往何处去?中国的产业工人又该往何处去?这才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思考的问题。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1 09:54    IP属地:未知

过去几年不好说,反正现在中国的人力成本已经大大超过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原因包括中国的工资成本上升,以及人民币升值。人民币从8.2升值到7.1,光这个就使得成本上涨不少,今年这种CPI,还不要多多加工资,因此每年10%的涨速让很多投资者大吃一惊。对于低端制造业,中国最大的优势已经不是成本,而是庞大的市场、稳定的政治环境、本地化带来的税收优惠。
举一个反例,近年开始有很多大型外包基地落户中国,而没有选择印度,实际上印度的人工成本远低于中国,为什么?原因就是印度一会一个爆炸,政治不稳定。要知道,在中国找一个英语说得不错的,普通的IT人员有多难,印度这种人可是太好找了,已经专业能力比语言难培养。
原帖由 gemini7506 于 07-12-21 08:57 发表
搬去越南,缅甸,成本更高,你以为这些资本家是傻子啊,留在中国做奉献?看到这句感觉LZ就是那种被洗脑很深的幼幼。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1 10:43    IP属地:未知

多谢这位大哥的评价,我自己也承认写的没有足够的深度。由于工作的原因,我经常在中国的四大城市之间穿梭,和各种行业客户的接触也使我逐渐积累了一些感受,也许我需要一点时间来整理思路,补充一些更有力的数据来支撑我的观点。
今年以来在各地碌碌徐徐的出现了大量类似的问题,都可以视为员工待遇PK企业守法,加上CPI和房价连年上涨,给很多企业和员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到底该怎么打破这种枷锁?是很多企业主天天夜不能寐的难题。
不能否认中央的对于利率和汇率的调控,实际上是在逼迫企业从原来的模式转向高附加值产业,大的路线也没有错,但是这中间确实需要有一个新的劳动密性产业的兴起,来代替服装、电子装配、玩具等低端制造业,现在看起来暂时还没有出现这么一个行业。
我一个朋友的观点,虽然有些偏激,但是也有一定道理,拍出来给大家看看。考虑到中国庞大的人口数字,在以能力素质为模型的金字塔形结构里面,属于一个底座非常很大,顶部很小,矮胖矮胖的一个结构。这也就导致了底部人群的市场供求关系在长时间内供过于求,而上层又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在短时间被不可能解决的是,由于高层级人才供应紧张工资偏高,缺乏调整空间,只能通过压缩下层供求关系不激烈的人群来降低总成本。虽然没有什么人情味,不过有一定道理。
原帖由 蔚海一帆 于 07-12-21 08:48 发表
有思考,没深度。。。。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