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恐龙展馆
外围部分基本看差不多了,重点我要看这个神州恐龙博物馆,详细了解下中华第一龙的来龙去脉,给自己充充电,长长见识~
这个字题的好!苍劲有力~
中国第一龙乡的称谓当之无愧~
嘉荫神州恐龙博物馆座落在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内,于2005年8月正式落成并对外开放,是一座集科普、娱乐、观光、休闲于一体,将自然科学和人文文化景观紧密结合的大型综合博物馆,也是一座我国少有的集保护区和展览馆于一体的园中馆。
博物馆建筑面积4650平方米。
馆内设探索地球宇宙、鸭嘴龙家族、白恶纪嘉荫恐龙、植物化石等几大展区。主展区展示了嘉荫特有的“黑龙江满洲龙”,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鸭嘴龙类是恐龙家族中的一个庞大分支,于白垩世中晚期,也是6600万年前最后一批在地球上生存的恐龙之一。馆内展示的鸭嘴龙类“满洲龙”、“卡龙”、“鸟拉嘎龙”、“黑龙”,以及霸王龙、甲龙等,这些神奇的化石常你走进嘉荫亿万年前的远古世界。近年来,嘉萌神州恐龙博物馆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土资源科普基地、青少年儿童体验教育基地、中国古生物学会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地质博物馆嘉荫恐龙馆、吉林大学古生物研究中心科研基地及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教学实习基地;2018年联合荣获中国古生物学会颁发的《2017年度中国地质古生物科普十大进展奖》。
馆内设探索地球宇宙、鸭嘴龙家族、白恶纪嘉荫恐龙、植物化石等几大展区。
主展区展示了嘉荫特有的“黑龙江满洲龙”,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鸭嘴龙类是恐龙家族中的一个庞大分支,于白垩世中晚期,也是6600万年前最后一批在地球上生存的恐龙之一。馆内展示的鸭嘴龙类“满洲龙”、“卡龙”、“鸟拉嘎龙”、“黑龙”,以及霸王龙、甲龙等,这些神奇的化石常你走进嘉荫亿万年前的远古世界。近年来,嘉萌神州恐龙博物馆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土资源科普基地、青少年儿童体验教育基地、中国古生物学会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地质博物馆嘉荫恐龙馆、吉林大学古生物研究中心科研基地及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教学实习基地;2018年联合荣获中国古生物学会颁发的《2017年度中国地质古生物科普十大进展奖》。
鸭嘴龙类是恐龙家族中的一个庞大分支,于白垩世中晚期,也是6600万年前最后一批在地球上生存的恐龙之一。
馆内展示的鸭嘴龙类“满洲龙”、“卡龙”、“鸟拉嘎龙”、“黑龙”,以及霸王龙、甲龙等,这些神奇的化石常你走进嘉荫亿万年前的远古世界。
近年来,嘉萌神州恐龙博物馆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土资源科普基地、青少年儿童体验教育基地、中国古生物学会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地质博物馆嘉荫恐龙馆、吉林大学古生物研究中心科研基地及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教学实习基地;2018年联合荣获中国古生物学会颁发的《2017年度中国地质古生物科普十大进展奖》。
地球这颗有着广阔天空和蓝色海洋的行星始终给人以坚实巨大的感觉。
在太空中,地球的特征是明显的:广袤的太空、蓝色海洋、棕绿色的大块陆地和白色的云层。
地球上有太阳提供的光和热,有孕育万物的水,有保护生命生存的大气层,有提供生命营养物质的土壤,46亿年的漫长演化,使她由一个寂寞的无机世界,成为一个生机勃勃充满生命的载体,而这生命的温床又均来自宇宙世界的神奇造化。
宇宙赋予地球特有的率运,而地球则不负使命,创造了繁荣的生物世界孕育出高级智慧生物-人类。
地球是生命的摇蓝,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嘉荫是我国最早有科学记录的恐龙化石发掘地,曾是恐龙生活的乐园。
6600万年前的嘉荫,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繁茂、雨量充沛;密布的河湖和沼泽镶嵌在低缓的丘陵之中。
这里的恐龙种类繁多,满洲龙、乌拉嘎龙、黑龙、卡龙、阿穆尔龙、克伯龙以及霸王龙等栖息在恐龙生活的乐园。
这里的植被以银杏类、松柏类、蕨类以及被子植物为主,高大的水杉、银杏及蕨类等装点着茂密的森林,葛赫叶、卡波叶、莲等被子植物也为鸭嘴龙类恐龙的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水生食物来源。
这个大家伙又萌又可爱~
地球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干姿百态的地质与地貌景观,并留下了作为地质及生物演化重要证据的古生物化石等珍贵的自然遗产。
黑龙江省是一片富饶而美丽的士地,她的版图如同一只展翅飞翔的天鹅,在天鹅的背部,镶嵌着一颗瑰丽璀灿的明珠,这就是中国的“第一龙乡”-嘉荫县。
嘉荫位于哈尔滨市东北约570公里,隶属于伊春市,座落在中俄界河黑龙江的南岸,是一座边境小城。
20世纪初,一个重大的地质古生物发现使嘉荫走向了世界。
1902年俄国军官马纳金在黑龙江右岸布列亚河口附近一个叫“白崖”(即现今嘉荫龙骨山)的山下发现了恐龙骨骼化石,他将收集的化石送交了全俄地质博物馆,并在《阿穆尔河沿岸地区公报》上发布了消息。
1914-1915年俄罗斯古生物学家克里斯托弗维奇等又来到嘉荫龙骨山采集化石,并运回圣-彼得堡;此后,俄罗斯专家将在恐龙山采集的化石组装成一具高4.5米、长8米的完整恐龙化石骨架。
1930年俄罗斯恐龙学家里亚宾宁教授将其命名为“黑龙江满洲龙”(Mandschurosaurus amurensis Riabinin,1930),现该化石一直陈列在圣-彼得堡的全俄地质博物馆内。
这具恐龙是我国发现的第一具恐龙,也是6600万年前我国及全球最后一批在地球上生存的恐龙之一。
2018年6月中国古生物学会将嘉荫誉为“中国第一龙乡”。
古生物学是通过研究地层中的化石来了解地球历史的,化石主要存在于沉积岩层中,恐龙化石就是这些化石的一部分。
沉积岩的地层好比万卷书,化石就是书中的文字,记录着生命的历史。
恐龙包括蜥臀目( Saurischia和鸟臀目( 0:nithischia)两类爬行动物,归于爬行纲(Reptilia)下的双弓亚纲(Diapsila)。
恐龙不同于其它爬行动物,它站立或行走时,四肢象哺乳动物一样劲直,其它爬行动物四肢大多伸向躯体两侧,匍甸行走。
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恐龙约有400多属1000多种。
嘉荫县是“神州第一龙”的故乡,有着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及恐龙化石资源,在研究地史时期古生物和古地理与古气候等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科普价值和旅游价值。
嘉荫神州恐龙博物馆是中国地质博物馆嘉荫恐龙馆,被中国科协和中国古生物学会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被自然资源部授予“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称号,是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和吉林大学古生物研究中心的实习基地和合作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和吉林大学在与嘉荫的科研合作中,首次发现了我国迄今唯一有确凿证据的陆相K/Pg界线,首次发现“嘉荫足印”、嘉荫地区的霸王龙牙齿和下颌骨,育次发现了亚洲最完整的嘉荫卡龙头骨化石,以及中国最早的莲化石一“嘉荫莲”等,为嘉荫乃至我国和整个东北亚地区的恐龙研究及K/Pg界线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2亿多年前,一类地球历史上最庞大的爬行动物开始登上了陆地,它们统治了地球长达一亿多年后,于6600万年前神秘地灭绝了。
数千万年后,人们看到它们庞大的骨骼化石无不惊叹,这就是中生代的霸主一恐龙。
恐龙生活的中生代是一个神奇的世界,那时候,广袤的大地到处都充满着温暖的阳光,陆地上河湖密布、森林繁茂,是一个史前巨兽的乐园,恐龙成了这里的王者。
历史的变迁掩盖了这些曾经蓬勃的生命,恐龙无法复活,时光不会倒流。
但是,你可以通过化石,让思想穿越时空,与恐龙同行。
嘉荫神州恐龙博物馆展示了大量恐龙化石以及它们生存的详尽资料,带你走进一个幻境般的中生代世界。
白垩纪(距今约1.45亿年~6600万年)是中生代最后一个纪。
陆地上仍然繁盛着植食的巨型蜥脚类,并在晚白垩世繁盛了角龙类、鸭嘴龙类、以及肉食的暴龙类,包括遐迩闻名的霸王龙等。
晚白垩世时期的嘉荫及其邻区,鸭嘴龙类十分繁盛,它们包括了鸭嘴龙亚科的满洲龙、克伯龙、乌拉嘎龙及昆都尔龙等,也包括了兰氏龙亚科的卡龙、黑龙、阿穆尔龙以及大天鹅龙等;当然,相应的暴龙类也出现有以霸王龙为代表的多个分类群的肉食恐龙。
此时的嘉荫由于森林密布,繁茂的植物界为鸭嘴龙类等植食恐龙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据恐龙学家研究,每具成年恐龙一天可能要吃一吨左右的植物(包括叶子和果实等);而植食恐龙又为肉食恐龙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但到了白垩纪晚期,由于火山喷发及地球环境的剧烈变化,森林殆尽、草木枯萎,导致了植食恐龙的消亡;生物链的断也使肉食恐龙走向绝灭;恐龙时代就此终结。
如今,只剩下博物馆的化石还在向我们讲述恐龙曾经的辉煌。
走出恐龙博物馆,我受益匪浅,感觉学到了不少知识,这一趟没有白进来~
往景区大门方向走吧,边走边欣赏沿途的风景~
这满眼的绿色可真舒服~
这小广场造型挺奇特,不知有何用意~
此时已过了中午了,阳光正是炙热的时候,游人们都找凉快地去凉快了~
人在这个环境中生活,那得多么的惬意呀~
被钢筋水泥包裹的现代人难得有这样的环境栖息~
走到大门口了,;原来这个大船的后面还藏着2只小恐龙~
回到停车场了,时候也不早了,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