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北京论坛 >  欧洲深度游第十辑:我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城市——巴黎

发表于 2007-08-16 14:50    IP属地:未知

门票才八块五
比故宫可便宜多了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03.43 KB)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8-16 14:53    IP属地:未知

据统计,目前卢浮宫宫殿共收藏有40多万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珍品。法国人将这些艺术珍品根据其来源地和种类分别在六大展馆中展出,即东方艺术馆、古希腊及古罗马艺术馆、古埃及艺术馆、珍宝馆、绘画馆及雕塑馆。其中绘画馆展品最多,占地面积最大。卢浮宫区有198个展览大厅,最大的大厅长205米。显然,用一天两天的时间根本无法欣赏全部的稀世珍品。因此,如果你要参观卢浮宫,得先制订一个计划,逐个参观六大展馆,切忌仓促地走马观花。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细细口味;如果时间较紧的话,可选择有代表性的艺术展品观赏。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129.76 KB)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8-16 14:56    IP属地:未知

地下一层是伊斯兰艺术、雕塑、古代埃及文物、古代希腊、伊特鲁利亚及古罗马文物、卢浮宫历史、中世纪卢浮宫、临时展厅。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40.17 KB)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8-16 14:58    IP属地:未知

一层是雕塑、古代东方文物、古代埃及文物、古代希腊、伊特鲁利亚及古罗马文物、非洲、亚洲、大洋洲及美洲艺术.
[ 本帖最后由 ym001 于 07-08-16 15:00 编辑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64.17 KB)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8-16 15:03    IP属地:未知

包杰斯斗士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40.54 KB)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8-16 15:05    IP属地:未知

卡诺瓦的雕塑作品普西莎及爱神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49.96 KB)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8-16 15:08    IP属地:未知

二层是工艺品、古代埃及文物、古代希腊、伊特鲁利亚及古罗马文物、绘画、书画刻印艺术。卢浮宫三大镇馆之宝全都在这层。
[ 本帖最后由 ym001 于 07-08-16 15:12 编辑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31.91 KB)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8-16 15:11    IP属地:未知

三层是法国绘画、法国素描、德国、佛拉芒及荷兰素描、日耳曼、佛拉芒、荷兰、比利时、俄罗斯、及斯堪的纳维亚绘画。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8-16 15:14    IP属地:未知

    反映1830年革命的《自由引导人民》(又名《1830年7月28日》,260×325厘米)是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取材于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事件。
    1830年7月26日,国王查理十世企图进一步限制人民的选举权和出版自由,宣布解散议会。巴黎市民闻讯纷纷起义,他们走向街垒,于27至29日为推翻这个第二次复辟的波旁王朝,与保皇军队展开了白刃战,最后占领了王宫。在法国历史上被称作“光荣的三天”。在这次战斗中,圣德克区的克拉腊·莱辛姑娘一马当先,在街垒上举起了象征法兰西共和制的三色旗;少年阿莱尔为把这面旗帜插上巴黎圣母院旁侧的一座桥顶上,最后倒卧在血泊中。画家目击这一悲壮激烈的巷战景象,义愤填膺,决心画一幅大画,来描绘群众革命的壮举。
    画上所展示的这幕硝烟弥漫的巷战场面,是他在自己上百幅“七月革命”街垒战的草图的基础上定稿的。这里除了参战的市民、工人以及那个象征阿莱尔的少年英雄之外,画家在正中还设想了一个象征自由的女性形象,她头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红色弗里吉亚帽,左手握枪,右手高擎飘扬着的三色旗,正转身号召民众向君主专制王朝冲去。她是全画的中心,观众注目的焦点,也是这幅三角形构图的制高点。德拉克洛瓦选择这个造型优美的自由女神形象(请参看这幅画的局部图版)作为全画的主人公,乃是他的浪漫主义想象力的表现,这要归功于他对诗的爱好。换句话说,诗歌,尤其是英国拜伦的诗对他的激励作用要大于造型艺术上的康斯泰勃尔或透纳。在创作上,德拉克洛瓦追求的是个性解放。在社会改革上,他向往的是自由、平等。而要反映对被压迫民族的同情,要热烈歌颂人民群众争取自由的斗争,就必须选择具有象征意义的理想形象。采用历史或神话素材正是浪漫主义绘画的特色,因此,他在这里选择“自由女神”被认为是最合适的象征。女神的左侧,一个少年挥动双枪急奔而来。右侧那个身穿黑上衣戴高筒帽的是大学生,他紧握步枪,眼中闪烁着对自由的渴望(有人认为这就是画家本人),在他身后有两个高举战刀怒形于色的工人形象。前景上除了倒毙在瓦砾堆上的禁卫军尸首外,还有一个受伤的青年匍匐着想站起来,仰望着女神手中的三色旗。远处是处在晨雾中的巴黎圣母院。如果仔细观赏,还可隐约看到北塔楼上飘扬的一面共和国旗帜。  
    这幅画气势磅礴,画面结构也极其紧凑,色调丰富炽烈,用笔奔放,有着强烈的感染力。1831年5月1日在巴黎展出时,很快引起社会的热烈反响。德国大诗人海涅为此画写了赞美诗。
    这幅画于1831年被法国政府收购,在卢森堡宫里展出了数月,后因时局变化,还给了画家本人。17年后,法国爆发了1848年二月革命,法国人民又要求把此画重新在卢森堡宫公展。同年6月,巴黎工人起义,此画又被政府当局摘下,理由是这幅画具有煽动性。直到1874年才被送进卢浮宫。足见这幅画的感染力是超时代的。
中学历史课本里有这幅画
[ 本帖最后由 ym001 于 07-08-16 15:15 编辑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73.78 KB)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08-16 15:22    IP属地:未知

卢浮宫和凡尔赛宫以及欧洲绝大多数博物馆的展品全部是真品,而且全都是开放式陈列,没有玻璃罩。偶有文物拿到国外去展览,也不会以复制品在馆内替代,只会在展放原处注明何时到何地去展览了。
    绝大多数都可以照像,除了卢浮宫的油画区。而蒙娜丽莎是油画区里最特别的,只有它被玻璃覆盖着,因为参观的人太多了。三四个保安边上戒备禁止拍照。但还是有不自觉地,而且是洋人。我是实在忍不住了偷拍了刚才那幅画


奴隶们
    意大利,1513年至1515年
    两尊雕像,大理石,高:20.9米和2.28米
    原为装饰教皇尤利乌斯二世陵墓而作,最终设计排除,这两个巨大的任务形象仍处于未完工状态。他们的含义不明确,可能是关于被控制的激情或者被肉身束缚的灵魂的。完工部分和仍留有雕刻工具痕迹的部分之间形成对比,表现了艺术和材料之间的斗争。

[ 本帖最后由 ym001 于 07-08-16 15:28 编辑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43.52 KB)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