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中华V5论坛 >  盘点西方经典油画一百幅

发表于 2014-08-02 19:52    IP属地:未知

三等车厢 杜米埃
杜米埃的风俗题材作品,大都是描绘他亲身经历过的事。三等车厢的状况,就是记录画家经常外出乘车的经历。画面拥挤的狭小空间里,突出描绘前排三个人物,概括表现后面一群人,以坐椅靠背分隔前后,这是生活中极平常的现象,但揭示了法国社会的等级制,在这三等车厢里坐着的都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公民。三个主体特写人物中,最突出的是位满脸皱纹的老妇人,人们从她的神态可见她的生活经历。靠着她左右的两个人,一个入睡的少年和一位带婴儿的母亲,他们的形象本身可明白表现出他们的社会地位,背后的人群可从不同面貌的头像中体现不同人物的地位和个性。这有限的画面空间,成了法国下层社会的一个缩影。




握不住的沙,干脆扬了它…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08-02 19:53    IP属地:未知

打牌人 塞尚
在塞尚的一生中,常常就一个题材画出多幅连作。他曾相继画过五幅同为打牌题材的作品,其中以这幅两个人打牌的最为出色。 他在这幅画中以酒瓶为画面中轴线,使构图一分为二,两边形成对称均衡。画中人物与环境色调相互交接,变化丰富造成体积的坚实感和稳定感。画家为了避免形象的孤立,几乎不用连贯的轮廓线条,这样,人物就像桌子和背景那样,都仅仅是由一块块色彩组成,画中的一切结成一个整体。塞尚在这里以“变调”代替了“造型”,即以各个色区的有节奏的变换代替了形象的塑造。画家创造的色量使作品具有纪念碑一般的坚实感。同时画家又用明显的笔触作为强调画面结构的手段,也使画面增加了永恒的生命感。塞尚的人物画虽然无意描绘性格,但这幅画中的人物性格特征,却像它的情节动作一样被准确地表现出来。令人惊叹的是他在没有画出这两个人“骨架”的条件下画出了他们的性格。由此可见,塞尚的色彩构成,不只是物理性质的,而是获得了精神性质的升华。




握不住的沙,干脆扬了它…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08-02 19:54    IP属地:未知

夏都的住宅 弗拉芒克
《夏都的住宅》在色彩特点上是把各种强烈的原色调入青绿色调之中,把各种物象——房屋、树木、花圃与道路,表现为形象的颠覆和色彩的疯狂。颤栗的线条更加剧了动荡感,仿佛画面中流露出的是节奏变换的狂乱意绪,创造着一种令人兴奋的野兽派画风。弗拉芒克具有叛逆的气质,他曾自豪地宣称从未被局限于卢浮宫之内,而且他想以他的钴蓝、橄榄绿和朱红色把美术学院燃烧殆尽。他喜欢用锡管里直接挤出来的明亮的色彩,把鲜红色与纯橘色结合起来,并以鲜明的蓝色和绿色来使色彩更为强烈,他的画和凡·高一样在燃烧。




握不住的沙,干脆扬了它…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08-02 19:55    IP属地:未知

拿烟斗的男孩 毕加索
毕加索于1905年创作了《拿烟斗的男孩》,这是他走过蓝色忧郁时期进入了粉红时期的代表作。画面集中展现了一位表情有点忧郁的青春期男孩,他身穿蓝色服装,头戴花冠,手里拿着一支烟斗,画面的背景是两大束色彩艳丽的鲜花。这幅画在2004年4月伦敦举行的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04亿美元的天价成交,创造了世界名画拍卖史的最高纪录。它被评论家誉为“具有达芬奇《蒙娜丽莎》似的神秘,凡高《加歇医生》似的忧郁的唯美之作。”




握不住的沙,干脆扬了它…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08-02 19:55    IP属地:未知

由飞舞的蜜蜂引起的梦 达利
1927年,达利与超现实主义诗人艾吕雅的妻子加拉相识。尽管加拉比达利年长10岁,两人仍倾心相爱并很快走到了一起。从此,加拉成为达利的伴侣和守护神,也是他的模特儿和艺术灵感之泉。《由飞舞的蜜蜂引起的梦》描绘的是加拉的一个梦境,它的颜色清澈明亮,形象逼真写实,但却毫无逻辑性可言。这一切象征什么?对这样一幅画中的石榴、蜜蜂、老虎、大象、大海……可以赋予它几种甚至上百种意义的解释;而每一种解释都有深刻和浓厚的色情含义。




握不住的沙,干脆扬了它…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08-02 19:56    IP属地:未知

格尔尼卡 毕加索
油画《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作于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此画是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委托,为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而创作。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艺术家,毕加索对于这一野蛮行径表现出无比的愤慨。他仅用了几个星期便完成这幅巨作,作为对法西斯兽行的遣责和抗议。




握不住的沙,干脆扬了它…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08-02 19:56    IP属地:未知

群猫 冈察洛娃
娜塔丽娅冈察洛娃(NathalyaGoncharova,1881—1962)是拉里昂诺夫的妻子,俄国前卫艺术的早期代表。《群猫》是冈察洛娃的辐射主义代表作。这幅以黄色和黑色为主调构造出的动人画面,展示了艺术家高超的构图技巧。线条从不同角度相互穿插、碰撞和重叠,造成色彩的破碎感和块面的振动感,它们相互对应相互关照,使画面具有流动、闪烁和变幻的性质。那些线条的交汇处,形成了晶莹闪亮的符号,仿佛猫眼中的反光在熠熠生辉。




握不住的沙,干脆扬了它…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08-02 19:57    IP属地:未知

吃土豆的人 梵高
凡高早期接触社会下层,对劳动者的贫寒生活深有感触。他受米勒影响,想当一名农民画家。《吃土豆的人》便是他该时期的代表作。这幅画,充分反映了凡高的社会道德感。在这幅画上,朴实憨厚的农民一家人,围坐在狭小的餐桌边,桌上悬挂的一盏灯,成为画面的焦点。昏黄的灯光洒在农民憔悴的面容上,使他们显得突出。低矮的房顶,使屋内的空间更加显得拥挤。灰暗的色调,给人以沉闷、压抑的感觉。画面构图简洁,形象纯仆。画家以粗拙、遒劲的笔触,刻画人物布满皱纹的面孔和瘦骨嶙峋的躯体。背景设色稀薄浅淡,衬托出前景的人物形象。凡高自己称这幅画是“表现主义的诞生”。




握不住的沙,干脆扬了它…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08-02 19:57    IP属地:未知

红色中的和谐 马蒂斯
《红色中的和谐》是马蒂斯成熟期的代表作。画中描绘了一个室内的场景,其中有精心布置的桌子、衣着整洁的女佣、鲜艳的桌布和墙纸、两把椅子和一扇窗户;通过窗户,画家还描绘了一片室外的自然景色——绿色的草地、黄色的花朵、几棵树和一所房子。如果说塞尚是将装饰纹样的布当作静物的背景来画,那么,马蒂斯在这里则是将整个画面的物象,都当成了装饰纹样来处理。




握不住的沙,干脆扬了它…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4-08-02 19:58    IP属地:未知

夜巡 伦勃朗
名作《夜巡》藏于阿姆期特丹国立美术馆。这是一幅无价的珍品《夜巡》,但却也因为这副画,使得伦勃朗陷入了一个窘迫的境地。事情发生在1624年,伦勃朗36岁。那年有16个保安射手凑钱请伦勃朗画群像,伦勃朗觉得要把这么多人安排在一幅画中非常困难,只能设计一个场景。在当时,这幅画遇上了真正的麻烦。那十六个保安射手认为没有把他们的地位摆平均,明暗、大小都不同,不仅拒绝接受,而且上诉法庭,闹得纷纷扬扬。整个城市都对伦勃朗充满嘲笑,他注定要面对无人买画的绝境,贫困余生,“像乞丐般下葬”。直到他去世后的一百年,阿姆斯特丹才惊奇地发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波兰的一些著名画家,自称接受了伦勃朗的艺术濡养。




握不住的沙,干脆扬了它…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