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神龙论坛 >  我与我车(长篇图文记实)

发表于 2010-05-28 09:37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i>一段故事</i> 于 10-05-28 00:19 发表 <a href="//www.xcar.com.cn/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64482407&ptid=12271446" target="_blank"><img src="//www.xcar.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62)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62;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62)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62; this.**.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www.xcar.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a><br />
<br />
<br />
<br />
呵呵,保养我自己做,有机会欢迎来帮忙哈
<br />
好,常联系,拜师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5-28 13:21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thesadfrog 于 10-05-28 09:36 发表
车牌风阻,可否在车牌上打孔?**是否允许?
不许可的,但可以用其他方法优化,稍后图示说明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5-28 13:24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午夜上网 于 10-05-28 01:30 发表
车搞得很干净
呵呵,比我干净,我就不喜欢洗澡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5-28 13:34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强子FK 于 10-05-28 09:37 发表
好,常联系,拜师
别客气,我海淀区的,你呢?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5-28 13:45    IP属地:未知

车牌风阻优化的依据是:
“一个圆弧形的低发动机轮廓线可以使总阻力系数降低5-15%”
方法是,把牌子弯成弧形
如果有人问,就说撞土堆了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8.82 KB)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5-28 13:49    IP属地:未知

继续前面话题
要点-2  减少升力
流线型的车顶轮廓降低了风阻,但空气流动路径变长,于是流速相对车底更快,压力则更低,从而形成升力
升力对驾驶是负面影响,应尽量减少
降低升力的主要手段是选择合适的分离点,既在何处让气流脱离沿车身的漫漫征途,再有就是扰流板或尾翼,
据计算一个3度的斜面可以降低升力达40%,但扰流装置会增加风阻,减风阻还是减升力,由车主选择
ZX有2种扰流装置,俗称大、小尾翼
我车买时自带大尾。另外,和其他车一样,小尾处预留了凹形位置
按我的理解,小尾主要是确定分离点,即促进气流在此脱离车身,另外也适当延长了车顶,这对风阻会有一点影响
而大尾,主要是产生下压力,可明显降低升力。这不只是因为面积大、重量沉,还与位置有关,由于更低,
车身两侧流入车尾的旋转气流可以从上往下地“砸”到大尾上
对消费者,可以选择无尾,某个尾,双尾
我喜欢高速运动,在意驾驶感受,所以肯定要大尾
至于小尾,有无均可,所以一直没有,但不排除哪天就装上,如果装,选择黑色,汽配城报价75元
调侃地讲:大小尾对降低升力的作用,类似它们的体积比、重量比、价格比
[ 本帖最后由 一段故事 于 2010-5-28 14:40 编辑 ]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5-28 14:56    IP属地:未知

升力是随着速度增大的,所谓越快越发飘
我休闲驾驶时,偶尔会调整一下
以高速公路120限速为调整依据
通过是否拆卸备胎,或是否增加后配重(增减后箱物品),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受或叫“趴地程度”
合理的后部升力,对前驱车是有利的,有些感觉不可言传
一直羡慕可调角度的尾翼,可省很多麻烦,但绝不会去装一个,更愿意把羡慕保持到底....
就到这里~
[ 本帖最后由 一段故事 于 2010-5-28 14:57 编辑 ]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5-28 15:21    IP属地:未知

高人,排队学习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5-28 15:29    IP属地:未知

好贴,学习并收藏
远近不限,到处走走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05-28 22:06    IP属地:未知

趁着傍晚雨停且光线尚可,局部切割完毕,顺手把原来的说明字贴揭掉并贴在背面,然后装车,简洁多了,斜面很漂亮哈
下一步是优化进气管,长度还可长些,下面再加一层隔热材料,阻挡水箱热源
另外,可用手掏摸一下那个口位里面,就可感受进气之不顺畅----前面有一隔板挡着
暂时先这样,还不是最优,慢慢改进
[ 本帖最后由 一段故事 于 2010-5-29 20:34 编辑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79.72 KB)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