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当时在班公错提前跟老徐夫妇打了个招呼,否则半夜到三十里营房肯定只能露宿。老徐他们已经吃过晚饭住下了,我搁好行李独自出去觅食。因为到得晚,亮灯的不多,看到一家四川饭店里有半路上遇到的熟面孔,就进了这家随便吃点。因为实在不能接受四川饭店做的川式番茄蛋汤,径直走进后院的厨房,现场指导老板娘做菜。去后院的通道两边都隔成了一间间简易的客房,条件非常简陋,不过看上去都住满了。也难怪,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有地方住已经不错了。
由于刚才来了几个当兵的过来吃宵夜,老板娘先忙活着他们的餐食,我一边帮着厨,一边跟老板娘唠着嗑......这边原来只有部队营房,后来五湖四海的人过来搭个简易房开了店,才逐渐形成目前的规模。很多年前来这里建房子不要审批,找块空地就行,现在大概要管了。这是现代社会少有的按市场规律自发形成市集的演变模式,西部很多地方都是这样建起来的。
因为客栈设施简陋,回去简单洗漱了一下就睡了。第二天计划要赶到和田,差不多有600多公里的路程,所以一大早就起来了。想不到老徐夫妇比我起得还要早,我刚到楼下拿东西,他们已经吃过早饭整点行装了。“你们先出发吧,不用等我,路上千万小心......”我一边跟他们打着招呼,一边泡着自己的牛奶麦片,哪知道,这句叮嘱的话还是没有避免后面发生的事故。
因为昨晚黑灯瞎火的,也没看清楚小镇的全貌,大白天看到的景象跟我印象当中的还是有点偏差。小镇除了镇口的部队营房,只有一条街,街两边都是简易的房子,不过在这荒漠的高原戈壁,有这么一处有点人气的地方,也算是给了远行者一点物质和精神的慰藉。毕竟这地方已经是西部的边境要塞,有名的赛图拉哨卡就在这片地区。当年清朝在此设立边防要塞,抵抗从印度侵入的英军,等到1950年解放军进驻此地的时候,还有一个班的国军在此驻守,那时国军已经好几年没有得到补给,以至于见到解放军还以为换了军服呢。不过,正式由于这些戍边的卫士不畏艰苦,咱们的国土才没有被印度进一步侵占。
想好早点走的,又磨磨蹭蹭到了快十点,客栈前的停车场只剩下我一辆车。不过,走新藏线确实要有条不紊的慢性子,不可操之过急,很多看似没有危险的地方,反而容易出事。
出镇的时候照例需要下车检查,好在车不是很多。出了三十里营房,四周依旧是广漠的戈壁和荒漠,沿着喀拉喀什河行进的时候,河滩上稀疏的植物才多了一些生气。
昨晚上跟大卡你追我赶,外面乌漆嘛黑,只有车前的灯光照亮一小片区域,现在想想还是有点后怕,毕竟对路况不熟悉,速度太快出了事就糟糕了......我刚自我反省着昨天有点轻率的举动,眼前就应景地给了我生动的案例,一辆货运大卡倾覆在道路的左边,占住了一半的通道。想想这地方也不是很险,怎么就翻车了呢?估计还是跟我昨晚一个毛病,就是速度太快。我顿时有点不好的预感,车速也慢慢降了下来。
以前看各种游记说新藏线如何心惊胆战,如何如何危险......本来以为新藏线路面已经全面油化了,进疆以来路况大致还算不错,那些惊心动魄的传闻有点言过其实,哪知道到了柯克阿特达坂(黑卡子达坂)立马给了我灰头土脸的下马威。接下来黑卡子、麻扎和库地三个达坂连成的一百多公里路段才是新藏线最考验人的“死亡之路”!
跟前面藏区红土达坂、界山达坂不一样,那些达坂海拔虽然高,但都处于较为平缓的高原台地,而下面这三处达坂实实在在需要翻越落差很大的高山,最关键的是,这些达坂都是土路,弯道多,路面窄,地面坑洼,风化严重,车子驶过,扬起的灰尘遮天蔽日,能见度有时候几乎为零!你看这篇游记的时候,估计都能从屏幕里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灰尘......
因为这个路段属于永久冻土地带,平均海拔高达5000多米,地面经常因冰冻而膨胀,温度高融化了又容易坍塌,极易形成冰雪和湿滑路面,这些路面又被反复碾压造成二次破坏,形成坑坑洼洼的炮弹坑,而大部分路段是没有护栏的,这样的路况是极容易出事故的。因为这种恶劣的地质环境,维护的武警也是防不胜防,修也来不及修。
以前烂路走过千千万,如此遮天蔽日的扬灰路还是头一回,而且黑卡子达坂有着二十多公里长连续的下坡,弯道太多,旁边就是悬崖,那些卡车不敢连续踩刹车,所以开得特别慢。因为经常看不见前方的路况,山路又窄,不能轻易超车,但不超车跟在后面吃灰不说,还耽误时间,这一路开得特别憋屈。
不过,最遭罪的还是那些骑行客,在这样复杂的路况下完全没法骑行,只能推着车慢慢往前挪,地上的尘土足有十几公分厚,深一脚浅一脚,还要避让两边来往的车辆,往往被厚重的尘土笼罩,什么都看不见,尘土稍稍散去,只见一个个变成了孙悟空,有些甚至瞬间成了兵马俑!虽然骑手们大都带着口罩或用布围着,但那种境况是令人窒息的,喘口气都难,估计这辈子想起新藏线都会不寒而栗!
好不容易下了黑卡子达坂,有种重见天日的感觉。我深深吸了口气,终于活过来了......
到了麻扎达坂山脚下,这里开始进入叶城县范围,也是照例排队接受安检。
驴友圈有首打油诗:“自驾新藏线,堪比蜀道难;库地达坂险,犹似鬼门关;麻扎达坂尖,陡升五千三;黑卡达坂旋,九十九道弯;界山达坂弯,伸手可摸天”。黑卡子达坂的弯道多,麻扎达坂尖就是高坡的意思,陡升五千三就是从新疆低海拔的叶城一下子要连续翻越五千米海拔的达坂,一般人的身体是受不了的。因此,前面我也提过,走新藏线最好从西藏进新疆,反过来走比较困难些。
麻扎达坂有40公里连续上坡和60公里连续下坡,山势陡峭,直入云天。上山的道路被两侧嶙峋又狰狞的巨大山体所包裹,到处是风化的碎石沙坡,跟丙察察的大流沙有一拼!从这些流沙的山坡下经过,满山的灰色沙石好像随时倾泻而下,给人以强烈的压迫感。从被清理过的路面来看,这些流沙应该经常冲断道路,一脚油门赶紧通过。
经过黑卡子达坂以后,担心麻扎达坂的山路也会难走。果然,上山的路越来越糟糕,同样也是成土飞扬。忽然看到前面有辆帕杰罗,急于超车,差点跟对面的来车相撞。我此时的车窗早已被厚厚的泥土覆盖,加上路上扬起的灰尘遮天蔽日,竟然看不清对方的车牌,那辆车开得也快,不知道是不是老徐夫妇的那辆三菱。
麻扎达坂,又叫做塞力亚克达坂,麻扎在维语里是“坟墓”的意思,也就是说走麻扎达坂就是找死!可见以前要翻越麻扎达坂是多么困难。不过,好在过了垭口以后,下山的路已经是基本修好了的柏油路,难度大大减小。
由于下山的山路比较平整,整个行程难得在愉快的气氛中轻松完成。不过,我在山脚下转过一个弯道的时候,忽然看到路基下停着一辆破损如扭麻花般的越野车,定睛一看,那不就是老徐夫妇的帕杰罗吗?“老徐,怎么翻车了?”我赶紧停了车奔将下去。“嗨,我也不知道怎么搞的,想找个地方停下来煮饭,突然就翻下路基了......”老徐有点懊丧的说着。其实,这个弯道一点没难度,也没啥特别,但就是出事了,而且老徐还是多次进藏的老司机,按道理不应该出这样的事故。我联想到这次出行,路上也是遭遇不断,险象环生,除了自己路上千万小心之外,只能祈求老天保佑。别不信邪,有时候很多事故匪夷所思,现在算是比较理解,藏民为什么对宗教那么虔诚。
老徐的越野车从路基翻下,滚出去几十米,好在这里已到山脚,不是悬崖,路基也不高,车子最终没有四脚朝天,两人都帮着安全带,除了轻微的皮外伤,下车以后还能动弹,只是脑子有点懵。车子已经严重变形,里面的东西飞出去分散在四周,我连忙帮着老徐四处搜寻一些贵重物品。老徐估计也是头一回遇到这么严重的事故,有点手足无措,我们不住地安慰老夫妻两个。车子已经散了架,只能叫保险公司派拖车来处理了,这里离库地检查站也不远,一辆湘A车牌的陆巡正好也是去叶城,建议老徐夫妇跟他们先到叶城,到了城里再跟保险公司具体办理后续事宜。
把老徐夫妇安顿好,一起过了库地检查站,已经下午四点半了,这时候才想起来还没吃午饭。下了麻扎达坂之后,海拔进一步降低,大概不到4000米,这一段国道沿着哈拉斯坦河蜿蜒前行,淡蓝色的河流经过荒漠的山谷,滋润出了一小片绿洲,除了几匹吃草的毛驴,还有徐徐的清风,就在这野餐吧,独享这份悠闲。
以前经常跟伙伴们组队远游,经历大半辈子的喧嚣,现在更喜欢一个人静静地旅行,做个孤独患者,在地球上找一处无人的角落,让内心和自然更从容的对话,让思绪在空气中随意飘荡,不需要顾及什么,也不需要勉强自己,那便是人生最大的自由了......
吃完中晚饭,继续翻越新藏线最后一个达坂——库地达坂。上山的时候,又遇到在班公湖畔见到的越野房车。这种房车太威猛了,空间又大,设施齐全,适合带着爱人和家人走南闯北。这种车体积太大,有些地方还是去不了,不过走新藏线这样条件艰苦的荒漠地带倒确实挺合适。
库地达坂大部分路面已经油化了,有些地方还装上了水泥护栏(普通护栏拦不住啊),不过大部分路段还是裸奔的,因为地质原因,这里泥石流和塌方还是经常发生,道路上的落石和沙土随处可见。
库地达坂海拔不算很高,才3150米,不过绝对落差超过了黑卡子和麻扎达坂,有点像318国道的觉巴山。而且这里大部分道路没有护栏,路面因砂石遍地容易打滑,行驶需要特别小心,否则飞出去就是空难了。
下到半山腰,举头回望,只见山谷里有多处塌方的痕迹,松脆的山体犹如一座高耸的土堆,虽然极为险峻,反而给人一种随时要塌陷的不安全感,所以为什么打油诗里说“库地达坂险,犹如鬼门关”。
翻过库地达坂以后,海拔高度已经降到1500米左右,这里已看不到山地,只有一马平川的沙漠戈壁,路边的骆驼也非常应景地欢迎着我的到来。
路过第一个乡镇柯克亚乡,只见路边走过一支维吾尔族的纠察队,因为距离国庆的时间不多了,新疆的安保工作抓得特别严。那些维族队员的笑脸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有别于西藏的异域风情,这种时空的快速切换,一下子仿佛进入另一个国度。
柯克亚乡的集市上,有很多卖水果的,由于这里温差大,西瓜什么的比较甜,当然,还有我期盼已久的羊肉串。或许经过了几天漫长无人区的艰苦跋涉,看到热闹的集市和美食,生活气息特别浓厚,顿时有一种重回人间的感觉。
因为晚上还要赶到和田,没有多做停留,等不及撸了几串羊肉后继续赶路。不多久,车子经过安检进了叶城。我有个朋友几年前从上海过来援疆,就在叶城边的泽普县,我多次来过这里,但自驾来还是第一次。虽然只是个县城,不过此时在我眼里已经是大城市了。对了,不要跟新疆人喝酒,伊犁大曲前倒下的概率基本是百分之一百,烤羊肉都救不了你,哈哈。
终于,车窗的前方出现了“0”的标志,这是新藏线的起始点。因为周边都有摄像头,就没停车拍照留念。开过标志性的牌楼,我心中的一块石头顿时落了地,因为总算成功穿越了新藏线!多年的夙愿今天终于完成,现在可以自豪的说,所有进藏的线路已经走完,最后一块拼图圆满合成。
到了叶城,很多人会走喀什那条线,因为我已经多次去过,而且这次想穿越一下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所以改走和田。从叶城到和田的高速公路已经开通,四周都是一望无际的戈壁,车不多,整个路况极好,我趁着夕阳一路向东疾驰而去。
晚上十点左右,进入了和田市区,这里霓虹闪耀,灯红酒绿,一派久违的热闹景象,跟我大脑中的印象完全不同。前几年不太平的时候,和田地区出了很多事,属于比较危险的地区,哪知道现在如此这般繁华。不过,这里公共场所的安保措施确实非常严格,连进酒店入住都要过安检,可以说比内地还安全。
知道自己到得晚,为了觅食方便,特地选了和田夜市边的酒店。方便是方便了,不过没想到新疆经济这几年发展很快,车太多,停车太难。进出停车场狭窄通道的时候,不小心跟后面的车辆发生了轻微的擦碰,出发至今零事故的记录还是破了。不过,一路走来,很多危险都幸运避过,老天让我吃点小苦头算啥,不能坏了出游的心情。于是报了保险,办理了相关手续以后,直奔旁边的和田夜市。虽然快晚上11点了,夜市依旧热闹非凡。
夜市里什么地方的小吃都有,人流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看来新疆人民对夜市是比较痴迷的,新疆很多地方都有夜市,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一种生活习惯和地方文化。看见很多做烤鸡蛋的摊位,不知道是不是当地特色,我还是直奔烤羊肉的摊位,那才是我的最爱。不过,由于和田靠近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这里还有当地特色的烤鱼,我就来个鱼羊全套吧.....手上太油,就不拍照了......好吃!
这段新藏线的旅程令人难忘,神山圣湖,土林城堡,草原戈壁......好似一个大餐,大餐以后怎能不来个餐后甜点?明天就将开启甜点模式,继续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和早已成网红的独库公路!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