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二十九天自驾行游记:
清晨,凉爽的晨风把我们轻轻的唤醒

带着即将返回可爱的家乡喜悦的心情,收拾好行囊、洗漱、拍摄几张漂亮的香日德镇晨曦和由入住酒店提供的早餐后,驾驶着爱车沿着德马高速、久马高速一路向东行驶,再途经G347国道、青海省与四川省交界处后,回到可爱的家乡——四川省,途中观赏一番藏区四大神山之一的阿尼玛卿雪山美景

蓝天下漂亮的香日德镇晨曦景致

我们的早餐

收拾、早餐后,就道别了漂亮的香日德镇,驾驶着爱车沿着德马高速、久马高速一路向东行驶,再途经G347国道、青海省与四川省交界处后,回到可爱的家乡——四川省

在香日德镇行驶途中,拍照打卡记录一下香日德镇的“班禅行辕1公里贝壳180公里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315公里”景点提示牌

借用网上资料:
1、香日德镇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中部,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南,坐落于香日德河畔。该镇的平均海拔为2950米,柴达木盆地的第三条大河——香日德河发源于昆仑山布尔汗布达山,经过香日德镇后潜入地下,后又以泉水的形式泄出,最后汇入南霍鲁逊湖。所以香日德镇的气候温润,古丝绸之路上商旅和进藏路过的官差游僧都要在这里休整、换马、补给。故被誉为柴达木盆地第一镇
2、班禅行辕香日德班禅寺院始建于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是由六世班禅倡议、乾隆皇帝御准修建的。寺院分为两部分,一处为宗教活动场所,藏语称“德钦颇章”,就是现在的寺院。另一处是专门接待过往宗教上层人员和有关使者的食宿站,藏语称“德钦拉让”位于现香日德政府所在地

在乾隆皇帝的七十大寿时,六世班禅大师在赴京庆贺之机与乾隆商议建寺佛事,乾隆将香日德之地封赐予他,作为班禅往返内地的驻息地。从此,香日德班禅寺不仅成为历世班禅往返内地时进行政教活动的主要场所,而且也成为由历代班禅主管的格鲁派寺院和行辕

香日德寺院是海西地区主要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已经有240多年的历史。香日德班禅寺院是西藏政教领袖往来内地的主要驻锡地,也是历代班禅的香火地

班禅行辕以后有时间再去,现在任务是回家

即将进入G0615香日德南收费站

离开香日德镇后,沿着德马高速一路向东行驶,途中途经可能是弃用没有收费的沟里收费站,先打卡再说

阳光普照下的德马高速路况景致

在德马高速上修建停车港湾区,这个可以临时解决一下停车休息,不错

停车港湾提示牌

海拔不断升高的德马高速及道路高原景致

随着海拔不断的升高,德马高速进入到冻土路段,道路也开始出现了连绵起伏的沉降路段,开始的时候德马高速的路况还行,就是波浪式连绵起伏路段,破损力还不严重,车辆慢行还不错;可再向德马高速高海拔路段行驶沉降的破损程度就非常利害了。所以,德马高速管理部门在其沉降路段前树立有“高原冻土路段请您谨慎驾驶”的提示警示牌,大家看到这样的提示警示牌后,一定要减速慢行,前方的德马高速道路将是沉降非常利害的路段,速度快了极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为了自己和他人的行车安全,多观察、减速慢行通过

继续沿着连绵起伏的德马高速沉降路段一路前行,道路上不断出现了“路面沉降减速慢行”的警示牌,这说明接下来的德马高速路段将是非常考验驾车技术和观察力了,小心谨慎驾驶,慢行通过这些沉降路段

爱车在连绵起伏、非常严重的德马高速路况路段上行驶景致

在行驶挝卓依垭口前后路段前,此路段上有沉降剧烈路段、施工路段,大家在行驶此路段时一定要放慢车速,观察沉降路段情况,控制好车速+鸣笛,礼让大型货车,同时一定要注意休息,不要疲劳驾驶,确保自驾的行车安全,另外晚间最好不要在此路段上行驶,极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不利于自驾或出行

在德马高速挝卓依垭口前后,由于此路段上有沉降剧烈路段,道路管理部门将车道转变成了一条,另一条就开始施工路段。所以,大家在行驶此路段时一定要放慢车速,观察沉降路段情况,控制好车速+鸣笛,礼让大型货车,同时一定要注意休息,不要疲劳驾驶,确保自驾的行车安全

在挝卓依垭口前后沉降剧烈路段和施工路段场景,我们小心谨慎驾驶着爱车,放慢车速,远离前方车辆并保持一段距离,观察沉降路段情况后,再控制好车速+鸣笛,礼让大型货车,顺利通过了这沉降非常利害的路段

大型货车行驶起来就非常危险,差一点就要擦挂在一起了,我们看到都出了一身冷汗

沉降路段施工场景

借用网上资料:
沥青公路由于黑色沥青路面的强吸热作用,导致冻土地基能量失衡,诱发米级地基融沉。路基病害的核心问题是公路强热流下的不均匀融沉大变形。为了缓解或解决高原冻土沉降问题,道路两旁插上了铁棒,这些铁棒有一个更加专业的名字,叫做“热棒”。
从外形来看,热棒全身缠满了一圈圈像铁片和线圈一样的散热片,这是一种用碳素无缝钢管制作而成的高效导热装置,非常适合于青藏高原的环境。尤其是在解决高原冻土层融化这个世界问题上,热棒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冻土工程问题就一直是一项世界性难题,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才特意研制出了“热棒”。
别看“热棒”的外表好像就是一根普普通通的铁棒,但其实在它朴素的外表下,却蕴藏着常人不知道的精巧设计,它们凝聚了科学家半个世纪的心血。虽说名字叫热棒,但其实它更像是一个“冷冻器”,只要插入冻土层下,就能让冻土不再融化,在地表形成永冻层。
夏天,虽然外界气温很高,但是由于中间有绝热层的存在,所以高温无法传递到热棒底部;同时,氨气到达热棒顶端也无法冷凝,那么热棒就陷入了停工状态。不过不用担心,因为此时热棒内部的氨气和液态氨已经达到了平衡状态,底部的气温依然很低,不至于让周围的冻土融化,也就能够确保青藏高原上公路、铁路的安全和稳定了

德马高速公路上海拔4445米的挝卓依垭口附近的“热棒”景致

我们小心谨慎、安全地通过了海拔4445米的挝卓依垭口附近的沉降路段后,爱车继续沿着德马高速一路下行,来到德马高速旁的冬给措纳湖处,由于冬给措纳湖已经是景区管理了,我们也没有停车观赏,只是在爱车里随车拍照打卡记录就继续一路前行

美丽的冬给措纳湖景致

借用网上资料:
?冬给措纳湖,又名托索湖、黑海,位于青海省玛多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布青山和布尔汗布达山之间的断陷盆地内。?该湖的面积为232.2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090米,年降水量约为300毫米,年蒸发量则达到1000毫米。冬给措纳湖的水源主要依赖地表径流,有3-4条入湖河流,其中东曲是最主要的入湖河流,长度达83公里。湖水性质为淡水,主要由外流河补给,因此湖水淡而无咸。?
湖区的生态环境属于青南高寒草原半干旱气候,湖水主要依赖高山冰雪融水和地表径流补给,夏季由于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湖泊面积达到最大。湖区内有多个小型洪积扇和石质小岛,湖岸地势较为陡峭。此外,冬给措纳湖已被列为国家湿地公园,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冬给措纳湖不仅在生态上具有重要意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也使其成为旅游胜地。湖区地势险峻,湖光秀丽,水天一色,岛上栖息着多种鸟类,偶尔可见棕熊出没,被誉为“神湖

”
拍照打卡美丽的冬给措纳湖景致

[
本帖最后由 羊马瑞鹰 于 2025-01-16 11:04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