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7-03-04 15:36 IP属地:未知
而在沈阳飞机制造厂尚在试制歼-7 飞机的时候,中国和苏联的关系再度恶化,在和苏联翻脸之后,陷入了与同时要与东方和西方两大阵营对抗的尴尬处境,当时周边国际形势越来越对中国不利,国内的指导思想也将国家的“生存与安全”放到了首要的地位上,做出了战争可能会大打早打的判断,据此中国领导人开始考虑把东北和沿海地区的国防工业逐步转移到内陆地区,以防战争突然爆发时毁于敌方的首轮攻击。
第三机械工业部根据当时的战备要求,决定将歼-7 的生产和改型发展工作转向更安全的大后方,确定由当时已经基本建成的成都飞机制造厂(132 厂)和刚刚开始建设的贵州飞机制造基地(011 基地)下属的飞机制造厂进行生产,其中成都飞机制造厂作为歼-7 飞机的第一复制厂,贵州飞机制造基地为歼-7 飞机的第二复制厂。并由沈阳飞机制造厂对两地进行技术支援,把歼-7 飞机全套的设计图纸、工艺资料以及模线样板、标准样件等工艺装备分批移交给新厂。
成都飞机制造厂是 1956 年 4 月根据中苏两国政府签订的苏联第二批援建中国航空工业 19 项建设项目的协议开始建设的。1956 年 12 月,国家建委正式批准成都飞机制造厂的厂址设在成都温江黄田坝。1958 年 10 月 18 日工厂正式动工兴建,到 1964 年基本建成。1961 年工厂在基建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就已经开始对米格-17ПФ 型飞机进行测绘仿制的工作,仿制的米格-17ПФ 飞机后来被命名为歼-5 甲,随后又在歼-5 甲的基础上改型出歼教-5 歼击教练机,初步具备了歼击机批生产的能力。1965 年 6 月,三机部指示成都飞机制造厂在进行歼-5 甲型机批生产和歼教-5 型机改型设计的同时,开展歼-7 型飞机的试制工作,并根据试制的需要开始对工厂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于 1968 年底基本完成,具备了成批生产歼-7 飞机的条件。
而贵州飞机制造基地则是 1964 年 11 月根据国家建设航空三线的计划在贵州贵阳、安顺地区建设的歼击机制造基地,于 1970 年左右基本建成。由一系列飞机和发动机的设计所、部装厂、总装厂、机载设备厂和其他专业化工厂组成,具备了较完整的歼击机整机、发动机、机载设备配套能力。同期,涡喷-7 发动机也于 1968 年由沈阳发动机制造厂转厂至贵州飞机制造基地下属的黎阳发动机制造厂(460 厂)进行试制,在1970 年开始批量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