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路虎发现论坛 >  ^^喜欢这里刻个小记号~~享受这里的一米阳光

发表于 2006-02-21 14:52    IP属地:未知

  因为我睡眠不好,我们合住了几天就分开两个房间住。每天上午十一点,她会给我发一条短信:“醒了吗?我们去吃什么?”
  
  每次出门前,她总提醒我“戴上帽子,围上围巾。”
  
  她安排每一天的行程,也详细计划着我的行动,甚至包括“我们吃完饭回客栈一下,我放衣服,你上厕所,然后我们去石头吧听音乐。”
  
  她特挑剔,那天我们正要出门,她说“不行,你这件宽松的毛衣要配那条宽宽的九分裤,这样我看着才舒服。快回去换!”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每天走二十分钟的路,走民主路再转福慧路,只为了去吃杨州小笼包子。每次坐下,她总会说“来笼肉包子,再来两碗很热很热的稀饭。”她会往醋碟里放很多很多的辣椒油,她大口大口吃包子,直到把自己吃撑。
  
  每次吃完饭,她会递给我一只口香糖,我们一路嚼着回去,她叭叭地不停吹泡泡。
  
  我们在古城里转来转去,我如果上厕所,她会把我的包挂在她的脖子上,等我。
  
  如果我们去一个地方玩,走前她咨询线路,她背最重的包,下了车她问路。她和当地的司机砍价钱,一脸的痞相。她对我说“她们甭想骗我!”
  
  她领我去古城深处很多好玩的饰品店买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她卡在头发上的木头做成的小鱼骨头。
  
  我在“过落”二楼露台的电脑前写贴子,她从菜市场买了一大堆苹果,兴冲冲地洗好了给我送来一个,一屁股坐下呱呱地和我聊天。我皱着眉头冲她喊“你打断了我的思路!我找不到感觉了!”她一脸的委屈,说“我走,我走。”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6-02-21 14:54    IP属地:未知

  我写东西时,总会收到她的短信“什么时候写完,我们在哪里见面?”
  
  我病了,她陪我去古城中医医院打吊针。我们坐在长椅上,她说“你不用总抬头看,有我看着呢。”
  
  冰冰说“我这人特迟钝,你有什么就要直说。”,所以我才会对冰冰说“我们分开两个房间住吧,因为你吵得我睡不着。”
  “我要一个人去大理,我想一个人呆些日子,好好想些事情。”
  从冰冰那里,我学会了直接了当地说话,不加暗示,因为“不然做人多累啊!”,用她的话说。
  
  冰冰很主观,很武断,看到不喜欢的人就一句话也不说,黑着脸扭头就走。她几次都没有去成梅里,很多原因是她不喜欢同行的人,她说“一看那些老男人老女人,就知道他们只会上车睡觉下车撒尿,到了景点就拍照,傻不拉叽的,我就讨厌。”她说“出门就是让自己开心的,碰到不喜欢的人还勉强自己呆在一起,多累啊!”
  
  冰冰暴饮暴食,没有节制,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拼命吃,她的饭量总是让我吃惊。吃完了她会胃痛,拉肚子,第二天再吃一整天的饼干。胃好了她再次暴饮暴食。
  
  冰冰大大咧咧,象个假小子。她总穿黑外套,牛仔裤,走路缩着脖子,弓着腰,摇摇晃晃。她坐着时会把两脚蹬到墙上。她听CD机,看书,吃品克薯片,她的样子象个小混混。
  
  冰冰很独立很自我,从她身上我学到了很多。每天晚上,我们坐在客栈的小院子里聊天,她会拎一大壶开水,一杯一杯地喝。她眼睛飞来飞去,不停地说话,她总对我说“VIVI 每个人的精神都是独立的,你不要总被别人影响,你要过你自己的生活,管别人说什么!”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6-02-21 14:57    IP属地:未知

  我和冰冰是互补的,她是我的镜子,她太特别,太鲜明,太锋利。从她身上我看到了很多自己没有的素质。
  
  而明天她要走了,我感到疼痛,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冰冰感情是粗线条的,她体会不到如我一样的伤感,她只是乐哈哈地说“我半年后会去上海找你,给你扛一箱弥猴桃!”
  
  冰冰答应我回西安后不再过自闭的生活,不再天天看碟上网看卡通片把自己关起来,她答应我回去后要找学校学外语学摄影。
  
  而我也答应她回去后不再过“白骨精”的生活,我要象曾经那样做自由职业,虽然挣钱不多,但自由自在,可以随时出发去旅行,可以随心所欲地写字。
  
  我们约好了八月份一起去新疆,甚至还约好了三年内一起去埃及,为此她要努力地学英语。
  
  来丽江就是为了反思和改变,我们都不想再过以前的生活。冰冰说“已经决定了,回去后一定不要摇摆啊!”
  
  好的,冰冰,我答应你。我不再是以前的我,生活不会是以前的样子。
  
  冰冰,明天我不送你了,不是因为我七点钟起不来,而是因为我太怕别离,我不知道你上车的那一刻我该说什么。
  
  冰冰,一路平安!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6-02-21 15:00    IP属地:未知

  *去泸湖湖,和“白骨精”们一路同行”*
  
  
  坐上去沪湖湖的小面包车是早上八点十分,来丽江后,我第一次起这么早,第一次吃了真正的早餐,第一次看到了红云轻裹下泛着粉色太阳光的玉龙雪山,第一次发现了没有游人身影占据的非常大面积古城路面。
    
  我的同伴们陆续到了,一个讲英语的老外,一个女人坐在他旁边,亲密的样子。一对讲潮汕活的小情侣;一对讲北京话的小情侣;两对结伴的女人。只有我,一个人。
    
  车行路上,坐在我身边的北京小情侣在吃大饼,满车葱花味;我身后的异国情侣嘟嘟囔囔地讲英语。坐在前排的一个女人的手机每隔五分钟响一次,她用普通话和上海活交替讲电话,语速很快地处理着上海总部一个客人对空调质量的投诉。她的手机铃声是很紧张很焦虑的旋律,我听得头皮发麻。坐在北京小情侣边的一个女人染着焦黄的头发,她一个接一个往外拨电话,询问着十号飞深圳的最低折扣价。这一轮电话打完后,她又拨电话,语气严厉地说有一批客人要来了,客栈要马上打扫干净。
    
  我前一天晚上没有睡好,本想利用六个小时的车程好好补觉,不料这两个女人的电话不断搅拌我的神经,我气得要晕过去。她们在旅行,还把自己搞得这么忙?
    
  车在盘山公路上渐行渐远,很多路是石子路,我们大部分时间象筛糠一样抖动。行了四个小时,进行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路边阔的开朗,眼前展开一大片空阔地面。很多整根圆木垒起来的低矮房子错落排过去,彝族房子的美感比之纳西族的差很远,粗朴的外观,没有装饰的檐角。这个地方的文盲问题应当非常严重,褐色土墙上用白粉刷着字体巨大的标语,全部是关于扫盲重要性的,一则标语非常凶狠“不嫁文盲夫,不娶文盲女!”看来要让文盲的人断子绝孙而后快。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6-02-21 15:06    IP属地:未知

  彝族有很多的旁枝,白彝、黑彝、高山彝等等,他们的服饰各各不同。最奇特的是很多女人头顶着仿佛清朝宫廷里妃子们戴的方方正正的盖子,上面蒙着大大的黑布,垂下肩头。我问司机这是什么服饰,他说是黑彝的。我听说按最早的成份划分,黑彝是彝族里的贵族,从她们保持至今的雍容服饰就可以看出当年的气象。
    
  到了泸湖湖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那个染着焦黄头发的女人和一个小女孩在大狼酒吧下车了,我这才从车上人嘴里知道,她就是传说中与摩梭族小伙子大狼结婚的广州女子,原来,我与名人一路同行。
    
  我有些晕车,疲惫不堪,胃里翻江倒海。站在观景台上,两汪蓝得象妖精眼睛似的湖面在阳光下软软地蠕动,一圈灰色的山温暖地环住湖面。我被眼前的美震住了,忘记了头晕。
    
  泸沽湖面积有50.3平方公里,最大水深93米,平均水深45米。当我们泛舟湖面到对岸的小岛时才体会它的蓝和清。同行的潮汕小伙子充实发挥他的谈判技巧,把每人40元的租船费压到25元。我们九个人,租了两只小木船,被伊伊呀呀地划向对岸的小岛。一群群水鸟或轻飞水面或晃晃地飘在水上,有海鸥,有野鸭,它们欢叫着,给阳光下洒着金色碎光的湖面增加了轻灵。水蓝得深不见底,湖水象流质的玉,颤动着,荡漾着。
    
  经过民主讨论,我们决定晚上住在落水,只因为听说这里的篝火晚会比里格岛的要热闹很多,后来证明真理并不总在大多数人手中。泸沽湖的开发已近十年,商业气息已经非常浓厚,所谓的篝火晚会不过是一群摩梭族男女穿着民族服装打跳完毕后,集成一堆,一首接一首地与观众拉歌对唱。这天晚上,观众里有从深圳一家公司来的几十号男女,基本上都是二十出头的小P孩,他们上蹿下跳,一首接一首地与摩梭男女对唱流行歌曲,唱完后会有FANS送上白色的围巾当哈达。我们本来想体验民族风情,不料旁观了这家公司与民族兄弟的联谊晚会。垂头丧气。
    
  同行的人参加完晚会又去泡大狼的酒吧,我头晕眼花,一个人回到客栈洗洗睡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6-02-21 15:09    IP属地:未知

  我是晚上才知道我买的双程票必须第二天就回去,我同行的人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广州,他们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要么在知名外企做管理,要么在著名高校教书,利用一个星期的年假放松被摧残的身心。他们的行程以秒来计算,恨不得用一个星期走遍云南的每一个角落,他们都赶着第二天十一点回去。我不用赶时间,但想着大家全走了,我一个人在这里也讪讪的,于是灰溜溜地也上了车。
    
  经过一天的旅行,大家都熟悉了,他们开始畅谈,说着“我们公司,我们老板,我们部门,我们刚买的车,我们的房子,我们北京的塞车,我们上海的高架桥......”,一郡人的谈话越来越热闹,就象棍子搅开水。他们满脸通红,两眼放光,话语间不停地冒着英语单词。
    
  我们走过的公路一环一环地绕着,象细白的毛线绳,远远堆在车窗的下面。雄浑的山体一波一波皱皱着,我更明白了中国画中皴的手法;我们已经走出了一浪一浪的远山。金沙江是淡绿色的,闪着莹莹的光,向东流去。两个皮肤黑黑的男人坐在路边围在一个火盆边烤火。很多圆木堆成的小屋从远处看象玩具。
    
  而他们没有一个人看这天造地设的美景,他们已经开始讨论里GE公司残酷的流程,每个人都在发表着自己精辟的看法,口才都很好。可他们是在旅行吗?他们不停地说身心饱受工作摧残,他们需要休息,但他们是多么狂热地喜欢这份工作。
    
  我用奇怪地眼光看着他们,曾经,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庞大的公司,光鲜的工作,每年几次的欧洲出差。但我越来越找不到自己,越来越不快乐,于是我离开了。我需要找到真正让自己快乐的生活方式,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找到,但我知道那决不是朝九晚五程式化的白领生活。
    
  当我看《瓦尔登湖》时,有一段我非常喜欢“我们为什么要急于成功呢?如果一个人跟不上同伴的脚步,可能因为他听到的是另外的鼓声,就让他踩着自己的节拍向前走吧。”
    
  OK,你们可以快乐在房子车子和钞票里,就让我踩着另外的节拍走路吧。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6-02-21 15:22    IP属地:未知

  *在声音里穿城而过*
    
  我素面朝天,沉默不语,走在由各种声音构成的古城。
   
  每天十点半,我总会听到一个轻巧的吆喝声“收纸板,收酒瓶----”。这声音渐渐清晰,渐渐远去。我总被这声音叫醒,它成了我的闹钟。我见过这个男人,一个二十出头的贵州男人,穿着灰色夹克衫,总是笑嘻嘻的。他每天拎着老式的秤和打包用的塑料绳,穿街走巷,收购纸板和酒瓶。
      
  知道这些是因为我刚来丽江时还不象现在这么懒,我还可以在十点半以前走出客栈。那天碰到正在吆喝的他,我问他“这是哪里话?你说的到底是什么?”
  他用很别扭的普通话说“贵州话:收纸板,收酒瓶。”
  我笑笑,跟在他后面拉长声音学着他吆喝“收纸板,收酒瓶!”,我学得维妙维肖,喊完我们一起笑。
      
  一个人,我低头穿行在古城,闪过成群接队的游人,路过一家又一家小客铺。几乎每家卖葫芦丝的店铺都在放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我曾经非常喜欢这首曲子,每次听到,就可以摸到月光的清凉,闻到凤尾竹下晚风的味道,看到身材曼妙的傣家少女。而在丽江,这首曲子不再让我愉快了,它此起彼伏地响起,随着我走路的脚步,我在这家听进去曲子的中部,在那一家听到前部,在下一家又听到尾声。只要在走路,我就被这曲子淹没,逃无可逃,我开始晕眩。我想,如果离开丽江,再听到这个曲子,它会强大地提醒我丽江的一切。于我,它与丽江粘成一体,成了它声音的符号。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6-02-21 15:41    IP属地:未知

  每天,我呆在客栈晒太阳看书,时不时会听到一个男人短促的喊声“煤---球!”我出客栈,看到一个蓬头垢面的男人,穿着做工蹩脚的西装。他的身后是一车撂得整整齐齐的蜂窝煤。一个女人,安静地站在一边,和他一样脸上五抹六道的黑。他在小巷子里来来回回走,一遍遍短促地吆喝“煤球!”有人探出头来,说“来一百块儿吧!”他和妻子就拿出长长的木板,他们微微后仰着,每块板上高高地撂着二十四块煤球,贴着自己的身子,小心翼翼地抬进别人家里。我和他们聊过天,他们告诉我,每块煤球三毛钱。他们送一车可以挣三块五。
  以后,每次听到“煤---球!”的声音,我都会跑出客栈,看着他们或者安静地站在三轮车边,或者一丝不苟地送煤球。这对灰头土脸辛苦挣钱的夫妻总能让我感到温暖。
      
  每天下午六点,一辆白色垃圾车会奏着凄婉的纳西古乐,穿过整个古城。每家每户听到这曲子,都会把一天的垃圾拎出来,倒在车上。每天六点,是一个沸腾的时间,家家户户的女人拎着垃圾出来,倾倒,返回。垃圾车就象多米诺骨牌,每往前滑行一段,就可以引出每家的女人和各色的垃圾袋。我随着垃圾车走过,目睹这整齐划一又默契的过程,觉得古城的这种清洁方式非常有意思。只是我不明白,为什么作为让人们条件反射倒垃圾的音乐如此凄婉哀怨,象一个弃妇在号啕大哭。每次我听到这声音,心都要碎了。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6-02-21 15:47    IP属地:未知

  黄昏时分,大水车的附近总有很多零散的卖报人,他们手里托着一撂报纸,卖力地吆喝着当天最醒目的新闻。我去年十二月五号来到丽江后,就再也没有看过电视,读过报纸。我所有的新闻全部是从他们的嘴里知道的。
  “看报了看报了,美国的一个大使馆又被炸了啊......”
  “昆明一家高校又发生血案了......”
  “东南亚发生海啸,死了xxx万人啦.....”
  每天他们总在报道灾难,每次走过他们身边,总能听到不幸的消息,世界一片灰暗。
  那天我听到报贩喊“昨天一架飞机撞上了电线杆啊......”我就问他“死人了没有?”
  他冲我翻翻白眼“你就盼着死人!”
      
  一天我和冰冰坐在玉河广场晒太阳,一个小贩走过来,说“看报了看报了,东南亚海啸,死了一万多人了,啊,不对,已经两万多人了啊......”
  我说“你看你,业务要熟练些啊。”
      
  每天黄昏,我都会去大水车附近走走,听听这些卖报人的“有报天天读”。我用几分钟就知道了这一天的新闻概要。他们已经成了我了解外部资迅的唯一窗口。
     
  每天每天,不同时间段里,古城里会响起各种不同的声音,或远或近,层叠往复。不管我走路,还是呆在房间,我象一只安静的小兽,竖起耳朵,仔细捕捉每一种细微的声响。它们是各种声响环绕起来的丽江,从这个角度看古城,虽然没有红色的屋,黑色的瓦,洌洌的流水,但它在另一维世界里内容丰富,应有尽有,它们是我耳朵里五颜六色的丽江。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6-02-21 15:50    IP属地:未知

  *布拉格.雪花打在我身上*
   
  我偶尔也可以在十点钟之前走出客栈,今天就是。
  
  走出科贡坊,四方街上勤劳的游人已经又开始一团一簇地照相了;穿得整整齐齐的纳西族老太太环了个圈,手拉着手,正在一漾一漾地打跳,中间一个老太太抱着录音机,脚下踩着节奏,一晃一晃的。她们打跳是工作,要付工资的,所以她们每天准时开始,跳得很卖力。
  
  我要了一份白粥,一只鸡蛋。我刚坐下,一群人把我团团围住。
  “要不要包车去玉龙雪山?虎跳峡?”
  “要不要买名信片?”
  “要不要丽江地图?”
  “要不要新鲜的草莓?”
  
  我微笑,一个一个地拒绝。包车的还坚持,我说“我来一个多月了。不去,哪儿也不去。”
  他们看着我,惊讶,然后离去。
  每天只要我外出,总有一群人问我要不要包车。我在想,要不要在我身上挂一个牌子“别烦我,我来一个多月了。”
  
  走出餐馆,看到一个女人背着大大的背篓,最上层是布,下面刺刺地鼓得高高的。她手里拿着一扎扎粉色的杜鹃花,喊“杜鹃花,一块五一把。”我在丽江很多客栈、酒吧的桌上都看到这样的杜鹃花,素素的插在古朴浑圆的陶罐里,阳光台打在上面,风致娟然。如果我在这里有固定的房子,我会每天都买一大把,简约地插在水里,暗香盈袖。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