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8-12-19 16:14 IP属地:未知
D2 武隆天生三桥天坑地缝、品味正宗的重庆火锅、南山一棵树
昨天报了个武隆一日游的团;集合地点就在住宿的楼下,早上7点多钟就集合(对于老猫这种人生地不熟的外地游客来说,简直太方便了,不得不给自己一个大大的赞
;自己先表扬一下自己

)
天还没有亮,在集合地点,有好多的小商贩在售卖早餐(看来商机真的是无处不在呀

)
网上资料:
武隆区位于重庆市东南边缘,在武陵山与大娄山结合部,属于中国南方喀斯特高原丘陵地区。面积2901.3平方公里。武隆区东连彭水,西接南川、涪陵,北抵丰都,南邻贵州道真,距重庆市区139公里,处于重庆“一圈两翼”的交汇点;武隆区地质构造雏形由燕山期第二幕形成,属新华夏构造体系和南北径向构造体系,川黔南北构造带。江口等地区属川鄂湘黔隆起褶皱带,褶皱构造形成一系列背斜和向斜。构造成南北向的主要有接龙场背斜、甘田湾向斜、大耳山背斜、羊角背斜、三汇背斜、车盘向斜等。背斜核部出露地层多为二迭系、三迭系,其中接龙场背斜多为寒武系。向斜轴部为三迭系中上统地层。构造形态多为短轴构造,两翼岩层倾角差异较大。断裂构造发育,多与背斜伴生。其性质为冲断层、正断层、逆断层。主要断层有芙蓉江冲断层、土坎正断层、三汇冲断层、煤炭厂逆断层、四眼坪逆断层。
地貌武隆区属渝东南边缘大娄山脉褶皱带,多深丘、河谷,以山地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东山菁、白马山、弹子山由北向南近似平行排列,分割组成桐梓、木根、双河、铁矿、白云高地。因娄山褶皱背斜宽广而开阔,为寒武系石灰岩构成,在地质作用过程中,背斜被深刻溶蚀。乌江由东向西从中部横断全境。乌江北面的桐梓山、仙女山属武陵山系,乌江南面的白马山、弹子山属大娄山系。木棕河、芙蓉江、长途河、清水溪、石梁河、大溪河等大小支流由南北两翼汇入乌江。由于深度溶蚀形成的深切槽谷交错出现,构成武隆区崇山峻岭,岗峦陡险,沟谷纵横。仙女山主峰磨槽湾海拔最高,达2033米;大溪河口海拔最低,海拔为160米。除高山和河谷有少而小的平坝外,绝大多数为坡地梯土。土壤多属黄壤、黄棕壤,其次紫色土。
[
本帖最后由 大老猫的空间 于 2018-12-24 11:4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