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吉林论坛 >  【卡友心向党】省直王家大院榆树分院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花絮

发表于 2021-06-29 22:25    IP属地:未知

长子于凌奎,颇具乃父理念,“出室耒耜,入操筹算”,勤於农事,家到小康,尽心供其两个弟弟读书。据说两兄弟进京赶考时,年逾花甲的长兄于凌奎亲自驾车相送,待金榜题名回乡时, 又出迎50余里,至今舒兰市法特镇头台村东大桥迎接。
功夫不负有心人,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凌云、凌辰兄弟同登乡榜,考中举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凌辰赴京殿试,高中二甲进士。
于氏门中,凌奎有七子,长子于若霖、次子于观霖、三子于荫霖、四子于衡霖、五子于钟霖、六子于藻霖、七子于蔚霖。其中,于荫霖考中咸丰年间己未科进士,于蘅霖考中甲戊科进士,于观霖和于钟霖同年考中,为光绪丁丑年进士,其余三个儿子也都是附贡生。值得称道的是,七子于钟霖还是翰林院学士,官至记名御史;三子于荫霖亦是翰林院编修,还官至湖北荆宜施道,广东按察使,云南、安徽布政使,湖北、河南巡抚。按照清朝的吏治,各省巡抚皆是二品官员,于荫霖因其卓著的政绩,被皇上破格赏赐一品顶戴花翎。于荫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在民间素有“包青天”的美誉。《清史稿》对于荫霖的评价极高,称其不畏权贵,屡次弹劾与俄罗斯议和大臣崇厚,为大清争回“天山界地数百里”江山。
       于氏首位进士于凌辰,嘉庆八年(1803年)生于黑林镇太平川。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42岁的于凌辰考中了进士(二甲82名),任工部都水司主事(正六品)。工部负责土木兴建、器物制作、水利工程等。都水司负责水利。主事相当于现在的科员。直到1878年致仕(退休),一直在京城任官。虽然是京官,但于凌辰仍然关心家乡的事,尽其所能为家乡办事。根据于荫霖《日记》的记载,主要有以下几项。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1-06-29 22:27    IP属地:未知

第一、加强吉林防务。当俄罗斯与伊犁分界之时,人们都在注意新疆。这时于凌辰奏言:“俄怀叵测,觊觎吉林疆土非一日。恐声东击西,令我以全力注新疆,伺吉林空虚乘之。新疆乃手足之疾,吉林为心腹之患。”力陈自咸丰以来俄之侵占情形,请朝廷选重臣,练东北三省兵,以加强防务。第二、增加学额(即文生录取名额)。经过于凌云的争取,伯都讷厅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有学额5名。后于凌辰认为学额太少,遂致函吉林将军,请增加名额。于是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又增加4名。第三、伯都讷厅首府由伯都讷城迁至孤榆树屯。清代伯都讷厅的疆域相当于现在的松原市宁江区、扶余市和榆树市。伯都讷厅首府原在伯都讷城。伯都讷城位于今宁江区伯都乡。当时因宁江区一带比榆树开发较早,因而厅城就设在那里。后来,由于榆树农业的开发,人口的增长,经济较宁江区一带发展快得多。由于经济重心转移,因而也就要求政治中心转移。另一方面,伯都讷城又太偏。这时,于凌辰写奏折说道:“设官为民。厅治居一偏,不便,改设孤榆树。”于是,伯都讷厅首府于光绪八年(1882年)由伯都讷城迁至孤榆树屯。
于荫霖是太平川于氏家族官职最高的。他最后的职务是河南巡抚,官级是从一品。于荫霖理学功底深厚,为官清廉。他是《清史稿》及国史馆立传的唯一的吉林汉族人。
咸丰九年(1859年),二十二岁的于荫霖考中进士。因考试成绩好,加之年轻,在翰林院任庶吉士(相当现在的研究生),跟随大学士倭仁继续学习。学习三年期满之后,被派到武英殿任协修,后任编修。此后还在国史馆、实录馆、文渊阁任纂修等。光绪五年(1879年),于荫霖任文渊阁校理,京察一等(相当现在的考核),保加五品衔(以前为七品)。光绪六年(1880年)在詹事府左、右春坊任善赞、中允,辅佐太子生活及起草文章、奏折。这年八月,因其仲兄于观霖病重,请假回籍。直到光绪八年(1882年)九月,朝廷召他,才回京城。这年十一月,他被补授湖北荆宜施道,官升至正四品。3年后(1885年),升任广东按察使(正三品)。仅一年,就升任云南布政使(从二品)。光绪十三年(1887年)正月,于荫霖母亲去世。他回籍守制三年。官员守制期间,官职免去,待守制期满,重新安排。光绪十六年(1890年)四月守制期满。一直到1891年的四月,才补授福建台湾布政使。但到了这年的七月,因于荫霖和他的弟弟于钟霖在家乡时倡议低价卖粮救灾,得罪了一些奸商而被诬告,加之其弟弟有一些劣迹,于荫霖和弟弟同时被免职。为此,其弟于钟霖吞金自尽。于荫霖进行了申辩,皇上派了两位一品大员进行复查。虽然查出诬告内容,但并未为于荫霖复职。为此,于荫霖废居京师,研读学问。直到光绪十六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在张之洞、李秉衡的推荐下,于荫霖被派到辽宁依克唐阿军营,参加中日甲午战争。朝廷准许他招募万人,进行训练,并为依克唐阿写了大量奏折和电报。第二年,甲午战争结束,他回家探亲,于七月补授安徽布政使。1898年,又补授云南布政使。这年的十二月,补授湖北巡抚(从二品)。三年后的1900年,调补河南巡抚,而且赏加一品衔。到1901年又调补湖北巡抚。没等赴任,又调补广西巡抚。走到半路,就不让他去了,赏假三个月。以后又续假,一直假居南阳。这年九月,因八国联军侵略北京而逃到西安的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回京,在洛阳接见了于荫霖。为此,于荫霖写下了《召见谨记》。在南阳,于荫霖与人研究学问,写了《南阳商学偶存》。光绪三十年(1904年)八月,因腹泻去世,终年67岁。于荫霖先葬于南阳,修有墓室,在墓室内壁上刻有墓志铭。1931年,于荫霖的灵柩迁回舒兰市天德乡邓家村于氏家族墓地。“文化大革命”时,于荫霖墓被破坏。
       在中国历史上,兄弟同榜举人,同榜进士本已难得,“叔侄五进士,兄弟两翰林”的奇巧情景,在逾千年的科考史上,更是独一无二。当年为了表扬于家母亲(于氏家族第三代于凌奎的太太)育儿有方,慈禧太后还与于家母亲结拜干姐妹,一路八抬大轿将她抬进京城。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1-06-29 22:29    IP属地:未知

        据说,慈禧太后听闻于家有一奇女子,脚大一尺三寸,满脸麻子如繁星当空,面色黝黑,可谓生得极丑,人称黑老太。然而,就是这位面相极丑的黑老太却养育了四名进士,成就了“叔侄五进士,兄弟两翰林”的传奇故事。于是,慈禧太后颁下懿旨,要见一见这位黑老太。相见之后,黑老太的仁厚和机智深得太后欢心,遂与其结拜为干姐妹。于家黑老太与慈禧太后结拜后,每逢进京参拜,沿途于家人从不吃别人家的饭。因为从京城到新星村的驿道上,到处都是老于家带有“天”字和“德”字的店铺,有“九天十二德”的传说,随处都能到自家的店内休息、吃饭。虽然此一说仅为稗官野史,但于氏家族昔日的荣耀也不言自明。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于氏家族纵然辉煌显赫一时,但最终也没能逃过分崩离析的悲惨结局。光绪年间,太平川于氏家族的一些后人以及府中家丁护院仗着权势,开始横行乡里。这让落魄秀才汤文硕找到可乘之机,勾结吉林将军常顺,搜罗了一十二条罪状,奔赴京城告御状。龙颜一怒,显赫的于氏家族轰然倒塌,于钟霖吞金自杀,于荫霖也因此“废居京城”,直到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才被重新起用。一个鼎盛的官宦之家,就这样败落了!后来,老于家修整门楼,冒火扎天地画上龙,有欺君之罪,那还了得。老佛爷慈禧下令追杀于家,灭九族。而为了保命,一夜间,于家人放了一把大火,把于家大院焚烧殆尽,于氏族人,有的外逃,隐姓埋名苟活于乡野之间,有的被官府逮捕,悉数流放。
抚今追昔,尽管如今的榆树市黑林镇太平村,已没有了于氏家族的后人,徒留一些传说故事世代传唱,但于家却给这片古榆大地留下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名片。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1-06-29 22:31    IP属地:未知

在于凌云的建议之下,种榆书院在1857年终于设立了10间考棚(科举考试第一级考试的地方),榆树地方的考生再也不用到吉林参加童试。当时,种榆书院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清朝年间,吉林将军衙门管辖范围内就出了34名进士,其中满族13名,汉族21名,汉族的21位进士之中,有8名都是由种榆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如今,书院已经成了吉林书画院等一些文化机构的交流场所。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1-06-29 22:33    IP属地:未知

民国这部分就是郭校长的弟子们为大家讲解了,真是强将手下无弱兵啊!小朋友们娓娓道来,也是有根有蔓的很动听~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1-06-29 22:34    IP属地:未知

家人们不仅从孩子嘴里听到了榆树的历史,更从她们身上看到了榆树未来的希望~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1-06-29 22:36    IP属地:未知

在太平川老于家的倡导和引领下,榆树的教育也是走在时代前面的~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1-06-29 22:38    IP属地:未知

榆树钱酒的前身——聚成发烧锅,在清朝时候已经成规模了~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1-06-29 22:40    IP属地:未知

很多大人们也是第一次听了小朋友的讲解,才知道榆树这么多故事~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21-06-29 22:42    IP属地:未知

黑土地衍生的东北大鼓和二人转,这里也是发源地之一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