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爱卡自助游 >  【旅行,既是毒药,又是解药】我的川藏318信仰之旅(全文完)

发表于 2013-03-20 13:12    IP属地:未知











[ 本帖最后由 @尘埃落定 于 2013-3-20 13:19 编辑 ]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03-20 13:22    IP属地:未知






[ 本帖最后由 @尘埃落定 于 2013-3-20 13:25 编辑 ]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03-20 23:28    IP属地:未知



      还没有认认真真的亲近她,就不得不依依不舍得离开她,这种感觉在此次旅程中太多了,不得不让我们承认,所有的美总是附带着遗憾的。之所以要赶早离开纳木错,是因为前天傍晚我们到纳木错的时候的一个小插曲。
      前一天,买完门票后,在开往扎西岛的途中,路过一个警察岗哨,向来往车辆索要进山证。这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攻略里也没有提过。我们无法出示,警察开口就是罚款。警察说,卖门票的地方有提示,要在那里办进山证。但我们买票的时候,售票处并没有提醒我们。这明显是在拦路设卡,留下买路钱,我们并不愿就范,一路好心情,就此被打破。
      我那暴脾气又开始发作了。正好此时,另外一辆车也被拦下盘问,就在这个档口,我通过手台向后面的虽然喊了一声,咱们走,一脚油门冲卡而过。
      等我们从惊险刺激的愉悦中缓过神来,才意识到,这是华山一条路,明天返回还得途径于此。最终,我们决定第二天看完日出,早早返回,也许能赶在警察上班之前通过,否则,再次冲卡肯定不会那么容易了。
      一路上提心吊胆,经过漫长的“期盼”,那所简易房终于出现,我们准备慢慢开到门口,再加速冲过去,可开到门口才发现,小房子门窗紧闭,原来,这里的警察根本不是那么“勤政”。

[ 本帖最后由 @尘埃落定 于 2013-3-21 14:11 编辑 ]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03-20 23:30    IP属地:未知




[ 本帖最后由 @尘埃落定 于 2013-3-21 14:19 编辑 ]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03-20 23:36    IP属地:未知



你追我逐寻觅藏羚羊  星夜兼程投奔五道梁


      从纳木错出来,重新回到青藏线上,已是中午时分。我们原打算这一天抓紧赶路,争取能够赶到1000公里外的格尔木。很明显,这个目标并不现实,同时也做好了途中随时留宿的准备。毕竟,剩余的两天时间内抵达西宁还是相当从容的。
      带着这样的轻松,踩着油门一路狂奔。从当雄经那曲到达唐古拉山口共380公里,仅用了4个半小时。青藏线在西藏境内的路况比想象中还要好,虽然道路并不宽,但道路笔直平坦,传说中的暗坑并不多见,一边欣赏着辽阔的藏北草原,一边肆无忌惮的调侃着虽然、小草、强哥,不知不觉中,圣城拉萨渐渐远去……
      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东,海拔6000多米,是长江的源头。它脚下的可可西里无人区,是藏羚羊等濒危野生动物的怡然自得的牧场。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是青、藏两省区天然分界线、西藏的门户,也是青藏线109国道的最高点。来到唐古拉山口,就等于跟西藏说再见了。
      从10几天前金沙江大桥上那个漆黑的夜晚开始,我们经历了数千公里的跋涉,体验了这块神秘土地上的艰难和美好,最终在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口与之告别,冥冥中倍感欣慰,这是上天赐予的30岁的礼物,也是一年来不懈争取的成果。山口的雪花,飘落的正当其时……
      唐古拉山终年积雪,站在广阔的山口,仿佛流落在了一个洁白的世界。远处连绵起伏的唐古拉山脉就像微风吹过的洁白绸缎,安宁祥和。都说海拔5000米以上就是“生命禁区”,但就在茫茫白雪和白云之间,仍然能看到雄鹰在展翅翱翔,唐古拉,顿时变得生机无限。
      唐古拉,这个儿时就听过的名字。今天,终于站在了这里,青藏线的最高点,感受到了那种庄严与神圣。这里,还有更大的象征意义。
      在青藏铁路开通时,《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于2006年7月出版了青藏铁路特刊,卷首语是执行主编单之蔷撰写的“又一条长城诞生了”。
      文中说:
      如果说火车和铁路象征着力量、意志、时间等,全世界人都理解的话,那么火车和铁路象征着统一,象征着联系等就是中国人最能理解的了。理解的原因是因为有这样的背景:有人想把西藏分裂出去,1962年中印之间的那场战争,麦克马洪线……想到这些,中国人就知道中国需要什么了。我们不仅仅需要一条交通线,我们不仅仅需要运东西,我们也不能像商人一样的算成本,算利润,我们需要除实力以外的象征物,需要向世界暗喻我们的力量和意志,宣示我国疆界之范围,宣示我们捍卫祖国统一的意志。
      还有比青藏铁路更好的象征了么?两条闪亮的钢轨从北京,不,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向着青藏高原的拉萨伸展,在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人体的极限”的高原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祁连山翻越了、柴达木荒漠跨过了、昆仑挡不住、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过去了。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的哪个工程能与青藏铁路的艰难性相比?还有什么象征物能像青藏铁路一样展示中华民族钢铁般的意志、无坚不摧的力量?
      想到这里,看到展翅翱翔的雄鹰,禁不住热血沸腾。

[ 本帖最后由 @尘埃落定 于 2013-3-21 14:24 编辑 ]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03-20 23:41    IP属地:未知









[ 本帖最后由 @尘埃落定 于 2013-3-20 23:53 编辑 ]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03-20 23:48    IP属地:未知

            离开唐古拉山口,过了唐古拉兵站,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很快相汇在一起,雁石坪、通天河、二道沟、五道梁、不东泉、昆仑山口、格尔木,上千公里他们一直并肩前行。
      蓝天,白云,广袤的高寒草原,时而出现的涓涓溪流,笔直的青藏铁路,自由驰骋的青藏公路,如果再有几只传说的藏羚羊,那岂不是到了神仙世界?
      藏羚羊,是我们青藏之行的心愿之一。
      2004年,国内著名导演陆川根据一个发生在青藏高原可可西里无人区的真实故事,改编了一部电影《可可西里》。
      1985年以前,可可西里生活着大约一百万只珍贵的高原动物藏羚羊,随着欧美市场对莎图什披肩的需求增加,导致了其原料藏羚羊绒价格暴涨,可可西里无人区爆发了对藏羚羊的血腥屠杀,各地盗猎分子纷纷涌入可可西里猎杀羚羊。短短几年间,数百万藏羚羊几乎被杀戮殆尽,现在大约只残存有不到两万只。
      从1993年起,可可西里周边地区的藏族人和汉族人在队长索南达杰的领导下,组成了一支名为“可可西里野牦牛队”的巡山保护队,志愿进入可可西里进行反盗猎行动。在前后五年多的时间中,野牦牛队在可可西里腹地和盗猎分子进行了无数次浴血奋战,两任队长索南达杰和扎巴多杰先后牺牲。
      电影《可可西里》为我们揭开了可可西里无人区的神秘面纱,展现了一个关于保护藏羚羊的悲壮感人的故事。从此,藏羚羊,成为很多行走高原的旅人心中的牵挂。
      几年前,青藏铁路还在兴建之时,一张获得全国大奖的新闻作品引起了广泛关注:广阔的高原无人区,青藏铁路笔直转越,一群藏羚羊在铁路边自由奔跑……这张照片被评论为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经典之作。尽管后来又被证实是经过ps的,但照片本身表现得场景却是人们真真切切的美好愿望。
      但是,藏地就是这么神奇,她会尽量地满足你的各种好奇,不断地送给你各种惊喜。就在公路和铁路之间的一片水塘边,一群“藏羚羊”突然出现引起了我们一阵惊呼,只见它们长长的犄角、白白的屁股、修长矫健的身姿、充满警觉的神情和动作。我们远远的停下车子,摇下车窗,伸出相机,大气都不敢出。即便是这样,它们还是看见了我们这些不速之客,“思量”片刻后,便迈着轻盈高傲的步伐转身跑远了。
      之后,“藏羚羊”的出镜率就越来越高了,不时能看到它们成群结队的觅食。后来我们才知道,所看到的绝大部分都不是真正的藏羚羊,而是藏原羚。他们同属羚羊亚科,藏羚羊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原羚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两者从毛色的体型都十分相近,最显著的区别是藏羚羊的黑面孔和藏原羚的白屁股。我们看到的那些圆圆的白屁股,短短的黑尾巴点缀其间的,都是藏原羚。真正的藏羚羊一般只出现在可可西里腹地。
      除了藏原羚,我们看到较多的还有藏野驴,也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的胆子更大一些,敢于靠公路更近,敢于跟人类相互欣赏。他们也是成群结队,站住阵脚,两军对垒般地跟你对视良久,仿佛要保卫属于它们的领地。每每这时,心里发虚的总是我们,不是怕它们发动攻击,而是感觉自己确实是个入侵者。于是,对视一阵,便很自觉地收起长枪短炮,奔向下一个目标。
      就这样,这一路,我们像寻找宝藏一样,追逐着每一次看到这些高原生灵的机会,小心翼翼,倍加珍惜。





[ 本帖最后由 @尘埃落定 于 2013-3-20 23:49 编辑 ]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03-20 23:50    IP属地:未知

1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03-24 20:57    IP属地:未知

      不知不觉,已经是傍晚7点,我们距离格尔木还有400公里。日落临近,天已擦黑,忽然,沱沱河大桥的标志牌映入眼帘,给鞍马劳顿的我们一剂强心剂。小学课本就告诉我们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沱沱河是长江的源头,此刻,我们就站在了长江源头,沱沱河上。
      沱沱河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冬西南侧姜根迪如雪山的冰川,冰川尾端海拔近五千五百米。这里有庞大的雪山群,海拔六千米以上的雪峰共有二十座,永久雪线高达五千八百米 ,群峰上有四十条现代冰川和许多冰斗。它的最上源有东西两支,东支发源于格拉丹冬雪山群西南侧的姜根迪如雪山下的冰川;西支源于尕恰迪如岗雪山的西侧,两河受冰川融水补给,成为长江的最初水源。东西两支汇合后称纳欣曲,下行24公里与右岸的切美曲汇合后才称沱沱河。沱沱河出唐古拉山区后继续北流,截开祖尔肯乌拉山较低的山岗,流至囊极巴陇附近,在流到青藏公路的沱沱河沿时,它已是深3米,宽20-60米的大河了,沱沱河长江源特大桥就飞架在沱沱河沿的河滩上。
      日落余辉下,静静的沱沱河更增添了许多神秘。
      离开沱沱河,天彻底黑下来,剩下的任务就是拼命赶路。虽说路况不错,但夜晚的高原漆黑一片,汽车的灯光在广袤的夜里显得羸弱不堪,方圆数公里之内,再无其它亮光,这让人有些心里没底,车速也越来越慢。
      假如再坚持开400公里到格尔木,也许天就亮了。经过商议,大家一致决定,寻找最近的投宿点,150公里外的五道梁。
      说起五道梁,得先说两句话:“到了五道梁,哭爹又叫娘!”,“纳赤台得了病,五道梁要了命”。这就是下一个投宿地。
      藏北高原7月平均气温低于8℃,五道梁7月平均气温为5.5℃,全国最低。更何况这是在10月,已进入冬季。这里海拔4415米,因海拔和地势,空气不流畅,又因这一带土壤含汞量较高,植被较少,造成空气中含氧量很低,被认为是青藏线上最难的地段,很容易发生高原反应。人们都是,如果能安全过五道梁,唐古拉山口就没问题。但是,你敢在这里住上一晚吗?
      即便有勇气住,那这150公里夜路是要先克服的。摸黑开了一个小时后,终于看到我们的后面一束强光越来越近,速度明显比我们要快。真是来了救星,我跟虽然心领神会,先让来车超越,然后猛踩油门,跟在了后面。这样就踏实多了,借着前车的灯光和颠簸,我们比较容易判断出哪里有坑洼,哪里有险情,剩下的,只需紧紧跟随就行了。就这样目光如炬、双眼紧盯,2个小时后,看到了远处的几点灯光。
      这一路的伙伴们真的让我感到,深夜的五道梁静的连声狗叫都没有,车外温度已是零度以下,寒风刺骨。舟车劳顿一天,小草、小路、艾米他们仍然坚持挨家寻找性价比合适的住房。
五道梁除了兵站、泵站、机务段、气象站、保护站和公路段等国家设置单位,这里并没有定居居民,夏天常驻人口较多,达200人左右。象很多长途公路中继站一样,青藏公路从小镇中间穿过,公路两边多为饭馆和修车铺,加油站。五道梁有饭馆17家、7家汽车修理铺、2家加油站、3家私营旅社、2家诊所、9家商店。
      最终,我们选定了临夏宾馆,50元每人,有单人床、电热毯的活动板房,想上厕所就在院子里随便找地方。夜晚10点,7个人挤在院门口小饭馆的炉子旁,热热乎乎地吃了一顿,那情景,仿佛又回到了10天前的世界高城理塘。
      这一夜,应该没有人失眠。熬过纳木错的不眠之夜,凌晨五点起床看日出,再星夜兼程800公里穿越世界屋脊,谁还有力气再失眠呢?

[ 本帖最后由 @尘埃落定 于 2013-3-24 20:59 编辑 ]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04-02 17:44    IP属地:未知

1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