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7-09-22 07:44 IP属地:未知
法国对战机隐身技术的应用研究大体始于上个世纪 70 年代后期,达索公司的阵风从最初设计定位开始就被要求是一款缩减雷达反射截面,但并非完全隐身的战机。负责相关设计的汤姆逊-CSF 公司在 80 年代着手从雷达、进气道和发动机叶片几个方面入手来消除强散射源,一些外形上的特征可以分辨其设计思路:船型前机身将进气道左右分开遮蔽,支撑鸭翼的前机身突出侧面可以从前上方对进气口形成一定遮挡,进气道本身有一定弯曲减少雷达波直射,在发动机叶片上做了一定绝缘处理改变雷达波反射特性,并延续达索小直径头锥的风格,有助于减少反射面积等。这样设计的阵风在 1987 年冬季进行了 13 个科目的雷达散射截面和红外辐射测试。定型后阵风又陆续有一些小的隐身改进,比如在鸭翼根部增加吸波材料遮挡部件,并在机翼前缘涂覆吸波涂料等,进一步优化了隐身性能。有消息称印度购买的阵风将配置 AESA,天线阵面和底座无倾斜,除了 AESA 具备的动态控制雷达方位增益可减少反射外,其他诸如 FSS 带通雷达罩等隐身措施是否采用尚不明朗。阵风机表大部分采用碳纤维和凯芙拉复合材料,以及铝-锂蜂窝材料,少量使用金属蒙皮。印度购买的机型是否装备金属膜低 RCS 座舱盖也暂未知,未作此项配置的情况下,其前向 RCS 大致在 2~3m2 左右,配备低 RCS 座舱的话可降低到 1m2(差距不大是因为阵风的座舱内设计简洁,金属材料少,腔体前向 RCS 本就比幻影 2000 小)。但阵风侧面巨大的立尾和背鳍的存在,不太彻底的翼身融合和较传统的机身设计,传统机动襟翼设计,以及翼尖挂架的存在,侧向和侧前向 RCS 巨大,后向也未考虑雷达隐身,对红外辐射抑制方面未见明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