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8-01-03 13:24 IP属地:未知
第十六日清早起床,不紧不慢地吃完早餐,发现检查站排起了超长的队伍。负责登记的偏偏又是一名少数民族警察,只能看着他歪歪扭扭地以极慢的速度登记,着急也没办法。一排就是近一个小时,唉,后悔吃了早饭才来排队。
好容易排到我了,只见领导大手一挥,旅游的直接放行,一众人等皆散去,唉,早知道多睡会了。
不知道什么原因,一早加油站停运,刚刚开心散去的众人又是一脸愁云。不在这加满油,可不敢随便动弹啊。总算是昨天做了明智的选择,此刻油箱满满的我们当然是优越感爆棚,一骑绝尘而去。
和第十五日不同,这一天的路主要是翻昆仑山,沿着河流钻来钻去,并且需要翻三个达坂。这一路上的岔路很多,都是通向各个边防哨所的战备公路,什么天岔口啊,空岔口啊,神仙口啊等等,皆是通向西线的重要据点和哨所。
出镇不远就是赛拉图哨所的遗址,关于这个遗址,抄书如下
这是一座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的哨所遗址,约废弃了50多年!赛图拉是维吾尔语,意思是殉道者,因附近平坦山顶有一座古墓,据说这位殉道者是唐代玄奘到印度取经的陪伴者,苦行僧,是一位殉道的宗教人士,赛图拉地名由此而来。离开主路约400多米,海拔3600米。哨所岗楼比公路高出三百米左右。地形进可攻退可守。
清末左宗棠派敢死队驱逐占据此地构筑城池的英军,设边卡队,对借道喀喇昆仑山口(神仙湾)进出边境的商队收关税。民国时期,尤其东北义勇军进入新疆后,此地防务提升,兵力增加到200名,在康西瓦设分卡,巡视大半个阿克赛钦地区得花半年时间。其余半年尤其雪季则猫于营房内。用牛粪生火,吃的是只有粗粮,封山期间还会断顿。哨所据点建于商道旁喀拉喀什河对岸小山上,河湾拱卫俨然护城河一般,雄踞平行山脉之间瓶颈之处,俯瞰四周方圆几十公里,易守难攻,这是清军深谙兵要地理的最佳选择。
1950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师第十五团特务连进驻赛图拉哨所,没想这里竟然还驻守着一个班国军士兵。4年没见到人的国军士兵看到解放军第一句话就是:“哎呀 可算有人来换防了”看着解放军军士兵的军装“唉,怎么又换装了啊”。看着一身破烂的国军,解放军战士流下了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