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爱卡自助游 >  普桑老爷车藏地行(2011川进、青出,珠峰大本营。2012滇、川北进,新出)

发表于 2012-10-20 11:32    IP属地:未知

周围的风光,在白云飘飘中变幻万千。









做人应做雅人,行商要为儒商。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0 11:37    IP属地:未知

从这条路下山,就可以到拉萨。

继续上路,傍晚时分,俺到了这儿。





因交警限速,看时间不到,俺在这藏寨边停,拍照片。


注意到了吗?时值国庆,每户藏民家都挂起了国旗,藏民们还是比较爱国的。

看时间到了,俺把车开到不远处的《限速卡》换卡处,找交警换卡,走人。

跑不多远,又看到这景。



做人应做雅人,行商要为儒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0 11:56    IP属地:未知

夕阳照射下的群山、河面、丛林,呈现出绚丽的色彩。

俺在这驻足很长时间,拍。





做人应做雅人,行商要为儒商。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0 12:57    IP属地:未知

看天色不早了,俺还要赶到拉萨,拍最后一张,上路。

天已黑透,俺通过了拉萨河大桥,到了拉萨,住进卓玛啦家酒店。

第二天早晨,俺将这沾满一路风尘的老爷车开到布达拉宫前,拍张照片。


俺到拉萨了。


做人应做雅人,行商要为儒商。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0 14:43    IP属地:未知

俺10月2日晚到拉萨,在拉萨休整了三天,洗衣、睡觉、瞎逛,没什么好写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是从珠峰大本营回到拉萨后去参观的)。虽没什么好写的,但也不好意思让朋友们在这空等。上二篇专题文章,以酬各位。



专题一:淡定的牛与狗

在八一的那天,俺驾车,正在从雅鲁藏布大峡谷回来的路上行驶。

忽前面路上,车右侧有一群牦牛正慢慢地踱步,车左侧路边则卧地一耗牛,路登时变窄。俺慢行,照顾不要碰到车右侧牦牛的同时,将头伸出车外。好吗!车若再前行,就会碰到左侧曲膝卧地的牦牛的牛头。但这么多牦牛,俺若等,肯定要好一会。

没办法。

俺将车慢慢地行,想用车左前侧轻轻地接触牛头,将卧地的牦牛驱赶起来,让出车道。谁知这牦牛将头向边上一转,让过车身,身体其它部位仍卧地纹丝不动,车轮在距牛膝部10余公分的地方驶过。

你说这牦牛,它怎么能这么淡定!淡定得俺笑不出声、哭不出泪!

俺当时想:回到八一后,俺立马吃顿“清炖牦牛肉”,俺倒要用嘴认真地品一品,这牦牛它为什么能这么淡定(当然,那天回到八一时太累,没出去吃饭,在宾馆里用榨菜、豆干、方便面打发的晚餐。对了,还有从西安带来的“腊牛肉”)?

在藏区,牦牛是藏民主要的财富。

而你若驾车,经常会在公路上与牦牛“结伴而行”。


若遇牦牛挡道,任你笛声高叫,人家(牦牛)不惊不乍,依旧淡定自若,在公路上逍遥地踱人家的方歩。除非牦牛的主人在旁,实在替牦牛不好意思,驱赶它一下,牦牛才从淡定中走出,让你一让。




然后,重归淡定。

再遇牦牛,俺慢慢地行,俺也要淡定地拍它的淡定。



谁知这牦牛它不走了,它淡定地站在车边,转过脸愣怔怔地瞅着俺。



瞅得俺都不淡定了,都不好意思拍了。

闪人。

在藏区,羊虽没有牦牛数量多,但羊与牦牛一样淡定。羊群在公路上行走,与牛的“风格”相同。以至俺下了高原,在西北的公路上向家奔时,见羊遇车时惊跳,心里对它的不淡定,一时还难以适应。

狗见人就狂吠,应该不会淡定吧?想错了!你看这位淡定不淡定!



娘的!都是一路货色!

在拉萨至那曲的青藏公路上,俺正行,远远地看见一头驴站在路上。

驴头向公路外,屁股和大半个身子置公路上,往返车过,这驴有如法国艺术大师罗丹的《思想者》一般,在那作沉思状。俺车过时,它依然。俺行远,它还是站在那纹丝不动。

俺被它淡定得气不打一处来。

这牦牛,和它的各类“同伙”为什么这么淡定?俺想了很久,最后终于想明白了。

这牦牛、羊、驴、藏獒早巳在这生存。

在它们的眼里,这草原、这山、这蓝天本来就是属于它们的。虽然这公路是人类修筑的,但还不是修筑在这片土地上?!而它们自已才是这片土地上真正的主人。

在雅江,午睡后出去蹓跶,到一广场。看广场边楼上“雅江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的金字,估计这广场应是县城的中心广场。

广场四周石凳上,有三三两两康巴藏人小憩,广场上鲜有行人驻足、穿过。



而广场正中心,卧地的这对“烂兄烂弟”,没有一丝“不好意思”的表现,依旧淡定。

那神态,似正欲呼:“这是我们的家园”。



做人应做雅人,行商要为儒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0 15:15    IP属地:未知

专题二:驴友们和葛姐

俺这次,是第一次自驾出游。在雪域高原上、在漫漫的旅途中,俺与来自各地的驴友们不期而遇。驴友们虽相伴时间很短,有的仅是匆匆见上一面即各奔东西,有的甚至在俺现在堆文字时尚未谋面。但通过电话、网络经常联系,使俺深深地感受到驴友们之间诚挚、纯真的感情。

也是,在那蓝天、白云下,面对那雪山、碧水、草原,还有日出、日落时呈现的绚丽景色。驴友们在这美丽的大自然中,抛却了俗世的烦恼、杂念,心灵得到了洗涤、净化,且同走在这漫长的路上互相关照,这样培养出来的感情自然使人难忘。

都是路上人。

其实,作为第一次上路的菜驴一个,俺在家里还没有动身的时候,就感受到了老驴们的热情,得到了他们无私地帮助。

对了,还有“拉萨的卓玛啦家园”酒店原来的老板葛姐,也称得上是众多驴友们的好朋友。

俺愿用文字将这些记忆固定下来,将他们按相识的顺序一一记录下来,感谢他们。

王教头

俺有了去西藏的想法,在网上看帖子进行论证,搜到了王教头发的《王教头捷达单车自驾游川藏+新藏图文全纪录》长帖。俺仔细研读,被王教头拍摄的照片里壮丽的景色所震撼。俺年轻时玩过摄影,知道拍摄的风光照片,它的美感都会比实地的场景有所衰减,只是摄影技术的好坏,决定了衰减得多少而已。

看王教头拍的照片都这么美,那若是到实地看岂不更美!俺打定了去西藏的主意。

俺在网上向王教头发短消息(想从这老驴身上讨教一、二),没有回音。事后得知人家王教头当时又到西藏神游去了,且比上次的部队扩军一倍。

进行出行前的准备工作,俺去买“新科”导航仪(人家王教头就是用的“新科”,俺跟着老驴学没错)。

“新科”的郭老板说你买导航仪肯定是准备去西藏的,还说徐州有名的王教头就是在他这儿买的,还说人家王教头今年七月份又去西藏了,还说人家王教头今年是开着商务车去的,还说人家王教头现在刚回来不久,还说人家王教头的电话号码在他手机里存着呢……。可能这郭老板感到这样对俺“还说”还不尽兴,他又掏出手机拨通了王教头的电话,由向俺“还说”改成向人家王教头“还说”。

“沉默者金,雄辩者银”并不一定是永恒的法则。这不是吗?机会来了。俺正苦于无法与王教头联系、接触,向王教头请教呢。俺向郭老板提出俺想与王教头通话,并接过他的手机,与王教头通话。

王教头是徐州某军校的老师(称“教头”确名符其实),比俺年轻。在电话里听他语言流畅、思维敏捷,且充满着锐气,应该是一位富有朝气、积极向上的人。

俺提出想与他见个面,向他请教请教。他说不用了,他说自己不吸烟、不喝酒(没有俺那么多的毛病),他说等俺动身前见个面就行了。并告诉俺“新科”的会计王小姐就是他的学生,他可通过王小姐把有关资料发给俺。

几天后,王小姐给俺发来了王教头收集、整理的资料。这套资料确实丰富、详实,它不仅介绍了西藏,还介绍了四川、青海、甘肃的的景点,是俺以后出行时很好的参考资料。俺把它与俺手头已有的资料装订在一起,这本本又增厚了一倍,俺拿着这本资料到人前显摆显摆,似乎也能扮成“老驴”一个。

俺动身的前一天晚上,与王教头见了面。王教头与俺聊了一晚上,对路上的行程、安全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

在以后的路上,俺有时遇到疑惑与王教头通电话时,王教头都很热情地说出自己的意见。

西藏归来到现在,俺一直没有与王教头联系。不是“过河拆桥”、“卸磨杀驴”,这桥一拆路就不通了,下次俺怎么出行?再说这“老驴”俺舍得杀吗?以后俺再出行时,还要向人家请教呢。只是因为转了一圈跑回来,如果拿不出一点东西,不好向人家当老师的交待。

等写完游记,向王老师交作业。

感谢王教头!

大猫

大猫是沈阳人,医生,他在20108月份独自一人开了辆普桑去西藏转了一圈。

俺在网上搜到了他发的《难忘的西藏自驾之旅》帖子,看。因他去的时间与俺拟出行的日期最近(相差也就一年),所以他掌握的沿途路况、治安状况,对俺的参考价值比较大。再者,他开的车又与俺出行准备用的车子一样,他的帖中还有他的QQ号。于是,加他为好友,不会聊天(不会打字)的俺用“写字板”与他开聊,向他请教。

他人很细心。从车辆保养的方方面面,到路途上应注意的事项,给俺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并且在俺出行期间,以至俺回到家后,只要看到俺在线上,都对俺表示关心,向俺问候。

因回到家里忙于俗务,且还要忙中偷闲堆文字,故很少上线,也没与他联系。

等写完游记也向他交作业。

感谢大猫!

陈兄弟

出行日期将近,俺在“藏游人”论坛上发帖,想试试能不能找到个单车进藏的人结伴而行。结果,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找到了个“虚拟”的陈兄弟。说虚拟,并不是说现实生活中没有陈兄弟这个人,而是因为俺俩在网络里“虚拟”了很长时间,只聊天、没机会见面。直到俺离开拉萨的前一天,才与他匆匆地见上一面,然后重归“虚拟”,一直“虚拟”到现在。

陈兄弟可是一位活生生的人。他是广东惠州人,三十多岁,健康、开朗、对人挺实在。

在俺的眼中,他是疑似“富二代”。

他为了到西藏来,专门花八、九十万元买了辆柴油版的途锐车,你说他是不是“富二代”?不过,是“富二代”也好,最起码他可以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昭示,“富二代”也不都是仅会炫富、泡妞的浅薄之人,也有很多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积极向上的人。话说回来,人不能仅仅用阶层的高低来区分,任何阶层的人群中都有优、劣之分。

俺与陈兄弟加好友,开聊,还经常聊,连结伴的《免责协议》都探讨好了。可就是不见他的人影,俺都跑到拉萨了,他还在成都周围的景点里,到处搜罗照片呢。

俺这兄弟绝对猛。

走川藏南线这一路,他竟然没有出现高原反映的症状!

在米拉山上,他撩开两腿腾空狂奔,还高扬手臂作狂呼状。这使俺不得不猜测:他此时是不是在这海拔5013的山顶上,看到了拉萨城中哪个小街巷里,正漫步着他心仪的一位MM。俺兄弟素来品位相当高,如哪位MM能被他看上,那肯定是一个倾城倾国的尤物。俺对俺兄弟说出了俺的猜测,他矢口否认。那俺就闹不明白了:是什么动力,能促使俺这一向性格沉稳的兄弟,在这地界儿做出这比八戒他大哥还夸张的动作?

不管怎样,他是俺心目中的偶像,绝对的“猛男”。

他从巴塘到左贡那一天,他可能感觉始终在路上这样跑不过瘾,他想来点跑路以外的小插曲。结果他机灵一动,把轮胎的气给放了。你说他放一个轮胎的气,过过瘾也就罢了。他还一狠心,把五个轮胎的气全部都放了(包括备胎)。放完之后他后悔了:这轮胎没了气,这路他也没法跑了。

他绝对是俺无限崇拜的“爆胎哥”。

到左贡,人家干汽修活的当地人,看俺兄弟的车子好,怕被俺兄弟看不起,卖他轮胎时自然向他要价要得高点,一个轮胎向他要了一万块大洋。俺兄弟虽不在意这点小钱,但他怀疑人家宰他了,当天他心里有点不舒服。

不过,在后来的路上,俺没有听说俺兄弟再给轮胎放过气。

在俺离开拉萨的前一天,俺从网上看到他人已到拉萨,俺忙给他打电话。他接到俺的电话后很高兴,表示马上到俺住的地方来看俺。俺也很兴奋,毕竟俺俩在网上“虚拟”了那么长时间,还没有见过面呢。

俺在酒店的大门口恭候,一会,来了两位兄弟。大概是神交已久,双方立即就判断出了对方的身份。俺将他兄弟俩请到酒店的餐厅,互相介绍后得知,与陈兄弟同来的这位兄弟,是陈兄弟的铁弟兄,是政府官员。这兄弟与陈兄弟一样也够猛的,听说人家陈兄弟来到拉萨了,卖张火车票,他脚不点地地跑来了。



做人应做雅人,行商要为儒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0 15:18    IP属地:未知

陈兄弟他俩屈尊到俺的下处来看望俺,俺也要尽一尽地主之谊。俺欲叫餐厅的服务员点菜,陈兄弟拦住俺说他俩晚上有活动,已经与其他的朋友约好了,来看看俺坐坐就走。

他俩坐了一会,就回去了。

俺第二天先他启程向回返,且距家比他近,但由于在路上发生了一些变故,反而在他后面回到的家。

而且,人家陈兄弟在回家的路上途经武当山,顺便还学了套太极拳带回了家。怎么样?潇洒不潇洒?就不知他把这太极拳比划得怎么样?

他回到家后,时常与还在路上的俺联系,对俺倍加关心。在这儿俺谢了!并想对陈兄弟说一声,俺俩在拉萨匆匆一面,连杯酒都没没喝成,俺不好意思了!

下次见面,俺补上。

现在俺天天忙中偷闲堆文字,仅偶尔与陈兄弟联系一下。

人家陈兄弟现在更猛了。

他计划今年秋天不自驾出行了,要骑自行车进藏了,还要走什么丙察察线,这陈兄弟越玩越猛了。再下一次,俺真怀疑在俺进藏的路上,能在磕长头的藏民们中,看到他的身影。

俺倒有个设想,想与陈兄弟合计一下。

俺有一部捷安特山地车,是俺花近五千块大洋,让专卖店的弟兄们给俺拼装的。

到现在骑了还不到二百公里(有码表为证),绝对比你陈兄弟的途锐车新。俺狠狠心,把这山地车给你陈兄弟用了,你把你的途锐车借给俺开,咱俩今年秋天一起走那丙察察线去拉萨。一路的过桥、过路费,还有烧汽油的钱,俺就不让你掏了。

怎么样?


做人应做雅人,行商要为儒商。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0 15:20    IP属地:未知

李大哥张大姐

李大哥、张大姐是一对夫妇,雅安人。他俩年过六旬,共用一个QQ号,也是性情中人。

他俩开着一辆北京Jeep牧马人,用十四天的时间,川藏南线进、新藏线出(俺走川藏南线用了七天,王教头走新藏线用了九天。合计应该是十六天),在藏区转了一圈。

怎么样?猛不猛?

俺与他俩也是在进藏前,在网上认识的。俺想与他俩结伴,可他俩在俺的前面跑,跑得还这么快。就象陈兄弟追俺始终没追上一样,俺也没有追上他夫妻俩,所以至今尚没能谋面。

虽没能谋面,但在俺这一路上,他俩经常给俺提供前面路上的情况,并时刻关心着俺,提醒着俺。

特别是一句“安全就是速度”,让俺感触颇深、终生受益。

感谢李大哥!感谢张大姐!

其实,俺原来也不知道他们夫妇俩,是共用一个QQ号。

有次聊天时,俺说:“感谢大哥!”

对方纠正俺:“我是大姐”。

俺晕,忙说:“不好意思!大姐”。

俺这才知道这一个QQ号,是两个人共用的。

所以,现在俺有时与他们交流时,始终有点晕:俺现在是正与大哥交流着呢?还是正与大姐交流着呢?

搞不清楚。

卢兄弟

卢兄弟,俺在前面的游记里断续地介绍了一部份,现在俺再补充、补充。

俺和卢兄弟刚从左贡出来,他就显现出老驾的本色。

他在前面逃,俺在后面追,俺的对讲机里不时地传来他的声音。

“前面有头牛。”

“前面过来个摩托车。”

“前面路面上有个小坑。”

“有人过来了。”

“一辆大货车过来了!”

俺不是老驾,正手忙脚乱地在后面连滚带爬地追着他,只能学电影里战斗机飞行员的作派,均给他来一句“明白!”

因为是在盘山公路上跑,每逢过弯道时,山体、树木挡住了视线。他在前面的这些提醒,自然使跟在后面的俺有了思想准备,这大大地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有时,他在俺后面跑,也时时不忘提醒俺。

“后面一辆车要超车。”

“后面超上来两辆车。”

卢兄弟也是个细心的人。

俺和卢兄弟一起,跑过了色季拉山的山垭,还没有找到观看南迦巴瓦峰的观景点,俺俩悟到跑过了,要调头。

盘山公路窄,又是下坡路,俺怕后面的来车车速过快刹不住车,发生事故。所以俺俩车调头,也得找一段视线好的路面再调。俺在前面正找着,忽看到路右侧有一斜上坡的土石路,似转一U形弯又回到公路上。俺想从上面转一圈,从另一端重上公路,这车头自然就调过来了。

俺驾车向那土石的山坡上冲,冲到山坡上一看,没路了。俺只得调头重回公路上,调头托底,把油箱的钢护板刮掉了。它掉就掉吧,还打断胳膊连着皮的挂在车底下。俺总不能让俺的车拖着这个玩意儿,一路怪响地跑到拉萨。

还是卢兄弟扒在地上,帮俺把它从车底拆下,扔了。

从色季拉山上下来时,天已完全黑了下来。卢兄弟在俺车后面,发现俺车屁股上的灯不亮了。他用对讲机通知俺的同时,打开双闪灯、缩短车距,以防别的车在俺两车之间插入。就这样,他陪着俺慢慢地跑,一路在后面掩护着俺到了八一。

卢兄弟他两口子,有时也不够意思。

俺在家的时候,原来设想藏区这一路,俺半天跑路、半天睡觉。不急,慢慢地玩、慢慢地晃。

谁知和卢兄弟结伴一起跑的第一天晚上,在波密吃晚饭,他不给俺玩原来说好的AA制了,他们买的单。“吃人家的嘴软”,俺只有跟着人家整天的跑,“来而无往非礼也”,找机会算计他一把。结果,跑得俺是“然乌”还是“乌然”,是“波密”还是“密波”都分不清,俺当时就感叹俺被他忽悠得,真是“稀里糊涂川藏线”。

不过“因祸得福”,这让俺歪打正着地看到了南迦巴瓦峰。俺当时就是对他这么说的。

看,这就是俺两个烂兄烂弟,在色季拉山顶上,与云层后面俺也看不见的南迦巴瓦峰一起合的影。


吃完石锅鸡,他媳妇又把钱往俺车里扔。俺素日脾气躁,当时更心急,把钱从天窗塞进了他们的车里。

这一急一躁再一跑,在这高海拔的地儿,他俩口子玩得俺站在那儿直喘气。

晚上到八一住下,卢兄弟三番五次地打电话,让俺下楼和他们一起去吃饭。哼!这一来一往俺也没心思了,俺再也不上你俩口子的当了,俺不下楼。别说俺累了、还感冒,俺就是好好的,俺也不下楼,俺自己就在房间里单吃。

你们俩口子就是上楼来打死俺,俺也不下楼。

反正你俩口子明天奔拉萨,俺去雅鲁藏布大拐弯,不走一条道儿了。

俺不和你俩口子玩啦!

自那天分手以后,卢兄弟夫妇俩到羊湖转了一圈,就匆匆地从青藏线回去了。

他知道俺在他的后面,也走青藏线返回。所以,他把走青藏线时在哪加油、在哪住宿,还有青藏线的路况,都详细地告诉了俺。

他们跑到了家后,还时刻关注着俺跑到哪儿了,提醒俺注意安全。俺在那木错那天,还接到了卢兄弟从家里打来的电话。

感谢卢兄弟!


做人应做雅人,行商要为儒商。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0 15:28    IP属地:未知

丁兄弟

那天,俺刚从左贡出来不久,后面追上来一辆越野车。那车里坐副驾位置上的人,就是丁兄弟。

丁兄弟人很实在、豪爽、热情,绝对是把俺徐州人的本色集于一身。

当时,他看到俺的车牌,加速追上,与俺并行。他对俺喊:“老大,你是徐州的吗?”

俺大声答“是的”的同时,看两车并行不安全,又对他喊:“你的车快,俺的车慢。你先跑吧”。

他答“然乌见!”后先走了。

下午俺到然乌湖一看,没意思!俺就马不停蹄地奔波密了。当时,俺也没有丁兄弟的手机号,也没法与他联系,告诉他俺去波密了。不过俺想:反正都是在这条道上跑,肯定还能碰上。

去拉萨的那一天,俺在八一吃早点,俺进饭店、他出饭店,俺俩又碰上了。

他一见到俺就喊:“老大!你那天可把俺给坑苦了!”

接着他说明原委:在然乌那天,丁兄弟在傍晚时,把然乌镇大大小小的宾馆、旅社找了个遍,他也没有找到俺。他猜测是不是俺在路上耽搁了?他等。他等到了晚上十点多,又在镇子上找了一圈,实在找不到俺,他这才吃的晚饭。

俺听后,忙陪不是。

俺问他到拉萨准备住哪儿,他说还没定下来。俺说俺准备住“卓玛啦家园”酒店,并对他说你要看合适,你也住那儿,他答应。俺把酒店的联系方法告诉他后,他就先动身了。

到了晚上,天已经黑下来了,俺距拉萨还有三十多公里。俺想:现在是黄金周期间,住宿紧张。酒店的老板葛姐看俺到现在还没到,别误认为俺今天到不了拉萨,把俺预订好的房间给卖了。

俺给葛姐打电话,告诉她俺距拉萨还有三十多公里。并告诉她俺到拉萨后,先到布达拉宫前给车照张照片,然后就到她那去。

她对俺说:“现在天黑了,光线又不好,你还是明早再去照吧。你的老乡现在在这儿,菜都点好了,正等着你呢。”

俺一听,车立马加速,一遛烟地跑到拉萨,跑到“卓玛啦家园”酒店。

进酒店,俺啥事都不干,先去餐厅,与丁兄弟一起吃饭。


丁兄弟(左三)也是自己做生意的。他和他上海的一位朋友(左二),在成都参加旅行社的旅游团。到稻城时,他看这旅游团的服务质量实在是不怎么的。他一瞪眼,与人家旅行社算了帐,包个辆康巴藏人(左一)开的越野车,自己单逛了。

好吗!“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在拉萨这地儿,和老乡在一起,天天一起购物、泡朗玛厅、喝酒。



一起玩了几天,他们乘飞机回成都了。

俺在日喀则时接到他的电话,他说他已从成都飞回徐州了,正与一帮子弟兄们在一起吃“把子肉”(徐州的地方风味)呢。

俺一听,当时嘴里直咽口水。

后来,俺回到家进市区时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吃了顿“把子肉”。这是后话。

他在电话里约俺,等俺回到徐州一起喝小酒。等俺堆完文字,给他打电话,请他喝小酒。

一路上,还遇到很多驴友,在此俺就不一一表述了。这些驴友,都是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意志坚强、充满自信的人。

比如黄兄弟、小骆(见帖子开头,对奔向西藏的牛人们的思考)。

黄兄弟为了骑行川藏线,辞掉了年薪十几万的工作。怎么样?潇洒不潇洒?

小骆充满自信、坚强。小小年纪的他,就能干出轮滑两千多公里到拉萨的壮举。川藏南线上是有不少油路,但也有不少土石路。特别是今年,从新都桥到海子山下全线修路,其困难之剧由此可知。

他年龄与俺的儿子相同,但俺不得不承认,他比俺的儿子要优秀得多。在拉萨,看他坐在俺身旁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使俺打心底里喜欢他,不由得生起父辈般的怜爱之情。

俺回到徐州,他给俺写信,俺才知道:

他因体育好,被某重点大学特招。他大三时喜欢上了极限轮滑,自己仅训练了一年半,就退学进入了国家队,并拿到了全国巡回赛的冠军。09年他在打破了飙高全国纪录的一场比赛中,从四米多高的空中摔下,重伤,终结了他职业选手的生涯。

他现在在某省会城市,创办了一所极限轮滑的培训学校。

怎么样?优秀不优秀。



做人应做雅人,行商要为儒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0 15:35    IP属地:未知

葛姐

拉萨的“卓玛啦家园”酒店原来的老板,官称“葛姐”。是兰州人。她到藏区转了一圈,不想回家了,就在这地儿做起了生意。

怎么样?只要是到藏区转了一圈的人,都成了神人了。

她先是开了一个家庭旅馆,叫 “琅赛人家”。生意好,要扩大规模,她又易地与一位藏人合伙,开起了现在的“卓玛啦家园”酒店。

她开琅赛人家时,王教头到她那住了几天。并在帖子中介绍了她,还有她的手机号。俺在进藏前,为咨询一些事,数次与她通电话,并向她预订了房间。

住进“卓玛啦家园”,俺观察葛姐这个人,她是一位热情、干练、精明而不奸滑的女性。为商“精”是优点,只要不“奸”就是好商人。

俺在餐厅点菜时,她在旁边说的是“别点了,别点得吃不完,剩了浪费”,而不是“别不够吃的,再点两道”。这就是“精”,“精”得让俺听了舒服。

每逢有驴友入住的当天,或着返回的前一个晚上,葛姐都抽出时间与其小坐。只要是她力所能及的事情,她都愿意帮忙。

俺判断:她的经营思路是,把买卖双方单纯的生意关系,努力营造成朋友的关系。从而通过网络和驴友们的口口相传,在全国扩大影响,以达到提高酒店知名度的目的。

葛姐确实是一位不错的人。

陪驴友购物,可能永远是葛姐的例行工作内容。


俺在拉萨期间,葛姐也陪着俺与一帮子驴友去购物。在商场里购物时,同行的一位驴友告诉俺,刚才有个陌生人指着葛姐悄悄的对他说,她带你们买的都是价钱高的东西。我对同行的驴友讲她不可能这样干。你想想如果葛姐这样干,万一哪天被哪位驴友发现了,曝到网上,谁还与她交朋友?谁还住她哪儿?她的生意还做不做?别忘了,人家投入这么多钱办这酒店,还指忘着它挣钱呢。

酒店,才是葛姐她挣钱的路。

至于是什么原因,促使这陌生人做出这样的举动?可猜测的原因多了去了,俺相信任何人,都不愿在这无谓的事上面,去费脑筋分析。

那天购物,一直转到下午两点多钟。俺请葛姐吃饭,她反问俺想吃什么?俺答想吃没有吃过的东西。结果,两个人在这尼泊尔餐厅吃了顿午饭,才花了几十元钱。



不过,这餐厅生意真好。俺到那儿,要在一群老外的后面排队,等座位。

离开“卓玛啦家园”酒店时,葛姐还送给俺礼物,谢啦!


做人应做雅人,行商要为儒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