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爱卡自助游 >  行摄2万里,孤身走近无人区,老鬼带你揭秘那些神秘的神山圣湖

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19-11-24 09:59    IP属地:未知

引用 轟在路上 于 2019-11-24 09:49:09 发表的回复
赞。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9-11-28 18:52    IP属地:未知

引用 yxk007 于 19-11-26 11:49 发表的回复
一口气看完了,坐等楼主更新
谢谢关注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9-11-28 20:28    IP属地:未知

第三部  青海篇  (六)在“约古宗列”给儿子录的视频——希望
           老鬼1975
7月21号   第十一天  晴转阴有雨
两年前我给儿子的许下承诺
儿子打小就对地里感兴趣,特别是“黄河”,有一天缠着问我“黄河水为什么是黄的呀?……黄河最后流向什么地方了?……它的源头又是哪呢?……”
这些问题,有的我知道,有的我也稀里糊涂答不上来……又不好意思当着孩子的面查百度,只能糊弄着东一句、西一句地瞎应付着,有时连我自己也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作为一名“炎黄子孙”说起来也很惭愧,对我们的“母亲河”也是知之甚少,仅有的那点地理知识也都还给老师了……
这件事过后,我反思了很久:孩子的求知欲正在一天天增加,这是件好事儿,作为家长应该认真对待,不能糊弄他,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一些知识书本里学到的是一个样,自己亲身看到、体验到的又是另外的样子,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于是一个大胆的计划渐渐地在我的脑子里成型——那就是带着儿子来一场“行万里路”的旅行……
2017年7月我带着儿子开始从山东东营入海口出发,经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宁夏、甘肃、青海等省沿着黄河逆流而上,一路上孩子亲眼看到了黄河的入海口,看到了河南段的“地上河”怪相,知道了黄河的水并不都是黄的……等等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高兴坏了!但遗憾的是最后我们止步于玛多县的牛头碑,因为我知道再往前走200多公里,就进入了巴颜喀拉山地段,那里有黄河真正的源头——约古宗列。但这一路上荒无人烟,道路险恶,实在不敢带着孩子随便去冒这个险……
望着儿子失望的脸,我安慰他说:“前面的路太危险了,我们去不了……等下次吧!爸爸自己再去一趟,把视频录下来给你看!”
实际上这次从青海进西藏的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来完成上次我给儿子许下的承诺……
冬给措那湖的路口……
从宾馆离开前,为了保险起见,我给青海的孙哥打了个电话,再确定一下——明天到底能不能进黄河源景区。孙哥年长我五岁,西宁本地人,是上次到青海旅游时认识的,一起还喝过两次酒。听他自己介绍说,他在青海某个县的公安局上班,好像还是领导,来头不小的样子。
孙哥不知为什么电话一直没有接,可能在忙吧!于是又给他发了一条微信,也没回……
离开玛沁县时已经快中午了,出了县城,在路边犹豫了许久,终于决定把导航定到了“ 东给措纳湖 ”,打算先到那儿转转,这一路上也可以等着朋友的回信,如果说“黄河源景区”能进去,再掉头回到玛多县,也没圈太多路,一但真的进不去了的话,就直接沿着“东给措纳湖”西面的那条没人走的路绕过去进到“扎陵湖”
上图黄线为从“冬给措纳湖”绕行到黄河源的路线,蓝线为从玛多县进黄河源的路线
中午12点10分,从“大五西收费站”又回到了熟悉的德马高速上。
“东给措纳湖”在玛沁县的西北部,顺着德马高速,向着“德令哈”方向走
在高速上开了50多分钟看到了昨天小三轮上来的那个豁口
了解这次青海、西藏之行的更多游记、视频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这个豁口在高速上的什么位置我也说不清,只是记得前面有两栋红色的房子和一座不知名的寺庙,只要慢点儿开,就应该能看得到
下午1点左右,天上又开始下起了雨,好要到“雪山1号隧道”前,在高速上终于看到了“阿尼玛卿雪山”,但由于阴天,山上的雾气太大,只能隐隐约约看到雪山的大概轮廓和雪山脚下的“哈龙冰川”
了解这次青海、西藏之行的更多游记、视频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了解这次青海、西藏之行的更多游记、视频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了解这次青海、西藏之行的更多游记、视频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这里应该离神山的不远,在高速隔离带中间有个能拐弯的停车区,可以把车停在在里,人可以翻过高速,走路去神山的观景台,只是车停在这里不知道允不允许,而且横穿高速也太危险了!
了解这次青海、西藏之行的更多游记、视频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冬给措纳湖”离玛沁县188公里,离玛多县124公里。开车穿过“雪山1号隧道”又往前大概开一个多小时,就看到了路边的“冬给措纳湖”,湖边还有个停车观景台,本以为再往前走,应该有个收费口能下高速,所以我就没停车,继续往前开……
直到过了观景台,又往前开了十多公里,我才明白,这里跟“阿尼玛卿神山”一样,根本没有收费口可以下去。这可能是青海高速的又一大特点吧!只好在前方找了个隔离带的缺口,掉转车头到对面车道上,又往回开,看看有没有什么便道可以下到湖边……
果然往回开了没多久,就看到高速上有一个路口
顺着这个路口,下了高速,沿着泥路开了十几分钟便到湖边了
这里不是什么有名的风景区,交通又不方便。所以一路上只看到我这一台车往里开……
这就是去往“扎陵湖”的那条绕远的路,是典型的“搓板路”,
所谓“搓板路”,顾名思义就像搓衣板一样,表面看很平整,但细细观察全是凹凸均匀、错落有致的一条条横纹,就像我们吃的排骨一样,所以又俗称“排骨路”。车辆行驶在上面极其难受;开慢了,全车上下都在抖,人坐在车里也跟着一起有节奏地抖动,浑身上下就像散了架一样,开快了,又容易导致车辆失控。在这样的路面上开个几公里还可以,但时间久了即伤车又伤人!
现在前方全是这种一眼都望不到头的“搓板路”……
我把车停在路边儿,又给孙哥打了个电话,还是没人接……
现在已经下午4点了,是沿着条路继续走下去呢?还是掉头回玛多县呢?我在车外了站了半天,也拿不定主意……
“也许……今天孙哥的电话没带在身边儿或是真的有什么事儿呢?”我觉得自己也可能想多了,记得前年我俩一起喝酒时,他曾拍着我的肩膀豪气地许诺:“以后在青海不管遇到什么事儿就打电话给我!我在这里朋友多,好使!”
“今晚回玛多县!”在心里打定了主意,心情顿时又好了起来,拿出无人机来,航拍了几段……
傍晚5点,开车又回到了高速上,一路顺畅,不到7点就到了玛多县城。
出了收费口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找了个加油站把车加满油,又让加油员给备用油桶也加了20L油,这样车上就有90L油,估摸这一趟能跑个***百公里没问题。从玛多县到麻多乡再到扎朵镇全程不到500公里,也就是说,中途即使没有加油站,也不用担心了……
希望
玛多,藏语意为"黄河源头",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地处青海省南部,隶属果洛藏族自治州,是果洛藏族自治州下辖县。这里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4℃,属高寒草原气候。玛多县被称为“千湖之县”,扎陵湖、鄂凌湖、冬给措纳湖、星宿海、黄河等汇成了丰富的水利资源,丰沛的水源和茂盛的草场造就了这里第一大产业——畜牧业。
玛多县城不大,只有的两条不到500米长的街道,比起前年我到这里的时候,除了多了几栋正在施工的大楼外,其它都没有什么变化……
我开车在街上流荡一圈,找到了当地一个新建成的宾馆,其豪华程度比起上次来这里住的那个宾馆不知要好上几倍,但里面却稀稀拉拉没住上几个人。去前台问一下老板,房间的价格出奇的便宜,标间只要260/间。要知道我前年住的那个宾馆连热水都没有,我来时房间都居然已经住满了,还要350/间呢!
趁着老板在低头登记我的身份证的时候,我问他:“老板!这么好的宾馆,价钱也不贵,现在又是旅游高峰时期,为什么就住了这么几个人呢?”
他抬起了头,愁眉苦脸地看着我说道:“这个宾馆是前年3月开业的,条件应该算是当地最好的了,本以为当年就能有个好收益,但谁知6月份中央就把这里的黄河源景区给封掉了,自从景区被封掉后,来这里的游客少了一半多,外面不少的店铺,坚持不住,都关门了,我们也只能勉强地维持着,鬼知道将来哪天景区又开放了呢?”
“那……现在景区真的不让进了吗?”我接着问道
“我没去过,也不太清楚,听说白天景区的大门都有人看守着。不过……”老板故作神秘地压低了声音,凑近我耳朵边小声地说:“不过,有些游客不知道用什么办法,好像也进去了……”
“老板!老板!还有房间吗?”不知什么时候又进来了一波客人,打断了我和老板的之间谈话。老板马上收起了愁容,满脸堆笑地迎了上去
听了老板的话,像吃了一颗“定心丸”,忐忑的心情安定了下来。“既然有游客进去过,那就一定有办法!”
把车里的东西,搬到房间后,我就带着相机和三角架到街上找吃的去了……
玛多县的地标性建筑——“玛多影剧院”,不知道为什么我来了两次了,就没见到它开过一次门
县城的大街上除了一些当地的藏民,几乎看不到什么游客,冷冷清清,不少店铺都关门停业了。虽说畜牧业是玛多经济的主要支柱,但从当前这种萧条程度来看,黄河源景区的关闭对整个玛多县经济影响还是挺大的……
在道边儿找了个小川菜馆,坐了下来,随便点了一份白菜砂锅和一碗米饭,可能由于游客少的原因吧!这里的饭菜价格比起青海的其他地方真的不贵,量还挺大。
吃完饭,我又试着给孙哥打了一个电话,刚响了几下,那头不知什么原因便给按死了。接着不一会儿手机“滴”的一声响一下,是微信的提示音。我打开一看,孙哥新发来的一条信息“兄弟!我今天开了一天的会,现在正在陪着领导吃饭,不方便接电话,等会儿我联系一下我那个哥们儿,再告诉你”
好吧!既然孙哥联系上了,就应该没问题,再等等吧!
离开了小川菜馆,我沿着大街,走进了玛多县的“格萨尔王博览园”,天马上就要黑了,公园里一个人也没有,我拿出相机,支上三角架,也没什么心情,胡乱地照了几张照片……
这时手机的电话铃声响了,是孙哥的电话。我赶紧放下相机去接听
“兄弟!实在不好意思啊,今天忙了一天,晚上又得陪市局领导吃饭,不方便接电话……”孙哥虽说是汉族人,但口音里夹杂着浓重的方言,听起来挺别扭。
“我知道你忙……孙哥,没事儿!”我客气地回应着“那个……我现在在玛多县,明天想去黄河源,有办法进去吗?”
“噢,是这样哈……刚才我给玛多县那个朋友打过电话了,他说,现在省里抓的很严,要进景区得有县里的条子,没有这个,谁也进不去,现在他也没办法了……”
我靠!进不去你早点儿告诉我呀!害得我还要明天一大早返回到“冬给措纳湖”去,多走了一百多公里的路。
半个月前还问过你,你不是说“没事儿,有朋友在玛多,尽管来吧!”,这我真的来了,又说不行了。
现在的人呐,都是有大的,不说小的,虚荣得很,就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张口闭口就是“我大哥、朋友、铁子是干什么什么的……”真要是遇到点事儿,都躲得远远的。他们和人相处的原则就是“有用的交,没用的退”所以和这帮人打交道,说话还真不能信啊!
“没关系!孙哥,给你添麻烦了,我自己再想想办法吧!等哪天去西宁找你喝酒哈……”不知不觉我也学会了“社会”的那一套,寒暄了几句客套话就撂下了电话。
在社会人当中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暗语,其中“等哪天我请你喝酒”这句话就是“暗语”之一,“哪天”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无限期的意思。说白了就是一句的客套话,大概相当于我们常说的“再见”的意思……
看样子从黄河源景区进到扎陵湖的想法是行不通了,明天只能起大早从“冬给措纳湖”绕进去……
天色已经不早了,我把相机和三角架都给收了起来,准备下山回宾馆早点休息,刚走到公园的大门口时,看到一对中年夫妇正在拍照,看到我走过来,就请我帮忙,给他们拍合影。听口音这对夫妇应该来自北京,一问果然是从北京开车到青海来自驾游的,昨天下午刚到的玛多县。
“你们不知道现在黄河源景区被封闭,不让进了吗?”感觉都是同病相怜的游客,顿时得觉亲近起来
“是啊!昨天下午我俩就去景区了,结果被人家撵了出来,所以昨晚住在了玛多县”男人接着说道:“不过,明早我们还要去!”
“啊?……不是都不让进了,你们明天还去?”男人的话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今天我们的宾馆里有几个游客,一大早就从县城出发去黄河源景区,下午三四点钟就回来了。他们说早上7点以后,工作人员才上班,只要在这之前进到景区大门里,以后就没人管了……”
男人的这番话突然点醒我了,是啊,记得前年到扎陵湖、鄂凌湖的路上看到沿途有好几个村镇,而去往黄河源景区的这条路就是他们要走的必经之路。如果说白天有工作人员把守,还可以给他们开门,但总不能晚上把大门关上不让当地人进出吧?那么或早或晚就一定是进到景区的最好时机了,就是说我明天只要早点出发,就不用再转到“冬给措纳湖”那面,走几百公里冤枉的烂路了……
想到这儿,我兴奋起来,激动地握着男人的手,使劲地摇晃着,连声地向他说道:“谢谢!谢谢了!你这个消息太好了……”男人被我的夸张的举动搞得莫名其妙,惊恐地看着我……
“你们明早什么时候走?”我接着问
“啊?……噢!六……六点吧……”男人回答道
“好吧!那就再见了,明早路上见!”我告别了北京夫妇,离开了公园,便大踏步地往宾馆奔去!
第十一天的行程;红线为奥维轨迹路线   蓝线为今天实际走的路线
玛沁县——  冬给措纳湖180公里      冬给措纳湖——玛多县124公里

[ 本帖最后由 老鬼1975 于 2019-12-03 19:16 编辑 ]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9-11-28 20:29    IP属地:未知

引用 老鬼1975 于 2019-11-28 20:28 发表的回复
在“约古宗列”给儿子录的视频——(一)希望
           老鬼1975
7月21号   第十一天  晴转阴有雨
两年前我给儿子的许下承诺
儿子打小就对地里感兴趣,特别是“黄河”,有一天缠着问我“黄河水为什么是黄的呀?……黄河最后流向什么地方了?……
...
更新置顶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9-11-28 20:41    IP属地:未知

引用 飞鸿在天 于 19-11-28 20:34 发表的回复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19-12-03 10:40    IP属地:未知

引用 快线一飞 于 2019-12-02 14:44:45 发表的回复
很佩服你的勇气,单车独行老鬼英勇。我也是今年暑假第三次进藏,我们也是从类乌齐转到318进藏,这之前走的共玉高速转花久高速去看阿尼玛青山,当时因为天气原因没有看到神山,在阿尼玛青山脚下进入隧道前有一个拐弯处,可以直接拐回到花石峡方向,按照你的路线,继续向花石峡方向走就可以看到神山,再向前走十几公里就有缺口可以上到高速,然后回头向玛沁方向走十几公里高速,不进入隧洞有口可以调头去花石峡方向。...
谢谢那你从豁口下高速了吗?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9-12-08 16:23    IP属地:未知

爱卡币+20
共获得爱卡币
第三部  青海篇  (七)在“约古宗列”给儿子录的视频——走近无人区
7月22号  第十二天  晴
景区大门
“嗯……现在是7月22号清晨6点,我出发了,要在早上7点之前赶到黄河源景区的大门处……”我一边把车从酒店的停车场里开出来,一边拿着录音笔用带略带沙哑的嗓音录制今早的语音备忘录。
讲完后,我揉了揉睡眼惺忪的眼睛,长长地打了一个哈欠……
是啊,今早是这些天来,也是以后的旅程里起来最早的一次。
昨晚回酒店整理视频到下半夜1点才睡,早上5点就被自己订的闹钟给叫醒了,躺在温暖的被窝里做了好长时间的思想斗争……当一想到给儿子许下的承诺没理由不去兑现时,立刻就清醒了许多。
如果连这个都做不到,那以后怎么教育孩子做事情要要坚持,要有毅力呢?
看看表已经5点半了,赶紧起床收拾东西、装车、退房、出发!
这里与内地差不多有两个半小时的时差,夜色还笼罩着整个小县城,大街上一个人也没有,被两旁昏黄稀疏的路灯映射下,显得格外幽暗……
出了玛多县就进入到731县道上,记起前年差不多也是这么个时候,和儿子走在这条路上一起去“牛头碑”的情景,不自觉得开始想孩子了……
导航上显示玛多县到“牛头碑”93公里,但实际上到景区大门也就不到40公里,为了争取时间,我也顾不得一路导航的限速提醒,不知不觉把车速提到了100以上。这条路全程都是土路,表面上看起来还算平整,但常常潜伏着一些大坑。再加上天黑,视线不好,等车开到跟前才发现,已经来不及踩刹车了,瞬时间车子被巅地腾空跃起,然后又重重地落下。车内的物品散落了一地,头也被狠狠地磕在车顶棚上……管不了那么多了!继续又开车往前狂奔!
渐渐地天边已经露出了“鱼肚白”,四周的景物也清晰了起来。由于夜晚温度低的原因,此时路边枯黄的草地上落满了一层薄薄的白霜,偶尔还能看到几只出来觅食的藏野驴……
我抬头从后视镜中突然发现有辆小吉普一直跟在我的后面,顿时心头一紧。出县城时,也没看到后面有别的车啊?难道是执法人员发现我要私闯景区,来追我的?想到这儿,我下意识地放慢了车速,继续观察……
还好!“小吉普”并没跟着我减速,而是从我车旁,飞驰而过,跑到了前头。看看车牌,原来虚惊一场,是一辆北京牌照的“斯巴鲁”,估计也是赶时间进景区的游客。
既然它想跑到前头,那就让它在前面探路吧!一但出现什么意外,我在后面也有时间想办法去应对。这样想着,我又加快了车速,紧紧跟在了“斯巴鲁”的后面……
早上6点半,终于远远地看到了“黄河源景区的大门”
了解这次青海、西藏之行的更多游记和视频  请扫描上方的二维码持续关注
正如昨晚北京夫妇所说的那样“景区大门果真没有关上,也没人看守!”
“斯巴鲁”带头先冲进景区,我跟在后面嘴里兴奋地喊着:“看北京牌照的车……进去了!进去了……成功进去了!OK了!”紧接着也加大油门跟了进去!此时感觉自己就像一名足球讲解员,当看到皮球被踢进大门后,兴奋得抑制不住,大声狂呼起来!
姊妹湖
进入景区后,我没敢停车,又继续往前开了几公里,直到已经看不到景区大门,才逐渐放慢了车速。
黑夜已经完全退去,天空换上了一身蓝色的外衣,在东边初升朝阳的照耀下,让这身外衣又镶嵌上了一层闪闪发光的“金边儿”。今天是一个难得的大晴天!
前面的“斯巴鲁”不知什么原因停了下来。从车里下来一对中年夫妇,拿出相机正要拍照。
我定眼一看,是熟人!这不就是昨晚在“格萨尔博览园”遇到的那对北京夫妇吗?没想到在这里又碰到了。于是也把车停下,跟他们寒暄了几句。
原来这两口子出来已经半个多月了,今天看完牛头碑就要返回到西宁,明天往北京走,就要回家了……
“你下一步打算去哪儿?”男人好奇地问我
“我嘛,打算今天从这里一直开到麻多乡的约古宗列,然后往玉树走,进到西藏的阿里”
“这么远的路!就你一个人?”女人终于开口说话了,惊讶地偷偷向我车里瞟了几眼。感觉有一点儿不相信:“你一个人不闷吗?”女人接着问我
“是呀!是闷了一点儿,不过单人单车出来过好几次,都是一个人,自由自在已经习惯了……”我装作一副无所谓样子回答。
“啧啧啧……看看人家……一个人敢开这么远的路,真厉害!”女人羡慕地回过头对着身边的丈夫感叹道。
虽然我知道其实自己也害怕孤独,并没有完全跟人家说真话,但是这句假话却使我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看看时间也不早了,今天好要走二百多公里的无人区到麻多乡,不敢在路上耽误太长时间。于是和这对夫妇,说了几句祝福的话后,挥手告别,上车继续往鄂凌湖方向出发!
扎临湖与鄂凌湖位于黄河源头的玛多县境内,距玛多县40多公里,是黄河源头最大的高原淡水湖泊,素有“黄河源头姊妹湖”之称。黄河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和卡日曲发源后,经星宿海注入扎陵湖。而要去“约古宗列”必经这两个“姊妹湖”。
进入景区的路依旧是那种典型的搓板砂石路,但好像被人平整过,不那么颠簸了,至少比我前年来时的路况强多了。
从景区大门,又往里开了几公里,就看到了路边的鄂凌湖,黄河经扎陵湖后,从湖东南的草滩上散乱地流出,中间又经过一条黄河峡谷,分九股注入了鄂凌湖。鄂凌湖东西窄,南北长,外形似一个葫芦。湖面积628平方公里,平均深度约17米,水面清澈,阳光映射下呈现水面蓝绿色。
可能由于水位较低的缘故,我发现湖边干涸的地方裸露出来一条小道,从湖面上横穿而过,最后拐了一个弯儿又汇入主路上。于是我就顺着这条小道,把车开了进去……
了解这次青海、西藏之行的更多游记和视频  请扫描上方的二维码持续关注
在路边看到鄂凌湖的石碑,停车拍照
我猜想这片河滩大概就是一千多年前,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迎亲滩”吧!
由于这两年生态的保护,湖边湿地上到处可以看到各种鸟类和野生动物的活动的迹象……
了解这次青海、西藏之行的更多游记和视频  请扫描上方的二维码持续关注
还有这种在草地上到处打洞的老鼠,俗名叫做“高原鼠兔”
拍完照后,开车又上到主路,沿着鄂凌湖继续往前开
因为前年带儿子到过扎陵湖和“牛头碑”,原本想这次直接开车去麻多乡的。但当到了康穷的岔路时,我停车犹豫了一下,实在是舍不得扎陵湖这一路的美景,看时间还早,想想还是拍几张照片再走吧!
扎陵湖在鄂凌湖的西面,两湖相聚不到20公里,所以又有黄河源头的“姊妹湖”之称。从康穷岔口向南拐,开了一小段的土道,又翻过两个山头就看到了扎陵湖
扎陵湖的形状与鄂凌湖相反,东西长,南北窄,酷似一只大贝壳,湖的面积达52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9米,水面碧澄发亮,湖心偏南是黄河的主流线,看上去,仿佛是一条宽宽的乳黄色的带子,将湖面分成两半,其中的一半清澄碧绿,另一半微微发白,所以又叫“白色的长湖”
我沿着草地里的车辙印,把车开到了湖边……
发现湖边坡顶上有一个观景台,我挂上“低速四驱”,加大油门一口气冲了上去。
这里登高望远,整个扎陵湖的美景尽收眼底。于是我便拿出无人机和相机又是一顿狂拍……
已经快倒中午一点了,把我的烹饪厨具,从车里搬出来,支上桌椅,架起炉子,开始煮面做午饭
这里的海拔已经快接近4300多米了,要在高原煮面,首先水就很难烧开,我用矿泉水煮了接近40多分钟,方便面才软乎。就这样将就着吃了一顿半生不熟的午饭。
午后温暖的阳光下,点上一支烟,来壶午后奶,翻开了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看了一会儿……困意便渐渐地升起来了,昨晚睡的时间太少了,整个午都处在紧张和兴奋状态中,也没觉得有多乏。现在没事儿了,又吃饱了饭,马上感觉上下眼皮开始打架,一个哈欠接着一个……
于是把炊具洗刷干净,收拾起来,又铺上被褥,钻进车里就开始睡起午觉来……
这一觉一直睡到了下午4点,睡醒后,起来收拾了一下东西。打算开车先去往扎陵乡,看完牛头碑再原路返回去麻多乡。
扎陵乡地处扎陵湖与鄂凌湖之间(扎陵湖的东面、鄂凌湖的西面),因其所在的措日尕则山上的有个胡耀邦和十世班禅大师共同提字,标有“黄河源头”字样的牛头碑,而成为了黄河源景区的中心,也是景区里唯一可以住宿吃饭的地方。
沿着湖边的土路,一直往南开,没多久就来到了扎陵乡
这里是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一条不到百米长的土路,纵贯整个扎陵乡。沿街两侧到处都是新盖的农家乐和帐篷,还有不少供游客骑行的马匹,由于这两年景区的封闭,给藏民们造成不少损失,大街上冷冷清清的,基本上看不到来旅游的游客。
这个岔道,向左拐,就是去往牛头碑的路。我把车拐进去,本想到牛头碑拍些照片再走。但是被几个穿着保安服的藏民拦下了,他们告诉我,里面的景区已经封闭了,不让游客往里进入!
看样子,现在要想到“牛头碑”,也得跟进景区大门一样,要一大早来。如果今天上午我不在路上耽搁这么长时间,早点儿先到这里,就应该没人管,能进去了。
不让进就不进吧!反正前年已经去过了,省下时间,早点儿到麻多乡也好!想到这儿,调转了车头,开始原路往回返……
走近无人区
傍晚5点半,又回到了去往康穷方向路口,从这里到麻多乡全程要140多公里。
在地图上看,去往约古宗列的路有两条,一条是从曲麻莱县出发,往北经过秋智乡到这里,另一条就是我现在要走的这段扎陵湖——麻多乡的路。如果我把219国道上叶城——日土段以及我头几天走的阿尼玛卿神山的转山路称为“无人区”的话,那这段路就属于真正的无人区。因为过了约古宗列,再往前开个几十公里,就正式进到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放大地图10倍,可以看到这段路的周边百十公里范围内没有一个乡村甚至可以说是荒无人烟……
了解这次青海、西藏之行的更多游记和视频  请扫描上方的二维码持续关注
了解这次青海、西藏之行的更多游记和视频  请扫描上方的二维码持续关注
了解这次青海、西藏之行的更多游记和视频  请扫描上方的二维码持续关注
了解这次青海、西藏之行的更多游记和视频  请扫描上方的二维码持续关注
这些是我当时用GOPRO录制的视频里截取的照片,可能由于光线和拍摄角度的问题,表面上看,路面好像是一马平川,还算可以。但是实际走起来却全是凹凸不平的砂石路面,混合着大大小小的“炮弹坑”,还有几处过水路段。路边又都是铺满水草的沼泽地。行驶在这种路面上,车速不敢过快,一快很容易导致失控,下到路基边上,陷进去~~
了解这次青海、西藏之行的更多游记和视频  请扫描上方的二维码持续关注
了解这次青海、西藏之行的更多游记和视频  请扫描上方的二维码持续关注
这一路上我不敢有半点儿分心,两眼死死地盯住前方。一直都在紧张地握住方向盘,东闪西躲,以每小时三四十公里的速度“龟行”着。可以说开车走在这种路,不单单是对车况的考验,更是对人心里的一种挑战,不一会儿的功夫,我的两面肩膀都累麻了,额头上满是冷汗……
了解这次青海、西藏之行的更多游记和视频  请扫描上方的二维码持续关注
了解这次青海、西藏之行的更多游记和视频  请扫描上方的二维码持续关注
了解这次青海、西藏之行的更多游记和视频  请扫描上方的二维码持续关注
晚上九点,电话铃突然响了,把我从紧张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电话是老婆打来的。离家时我和老婆约定,每天晚上都要给她打个电话,报平安。今晚由于一路上手机一直没有信号,所以到现在也没打。估计她是着急了,一接通电话,就把我埋怨了一顿,问我的电话为什么一直打不通?
我当然不敢说实话,怕她担心,就随便找了个借口敷衍过去了,最后又安慰她几句,才算完……
放下电话,我想既然这里有信号,说明附近就应该接近村庄了……
就这样又往前开了十多分钟,拐过一个小山坡后,果真远远地就看到了一片白房子,从奥维地图上来看,前面就应该是麻多乡了。
看到了希望,我高兴地加快了车速。但是越往前开,我就越失望。因为麻多乡整体看起来并不大,连个像样的小楼也没有。大概是没有电的缘故吧,远处看这里是黑乎乎的一片。
这样偏僻的地方会有地方住吗?,如果没有,今晚我要住在哪儿呢?
今天的行程;
红线为轨迹路线,蓝线是今天走的实际路线
今天行程  玛多县——麻多乡   230公里

[ 本帖最后由 老鬼1975 于 2019-12-25 21:58 编辑 ]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9-12-08 16:26    IP属地:未知

引用 老鬼1975 于 2019-12-08 16:23 发表的回复
第三部  青海篇  (七)在“约古宗列”给儿子录的视频——走近无人区
7月22号  第十二天  晴
景区大门
?“嗯……现在是7月22号清晨6点,我出发了,要在早上7点之前赶到黄河源景区的大门处……”我一边把车从酒店的停车场里开出来,一边拿着录音笔用带略带沙哑
...
更新置顶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来自 爱卡Android版 发表于 2019-12-09 09:53    IP属地:未知

引用 不忘刹车 于 2019-12-09 08:50:39 发表的回复
你的H5一路上没出什么状况?
我的H5第二次去西藏新疆时发生驾驶室这边的窗玻璃莫名其妙往下掉,害得我一路上只能用玻璃胶粘住,住宿停车时,总把驾驶室这边贴着墙停,以保安全,每次过检查站和收费站,只能打开车门接受检查或付费,实在让人崩溃,最后到了格尔木又莫名其妙的恢复正常了,怕是这窗也患上高反了~~...
老兄这个问题我没发生过。只是进入高原后,喇叭不太响,后来过河进水后,就干脆就哑了其他还都正常。看样你这属于个别现象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9-12-25 21:57    IP属地:未知

第三部  青海篇  (八)在“约古宗列”给儿子录的视频——陷车……
藏区的价值观
由于麻多乡理位置偏僻,经济落后等原因,这里的大部分村民都搬到曲麻莱县上去住了。余下的几十户人家还是住在那些低矮的小土房子里。所以乡里虽然建了不少新房子,但是基本上都是空着的。
乡里唯一的一条土路,被大车碾压不成型,可能因为施工的原因,中间被挖土机又豁开了接近1米多深的大沟,满是烂泥和积水。路两侧还能偶尔看到一些玉树地震时留下的地震棚,从帐篷的缝隙里透出来一丝丝昏黄的灯光。
发电机的巨大轰鸣声,在告诉你,这里还没有通上电。路边的水龙头下,几个女人正在低着头洗衣服、洗菜……
很显然麻多乡即没水、也没电、又没路……这种落后的条件在今天的藏区,甚至在偏僻的阿里地区也是不多见了。
我把车停在路边,下来跟村民们打听住的地方,但是的藏民们汉语的交流能力实在太差了,基本上都是他们听不懂我在说些什么,我也听不懂他们在说些什么。
好吧,既然打听不明白,那就自己找吧!看这里的条件,反正也不抱太大希望,实在找不到就只有住到车里了!
在街上转了几圈,终于找到了一个外表看起来还算干净的一个小旅馆,应该更确切地说是个小旅店,这里到了晚上11点就会停电,没有自来水,去厕所还要到大街上。不过就有一个优点——安静,我来的时候,小旅店里好像没有人住,就我一个客人。
这是一个新建成不久的二层小楼,二楼是旅店,有十几个房间,一楼则用来作为超市。我到楼下超市去找老板时,他正在忙着卖货,他的儿子接待了我……
“楼上的房间多少钱?”我问他
“你们几个人住?”老板的的儿子应该在外面读过一些书,汉语说得还不错
“就我一个人”我答到
“哦……200元一间房”小伙子说道
200元一间房显然超出我了的预期,以我的长年养成的价值观来衡量,这样条件简陋的小旅店,通常也就百八十块钱吧!于是我打算往下再砍砍价……
“能便宜一点吗?你们的房子现在也没人住,闲着也是闲着……”我又用上了平时砍价常用的这套话或者说也就是我的一种价值观——实际上我也不是不舍得这200元钱,只是感觉不太值,
“那就180吧!不能再便宜了”小伙子想了想答道
“你看这里即没水又没电的,180是不是贵点儿?”我还是不甘心,想继续往下砍砍
“水,我们外面有个大水桶,里面有自来水,可以用的。电嘛……乡里的发电机会供到晚上11点。没办法,这里就是这个条件,你要是嫌贵,要不就到外面再找找看吧!”显然我这套砍价理论并没有说通他,小伙子执着地坚持着他的“底线”
“这里每天都要雇人打扫,水、电什么的都要钱,怎么能说我们的房子没有成本,闲着也是闲着……”老板娘也不知从什么地方冒了出来,大概是听见了我和她儿子之间的谈话,对我的这套“歪理”表示出极度的反对,不瞒地嘟囔着……
杂多乡是离黄河源约古宗列最近,也是最后一个乡,周边方圆百里没有人烟,今晚再要想去别的乡镇投宿是不可能的。这里刚才也转过了,确实没也有什么可以住的地方。现在摆在我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不现在就交钱住下,要不今晚就将就睡在冰冷的车里……我犹豫了一会儿,最后还是无奈地妥协了……
通过跟藏民们打过的几次交道,我发现他们对事物的一些看法、观点非常固执,甚至在做生意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有些跟外国人挺相似的。
记得以前曾在网上流行过这么一个小段子“国人到欧洲的某个国家的超市里买东西,打个比方,比如结账时应该付给人家13.5元(这里是什么货币,暂不探讨),国人为了找回整钱,就给了人家14.5元,营业员带着诧异的眼光又找回给国人两个五角钱……”
是的!对于多给他的这个5角钱,外国人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国人会这样做?
我想这个“国人”肯定不是我们的藏族兄弟姊妹,但是那个外国营业员的思维方式到和万里之外的藏区人民真的很相像。
这个小段子曾一直被当做饭后茶语的笑谈,因为我们认为,做事情就像做数学题,不能“死脑筋”、“一根弦”,得会变通、走捷径……所以国人们(尤其是汉族人)都很“聪明”或者自认为都很“聪明”。但是很显然这里的藏族同胞们却没有跟我们完全学会这种“小聪明”……
晚上旅店里又住进了几个藏族货车司机,可能喝了点儿酒的缘故,大声吵闹一直到了半夜……
7月23号  第十三天  阴
去往“约古宗列”的路
早晨起床已经快十点了,收拾好东西装车后,在街上找了个小饭店点了份饺子,打算把早饭和午饭一顿都解决掉。
老板是甘肃天水人,来这里已经快十年了,当得知我是从内地来游客后,便从进门的那刻起,就不停地向我诉苦,说这里因为黄河源景区的关闭,就没人了,现在的生意是如何如何难做等等……
我一边吃着饺子,一边听着,并不时同情地点点头……
“老板,这里到黄河源头还有多少多远?路怎么样?好走吗?”我突然打断了老板的诉苦
“你要到玛多的“牛头碑”吗?”老板问我
“不,我昨天是从那里来的,今天要到约古宗列”
“要到约古宗列!就你一个人?”老板惊讶地看着我
“嗯……”我点了点头
“现在是雨季,已经很少有人去那儿了……这里距离“约古宗列”大概三四十公里,路不是很好走,特别是进山的那五公里,基本上都属于没有路……”老板信思了一下又补充道“必须得四驱的越野车才能上去……”
老板对这段路况的几句简单地描述,让我差点儿放弃了去“约古宗列”的念头。但最后那句“必须得四驱车的越野车才能上去”,这句话不知不觉又增加了我的信心,因为我对“老五”的越野能力还是很有信心的。
吃饱了饭,告别了老板,我开车离开了麻多乡……
离开前,到乡里唯一的私人加油站给车加满了油
出了麻多乡不久,在路边的山坡上看到一个硕大的藏族帐篷,帐篷周边停满了大大小小的车辆。
我琢磨着这里一定有什么活动,就打算进去凑凑热闹
看到路边竖着一个大门,门上的牌子写道“麻域文化传播协会  普贤行愿大法会”
看样子当地在搞个什么法会,我把车找了个地方停好,为了拍摄方便,又把Gopro相机固定在胸口的带子上,这才下车走进帐篷
一掀开帐篷,里面黑压压地座满了藏民,中间台子上,一个带着眼镜的大喇嘛,在高谈阔论地讲着什么,他的后面还整齐地座着一排小喇嘛
大家对于我的到来好像格外感兴趣,视线都从大喇嘛的身上移到了我这里,而且不管走到哪儿,都紧紧盯着我,感觉自己浑身都不自在,完全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
尤其这位藏民兄弟,看得我都不好意思了~~我心里话说“哥们!就算我长得比大喇嘛帅一点儿,你也不能这么直接,总得给他老人家留点面子吧!”
更有甚者,不知道哪个淘气的孩子,竟然朝我身上仍那石头子……
如此热情的“欢迎仪式”让我觉得很不适应,没法再呆下去了,我怕时间一长,自己即使不走,大喇嘛就好要赶我走了。
就这样又看了几分钟,便赶紧钻出了帐篷,开车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中午11点半踏上了去往“约古宗列”的838县道,开了十多分钟后,看到了去往卡日曲的路口
这种路况基本上和昨天走的差不多,砂石路面,就是一路上的“炮弹坑”特别多,车子经常被巅地腾空跃起。在这种路上,时间一长,屁股都被巅得生疼……
中午12点看到了路边第一个标着“离黄河源29公里”字样的路牌,到这里已经开了接近半个小时,只跑了14公里的烂路
中午12点33分,看到了第二个标着“离黄河源头7公里”字样的牌子,这一段路况稍好点儿,半个小时跑了22公里
这样的烂路又走了20多分钟。接近1点,到了“黄河源的路口”,这里有个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在路边能看到一个类似木质小别墅。当时我一时没注意,竟然在岔路口没有左拐,走过了几百米后才发现自己已经偏离轨迹了,赶紧掉头又转了回去。
这里在“黄河源路口”处直行是往秋智乡的方向,左拐才是去往“约古宗列”的方向
奇怪,这么荒凉的地方,为什么有这种像小别墅一样的建筑?
走近才看清原来这里是“曲麻莱县黄河源头生态保护站”,保护站的大门紧锁着的,里面应该没什么人。
沿着土路又开了几百米,看到了路边的白塔,我原以为这里就是那个“约古宗列”的纪念碑呢!但是看看轨迹地图,才发现原来是空欢喜一场~~
下午1点,到了黄河源景区的大门
景区大门敞开的,除了几只藏狗汪汪地乱叫,没看到有什么人出来管
我直接开车进入,里面有一座黄色的房子,墙上写着“黄河第一家”字样。门口还站着个年轻的藏族女人正在给一个小女孩儿梳头……
我想他们应该就是住在这里,管理景区的藏民吧,于是就摇下车窗,问这个女人“你好!这儿就是源头吗?”
女人好像听懂了我问的话,用手指向前方回答道;“黄河源头就在那边……”
顺着女人手指的方向,我看到离这儿不远有一条小河,过了小河有几条车辙印弯弯曲曲地一直通向了大山深处……
前面就应该是早晨小饭店老板说的那“五公里的上山路”吧,远处看还算可以,就是一般的土路,山坡也没有那么陡。“老五”走这种路应该问题不大!
心里有了底后,和藏族女人到了声谢谢,便开车,向山上出发了……
河水不深,我挂上“低速四驱”,喊了一声“挑战来了,准备好了吗?老五,冲啊!”一脚油门冲出了水塘……
过了这个小河,便开始翻山上的烂路~~
直到走上这条山路我才发现,这里远比我想象得要难走得多,所谓的路就是由一些进山车辆长时间碾压形成的。高低不平、坑坑洼洼,最大的凹陷可以深达六七十厘米。虽然进山坡度不是很陡,但由于海拔的一路攀升,“老五”的动力逐渐衰弱,过这些沟沟坎坎的时候,挂到1挡都经常熄火,我只能挂上“低速四驱”小心翼翼地通过。即便这样,像“老五”这么高离地间隙的越野车,也是免不了连续地被拖底。这段路面的越野强度估计可以达到4级,小车和一般的SUV根本就没法通过。
走出去接近1公里,遇到了一个岔路口。看样子两条路的方向都是一样的,选哪条走呢?我想了一下,最后还是决定走右面这条路。没想到我的这个一念之差竟然导致了这次旅程中最难忘的一次惊险的经历……
有时一些事情好像都是老天在冥冥之中已经安排好了,躲都躲不掉的。现在想起当初为什么会选左面的那一条,而不选右面的那条路走,甚至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
陷车……
在青海、西藏到处可见水草、烂泥混合在一起的泥浆路面,它表面看起来就是一般的烂路,没有太大危险。但里面却暗藏着巨大的“杀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只要把车一开上去,轻则陷车,重则甚至连人带车全部被沼泽地给吞没……
没过多久,我就犯下了这样一个致命的错误……
下午1点20分,前方的一处烂泥坑挡住了我的去路
敢过去吗?从哪儿过?当时一连串的问题从我脑子里一闪而过
也许是我对“老五”的越野能力过分地自信,也许对于“初生牛犊不虎”的我来说还不知道这种路况的危险性,以至于都没有先下车去探探路,就立即大胆地决定选择从中间车辙印多的地方冲过去!
当然这种莽撞的行为马上就得到了惩罚——“老五”再没有像往常一样顺利地闯过去,而是趴在坭坑里一动也不动了……
我打开车门,想看看外面的情况。这一看不要紧,心顿时凉了半截,这哪里是什么烂泥啊,外面全是泥水,车子已经陷进去差不多半米多深,再进去一点,水就要漫到车箱里了!
我立刻挂上一档,深踩油门,想要试着往前冲一冲,车子没有反应。又换成倒挡,想往后倒出去,还是没有成功。就这样又试了几次,车子不但纹丝未动反而越陷越深,水顺着门缝不住地往里渗了进来……
“卧槽!陷进去了,倒霉!倒霉了……”我不停喘着粗气低声地咒骂着。此时慌张、恐惧、无助、后悔等情绪瞬时间涌上了心头。一遍又一遍地责备自己太大意了!
我座在车里点上了一支烟,吸了几口,平静几分钟,慢慢地清醒下来……
这下面应该是类似烂泥一样的软底,要想靠低速四驱和大油门冲出这个泥潭是不太可能的,目前唯一办法也就只有用液压千斤顶,托起车轱辘,底下再垫上脱困板或者石头砖块什么用来脱困了。
5分钟后,我挽起裤腿换上了水鞋、从车顶箱里找出液压千斤顶、顶胎器、铁锹、脱困板开始了自救……
虽然我买的是高帮的水鞋,但是下车后,当脚一踩进烂泥里,冰冷刺骨的脏水还是顺着鞋口灌了进去。这个时候也顾不上那么多了,蹲了下去准备用液压千斤顶配合顶胎器先把车轱辘升起来再说。
想了解更多这次青海、西藏之行的游记、视频  请扫描上方的二维码
顶胎器一端有两个钩子,可以挂在车轮毂上的横梁,另一端则是一块有着一处凹槽的铁板。中间用一段二十几厘米长的带子连接着。铁板的凹槽正好可以插进液压千斤顶的顶端。随着千斤顶的慢慢升起,就会把顶胎器的带子撑起来,直至最后把车轱辘完全地升出地面……
这套操作流程我在出发前,不知演练了多少回,已经轻车熟路了。但现在我就却遇到了一个麻烦;
因为车陷下去半米多深,架起千斤顶按上顶胎器后,挂钩比车轮毂的横梁高出不少,这也就是说现在还需要再往下挖,直到合适的位置,才能挂上这两个挂钩。
想了解更多这次青海、西藏之行的游记、视频  请扫描上方的二维码
在挖土的过程中,我发现泥潭底下根本就不是什么烂泥,而是一簇簇埋在泥里的烂草。用铁锹根本就铲不动。没办法,只得把它扔到一边,用手伸进去烂泥里一点儿点儿抠……不知道什么时候手被划破了,血染红了泥水,也顾不上去处理一下。一种求生的本能促使我拼命地往下挖着,挖着……
20多分钟后,往下挖了十几厘米,终于可以把钩子挂上了。但是另一个新问题随着又出现了,那就是;千斤顶地升起需要地面的硬支撑,但是这里全是烂泥,根本不具备使用千斤顶的条件,现在得需要一块大木板来垫在底下支撑千斤顶,这荒山野岭的上哪儿去找这块木板呢?
想了解更多这次青海、西藏之行的游记、视频  请扫描上方的二维码
我突然想起,当初为了车床的平整,我曾在褥子下面垫进了一块半米长的木板,这块木板也许能派上用场。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我赶紧把木板从车床的褥子底下抽出来,垫在千斤顶下面比划一下,稍长了一点儿,不能放平。我又用手往下挖了一会儿,这才把木板完全地放了进去。然后又重新挂上了顶胎器,升起千斤顶,车轱辘也被顺势拽了起来,把左面的脱困板成功地插进后,我就降下千斤顶,又照例把右面的车轱辘底下也插进了一块脱困版。
这次出来,为了方便,只带了这两块儿脱困版,现在被我全部都用到了前面。我想车头陷得比较深,如果前面能冲出去的话,后面也应该问题不大吧?
但是我还是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当我再次启动汽车,深踩油门准备冲出去的时候,车子仍然是一动也不动。下来查看我才发现,由于这个脱困版太短了,轮胎的剧烈转动让它从烂泥里一下子又滑了出来。以这种情况来看即使四个轱辘底下全部都垫上,也会无济于事的……
就这样,我把脱困版插进去,滑了出来。再插进去,又滑出来,反反复复几次,折腾了接近一个小时。最后累得气喘吁吁,一屁股瘫软地坐在地上。
为了兑现2年前曾经给儿子许下的承诺,我开车走了13天,跋涉三千多公里,眼看就要到黄河的源头“约古宗列”了,但没想到车子却陷在了离它近在咫尺的地方,而我现在还束手无策。真是有一种“叫天天不灵 叫地地不应”,又欲哭无泪的感觉啊!此时我的心情一下子跌落到了谷底,彻底绝望了……
想了解更多这次青海、西藏之行的游记、视频  请扫描上方的二维码
想了解更多这次青海、西藏之行的游记、视频  请扫描上方的二维码

[ 本帖最后由 老鬼1975 于 2019-12-25 22:05 编辑 ]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