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4-09-11 10:09 IP属地:未知
D04 庙底沟博物馆、三门峡博物馆+转战返程西安逛一下永兴坊
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就建在三门峡市庙底沟考古遗址公园内,2021年10月17日正式开馆。其基本陈列《花开中国》,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讲述庙底沟文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发展历程、文化面貌及其重要影响,从而揭示庙底沟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主根脉地位,构建文化意义上“最早的中国”。
新中国第一份新石器时代考古报告《庙底沟与三里桥》中指出:“以庙底沟为代表的龙山文化遗存,确有它自己的特征。而代表着一定的发展阶段,很像是从仰韶到龙山的一种过渡阶段。在分布上也相当广泛,因此我们暂称它为庙底沟二期文化。”
庙底沟遗址的发现,实证了中华民族的祖先从远古时代起,经过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直至商周,在黄河流域绵延不断地发展并创造了高度的文明。
庙底沟遗址位于三门峡市青龙涧河南岸的二层台地上。1953 年的一天,考古学家安志敏率队到河南陕县开展调查。当他们乘坐的火车路过庙底沟时,铁道路沟两壁露出的灰层及灰坑引起了安志敏的注意。凭借专业人士的敏感,他认为这里有古代遗址的埋藏。也因为这一眼,让深埋于地下 6000 余年的庙底沟遗址重见天日,曾经前所未有的彩陶时代再次惊艳中原。
多年以后,2002 年,配合城市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以及郑州大学考古专业的考古科研人员又组成联合考古工作队,进驻庙底沟遗址,对其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达 1.6 万平方米,出土的遗迹遗物也极其丰富。

走进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镂空花饰的巨型穹顶在阳光下通透晶莹,若幻若真,给人留下浑然浩渺的时空感受。“博物馆大厅穹顶的纹饰,来源于庙底沟时期的代表性纹饰——花瓣纹。”
庙底沟文化彩陶的传播,不仅只是一些纹饰题材的传播,更重要的是包含在这些纹饰中的象征意义的认同。庙底沟文化的彩陶向四方播散,向西影响到甘青,向北辐射到东北,向东扩散到黄河下游,向南则一直越过长江,最远到达洞庭湖以南地区。
庙底沟文化所处的时代,一般认为约当公元前 4000 年至前 3300 年。这个时间,也是中国早期文化圈开始形成的时代。庙底沟文化是仰韶文化鼎盛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类型。它拥有同时期最先进的社会组织、经济形态和璀璨的文化艺术,携带着彩陶因子,以强劲之势影响到黄河下游、长江中下游和东北等地区,促进了当地史前文化的发展甚至转型。其辐射影响了大半个中国,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大融合,构建起了文化意义上的“最早的中国”。由彩陶向周边地区的传播,可以看出长江南北文化的趋同态势,这种文化趋同是后来一统文明建立的重要基础,所以庙底沟彩陶是最初的中国这一文化共同体最亮丽的标志。
考古学家严文明先生曾说:“庙底沟彩陶很厉害,影响很广泛,其他地区只要有彩陶就几乎都受到它的影响。”他认为,以庙底沟为代表的中原地区就好比花心,山东、燕辽、甘青、江浙、湘鄂、巴蜀等文化区好比内圈花瓣,闽台、粤桂、滇、康藏、新疆、内蒙、东北等文化区,好比是外围花瓣。这样,整个中国就好像一个三重结构的重瓣花朵,因此可以保持中华文明五千年持续发展而不中断,这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