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交通安全宣传区 >  约翰 怀斯曼的生存手册

发表于 2009-02-05 20:41    IP属地:未知

第44节 狩猎(1)
    首先得学会观察和辨认猎物踪迹;必须具备有关狩猎对象生活习性及其特征的基本知识。这样会有助于求生者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当的狩猎位置。
    在狩猎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持安静,规律性屏息,轻缓地移动,这样可以避免动作过大,有助于减少各种人为的声响。急促而突然的移动会引起动物的警觉、留心嗅闻和倾听。狩猎时应该逆风,至少不应该完全顺风。
    黎明时分,多数猎物都会出动,是狩猎的理想时机。傍晚时动物也会出动,但光线会迅速变弱,你必须相当熟悉地形,并且了解如何回归宿营地。这如果是在你熟悉之地当然不会有问题,尤其是月明星稀,晴空朗照的夜晚。
    在黑幕降临之前,如果狩猎活动已经开始一小时有余,那么眼睛会逐渐习惯依次减弱的光亮,夜视能力也会加强——尽管动物的夜视能力很可能会比你更强。
    白天尽量在清晨时上山寻狩,中午时回归营地。这样,清晨上山时,动物的足迹会更易于找到及辨别,因为视线的落点更靠近上坡的地面。白天里暖气流会逐渐上升,各种气息向上方扩散,因此在下山回归时,你会先嗅闻到动物的气息。而且经过半日寻狩的劳累,下山也只消耗较少的能量,此时你会感到步态轻松。
    只要选择正确的前移方式,动物通常不易察觉到你的行动。如果感觉动物已经瞥见你的身影,应立即屏息不动。它也可能首次见人,好奇心会比恐惧感更甚。保持完全的静息状态,直至它们离开或者继续进食。避开大型猛兽,诸如熊等,除非确实绝望无助,没法捕获其他动物,或者当你确信能一次成功将它击毙时,方可一试,否则你很可能会由狩猎者变成它们的猎物。
    在没被发现之前,要尽可能靠近目标,选准稳固有利的位置,在最佳方位进行瞄准。精确的迎面射击会十分有效,但除非你靠得很近,动物也静息不动,否则是很冒险的。动物前膀背侧是极好的攻击点,精确地猛击会使多数动物倒下。糟糕的射击会给动物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捕猎者也不得不追踪相当长的距离。
    如果一击便中,应在动物倒下后等上五分钟,然后再靠近。站在猎物的背面,先观察一下。如果猎物只是受伤流血,还没死亡,等五分钟会使它因失血过多变得虚弱,当你靠近时,它已无力逃走。如果动物受伤后逃走,在追踪前先耐心等待15分钟,否则会使它整天奔走。
    5、1 武 器
    5、1、1 弓和箭
    弓和箭是临时所能制备的最好武器,也很易于制备。只需花上很短时间,你就会在使用它们时成为受益者。
    有完全干燥结实的弹木材料当然更好,没有时你应有能力制出好弓。如果你预计在所在地会呆上数月,你就应该贮存一些上等弹木以备用。其他弹木寿命会短一些,你可以多做几张弓,失去弹性时,再换一张使用。
    紫杉是理想的制弓材料——所有古老的英格兰长弓都由紫杉木制成。在北半球分布着五种紫杉树,但每种并不都常见。其他如橡树、柳树、山核桃树、雪松、铁树、百榆、桧树、桦木和铁杉木都是很理想的制弓材料。
    弹木挑选
    应选择弹韧性都很好的易弯曲材料用来制作弓柄。一般长约120厘米,但可根据个人情况加以取舍。
    选择适于自己使用的弓柄:
    右手放在腰下部一侧,握住弹木一端,左手沿棍向前斜举伸直,并握住弹木,作好标识,取这段弹木作为弓柄,长度会很适合。这可作为弓型大小的标准(使用长弓需要更多的技巧)。
    弓柄的加工
    弓柄中部宽约5厘米,两端渐窄,直至1、5厘米。在距离柄尾约1、25厘米处刻上凹槽(a),以便固定弓弦。先剥去树皮,弓柄削成形后,外表涂抹一层油脂。
    弓弦的安装
    用生牛皮制作弓弦最理想。可切成宽3毫米的坚韧长条。其他各类绳索在应急时也可以选用。老荨麻树皮具上好的粗纤维,可搓成结实的弓绳。如果弓柄弹性很强,可能需要相对较短的弓弦。在固定弓弦时弓柄只可稍稍绷紧——只有在拉开弓时,弓柄才进一步弯曲紧绷,提供相当大的弹力。
    先将弓弦在弓柄凹槽上扣上一环,然后绕两圈半。如果作弓柄的材料没有干透,在放置不用时应放开弓弦的一边,否则容易使弓柄变形。
    一柄制备精良的硬弓会比一个弹性陷阱更有效率,也能更精确地命中目标——但是失去弹性后的弓就不要再用了。再换一张弓。
    箭的制备
    任何直木都可用作箭杆材料,但桦木无疑是最好的材料之一。箭杆长约60厘米,宽6厘米,应该绝对很直(两定点间系紧一根弹绳可作为直尺标准),也应尽可能光滑。箭杆末端应刻有凹槽,以便支在弓弦上。
    检查每根箭杆末端凹槽宽度是否足以容纳你的弓弦。
    羽箭
    为了提高精确度,可以制作羽箭。羽毛是首选材料,但其他材料也可选用——纸、轻布料,甚至削成一定形状的叶子。
    a:从顶端开始,撕开羽毛,至羽毛管中央。
    b:羽毛两端各留有20毫米宽的羽毛管,以便系在箭杆上。
    c:将箭杆圆周三等分,系上相互对称的三根羽管。
    箭头
    箭杆前端可以直接削尖,淬火。用附加的锋利箭头系紧在杆上,效果会更好。马口铁就很棒;燧石磨尖也可制成真正锋利的箭头。箭杆前端从中央部分剖个裂口,插入箭头后紧紧缚牢。肌腱是很好的捆绑材料——湿润时用,干后会收缩,紧紧缚住箭头。
    利用燧石制作武器
    燧石是一类有着钝金属微光泽的黑色石块,常见于石灰岩地质层中,敲磨破碎后可以制成箭头、尖刀桩头、斧刃和刀类武器。选择大小适当、光滑片状的燧石。用另一种硬度更大的石块不停地敲磨,直至得到你需要的形状,铲磨使之形成非常锋利的刀刃。(见“野外露营”章)
    射箭术
    拉弓搭箭,弓部中央与视线平行。左手握弓,右手扶箭,沿水平方向朝后拉满弦,然后释放——箭会自由急速飞出,射向目标。
    多多练习。弓套里多装几枚箭,可以快速连发。
    防止被箭磨伤
    许多射手发现,箭在飞离弓弦时,常会磨伤脸颊和手部的皮肤。脸颊部可用头巾或其他布料遮挡,手腕部带上皮革护套。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02-05 20:42    IP属地:未知

第45节 狩猎(2)
    5、1、2 弹弓
    简便的弹弓加上普通的小卵石,就可以成为很受用的武器。一根弹性绳索,中部穿上一小块弹弓布,两端固定在弓架上,就可制成一副不错的弹弓了。皮革是制作弹弓布的首选材料,也可用坚韧的织物替代。弹性绳索既可以是以皮革为原料的条带,也可用粗纤维搓成绳,但后者必须保证也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坚韧度。可用一根弹性绳索将弹弓布穿在中央;也可用两根等长的弹性绳索牢固系在弹弓布的两边。
    弹弓技巧
    选择直径约2厘米的卵石,应尽可能光滑(粗糙卵石也许有更强杀伤力,但运行轨迹不是弧线,不好控制)。
    举起弹弓,瞄准目标,拉紧弹绳,释放。卵石会以很高的速度沿弧线飞向前方。不断练习和摸索,直至精确命中目标。
    提高精确性,调整射击距离,你可能还得调整弹弓绳的长度。
    用弹弓射鸟时,可以一次同时发射几颗卵石。
    木柄皮弹弓
    可能有人称之为顽童的玩具——可是别忘了古罗马人曾用同一机理制成巨型石弩作为攻城武器。首先需要选取强度大的叉状树枝削成木柄,最好同时有一定的柔韧性——榛木树叉是最棒的。还需要一些弹性材料制作弹弓绳。从汽车或自行车内胎上割下的长条就很理想(尽管可能已用旧了,但强度仍超过衣物、布料)。
    在弹性橡胶皮条中部仍然穿上一小块长方形弹弓布,方法同前。选取适当的小石块作“弹药”。
    5、1、3 波拉弓
    爱斯基摩人用来捕鸟的武器。圆形布内包有许多石块,用长90厘米左右的弹绳打结系住。众多弹绳另一端被紧紧系在一起,握在手上。向前快速挥臂旋转。当离心力大于布与弹绳绳结间的摩擦力时,包有石块的圆形布会迅速脱离弹绳,散开的石块飞向前方,能够覆盖相当大的面积。
    南美牧羊人也使用同样的武器。该武器在战斗中也被广泛运用。
    散开的石块可以击落飞鸟,或击中动物的腿、颈部,为捕猎它们提供了机会。
    5、1、4 梭枪
    长棍在行走时可作拐杖,一端削尖后可变成有用的刺杀或投掷武器。长约1、80米的直棍可制成理想的刺杀梭枪。长约90厘米的直棍可制作更易操作的投掷标枪,长度再缩短一半的直棍可制成投镖——具有更高的精确性,能投射更远的距离。
    梭枪前端加上各式枪头,会更有杀伤力。枪头材料可供选择的有:锋利的燧石、马口铁或者直接用尖刀绑在梭枪头部。不过如果你仅有一把刀,就不要如此冒险,这很容易丢失或损坏刀刃。
    梭枪投掷器
    半片圆木,具光滑沟槽,可用作梭枪投掷器。沟槽后末端是封闭的,是没贯通的截头,正是梭枪发射前的着力点。
    选择至少是梭枪两倍宽度的大树枝,用来制作投掷器。树枝上还得有一叉柄,可作为向前推动的把手。将大树枝从中部劈开,中央掏出一光滑沟槽,前末端打通,后末端封闭。必须保证沟槽内面绝对光滑。先实践几次,摸索出合适的沟槽长度,能够满足投掷标枪以及维持你自身平衡的需要。
    将投掷器举至肩部水平位置,前端瞄准目标,手握把手,急速向前下方推动。梭枪在投掷器推动下急速冲向目标。
    5、2 捕 鸟
    活动套索
    一根长杆,前端有一活动套索,是捕捉栖落在低矮树枝上的小鸟的有效工具之一。留意鸟类栖息和落巢的地点——鸟类自身会给你许多提示——在充足的夜光下,偷偷地靠近,先用活动套索套住鸟儿,拖紧绳索后,捕住鸟儿。
    追捕水鸟
    潜入水中,用芦苇或其他植物伪装你的头部,非常小心地靠近水鸟落巢或时常出没的区域。但要当心鸟类在防卫时是相当凶猛的,尤其是大型猛禽,如野鹅和天鹅等。
    某些地区一直沿用着利用葫芦瓢卡在头上的做法。葫芦瓢上一边留有洞口,可供呼吸和观察。葫芦刚好漂出水面,捕猎者隐蔽在水下,可以很容易靠近鸟类栖息地而不被发觉。为了迷惑鸟儿,可以先扔几只葫芦漂在水面上。抓到野禽后,捕猎者可将其在毫无防备之下拖至水下扼死。
    坑阱
    在鸟类较常觅食的地面上挖一深约90厘米的洞,宽度依据你准备捕捉的对象而定。在洞周围撒上谷物,越靠近洞口,谷物密度越大。
    先将诱饵放在洞的周围,鸟儿会进一步前进以获取更多的食物,这时可以冲赶它们,慌乱中它们没有充分有效地展开双翅,糊里糊涂掉入洞内,一时难以挣脱。
    捕捉海鸥
    将内裹石块的食物扔向天空,海鸥在张口衔取食物时双翅展开,吞食了内裹石块的食物后,体重突然增加,会瞬时跌落下来。很明显这类技巧只适用于海边陆地上。准备着,在海鸥跌落地面时赶上杀死它们。
    5、3 危险动物
    除了自我防卫的需要,动物一般很少攻击求生者。多数情况下它们会更关心如何避开你。遇到大型动物的机会还是很少的,比如大象、犀牛和河马,或者那些属于野生动物保护种的野兽等。别把帐篷搭建在动物饮水的水源边或者有动物足迹通过的地方。否则,你很可能会被一群大象包围,或者迎面奔来一头好奇的美洲狮。
    别去招惹猛然间面对的猛兽。在北部森林地区,熊类会经常出没于耕种地搜寻食物,有时会打翻垃圾罐,也可能直接拜访你的营地以寻找更易得的食物。用噪声驱走它们——别试图捕捉,也别靠近它们。熊要杀死单个人是很容易的,受伤的熊更具有极强的攻击性。所有伤兽或困兽都是相当危险的。一般来说,多数动物遇见人时,第一反应是逃走。如果你堵住了它们的退路,那是逼迫它们应战。
    鳄鱼极其凶猛,应与它们保持一段安全距离——要当心是否有一条更大的鳄鱼在水下尾随你们!头部具角动物在被制服前,可能会用角伤着你。刚刚性成熟的雄鹿在发情期尤其好斗。不仅仅只有有蹄动物才能给你致命一脚——被鸵鸟踢中也会伤筋动骨,严重的甚至会送命。
    常有许多关于狼的传说,其实在野外遇见狼的机会并不多。掠夺成性的故事事实上是夸大其词了。狼可能会对你感到好奇,从远处注视着你。但在被一群凶恶的狼群追赶时,你会发现原先带着一品脱食盐是多么的明智。如果你伤得很重,失去自卫能力,狼群很可能会干掉你。
    贪婪的鬣狗也会成群猎食。尽管它们通常懦怯胆小,但作为肉食性动物,它们还是非常厉害的。遇到人类时它们也许会卷起尾巴逃走,只需尽量把它们赶走就可以了,不要轻易攻击它们。
    大型类人猿要想杀死一个人是很容易的——但通常它们只会发出要求你后撤、不要冒犯它们的警告。它们一般很少攻击人类。你可能常会与小猴狭路相逢,这会给自己带来危险——它们的牙齿相当厉害。被动物咬伤后应仔细清洗伤口并消毒,否则会易于感染。被有些哺乳动物,包括吸血蝠咬伤会引发破伤风。
    一般情况下,蛇类在不被触动时不会构成大的威胁。应留心检查衣物、床被和各种装备,以防各类不速之客——爬行类或各种昆虫。懂得与它们和平共处是很有必要的。偶然,也会有条蛇或蜈蚣钻入暖和的被窝。曾有这类不愉快的事发生,有人一觉醒来,发现一只不受欢迎的来访者躺在自己的腋窝下或其他私处。记住,它们并非必然要攻击你——只是贪图享受罢了。轻轻移开身体,保持平静,与它们脱离接触,然后再赶走或杀死它们。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02-05 20:42    IP属地:未知

第46节 捆绑猎物(1)
    伤兽或落入陷阱的困兽更具有危险性。在靠近之前,仔细观察猎物是否已经被杀死。
    将刀或尖桩绑在长棍前端,刺触猎物的颈部和主要的骨骼肌。失血会使它们变得虚弱,你可以靠近,并牢牢控制住猎物的头部。
    如果有同伴,可将猎物绑牢在粗木条上,两人抬着走会轻松许多。不要把猎物尸体直接放在帐篷里,那样会引来其他食肉猛兽。
    只需将猎物翻转,四脚朝上,大型动物也会易于拖走。如果是头部有犄角的动物,应先砍去头部,否则很难拖行。
    先沿躯干部与粗棍绑牢,再将对应的双腿捆牢。动物有犄角时,可以交叉捆紧犄角两边的头部。
    在设置陷阱的路线上宰割猎物,这能吸引其他肉食性动物,你也许会收获更丰。利用猎物的内脏更换陷阱中的诱饵。只需把处理干净的瘦肉带回营地,这样也可省去许多力气。严寒气候条件下,可将剩余物贮藏备用。
    猎物的隐藏
    宰割后的生肉应悬挂在肉食性动物够不着的粗木柱上。还得防范具攀爬能力的肉食动物。如果只是简单地将肉悬挂在树上,猫科动物可以很容易地偷食。
    在秃鹫以及其他大型食腐性动物分布地区,贮存物一点不受侵犯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尽可能在身边多带一些。炎热天气下,也很难贮存肉类食物。
    动物血液含有很多重要的矿物质和营养物质。可以用容器盛放,带回营地。要盖好,冷藏,还得防范飞禽及其他偷食者。
    警告:食用病变动物有损健康。
    仔细检查猎物尸体上淋巴结是否异常肿大。如果肿大且变色,是病变的症状。任何头部变形或变色的动物都必须经过沸煮后方能食用,比如患有多发性粘液瘤的兔子。在宰割时也得小心。你手部的伤口或伤痕都必须仔细加以包扎。如果猎物携带病原菌,很易侵染伤口进入人体内。
    6、1 预处理工作
    尽可能不浪费猎物的每一部分资源。预处理工作做得好,会提供最大限度的食物来源。你也可以充分利用不能食用的其他部分。从以下四个步骤入手:
    □放血:如果肉要贮存,该步骤是必需的。放血后的瘦肉味道更加鲜美。
    □剥皮:皮革可制作衣物,也可在建棚时挡风避雨。(猪类不需剥皮,因为其皮下的脂肪层很有价值。鸟类则需拔毛,通常无需剥皮。)
    □开膛:除去内脏及杂碎。
    □解肉:从关节处切断,把肉分解成大小合适的条块,以便于随后用各种方法烹烧。
    6、1、1 放血
    别浪费了动物血液,其中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包括盐分。这些正是求生者急需的东西。牛血是许多非洲牧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食人族土著通过饮用敌人的鲜血来增加力量、改善健康状况。动物血可治疗因缺乏维生素引起的眩晕症。
    将猎物头朝下悬挂能放出更多的血液。用绳绑住猎物腿部肘关节(注意不是踝部——这样易滑落),吊在树丫或自己构建的支架上。地面上放置容器以便收集血液。
    需要一些结实的木料来构建支架。支架的两端相互交叉,牢牢捆紧,并固定于地面,支架上架有一横木,用来悬挂猎物。
    割开猎物颈部的主静脉或颈动脉以便放血。悬挂着的猎物颈静脉与颈动脉都很明显,易于找到。切口位于耳后根部,同时要刺断颈两侧的颈静脉。也可开口更低一些,在主动脉弓分支前割开,形成“V”字形切口。如果没有匕首之类的刀,选择后一种方式较好。还可将颈部及喉咙断开,但这样做可能会同时割断食道,使得胃部食物倒出来,污染收集的血液。不过如果刀锋前端不是很锋利,也只能选择这种方式了。
    对于猪类猎物放血尤其重要。猪肉组织里有高含量的水分和脂肪,血液若留在组织中,会加速新鲜肉的腐坏。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02-05 20:42    IP属地:未知

第47节 捆绑猎物(2)
    6、1、2 剥皮
    在动物体温尚未降下来之前,剥皮还是很容易的,放完血后即可进行。首先要除去可能会腐败肉类的味腺。有些鹿类在后腿膝关节稍下部位有味腺。猫科和犬属动物有肛门腺。同样的原因,除去雄性动物的睾丸也是明智之举。紧贴皮下部位开口小心剥皮,按图示的切割线下刀,关键步骤如下:
    1、后腿膝关节上部沿环线切开皮肤,留意不要切断了绑绳。
    2、在前腿相应位置也切开环线。
    3、沿后腿内侧向下切开,至两腿分叉处,小心沿生殖器周围切一环线。
    4、沿腹中线向下切开至颈部。留意刀锋不要伸入过多,以免切破胃部或其他内脏器官——用手扒开皮肤,插入两指,刀尖紧贴两指,刀刃朝外,缓缓向下切开皮肤。
    5、沿图中虚线所示部位切开前腿内侧的皮肤。
    这种方法可以使你避免刀尖过度内送,切中内脏。手指挑起皮肤,刀刃朝外,缓缓滑动,沿腹中线向下切,直至颈部。
    勿需匆忙,别伤着自己。小心别弄坏了完整的兽皮,这会为以后利用时带来方便。
    接下来,将兽皮从后腿部切口开始从鲜肉上撕开。尽可能少用刀。将剥下的兽皮里朝外翻起,再使劲向下拽。
    后腿部兽皮剥离后,沿尾部周围切一环线(生殖器周围已经切开)。当剥至背部时,可直接用手将皮与肉分开。接下来剥前腿。这样你即会拥有一块完整的兽皮。当剥至颈部时,喉部断口会不停地滴血,将头部狠狠扭曲,可以阻断流血。兽皮上粘连的肌肉组织应随后切除。
    一人独干
    悬挂大型猎物需要付出相当的努力。如果仅有自己一人,也可在地上完成剥皮和解肉的过程。为了阻止猎物卷缩,可切下有蹄动物的四足垫在下面。
    猎物可以自然躺放。在地面挖个坑,以便放置收集血液的容器。遵循同样的剖腹程序,然后先由一边剥至背部脊骨处,展开兽皮后,将猎物翻过来,压在剥开的兽皮上,再剥完另一半——这样可以避免鲜肉直接与地面接触。
    小动物剥皮
    对兔类和其他小型动物可先从胃部以上切开小口(小心别切破内脏),用手可以很容易将皮肤从肉上撕开。腿与头部都砍断弃去。
    如果没有刀,可先折断猎物后腿,露出裂口后,用断裂物的锐利边棱切开兽皮。
    6、1、3 开膛
    剥皮后的猎物仍悬挂在支架上。剖开膛,除去肠管,将有用的内脏分开。
    先向里挤压腹部,夹住腹中线上一块肌肉,用刀切一道裂口,可容得下你伸进去两个指头。不要直接用刀刺入肉中,这样会很容易刺破内脏。在手指牵引下,刀尖向外向上将腹部切开直至肛门,向下切直至胸腔。用手阻住内脏外滑。
    夹住腹中线上一块肌肉,用刀切开一道小口,能允许伸入两指的宽度就可以了。如同剥皮法一样,在手指牵引下,先向上,再向下,切开腹腔与胸腔(用手背阻止内脏外滑)。
    开膛后,让内脏器官滑落出来,允许其向下悬吊着,这样可以方便你检查,除去肝脏和双肾。
    胸腔内脏器外面覆有胸膜,小型猎物的胸膜易被忽视。切开胸膜,取出心脏、肺与气管。
    确认肛门部位已被清除干净——白天时间应该能看清(大型动物可用手完成)。
    6、1、4 解肉
    先沿脊椎骨劈开成左右两半。各自在第十与第十一肋骨间切成两截,这样分出了四大块。后块包括排骨肉、腰部肉以及臀部和其他类型的上等肉;前块多筋,烹烧所需时间较长。
    根据猎物类别和烹烧方法的差异,解肉的刀法也各有差异。
    1、腰部肉 最鲜嫩的肉——仅占总体积百分之一,是贮存的首选品。
    2、上腰肉 比腰部肉稍稍次之,剥去脂肪后可以贮存。
    3、臀上肉 煎炒很适宜,只需稍加烹烧。可切成条形,风干保存。
    4、臀下肉 多为腿上部肌肉,口感相对粗糙,可加以焖烧,或切成小块沸煮。
    5、顶臀肉 后腿前上部肌肉。烹烧方法同臀下肉。
    6、最佳臀部肉 后腿外上部肌肉。烧熟后极香。
    7、后肋腹肉 腹部肉,适于焙蒸和煨炖。
    8、腿肉 口感粗糙,肌腱很多,切成小块加以煨炖。
    9、肋腹肉 腹部肌肉向前的延伸。适于煨炖相当长时间,才会煮烂至口感鲜嫩。
    10、胸部肉 烹烧方法同。
    11、前腿肉 最好切成小块煨炖。
    12、颈部
    13、颈肉 煨炖很不错。肌腱组织比腿肉少。慢慢烹烧。
    14、颈后肉 比较鲜嫩,通常切成块煨炖。
    15~18、肋条肉 适于烧烤,也可慢慢烹烧。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02-05 20:43    IP属地:未知

第48节 捆绑猎物(3)
    6、1、5 悬挂贮存
    内脏杂碎应尽快食用,剩下的肉可以悬挂保存。常温下可以悬放两至三天。气候炎热时,最好腌制保存,或者直接烹烧成熟肉。
    杀死动物后,尸体肌肉中会释放酸类物质,毁坏肌纤维,使肉变得松软。存放时间越长,肉会越松软变嫩,易切割,口感甚佳——前提是尚未腐坏,同时还能杀死肉中有害寄生菌。必须将鲜肉与各类飞虫隔开:如果它们在肉上产卵,肉会加速腐坏。
    6、2 猎物的内脏
    □肝脏 应尽快食用。先除去中央部位的胆囊,体积一般较大,摘去应没什么困难,但要小心,别把胆囊弄破了,否则流出的胆汁会污染鲜肉。有病症状从肝上也能看出。若肝脏覆有白色病斑或有色斑纹,就不能食用了。若仅一部分发生病变,可以切除,留下完好的部分烹烧。
    肝脏富含各种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果生吃,就不会丧失丝毫营养,但稍稍加以烹烧还是有必要的。
    □胃部 非常易于消化,是体弱病残者的理想食物。除去胃部内容物(也可作“病号饭”),冲洗干净后,小火缓缓煨炖。胃部内容物气味甚差,但重伤病人则可能会因之极易消化而获救,因为动物已做了破碎消化食物的最主要工作。内容物营养丰富,微微沸煮即易于消化。
    在某些地区,猪被屠宰前一段时间只喂食苹果。猪胃可以与整肉一起烹烧。微妙的苹果香味浸入肉中。煮熟后取出胃,内容物可作为调味汁。
    □肾脏 肾脏营养也很丰富,适于煨炖。可与药草一起沸煮。肾外围的脂肪组织(板油)是很有价值的,提炼后可以制作干肉饼。
    □脾脏 大型动物脾脏也是不小的器官,但营养价值不大;小动物脾脏就没必要留用了。最好烧烤。
    □肺脏 味道可能不错,但营养价值也不大。任何呼吸系统不适在肺脏上都会表现出症状。带有黑或白色病斑的肺脏不能吃。健康的肺应是紫红色、无杂色玷污。它们还可用作鱼饵或陷阱用诱饵。
    □心脏 心肌组织没有或仅含少量脂肪。烧烤或者煨炖,其味都很好。
    □肠子 长的肠管最好用来作腊肠肠衣。先将肠内壁翻向外,清洗干净后,彻底沸煮。将肉和脂肪等比例混合填充进肠衣内,蒸煮熟透。放入沸水中之前先在沸水中加一些冷水使水温处于沸点稍下——可以防止肠衣胀裂。腊肠营养丰富,熏烧后可以保存相当长的时间。干肠可制作软鞭。
    □甜面包 指大型动物胰腺或胸腺器官。有人视为美味佳肴,可以烧烤或煮熟。
    □尾巴 剥皮后沸煮,可制成极棒的肉汤。因为其中既有肉,又有胶质。
    □蹄肉 屠宰时可以剁下蹄子,但不必扔掉浪费。沸煮后再很好地煨焖。清洗时要仔细除去各类脏物和蹄毛。蹄肉煨炖后可制成富含营养的肉冻。
    □头肉 大型动物头部肉也很鲜美。面颊肉可制作精美的菜肴。舌头也很有营养,沸煮使之变软,食用前剥去外皮。动物脑可以腌制。其余部分或小型动物的头肉在食用前都得沸煮后再清洗。
    □骨 所有猎物骨骼都应该沸煮熬汤。骨肉汤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也可用来制作各种有用的工具。
    6、2、1 体型较大猎物的处理
    请遵循以下指示,依次进行:
    1、沿背脊线把肉剖成两半,刀口应对准椎骨的中央线。
    2、剁下后腿,尽量沿关节接合面下刀。
    3、剁下前腿,沿肩胛骨线切开。
    4、沿颈圈剁下头部。
    5、割下肋条骨下的松软垂肉。
    6、沿肋骨切开,你可以得到排骨了。
    7、里脊肉是位于背面里侧的一条瘦肉,肉味最为鲜美,也适于保存。
    猪类动物的处理
    别企图剥皮。先开膛,后放在篝火余烬尚热的地面上,刮去猪毛。先用热水烫泡会有助于拔毛,水温也毋需过热,可用手试一试温度。水温过高反而使毛孔收缩,毛发更难于拔除。
    猪肉会引来各种寄生者:蜱、虱和蝇等,因此要彻底烹烧。沸煮也可以。
    6、2、2 小型动物的处理
    基本步骤参照大型动物的处理,也都要开膛剖肚。
    6、2、3 爬行类动物的处理
    必须去除所有内脏,因为其内脏中可能带有沙门氏菌。在烹烧前可以不必剥皮。大蟒蛇可以剁成许多段,最好在这之前先剥皮,蛇皮也很有用。蛇类的处理:应在头部毒囊后方剁去蛇头,从颈部撕开,肩胛骨里朝外翻,从而可以清楚地看到内脏,避免在剖膛时刺破它们。稍微倾斜一点悬挂,剥皮会很容易。
    6、2、4 鸟类的处理
    鸟类的处理方法基本类似其他动物——尽管通常需要拔毛,却不需要剥皮。按以下顺序依次进行:
    放血
    扯断鸟类细长颈部可以直接杀死它们。然后切开喉部,头朝下悬挂以便放血。也可以直接切断位于舌根下部的主神经和主动脉,鸟儿会很快死亡,放血也很容易。尽可能别捕食那些食腐性鸟类——它们很可能携带大量蜱、虱和寄生虫,以及各种易于引起感染的病原菌。
    拔毛
    在鸟体尚有余温时,直接拔毛很容易。先用热水烫一下,使毛管松软,但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海鸟和水鸟——烫毛之后毛管会收缩得更紧。羽毛可用来制作箭羽,也可作绝缘体。从胸部开始拔毛。直接剥去皮肤也许更省事——但你会浪费许多营养物质。
    掏膛
    在鸟类腹部开口,用手掏出所有的内脏器官。保留心脏和肝肾。剁去鸟头和鸟脚。
    烹烧
    食腐性鸟类必须彻底沸煮,以免鸟肉携带任何病原菌。幼鸟烧烤肉味会更香。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02-05 20:43    IP属地:未知

第四章 食物
第49节 鱼类及捕鱼方法(1)
    鱼类是有价值的食品资源,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脂类。所有的淡水鱼都可以食用,但也有些热带鱼类具有危险性,如电鳗等。捕鱼需要技巧,根据鱼类的觅食及生活习性,利用下面介绍的简单实用的方法,捕鱼并不难。
    从狭窄的沟渠到弯弯的海湾,鱼类都能生存。它们不同种之间食性习惯差异很大。不同种类在不同水层、不同时间里觅食。有些鱼类捕食其他鱼类,有些种捕食水生昆虫,有些种吃草。但只要你选取合适的鱼饵,它们都会被吸引过来。
    如果你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渔人,当然可以运用你娴熟的技巧,尤其是在有充裕时间的情况下,捕鱼本身也会给你带来许多乐趣。但如果是因生存的迫切需要而捕鱼,那么各种运动类的钓鱼技巧并非是最适用的。最有效的方法包括夜间垂钓线和刺网捕鱼等。
    钓鱼地点
    选择鱼儿最易找到食物的风平浪静的水域。应该考虑到气温变化的影响。
    气温高,水密度大,鱼类喜欢深水池中的阴凉水域。炎热天气下,湖中的鱼会返回到阴凉的深水区。
    气温较低,应选择有日光照射的浅水区。当河水仍在缓缓流动时,选择相对静止的水域——例如河的外湾处,或者选择较小的支流。
    鱼儿喜欢游弋于岸边的蔽荫处、岩石水草边以及没入水中的杨柳林中。
    钓鱼的时机
    常用的方法是将鱼钩鱼线投入水中过夜,凌晨之前检查。有些鱼类会在月明之夜觅食。如果有迹象表明暴风雨正在逼近,可在其来临之前垂钓。暴雨过后,河中觅食的鱼儿会很少。
    鱼儿上钩的信号
    如鱼儿跳出水面,或者在鱼头露出的水面上鱼线经常性间断地被带动、水面产生涟漪等等,都是鱼儿上钩的信号。在许多小鱼云集的水域,较大型肉食性鱼类出现时,会引起小鱼的骚动。
    光的折射
    水与空气的折射率不同。水里的鱼儿可以看到水面之外稍偏低角度范围内的人或物——它们能见的范围可能比你认为的要多许多。钓鱼时选择坐卧式比站立式要好得多,这样你可能就会在鱼的视野之外了。检查时从侧面靠近鱼杆,尽量不要使自己的影子投射到垂钓的水面上。
    7、1 鱼钩
    鱼钩与鱼线是常用的必备钓鱼工具(尽管其他一些方法也有效),它们已经准备在你的救生宝盒里了。鱼钩也可用金属丝、骨、木块、别针一类材料临时制作。
    大钩只会钓着大鱼,小钩则既能钓大鱼,也能钓小鱼。鱼线尾端应穿上浮标和下垂物,既能保证鱼钩没入水中,也能确保水面上漂浮一段鱼线,以便有效地显示鱼儿上钩的情况。
    钓竿不一定非得有,尤其是在深水区垂钓时,手线就很有效,不过有了钓竿把上钩的鱼弄上岸时会更方便。
    各种材料临时制作的鱼钩见下图,从左至右依次为别针钩、荆棘钩、多重荆棘钩、钉钩、骨钩和木钩。
    7、2 浮标与下垂物
    在鱼线前端穿上浮标,可以方便岸上观察,确保鱼儿上钩后有明显的信号传送到垂钓者眼中。浮标在线上的相对位置还可以控制鱼钩下沉的深度。
    在鱼线浮标与鱼钩之间穿上小型下垂物,以保证鱼线前末端能沉入水中,或者避免有浪时轻易涌出水面。设计时还得考虑水下的鱼钩有相对摇摆的自由度。在救生宝盒中有一些裂开的小弹丸,沿着裂缝夹住鱼线,压紧固定。
    在深水区垂钓时,将鱼钩线稍加延长,末端系上重物,这样既能保证浮标漂在水面上,又可使鱼钩沉入较深的水层,而且可以更自由地摆动。
    7、3 非弯形鱼钩
    鱼钩不一定必须有弧形弯曲。垂钓鳗鲡和猫鱼时,只需在鱼线末端把作诱饵的蠕虫系成球状即可。这类动物不会咬,只是吞食食物,同时把鱼线也吞入胃中。一旦鱼儿吞下诱饵,就得赶快把它们拽上岸。
    也可用直木针系在鱼线末尾,竖直包埋在一小块脂肪中,鱼儿吞下诱饵后,木针会卡住鱼喉。
    7、4 鱼 饵
    鱼饵的选择要因地制宜,根据鱼类生活水域的环境而定,可以是悬挂在水域上方的浆果,也可以是水域周围生活的昆虫。肉食性鱼类也会吞食肉块、生鱼片、蚂蚁以及各种昆虫做成的鱼饵。
    一旦你捕了一条鱼,应该检查一下鱼胃中的食物糜,推测这类鱼的饮食习惯。可以不断尝试不同的鱼饵,直至找到最有效的一种。
    地面饵
    分布于垂钓区域周围的饵料会吸引该水域的鱼类。有种极棒的方法——在垂钓水域上方悬挂白蚁或蚂蚁,当它们掉入水中时,鱼儿会相互争食。鱼钩上穿有同样的饵料,肯定很容易成功。落入水中的合适饵料一般都可招来鱼儿,但最好与鱼钩上的饵料相同或近似。
    鱼钩装饰物
    可以招引好奇心强的鱼儿注意。尝试用硬币、棉球、小片马口铁、纽扣等等——任何能闪烁反光的小玩意来唤起鱼儿的好奇心。可制成螺旋桨式,穿在一段金属线上,抛入水面,随着波浪涌动,它们会闪烁发亮。在线的末端系上鱼钩。
    人工诱饵
    可选用色彩鲜亮的衣料作材料,也可选择羽毛或光亮金属。形状类同于真实的诱饵。系在鱼钩上端的羽毛会促进摇摆。用小木块雕刻成小鱼状,涂上颜色(如果用接合式木块组合,可以摇摆得更加自然)。尽量让诱饵在水中摆动,看上去活灵活现。榛木有松软的木髓部,易于在中央穿孔,做成接合式,可以自由摆动。
    活饵
    蠕虫、蛆、昆虫和小鱼都可用作活饵。尽量用饵包住整个鱼钩。活的小鱼或蝗虫穿在鱼钩上,会在水下痛苦地扭动,引来更多的鱼儿。这类诱饵也易于捕捉。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02-05 20:44    IP属地:未知

第50节 鱼类及捕鱼方法(2)
    7、5 夜间垂钓线
    主线一端系上重物,沉入水底,另一端系在岸边固定的木桩上。主线上系有许多平行的支线,支线末端系有穿上饵料的鱼钩。可用蠕虫作饵料。这种方法可以捕捉在不同水层觅食的鱼类。夜间可以不去管它,清晨检查有无鱼儿上钩。
    白天也可放置在那里,但是每隔一段时间要及时换饵料——即使你什么也没钓着,因为只有活蠕虫才会不断扭动,更有吸引力。
    7、6 漂浮板
    在鱼线够不着、远离岸边的水域中钓鱼——例如,在湖泊中,鱼儿常在湖中央觅食——可利用有着活动航向舵的漂浮板。舵的上端水平系紧一根短棒,两端系上长线,这样在岸上你也可以控制方向。漂浮板上系有许多钓线,线末端系牢穿有饵料的鱼钩。风向适宜时放入湖中。在漂浮板下面还需连有龙骨木,保证它不会翻转过去。漂浮板上钻好两只平行铆眼(水下木棒遇水会膨胀,榫合更紧),钉上木棒,木棒上系好一块平衡石——过大的龙骨会与舵板相冲突。
    漂浮板摆动过大表明有鱼上钩。
    7、7 多重鱼钩
    多重鱼钩可以钩住鱼体任何部分。当鱼儿四处游荡,可就是不吞饵时,多重鱼钩会是捕鱼的好方法。主线下端系上根状多重支线,支线末端系上鱼钩。在主线距离水面20厘米处悬挂轻便闪亮的物体。当鱼儿被亮光吸引游近时,被搅动的水流会带动众多的鱼钩,动荡不定的众多鱼钩有可能钩住鱼体。
    7、8 鱼 笼
    鱼笼可以有多种类型,基本原理相同——一端迎着水流为进口,鱼儿可以自由游进,不过会失去游出的自由。
    在狭窄的溪流中,迎着水流建一个木质或由岩石垒成的死胡同,让鱼儿自由游进,却无法掉转游出。箭头指明水流方向。
    瓶状鱼笼
    塑料瓶可用来制作效果很好的鱼笼,捕捉小鱼。在瓶颈部与瓶筒之间的接合处切开,上半部掉转瓶口,插入瓶筒之中。小鱼能从瓶口游进瓶筒,却出不去。可在瓶筒里装上诱饵引诱它们。
    可以用中空的木笼制成类似的瓶式鱼笼,捕捉大鱼。向内倾斜的网络骨架作进口,笼底端封闭。
    柳条鱼笼
    选择幼枝柳条或其他柔韧的枝条——烧烫的竹条也很易弯曲——制成鱼儿有进无出的鱼笼。柳条鱼笼可以让流水自由通过,而且取材自然,像是芦丛或溪底的废墟。
    用柳条编织筒式鱼笼是很方便的。鱼笼入口迎着水流,放置在溪流之中。
    开口最初相当宽,鱼儿易于从开口处游进笼中,而入口末尾的交叉柳条阻止鱼儿逃离。
    篓笼利用一环形木板供柳条插入,固定成形。不过没有木板也能制成鱼笼。笼内悬吊饵料可以引来鳗鱼、小龙虾及其他生物。
    7、9 鱼 套
    大型鱼类,如狗鱼,躺在水草之中,可用活动鱼套捕捉。长棍上捆有许多硬线制成的小孔,或者直接用打通关节的竹杆穿过长线,线的末端是活动绳套。轻轻从鱼尾部套上绳套,迅速猛拉,可以系住鱼身,把鱼拖上岸。
    7、10 鳗鲡袋
    将新鲜的动物内脏残余系在麻袋或布袋中(塑料袋不行),袋内还应放入一些稻草杆、蔬菜或蕨类。用长线系住布袋,线上可系有重物以确保布袋能够下沉。如果水中有鳗鲡,会钻入袋中偷食饵料,当你收起布袋时,它们还缠在袋内杂物中。
    7、11 筑 堤
    在溪流之中筑堤,使溪水流向一边,用石块在坝下游建一小型狭窄的水池。逆水而上的鱼儿会停留在池中。也可用拦网捕捉上游游下来的鱼。
    7、12 刺 网
    编织鱼网,网眼间隔约4厘米。上网沿加有漂标,下网沿系有重物,将网横拦在河上,可以捕鱼。这种刺网会很快把一大片水域中的鱼儿不分大小一律捕光,如果你预期在该地长期呆下去,就不要用这类网。在非求生境地下,也不应使用刺网,免得鱼儿被赶净杀绝。如果刺网的上下沿两端都被紧紧固定在河岸边,就不需要用浮标和重物了。
    刺网两边都可以系在岸上,通过浮标和重物维持网形展开(图a)。如果刺网位置与水流方向呈一定角度(图b),就不大可能会阻住上游而来的漂浮物。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02-05 20:44    IP属地:未知

第51节 鱼类及捕鱼方法(3)
    7、13 其他技巧
    如果以上方法都没法用,或都不成功,请接着尝试以下方法。
    用手捕鱼
    这是一种原始的捕鱼法,需要有耐心。在相当狭窄的溪流两岸水草间,常有鱼儿栖息,这种方法还是有效的。俯卧在岸边,双手缓缓插入水中,逐渐适应水温,尽可能接近岸边水底,轻轻移动手指,直至你摸出栖息的鱼儿。手轻轻沿鱼腹移动,直至你抓牢鱼鳃(鱼儿在觅食时常逆着水流游动),把它拖上岸。
    诱迫法捕鱼
    夜间用火把或手电筒的光亮照在水面上会引来鱼儿,这时再撒网捕捉。河床边放置明晃晃的反光镜或其他反光材料,也可以反射阳光或月光至水面上。
    叉刺或射击
    警告:如果你有火器和充足的弹药,不妨试一试用来捕鱼,但绝不要将枪管伸入水中,否则很可能发生枪管爆炸。
    如果枪管伸入水中,水会封住枪口,开枪后后坐力会猛地击向你。这不仅仅是危险,而且很可能会致人死命。一定要确保枪管离开水面。
    长棍前端削尖,可制成鱼枪,若削有倒钩,效果更好。可以用多枪头,这样可以覆盖更大范围。
    确保水中没有自己的倒影,或者倒影不在鱼儿所处的水域。瞄准鱼体稍下方的位置,因为还得考虑水的折射对视觉的影响。
    如果你是训练有素的射手,弓箭也可用来捕鱼(木制箭杆的浮力会将猎物带上水面)。死鱼最后也会漂浮在水面上。
    混水摸鱼
    洪水退后,留下彼此分隔的小水池,其中常滞留有鱼。用棍棒搅动池底的稀泥,如果水底有鱼,会向较清水面游动,你可以直接把它们舀上来。
    炸药炸鱼
    水中爆破会杀死该水域附近的鱼儿。爆炸释放的混和气体及冲击波会使更远处的鱼浮上水面。
    7、14 毒 鱼
    有许多地方的渔民利用当地植物毒杀或麻醉水中的游鱼。鱼儿失去知觉会浮上水面,很易于捕捉。该法适于深水池中捕鱼。筑堤围成小池,以便养鱼。此外,在任何静水水域这种方法都适用。
    有些植物可使鱼儿头昏眼花,昏迷不醒。多数植物所起的作用是吸收水中的溶解氧,使得水中溶氧量降低,鱼儿不得不浮上水面。
    一般将植物撕碎,扔进静水中就可以了。但结果可能会有戏剧性变化,鱼儿不会昏迷太久——水中溶氧量会很快恢复。在温暖水域,这种方法的效果来得更快,所以常应用于热带地区。
    如果该法应用于封闭池水中,可能会一次性清除池中所有的鱼类资源,断了以后的食物来源。当河流或海岸边的水池重新向主流水域开放时,又会有鱼儿游进来。
    海贝壳、蜗牛壳或珊瑚在高温下煅烧,可以产生生石灰,撒入水中可以毒鱼,对人的消化系统则无害。
    警告:漂浮在水面上的死鱼看上去似乎是易得的肉食,但是很可能携有病原菌。如果时间长,就更不宜食用了。当然,如果是捕鱼者将鱼杀死,浮上水面,直接捞上来应该是安全的。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有毒植物,它们通常只对冷血动物才有毒害,但并不意味着人类就可以随意食用。有些人吃了它们也是很危险的,尤其是生食。可以利用它们来毒鱼,而不是你自己——吃鱼应该无妨。许多植物都有类似功能,以下几种相当有效,在分布地区也很常见。
    鱼藤属植物
    鱼藤分布于东南亚至澳大利亚一带,木质藤本,小叶心形对生,花和种荚均为紫红色,根可研磨成粉末,撒在水中,很快就会有昏迷的鱼儿浮上水面。(图a)
    Barringtonias分布于东南亚、澳洲及波利维亚,常生长于海边。将石榴形果荚里的种子碾碎后撒入水中。(图b)
    沙漠蔷薇属植物
    Adenium(图c)分布于热带南非及阿拉伯部分地区。灌木,有时为小乔木,厚革质叶,紫红色筒状花簇生,毒鱼效果最好。茎与根磨碎后流出毒性很强的汁液。
    皂角树
    野生种分布于西北美洲干燥开阔的灌木丛林中,具狭长革质叶,白色星形花(图d)。鳞状根磨碎后,撒入池水中。
    山羊根
    芸香属植物山羊根(图e)分布于北美旷野,体表具微绒毛,狭长小叶对生,种荚长而扁平。磨碎茎干或者毒性很强的根都可用来毒鱼。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02-05 20:44    IP属地:未知

第52节 鱼类及捕鱼方法(4)
    7、15 极地捕鱼
    在终年封冻的极地地区,鱼可能是最易得到的食物。即便是夏季,在冰窟中钓鱼也比在有流水的冰面捕鱼安全,后者冰面常会坍塌。
    下面描述的技巧同样适用于冬季结冰的湖面。冰层必须足够厚,以承受你的体重,但又不要过于坚固,否则你无法破开冰洞。
    首先得在冰面上破洞。如果手头有冰锯,破洞是很容易的。如果没有,就得冒所站冰面可能会破裂的危险。操作时要小心。
    钩线
    与通常方法相同。穿好饵料。你可能需要用重物垂住鱼线,使鱼钩位于一定深度的水层中。
    别只凿一个冰洞,这样你无法施展冰上垂钓技巧——最好构建多重钓鱼点。你还需要掌握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了解鱼儿何时上钩。用小块衣物或纸片制成三角旗——最好色彩鲜艳,便于与冰雪区分——系在一根轻木棍上,将该棍垂直捆绑在另一根木棍中部,后者应比冰洞直径至少长30%,以便横架在冰洞上。将鱼线系在旗棍下端,使得鱼线位于冰洞中央。
    鱼吞饵后,十字形交叉棍会被拖动,上面的三角旗会左右摇摆。保持注意力,很快就会有动静,及时发现才可以有效地捕到上钩的鱼儿。否则扭动挣扎的鱼儿很快就会成为游弋在附近水域中的海豹的美餐。
    冰网
    鱼类虽不会冬眠,但当冬季气温下降时,它们体内的代谢速率也随之变慢,并且很少觅食,所以上钩的机会并不多。在这时,鱼网是你的另一种依靠,它会大有用武之地。
    将网布置在冰下水中。沿着浮冰边缘布网,网很可能会被冻结在浮冰上,扯动时会给操作者带来危险。可先在冰面上每间隔80厘米打一个直径约40厘米的冰洞。网底沿系有重物,网上沿每隔80厘米悬有一根吊线。准备一系列长度大于冰洞直径的木棍,以便系住网吊线。
    先将网一端的吊线系在边洞木棍的中央部位,从边洞将网放入水中。用另一根带钩的长棍(可以临时准备)从第二个冰洞伸入水中,钩出网上的第二根吊线;用同样的方法,把吊线系在横担于冰洞的木棒上,使整个鱼网悬挂完毕。
    如果冰层足够薄,可将所有吊线都穿在钩棍上,然后将网从第一洞放入水中,第一根吊线系牢在第一根横棍上;小心握住吊线,使钩棍穿过下一个冰洞,将第二根吊线拴在第二根横棍上。依次将吊线拴在相应横棍上,直至整个鱼网全部展开。
    需要检查鱼网是否有收获时,可用钩棍拖起鱼网。
    在极地区域,如果不按时检查,最终你会发现网上的鱼全都成了海豹的美餐。
    7、16 鱼的清洗与处理
    几乎全部淡水鱼种都可食用。长度小于5厘米的可以整条煮食,毋需处理。大鱼必须剖膛清洗。鳗鱼和鲇鱼表皮光滑,其他鱼类需要去鳞。鲇鱼有软的骨架,大多数其他鱼类有许多鱼刺。
    放血
    鱼被捉上来后,应尽快切开喉咙,放掉鱼血并除去鱼鳃。
    剖膛
    沿腹部肛门至鱼头喉咙切口处的连线切开鱼腹,除去所有的内脏——可以用来作垂钓用的诱饵。要保留鱼卵,其营养十分丰富。这样处理后的鱼肉可以保存更长时间。
    去鳞
    并非必须去鳞。可以直接带鳞沸煮。不过有时间最好还是除去鱼鳞。从尾部开始,用刀刮去鱼鳞。
    剥皮
    鱼皮有很好的营养价值,可以食用。食物相当充裕时,可以弃去不要。鳗鱼或鲇鱼去皮时,可用细棍穿过鱼头,架在叉桩上,从头部后端切开皮肤,直接用手撕至鱼尾。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02-05 20:45    IP属地:未知

第53节 庇身所与帐篷搭建(1)
    庇身所可以遮挡日光、防风避雨,并保持一定的室温。睡眠充足和休息是人的基本生理需求。构建庇身所所用的时间和精力必然会得到更多的回报。作为飞机失事或轮船遇难后的幸存者,机械残骸也许能提供庇身之所,或者提供建造庇身之所的原材料。如果飞机或轮船正在燃烧,油箱有可能会爆炸,请暂时不要靠近。
    作为突发事件的幸存者,身边可能没有野外生存所必需的装备。雾中迷失方向,或者黑夜即将来临、继续前行已很不安全,精疲力竭,或者已经受伤无法前移,你都不得不停下来,寻找天然庇身场所过夜。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形势,你也得寻找能够防风避雨和保温的场所,以便耐心等待。如果山风使得庇身之地变得不再安全,可沿同一等高线的山坡寻找,也许很快就能解决问题。如果一时找不到能够庇身的山洞或岩缝,也可以找一天然凹坑,四周加高加固(尤其是处于迎风口处)。
    如果天还没完全变黑,你也并非因伤无法行动,周围也无不可逾越的悬崖峭壁,你可在附近寻找更理想的地点。长期居住的庇身所应该建在安全可靠、有利于实现自己目标的地方。
    何处搭建帐篷
    如果你身处较高的开阔地带,应往下移动;如果所处之地低湿难耐,应向上移动。理想的地点应该是可以防风防雨,山洪淹不着的较高处,而且此地不会受到落石或雪崩的威胁。
    热空气密度小于冷空气,所以谷底常有冷空气聚集。气温较低时,很容易形成湿雾和霜降。在某些区域,沿着山坡有许多接纳雨水的平台,那里比较潮湿。山坡其他部分则相对干燥一些。
    理想的地点还应离水源较近,附近有充足可利用的林木。别把帐篷搭建在与水源过分靠近的地方,那样极易受到蚊虫的骚扰,而且流水声会干扰你的判断,危险将至也不会察觉,或者与救援队伍失之交臂。
    应该找到河岸上洪水最大流量所能达到的高度——山区小溪在暴雨之后几分钟内即可变成湍湍急流,一小时内水位可以升高五米!在平阔之地,洪水甚至会超出河道。附近山川所下的暴雨很容易在无任何先兆时变成滚滚洪水向你扑来。要选择这样的地点——平坦无太多石块,使你有足够的空间发送求救信号,易于被救援者发现。
    抬头察看周围有无蜂巢,有无在下一次暴风雨中可能倒下的死树。要远离孤零独处的高大乔木,它可能会成为雷电的目标。身处森林边缘可使你看清周围正在发生的事件。帐篷不能搭建在野兽经常奔走的路径上——因为你不会希望正在觅食的野兽成为你的客人,还有可能一群前去饮水的野兽在瞬间踏平你辛苦营建的帐篷。但是可以将帐篷建在有人类留下痕迹的地方。
    不适宜搭建帐蓬的地方
    1、有风的山顶(向山下移动,寻找背风场所)。
    2、谷底和深不可测的山洞——相当潮湿,若白天天气很晴朗,夜间可能会有霜。
    3、山腰平地——容易集聚潮气。
    4、通向水源的山嘴——常为野兽饮水必经之路。
    1、1 庇身所的类型
    这取决于当地的自然条件、原材料取舍的难易以及计划中何时使用等等。若仅作临时用,只需拼凑庇身之所即可。如果你准备在庇身所里生活一段时间,同时等待救援,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范围内构建一个长期的庇身居所。
    对于准备亲自跋涉、寻求出路的求生者来说,可在途经地修搭临时的庇身帐篷。如果庇身帐篷足够轻便,而且有迹象表明沿途向前可能会没有适宜的搭建材料,我们甚至可以将它随身携带。
    如有病人或伤员,应修建永久性的居留所,作为恢复健康前的休养场所。如果天气持续恶劣,永久性的居所也是需要的,在等待的日子里,你可以收集装备和食物。
    临时庇身所
    如果缺少搭建材料,可以因地制宜,例如利用悬崖下的突出物、斜坡等天然有利因素。如果身处大片的开阔地带,可以背着风坐下休息,在背后堆集各种物品防风。
    简陋庇身所
    高大乔木的大树枝有时会被狂风折断,但仍牢靠地连在树干上。利用它们可搭建简陋的庇身所。但是要检验树干与树枝的连接处是否足够牢固,以免瞬时落下时砸伤自己。用一些细枝编进大树枝上,可以增强防风效果。针叶树会比阔叶树更有效,只需较少的编织就会达到理想效果。
    将折断的大树枝绑在树木的树干分杈上,可以产生类似效果(图a)。
    树根庇身所
    倒地树木伸展的根冠及其固着的泥土是很好的搭建材料——如果角度恰好合适的话,可以起到防风的效果。根冠空隙处可以进一步编织或填埋加工。这类庇身所为进一步用其他材料搭建更精致牢固的住所提供了基础。
    利用天然凹坑
    浅坑也会有部分挡风效果,并且使得你进一步搭建庇身所时会省许多力气。但必须采取措施,让附近的流水改道。如果凹坑位于斜坡上,这就更为重要了。否则下雨时你会发现自己生活在小水池里。
    为了防雨保暖,坑顶要加以遮蔽。先在坑四周横向搭建一排结实的棒状树枝,在其上中部纵向放置一根圆木,枝条、小棍的一端搭在圆木上。使得棒状树枝相互挤紧让雨水顺着一边流淌。还可用泥巴、细枝和树叶加强防雨效果。
    利用倒地的树干
    如果倒地树干的方向恰好与风向垂直,那么可以利用它来防风,可以在背风处挖一凹坑,坑上可以搭建棚顶。
    排水与通风
    在棚的四周挖好排水沟可以使棚内保持干燥。对于简易的庇身棚,只要不是完全封死,通风应该没问题。
第五章 有关扎营的技术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