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起亚K3论坛 >  二战航空枪炮大盘点——德苏篇

发表于 2016-05-28 18:40    IP属地:未知

  要说起来,DA机枪的研发时间跟PV-1应该差不多少,因为正式采用的时间也是1928年,跟步兵型的DP-28同年,应该是捷格加廖夫同时设计了步兵型和航空型。而这种一枪多型同时设计的做法在其它苏联枪械上也很常见,从生产效率和后勤上来说这都是件好事。产量方面,截止1930年3月30日,已交付的DA机枪有1200挺,另有1000挺待交付,所以看起来产量并不很大。不过由于这种机枪主要是作为活动枪架上安装的防御机枪,而且很快就被性能远胜的ShKAS机枪取代,所以产量不高也可以理解。


双联装的DA-2射速还是不怎么样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DA机枪的射速实在是惨了点,所以从1930年起出现了双联装的DA-2,之前的单装版因此也称为DA-1。不过合计仅1200rpm的射速,对中口径航空机枪来说真的是太低太低了。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05-28 18:41    IP属地:未知

基本参数:
  空重:7.1kg(裸枪)/8.4kg(含瞄具等的空枪重)/11.5kg(含弹药)
  全长:(不详)
  枪管长:604mm
  弹药:7.62x54mmR
  初速:840m/s
  理论射速:600rpm(DA-1)/1200rpm(DA-2)
  自动方式:活塞长行程导气式
  闭锁方式:闭锁片撑开式
  供弹方式:63发弹盘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05-28 18:42    IP属地:未知

ShKAS 7.62mm航空机枪
  由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航空技术处于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时期,各国战斗机正迅速的从传统的轻金属或者木制骨架外覆织物或胶合板蒙皮的脆弱结构朝着坚固程度大增的全金属结构发展,飞行速度和敏捷性也迅速增长,命中和击毁这样的飞机难度变得越来越大。显然,PV-1和DA这两种射速堪忧的机枪是远不足以对付未来的威胁的。所以,新一代的射速更高性能更好的航空机枪的研制在PV-1和DA服役的同时就开始了。
  对从一战用过来的中口径航空机枪来说,由于弹头较小,单发毁伤能力实在有限,所以增加射速就是一个既能提高对快速运动目标命中概率,又能靠多次重复命中来增强毁伤效果的好办法。到了30年代,主流的中口径航空机枪射速普遍达到1000~1200rpm,已经是一战时期那些前辈们的两倍左右。而在俄国人看来,只达到主流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要强就要强到爆!于是在战斗民族的小宇宙爆发之下,产生了ShKAS这种射速高达1800rpm的怪物。


活动枪架版本的ShKAS-T,另有固定安装的K型和带射击协调器的S型


[ 本帖最后由 vincent-song 于 2016-5-28 18:43 编辑 ]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05-28 18:46    IP属地:未知

  回归正题,ShKAS是“什皮塔尼-科玛里兹基速射航空型”的缩写(Shpitalny-Komaritski Aviatsionny Skorostrelny,俄语ШКАС - Шпитальный-Комарицкий Авиационный Скорострельный),其设计者之一波利斯•什皮塔尼是苏联航空武器的著名设计师,曾获得苏联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除了ShKAS机枪,二战苏军的主力机炮ShVAK也是出自其手。在ShKAS机枪的设计上,应该说是相当有创意的。
  对机枪来说,要达到高射速,就必须降低自动机运动过程中的阻力,让机构动作平滑稳定。尤其对ShKAS要达到的创纪录的高射速来说,这一点更为重要。而在弹链供弹的机枪上,脱链供弹机构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阻力来源,所以要保证供弹机平滑稳定的工作是重点。为此,ShKAS机枪采用了很独特的旋转供弹机。
[ 本帖最后由 vincent-song 于 2016-5-28 18:46 编辑 ]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05-28 18:46    IP属地:未知


ShKAS机枪供弹机的工作原理图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05-28 18:48    IP属地:未知

  ShKAS的脱链供弹机由套在枪管和枪机组件外面的形状类似鸟笼的旋转部分和更外侧的机匣套管构成。穿在可散弹链上的枪弹从供弹机前部下方开始进入,弹壳卡在旋转部分的其中一个凹陷里,底缘则嵌入机匣套管内表面的螺旋槽内,进入供弹过程。当枪机动作杆在导气活塞驱动下向后运动时,动作杆顶部的凸笋就会带动供弹机旋转1/10周,枪弹则在螺旋槽的带动下后移一点。重复这个过程,枪弹就逐步从弹链中抽出,在供弹机旋转一周后到达弹膛后下方的供弹位置并被托弹板抬起,随下一次枪机复进被推入弹膛内。空的链节则在旋转半周后从上部抛出。也就是说,整个供弹过程需要枪机往复运动10次才会完成,带动供弹机旋转所需的驱动力由于这种分摊而变得相当平均,使得机构动作的平滑性有了保证。这也是ShKAS设计上最成功和有特色的部分,除了自家后续的ShVAK航炮,德国毛瑟MG213C系列转膛炮的供弹机构也受了SkKAS的影响。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05-28 18:49    IP属地:未知

  除了供弹机构需要工作平滑,枪机的运动过程也需要快速而且平滑才行。所以ShKAS采用了枪机偏移闭锁,枪机尾端在枪机动作杆的带动下下摆,与机匣上的闭锁支撑面扣合。同时为了保证高速运动的枪机不会由于抽壳速度快而导致拉断底缘或弹壳的故障,弹膛内部的前半段有纵向开槽,降低抽壳阻力。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05-28 18:50    IP属地:未知

  而为了增加自动机组件的运动速度,设计师还尽量降低了运动部分的重量。包含活塞、活塞杆、枪机动作杆和枪机组件等在内的整套活动部分总重仅有921g。同时复进簧的弹力较大,以提高复进速度。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05-28 18:51    IP属地:未知

  即便如此,对7.62x54mmR这种19世纪末设计的老弹种来说,弹壳强度要承受超高射速下的粗暴操作还是太为难了,所以苏联人还为ShKAS设计了专用弹。这种子弹的外部尺寸与标准的7.62x54mmR一致,但是弹壳后部加厚,弹底部分的结构也有所不同,使得弹壳强度更高。另外弹壳口部有两条紧口沟,弹头固定更牢固。这种专用弹的底部刻有“Ш”即ShKAS俄文缩写的首字母来加以识别。这种子弹给其它发射7.62x54mmR弹的枪械使用没有问题,但是反过来的话就撑不住了。


左边的是ShKAS专用弹的弹壳,右边是普通弹的弹壳,注意弹壳底部附近的结构差异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6-05-28 18:52    IP属地:未知

  二战中德国人并不清楚苏联人这种专用弹的特点,在测试和使用缴获的ShKAS机枪时混用了普通子弹,导致故障率大增,也因此给予这种机枪很糟的评价,而这纯粹属于使用不当。ShKAS机枪虽然有48种卡壳的花样,但是整体上可靠性还算说得过去的(不算很好,但说得过去),特别是在保养适当而且正确装填专用弹的情况下。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