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驴友们和葛姐
俺这次,是第一次自驾出游。在雪域高原上、在漫漫的旅途中,俺与来自各地的驴友们不期而遇。驴友们虽相伴时间很短,有的仅是匆匆见上一面即各奔东西,有的甚至在俺现在堆文字时尚未谋面。但通过电话、网络经常联系,使俺深深地感受到驴友们之间诚挚、纯真的感情。
也是,在那蓝天、白云下,面对那雪山、碧水、草原,还有日出、日落时呈现的绚丽景色。驴友们在这美丽的大自然中,抛却了俗世的烦恼、杂念,心灵得到了洗涤、净化,且同走在这漫长的路上互相关照,这样培养出来的感情自然使人难忘。
都是路上人。
其实,作为第一次上路的菜驴一个,俺在家里还没有动身的时候,就感受到了老驴们的热情,得到了他们无私地帮助。
对了,还有“拉萨的卓玛啦家园”酒店原来的老板葛姐,也称得上是众多驴友们的好朋友。
俺愿用文字将这些记忆固定下来,将他们按相识的顺序一一记录下来,感谢他们。
王教头
俺有了去西藏的想法,在网上看帖子进行论证,搜到了王教头发的《王教头捷达单车自驾游“川藏+新藏”图文全纪录》长帖。俺仔细研读,被王教头拍摄的照片里壮丽的景色所震撼。俺年轻时玩过摄影,知道拍摄的风光照片,它的美感都会比实地的场景有所衰减,只是摄影技术的好坏,决定了衰减得多少而已。
看王教头拍的照片都这么美,那若是到实地看岂不更美!俺打定了去西藏的主意。
俺在网上向王教头发短消息(想从这老驴身上讨教一、二),没有回音。事后得知人家王教头当时又到西藏神游去了,且比上次的部队扩军一倍。
进行出行前的准备工作,俺去买“新科”导航仪(人家王教头就是用的“新科”,俺跟着老驴学没错)。
“新科”的郭老板说你买导航仪肯定是准备去西藏的,还说徐州有名的王教头就是在他这儿买的,还说人家王教头今年七月份又去西藏了,还说人家王教头今年是开着商务车去的,还说人家王教头现在刚回来不久,还说人家王教头的电话号码在他手机里存着呢……。可能这郭老板感到这样对俺“还说”还不尽兴,他又掏出手机拨通了王教头的电话,由向俺“还说”改成向人家王教头“还说”。
“沉默者金,雄辩者银”并不一定是永恒的法则。这不是吗?机会来了。俺正苦于无法与王教头联系、接触,向王教头请教呢。俺向郭老板提出俺想与王教头通话,并接过他的手机,与王教头通话。
王教头是徐州某军校的老师(称“教头”确名符其实),比俺年轻。在电话里听他语言流畅、思维敏捷,且充满着锐气,应该是一位富有朝气、积极向上的人。
俺提出想与他见个面,向他请教请教。他说不用了,他说自己不吸烟、不喝酒(没有俺那么多的毛病),他说等俺动身前见个面就行了。并告诉俺“新科”的会计王小姐就是他的学生,他可通过王小姐把有关资料发给俺。
几天后,王小姐给俺发来了王教头收集、整理的资料。这套资料确实丰富、详实,它不仅介绍了西藏,还介绍了四川、青海、甘肃的的景点,是俺以后出行时很好的参考资料。俺把它与俺手头已有的资料装订在一起,这本本又增厚了一倍,俺拿着这本资料到人前显摆显摆,似乎也能扮成“老驴”一个。
俺动身的前一天晚上,与王教头见了面。王教头与俺聊了一晚上,对路上的行程、安全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
在以后的路上,俺有时遇到疑惑与王教头通电话时,王教头都很热情地说出自己的意见。
西藏归来到现在,俺一直没有与王教头联系。不是“过河拆桥”、“卸磨杀驴”,这桥一拆路就不通了,下次俺怎么出行?再说这“老驴”俺舍得杀吗?以后俺再出行时,还要向人家请教呢。只是因为转了一圈跑回来,如果拿不出一点东西,不好向人家当老师的交待。
等写完游记,向王老师交作业。
感谢王教头!
大猫
大猫是沈阳人,医生,他在2010年8月份独自一人开了辆普桑去西藏转了一圈。
俺在网上搜到了他发的《难忘的西藏自驾之旅》帖子,看。因他去的时间与俺拟出行的日期最近(相差也就一年),所以他掌握的沿途路况、治安状况,对俺的参考价值比较大。再者,他开的车又与俺出行准备用的车子一样,他的帖中还有他的QQ号。于是,加他为好友,不会聊天(不会打字)的俺用“写字板”与他开聊,向他请教。
他人很细心。从车辆保养的方方面面,到路途上应注意的事项,给俺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并且在俺出行期间,以至俺回到家后,只要看到俺在线上,都对俺表示关心,向俺问候。
因回到家里忙于俗务,且还要忙中偷闲堆文字,故很少上线,也没与他联系。
等写完游记也向他交作业。
感谢大猫!
陈兄弟
出行日期将近,俺在“藏游人”论坛上发帖,想试试能不能找到个单车进藏的人结伴而行。结果,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找到了个“虚拟”的陈兄弟。说虚拟,并不是说现实生活中没有陈兄弟这个人,而是因为俺俩在网络里“虚拟”了很长时间,只聊天、没机会见面。直到俺离开拉萨的前一天,才与他匆匆地见上一面,然后重归“虚拟”,一直“虚拟”到现在。
陈兄弟可是一位活生生的人。他是广东惠州人,三十多岁,健康、开朗、对人挺实在。
在俺的眼中,他是疑似“富二代”。
他为了到西藏来,专门花八、九十万元买了辆柴油版的途锐车,你说他是不是“富二代”?不过,是“富二代”也好,最起码他可以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昭示,“富二代”也不都是仅会炫富、泡妞的浅薄之人,也有很多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积极向上的人。话说回来,人不能仅仅用阶层的高低来区分,任何阶层的人群中都有优、劣之分。
俺与陈兄弟加好友,开聊,还经常聊,连结伴的《免责协议》都探讨好了。可就是不见他的人影,俺都跑到拉萨了,他还在成都周围的景点里,到处搜罗照片呢。
俺这兄弟绝对猛。
走川藏南线这一路,他竟然没有出现高原反映的症状!
在米拉山上,他撩开两腿腾空狂奔,还高扬手臂作狂呼状。这使俺不得不猜测:他此时是不是在这海拔5013米的山顶上,看到了拉萨城中哪个小街巷里,正漫步着他心仪的一位MM。俺兄弟素来品位相当高,如哪位MM能被他看上,那肯定是一个倾城倾国的尤物。俺对俺兄弟说出了俺的猜测,他矢口否认。那俺就闹不明白了:是什么动力,能促使俺这一向性格沉稳的兄弟,在这地界儿做出这比八戒他大哥还夸张的动作?
不管怎样,他是俺心目中的偶像,绝对的“猛男”。
他从巴塘到左贡那一天,他可能感觉始终在路上这样跑不过瘾,他想来点跑路以外的小插曲。结果他机灵一动,把轮胎的气给放了。你说他放一个轮胎的气,过过瘾也就罢了。他还一狠心,把五个轮胎的气全部都放了(包括备胎)。放完之后他后悔了:这轮胎没了气,这路他也没法跑了。
他绝对是俺无限崇拜的“爆胎哥”。
到左贡,人家干汽修活的当地人,看俺兄弟的车子好,怕被俺兄弟看不起,卖他轮胎时自然向他要价要得高点,一个轮胎向他要了一万块大洋。俺兄弟虽不在意这点小钱,但他怀疑人家宰他了,当天他心里有点不舒服。
不过,在后来的路上,俺没有听说俺兄弟再给轮胎放过气。
在俺离开拉萨的前一天,俺从网上看到他人已到拉萨,俺忙给他打电话。他接到俺的电话后很高兴,表示马上到俺住的地方来看俺。俺也很兴奋,毕竟俺俩在网上“虚拟”了那么长时间,还没有见过面呢。
俺在酒店的大门口恭候,一会,来了两位兄弟。大概是神交已久,双方立即就判断出了对方的身份。俺将他兄弟俩请到酒店的餐厅,互相介绍后得知,与陈兄弟同来的这位兄弟,是陈兄弟的铁弟兄,是政府官员。这兄弟与陈兄弟一样也够猛的,听说人家陈兄弟来到拉萨了,卖张火车票,他脚不点地地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