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11-10 16:55 IP属地:未知
大云院又名“大云寺”。据碑文记载:寺院创建于五代晋天福三年(938),初名“仙岩院”。大云院座北向南,共为两进院落,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现存山门、天王殿、三佛殿(后殿)及前院东西厢房,均为明清两代的建筑风格。大佛殿为五代遗构。现存殿堂共计24间。
天王殿(山门)广深各三间,悬山式屋顶,四椽伏直通前后檐,用二柱,前后檐用大额枋,柱头科明次间补间科五踩斗拱双下昂。琉璃脊兽,布板瓦装修屋面,用猫头滴水,重层板瓦,脊筒两面捏烧仙人、走兽、假山等脊饰,造形独特。
大佛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四椽伏对后乳伏,通檐用三柱,单檐歇山顶,柱头斗拱与明次问补间斗拱为五铺作双抄,转角斗拱出斜拱斜昂,圆柱方额,飞檐起翘,形制古朴,巍峨壮观。殿内保存有五代壁画21平方米,东壁绘“维摩变相”佛教故事。紫殷红楼,流云环绕,富有传奇色彩。八个伎乐人,或伴奏管弦,或舒腰起舞,表现出神态仙姿。扇面墙正面绘观音、大势至二菩萨,飞天乘云遨游长空,姿态飘逸。拱眼壁和阐额上保存有五代彩绘11平方米。殿内保存有五代石香炉、宋代石经幢和石罗汉。
弥陀殿(大佛殿)是大云院的正殿,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五年(940年),是中国仅存的三座明确纪年断代的五代木构建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