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7-04-01 01:20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数据恢复 于 06-06-03 20:55 发表
锻件偶不熟悉。但对于铸件偶比较清楚,从外表看怎么看都是铸造的。之所以说是铸件,偶是从该件上的铸件坯缝说它是铸造的。不知道锻造的会不会产生这个缝。在偶的印象里锻件表面是比较平整漂亮的,而铸造表面的特点是粗糟,精密铸造(这个一般用在枪支的制造等)除外。另外铸钢件的强度绝对能满足要求的,偶以前铸造所就研制过铸造高尔夫杆击球头,别小看哪个头,瞬间的击球力度非常大的。此外从断口看也是铸件的典型断面。
[ Last edited by 数据恢复 on 06-06-03 at 21:27 ]
这种形状的零件用锻件和铸件都可以加工,但锻件的可能性大一些。无论是锻还是铸,都会使用低碳合金钢,因此,除非受到强力的剪切力或材料内部有缺陷,是不会不经过塑性变形而齐刷刷的断裂的,从照片上看,这个部件的连杆左侧粗大的部分沿着车辆行驶方向应该受到较大的冲击力,可能的情况是:
1)方向打死或较大时,右侧车轮受阻(比如马路牙子),左侧没有太大的阻力,因车辆惯性,致使右侧连杆承受较大的杠杆效应的力矩,这时你是不会看到连杆上有碰撞痕迹的;
2)托底造成,这个可能性不大,因为塑性变形发生的方向是沿着车辆前进方向;
3)倒车时连杆碰到障碍物,可能性也不大,因为它不是位于车辆最低位置;
4)剧烈颠簸或长期停车在左右高度不一的位置(比如一侧车轮在人行道上)造成,同样是左右轮不同步,杠杆效应造成,对你的车子可能性不大,因为变形的方向不同;
5)连杆受到强大的扭力矩,可能性较小,因为连杆是由螺纹连接起来的,轴线方向不会承受多大的力矩,除非经常一个轮子不转;
6)制作缺陷,主要是局部材料有问题或加工螺纹时切削的缺陷。
从断裂的情况看,1、4、6的可能性较大,因为经过了较大的塑性变形,说明材料在断裂前承受了超过设计许可值的作用力(在没有制造缺陷的假设下),最终因疲劳过度产生断裂,应该是个案的可能性较大。
如果进一步的分析证明是材料的问题,也应该是个案的可能性较大,因为其生产工艺不会产生这种批量错误。如果分析证明材料没有缺陷,就需要证明是否是设计缺陷(设计强度不够),只能通过实验来解决了,那你就立了大功了,所有人都应该感激你,至少你用事实证明,这个设计至少对于中国比较差的路况还是不够的(做一下统计吧,如果同样的问题在多辆车上出现过,把它反映给国家汽车质量管理机构,召回就是必须的了)。
无论如何都感激你把问题反映出来,提醒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