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汽车赛事专区 >  ☆☆新手上路--补习F1赛事的基本常识☆☆

发表于 2005-04-23 22:06    IP属地:未知

F1車手是體魄最強健的運動員,因為F1賽車的駕駛方式和車手所必須承受的強大離心力,和駕駛一般車輛有天壤之別,不僅要體能狀態優於常人,更要有沉著冷靜分析的頭腦!
觀察F1車手你可以發現他們都有看起來幾乎與頭部同樣寬的粗壯頸部,因為在駕駛F1賽車時戴著安全帽的頭部是外露於駕駛艙之外的部分,除了在過彎時必須承受4個G的橫向離心力之外,在剎車時往前的減速力道更超過5個G,在那樣的高離心力狀態之下,頭部+安全帽的重量會變成原來的5倍,約25公斤,因此需要有特別強壯的頸部來抵抗離心力,並保持頭部在一定的位置。
其次他們的手臂及手腕肌肉是極度發達的,以往操作F1的方向盤需要約30公斤的力量,即使今日的F1可使用動力方向盤來減輕車手負擔,但是在高速時空氣下壓力的作用之下,轉動方向盤仍是相當費力,過彎時更需要強壯的手臂來把賽車維持在車手想要的行進路線上,在300公里的比賽過程中,強壯的手臂與手腕是必須的。
此外在過彎時強大橫向離心力,會讓體內血液流向單邊,但此時車手仍需有冷靜的思考才能面對下一個彎道。而起跑時心跳高達每分鐘190下,比賽過程中的心跳都在160下,因此賽車手的心肺功能必須異於常人的強壯。
而身體的耐熱性對F1車手也是重要的,在涼爽的歐洲地區賽站比賽時,駕駛艙內的溫度就可高達攝氏50~60度,雖然不斷補充水分,但將近2個小時的比賽下來身體脂肪的消耗及脫水總和將超過4公斤,若是一般人在那樣大量脫水的情況會造成休克,而F1車手在下車後卻還能談笑自若。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4-23 22:06    IP属地:未知

F1車隊每年的預算約有50%用在引擎的研發與製作上,Mercedes-Benz每年花1.4億美金來研發製作供應McLaren-Mercedes車隊全年參賽所需的引擎,BMW則投入高達1.85億美金來供應BMW-Williams車隊所需的引擎,應該是目前年度預算最高的引擎供應商。Ferrari車隊投入的金額約1.75億美金,Toyota預估是1.5億美金,而Renault和Honda的預算都超過1億美金。
現在的F1規定使用排氣量3000C.C.以下的10汽缸自然進氣引擎,目前各車隊都採用V型排列的10汽缸引擎,汽缸夾角則從72度到110度不等,90度夾角則是目前主流。目前頂尖車隊的F1引擎最大馬力超過910匹馬力,最高轉速超過每分鐘19000轉,重量介於90-100公斤之間,使用的燃料是符合FIA規定的無鉛汽油。
高轉速、動力輸出驚人的F1引擎,所需的零件都需具備高強度與輕量化的特質,因此會用上多種特殊合金材質,讓F1引擎的造價驚人。不含研發費用,每具F1引擎的造價就高達新台幣500萬元,以Mercedes-Benz為例,每年需要約製作80~100具F1引擎以供McLaren-Mercedes車隊使用。
低油耗也是一具優秀F1引擎的重要特性,F1引擎在全速運轉時每,行駛100公里約需消耗70公升的無鉛汽油,而最省油的Mercedes-Benz引擎,據稱只需要60公升汽油。在同樣的馬力輸出下,油耗較低的賽車在正式決賽時起跑的載油量與進維修站的策略可以更具彈性,這在競爭激烈的F1賽場是很關鍵的。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4-23 22:07    IP属地:未知

一具優秀的F1引擎要同時達到,馬力大、尺寸小、重心低、重量輕、油耗低、可靠度高的目標,更要與底盤設計充分整合,提高賽車的整體剛性。
1. 一具引擎約有5000個零件。
2. 包含測試、練習與比賽,每年大約要用掉100個引擎。
3. 每一站比賽後,引擎必須完全分解檢視後再重新組裝。
4. 全速時產生的引擎聲浪高達160分貝,比波音747飛機起飛時還大聲。
5. 每100公里需要用掉60公升以上的無鉛汽油。
6. 在引擎全速運轉時每秒鐘進氣量超過600公升。
7. 每秒鐘點火150次,活塞往復循環300次。
8. 最高轉速時,活塞的加速力相當於8,500G,因此活塞連桿的強度必須很強。
9. 製作一支F1引擎使用的曲軸需要6星期。
10. 組裝一具F1引擎需要2星期。
11. 使用的材料包括20種合金。
12. 重量低於100公斤。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4-23 22:09    IP属地:未知

在1998年Good Year退出F-1之後,直到2001年之前所有的F-1賽車都使用Bridgestone輪胎,但是從2001年開始Michelin輪胎加入之後,目前10支F1車隊中各有5支車隊分別使用這兩家品牌的輪胎。
以往F1輪胎使用無胎紋的光頭胎,在1998年,FIA規定以有溝紋的輪胎取代原有的光頭胎,以降低比賽的平均車速,1999年開始輪胎的溝紋數目更由原有的三條增加到四條。雖然車手不斷地抱抓地性能大打折扣、危險性大增,但眾車隊還是不斷地研發出應變之策。
輪胎是賽車速度的來源,強大的動力與地面的媒介,如果沒有一套好的輪胎,就算擁有最強勁的引擎,技巧一流的車手,效率超高的空力套件,是無法把力量轉換成速度的,所以輪胎在F1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
F1的乾胎規定直徑必須是660釐米以內,寬度則是350釐米以內,同時胎面上要有四條對稱縱向深2.5釐米的溝紋,從輪胎中心向外排列,每條溝紋之間必須距離50mm,這種和以前慣用的光頭胎完全不同的乾胎,是FIA為了降低F1越來越快的過彎速度所制訂的新規格,以降低意外發生後造成重大傷亡的機會。
乾胎:
在一場比賽中,每一位車手被限制使用10套輪胎,而其中3套用於星期五自由練習的輪胎則不能再被使用 胎壓:約為1.1bar 輪胎壽命:約為80~200公里視輪胎胎質而定 理想工作溫度:約為80~100℃
雨胎:
在一場比賽中,每一位車手被限制使用7套輪胎 胎壓:約為1.1bar 輪胎壽命:情況允許的話可跑完整場比賽 理想工作溫度:約為30~50℃
半雨胎:
在一場比賽中,每一位車手被限制使用7套輪胎
胎壓:約為1.1bar
輪胎壽命:根據天氣狀況而定
理想工作溫度:在濕地約為30℃,在乾地約為100℃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4-23 22:10    IP属地:未知

F-1賽車風馳電掣的速度,能在5秒之內瞬間加速到200km/h以上,最大過彎側向加速可達4個G,極速最高超過350km/h,這樣高的速度與過彎能力,除了需要優異的懸吊設定來讓輪胎盡可能的保持與跑道路面接觸之外,也需要足夠的下壓力來產生足夠的摩擦力,否則空有強大的馬力,在過彎時將無從發揮,因此空氣動力學設計的優劣已成為今日F1決勝的關鍵之一。
空氣動力學的工程師們在風洞中實現他們的空力藝術,由功能強大的設計電腦所產生的3D模擬,並在大型的風洞中不斷的測試。F1車隊每年都會花上300萬美元到1500萬美元不等的風洞操作經費來驗證空氣動力學組件的效率。
空氣動力學效率就是下壓力和空氣拖曳阻力的比例。目標就是要獲得最大的抓地力,和最小的拖曳阻力。下壓力是空氣動力學上垂直方向的向下壓力總合,這些力量是由前鼻翼和後尾翼所產生,用來把賽車壓在地面上,下壓力越大,賽車在跑道上的抓地力就越大。
理論上,由前後翼產生的可怕力量,可以讓一部F-1賽車抵抗地心引力,讓600公斤重的F1賽車在隧道的天花板上倒吊著跑,因為賽車可以產生超過車身重量數倍的下壓力。要讓F-1賽車那樣高速的過彎,那麼必須把車底、車頂以及車身周圍的氣流引導到完美的境界!
關鍵的前後翼
影響F1賽車空力穩定性的最重要因素是前鼻翼,這是決定通過車身上方、下方和其他如散熱器、後尾翼氣流的比例和方向的關鍵性元件。除了分流前方的空氣之外,前鼻翼在操控上也扮演重要的角色,那就是產生下壓力來將前輪壓在地面上。
尾翼是F-1賽車外觀上重要的一部份,尾翼的組合被目前的比賽規則限制在只能有三片。透過調整前後翼的設定,車隊可以控制賽車的抓地力來配合不同的賽道特性及底盤本身所產生的定值的下壓力。理論上,翼面角度越陡,產生的空氣動力學的拖曳阻力越大,車速提高時對車輛產生的下壓力越大。同時,陡峭的翼面設定會降低賽車的速度表現以及增加油耗。
F-1賽車空氣力學的最高境界就是『平衡』。F-1賽車的抓地力約有1/3是由前輪負擔,有超過2/3則是由後輪負擔。在前輪採用低下壓力的設定可以提高車速,但同時也會提高轉向不足的趨勢;轉向不足就是車頭會開始滑向彎外側。相對的,如果車尾的下壓力不足,那麼會有轉向過度的傾向,車尾就會開始打滑。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4-23 22:11    IP属地:未知

循跡控制系統TCS(Traction Control System)約是在'90年代初期發展出來的電子系統,在'94年之前可合法使用這項系統,然後連同主動式懸吊都遭禁用,後來Senna的死則引發這些高科技設備的爭論。直到2001年西班牙GP,循跡控制系統才又再度解禁。
循跡控制系統的原理是在輪胎打滑時,包括了起跑、過彎、下雨天等等的情況,利用各式各樣的方法來降低扭力的輸出,讓輪胎重新獲得抓地力,進而讓車手能夠控制賽車,將動力發揮到最極限,並增加賽車速度。而降低扭力的方法有油門的控制、點火延遲、或是關掉數個汽缸的點火或供油系統。
由於傳動輪在加速時會超過50G,所以降低慣性所需的反應要非常快速,但是利用油壓電子油門控制需要30毫秒,反應時間不夠快;延遲點火又有耐用度的問題;因此現行的循跡系統是利用裝置在輪胎處的感應器來偵測輪胎狀況,當輪胎打滑時電腦就會降低引擎輸出功率,通常是數個汽缸不點火,或是在供油程式下功夫,讓輪胎停止打滑,以降低車輛因為輪胎打滑所造成的失控狀況,進而增加賽車速度。
不過現在的循跡控制系統可不只是那樣簡單,隨著電子技術的進步,現在電腦已可以做出較過去更為順暢的循跡控制,不只是單純地點火與供油而已,目前的程式技術已可讓賽車在即將打滑時,循跡控制系統就開始作動,保持在最大摩擦力的邊緣,得到最佳的引擎動力運用。
循跡控制系統不只有在慢速彎道中有幫助,在高速彎中也有所助益,系統不只會在打滑的時候做出補償的動作,就當車輛正開始滑動時就會介入,過去要以時速190公里半油門方式通過的彎,在配備循跡控制系統之後,可以時速200公里全油門的速度通過。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4-23 22:12    IP属地:未知

起跑控制系統包含在循跡控制系統之內,它可以讓車手在起跑時不會因輪胎打滑而損失時間。跑控制系統的效率非常地好,如果它正常工作的話,起跑的速度會比車手自己控制到最好還佳,車手在起跑前按下起跑控制系統的開關,系統會在起跑之後車手收油時自動解除。
根據Jordan車隊的報告指出,在比賽中採用起跑控制系統是非常有效果的,他們的數據顯示,使用起跑控制系統的Jordan EJ11賽車可在4.3秒內由0加速到100英里,但是沒有使用起跑控制系統時卻需要4.8秒,這就是為什麼許多車手在經歷那麼多次因系統故障所導致的起跑失誤之後仍堅持使用起跑控制系統的原因。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4-23 22:13    IP属地:未知

Pit Stop 決賽過程中必須視輪胎的磨耗及油耗的狀態進入維修站(Pit Lane)換胎及加油,稱為Pit Stop。這也是F1比賽時最關鍵的時刻,在Pit Stop浪費一秒鐘可能對比賽的勝負有關鑑的影響。
每一次停站都需要至少21位的工作人員參與,通常花6到12秒來為賽車加油及換胎。以現今F-1車隊的水準來說,透過團隊的合作可在7秒內完成換胎並加滿六十公升的汽油,這些工作是很關鍵的,因此每一個人都必須是頂尖的。
Pit Stop是危險的工作,發生失誤不但會損失時間,也可能引起火災,所以每一位工作人員都必須穿著防火服,並且要戴安全帽來降低風險。工作人員熟練的動作都來自平常的練習,車隊通常會利用星期四下午和星期天的早上來練習Pit Stop。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4-23 22:14    IP属地:未知

以總部位於英國倫敦近郊的McLaren-Mercedse(邁凱輪-朋馳)車隊為例,車隊的工作人員就超過500人,這還不包括在德國斯圖加特Mercedse-Benz總部引擎研發部門的員工及其他技術夥伴的員工。除了位於車隊總部的設計研發部門、賽車製作部門之外,McLaren Mercedes 車隊每站比賽大約需要動員 60 至 100 名工作人員到比賽現場負責比賽的運作。
其中賽事小組是實際負責賽事運作的核心工作人員,成員包含有: 技術總監、比賽小組經理、資深賽車工程師、首席技師、軟體工程師、賽事策略師、2 名車手工程師、2 名助理工程師、2 名系統工程師、2 名資料分析師、12 名技師、2名裝配師 / 碳纖維車體修護人員、引擎裝配技師、卡車司機領班、電器技師、2 名輪胎技師、資深燃油技術士、燃油技術士、備胎協調員、車隊協調員。
為了應付繁重的測試工作,F1車隊會設置獨立的測試小組,它的編制與賽車小組相似,但卻是獨立運作的部門,成員包含有: 測試小組經理、測試小組工程師、2 名車手工程師 ( 與賽事小組同 2 個人 )、2 名助理工程師 ( 與賽事小組同 2 個人 )、首席技師、12 名技師、變速箱技術士、資料分析師、引擎裝配師、2 名輪胎技師、備胎協調員 /卡車司機領班、3 名全職卡車司機、裝配師/板金師 / 卡車司機、兼職卡車司機。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5-04-23 22:15    IP属地:未知

賽季期間平均每兩個星期就有一次比賽,在不同的賽站間,車隊需要運送大量的物資與設備到各個比賽場地。較大的車隊每場比賽大約要運輸 28 噸的貨物 ( 包含備用零件、工具、大約170個輪胎、10~12具引擎和、3個變速箱和維修區設備。此外還包括至少三輛完整的賽車,每輛約 600 公斤 ),這些設備與物資的運送需要有專業的運輸隊伍來完成。
在歐洲地區以外比賽時,FIA有一個運輸小組負責統籌車隊物品的空運作業。而當車隊在歐洲地區比賽時,車隊的運輸工具是大型卡車及連結車,每一支車隊需要三部的大型運輸車,車上滿載比賽所需的設備、工具、備用零件及最重要的賽車,沒有這些卡車車隊將無法順利參賽,因此基於安全的考量這些運輸卡車都是以時速90公里的保守速度行駛於歐洲道路。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