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9-02-05 20:45 IP属地:未知
第54节 庇身所与帐篷搭建(2)
利用石块的庇身棚
如果棚里体积较大,不仅仅能躺下,还能坐起,甚至在棚内活动,那无疑会舒适许多。所以要在坑的四周垒起石块以增加棚高,用泥炭、树叶和泥填充石块间的缝隙。加上顶盖后,即便大雨倾盆,也可以有干地居留了。
利用小树苗的庇身棚
寻找两排合适的树苗,除去彼此间的障碍物,将对应的树苗上部绑在一起,构成帐篷的支架,盖上篷布,用石块或圆木压住底边,帐篷就搭成了。
也可以用易弯曲的枝条插在地上替代树苗的功能。
如果没有帐篷布,选择较矮的小树苗,用枝条把它们编织在一起,并用泥炭和蕨类加固。
庇身棚所用的覆盖物
防水雨披、地膜、塑料布或帆布等都可以用作庇身棚顶的覆盖物。图a主要利用自然条件,图b搭建成背风的三角形帐篷。如果覆盖物足够长,可如图c那样,将多余部分沿下坡的方向折向内面,这样可以避免地表水流进棚内。在棚中躺下休息的地面上,一定要铺上干燥的野草或蕨类,以免受潮。
只要倾角比较大,编织紧密的帆布即可挡住绝大部分雨水,尽管并非绝对不渗水。将大小相差无几的帐篷套在一起,效果会更好(图d)。注意:在去除帐篷顶上的积水时,不要触及帆布内表面。
圆锥形帐篷
一种著名的印第安人帐篷,别的种族也曾使用。将三根或更多的圆杆一端绑在一起,形成圆锥顶点,是最快最简单的搭建法。圆杆另一端斜插入地面中固定。可用兽皮、白桦树皮或防雨布覆盖。
圆杆间夹角增大,帐篷内的面积即会相应增加,不过帐篷排水会略加困难。
伞形帐篷
把降落伞中央部分悬吊,伞缘固定于地面即可。
降落伞及其类似物可以直接覆盖在圆锥形支架上。但将伞顶悬吊于树下、伞缘钉牢于地面可能会更简便。如果材料防水性不是很好,可适当增加倾斜程度。帐篷出口要用双层防水材料,上部绑紧。
防风墙与屏风
用两根粗棒夹住一排横木,绑紧,竖起即成一面防风墙。设法堵塞横木间的缝隙。活动木墙也可作为庇身棚出口的防护门,或用来反射篝火的热量。另外,还可用来筑坝引水。
为使防风木墙更加结实,可增加竖直夹棒的间距,使对立两根木棒间夹住双排横木,横木间填充一层泥土,呈三明治形。
覆盖物
弹性树苗、枝条、野草、长树叶都可用来编织篱笆及其类似物,用于护墙和遮盖棚顶。叶片过大时,可以适当切割以便编织得更加紧密。先用硬度大的材料作骨架,加以编织和填充。可以在原位上直接编织,也可先编织成块板状,再安排至适当的位置。绑牢主要交结点,然后逐渐编上一些较为柔软的材料。
如果没有绳索,可先将作为骨架的硬棒插在地上(间隙不要过大),再编织上树枝,最后用泥和野草填充缝隙。
如果适用且结实的树枝太少,可利用藤茎编织。大型树叶,无论是成束垂下还是串连在藤茎上,都可相互重叠,如同建房用的房瓦,可以挡风避雨。
长草按束编织,不断掺加草叶使其延长,可制成很不错的草席。
以60厘米为长度标准,环割白桦树树皮,剥离待用(图a)。棍棒或藤条成对设置在架上,彼此距离很近(图b)。桦树皮上端夹在排棍中间,下端搭在排棍上(图c)。
半开放式庇身棚
如果不是搭建可抗暴风雨的长久居留场所,而且也无坚固之物可供利用,可以搭建简便的构架,上面覆盖野草。
在树与树之间或树与立柱之间搭上一根横木。根据风向,在横木与地面之间呈45°角搭上简便构架。用木棍加固成一面边墙(图a),在背风处生火,用板或活动木墙使热量反射到避身棚里(图b),可以保暖。
1、2 在热带地区搭建庇身棚
身处热带雨林之中,地下常很潮湿,而且很可能会有各种昆虫、吸血虫或其他令人讨厌的虫类使劲往身上爬,这时你最好搭建高出地面的躺床。相应地,你也许愿意把庇身棚建得更高一些。
海拔太高的地区夜晚也会较冷,此时保持干燥爽洁比防风更重要。大篷棕榈、香蕉树或其他大型叶片可用来遮盖棚顶或墙壁,效果很好。
1、2、1 叶片
Atap即所谓“耐心藤”——等一会才能用的藤。尽管叶前端有倒刺,给利用时增加了难度,它的作用仍很大。具图a结构的植物复叶越大越理想,单叶片宽度越大越好用。
在复叶尖端沿叶脉切开小口,由此把叶片撕成两半(b)。注意:如果从叶片后部切口,很可能无法撕至叶前端。
半片叶子层层交叠,固定在支架上,用作棚顶时可以叠得密一些,用作护墙时可相对稀疏一些(c)。如果感觉效果还不理想,可以将复叶编织后再用。
另一种方法——不把复叶分开,直接将叶片沿脉中线对折后编织(d)。从一端开始,止于另一端——如果经过练习,这并不难完成。
叶缘三浅裂叶片
如果找不到叶缘三浅裂叶片,也可人为加以切割(图e)。这种叶片不需任何固定即可搭在支架上(图f)。
大型叶片
可以如图g所示直接跨棍编织。这样只需较少的大型叶片就可搭好庇身棚的棚顶及四壁。
长而宽的叶片
可以用藤条穿过,直接固定于棍上(图h)。
棕榈叶及其他长柄叶
可将长叶柄绕过棍后压住另一叶片的叶柄,自身游离端也被类似结构固定(图i)。注意使叶片交叉重叠,以遮住空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