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沃尔沃XC Classic论坛 >  歼七的故事(全文更新完毕)

发表于 2017-03-04 15:21    IP属地:未知



组装的第一架米格-21(1607 号)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3-04 15:24    IP属地:未知

  组装的米格-21 飞机装备了当时空军的王牌部队空三师,很快就开始担负作战任务。空三师是中国空军组建最早的航空兵师之一,在朝鲜战争中曾取得过辉煌的战绩,归国后在国土防空作战中又屡立战功,因此也是空军装备最好的部队,每次从苏联引进新型歼击机一般都首先装备该师使用,此前在 1962 年 11 月就已经装备了米格-21Ф-13 型飞机。
       1964 年 8 月的“北部湾事件”后,美军开始对北越进行轰炸,并派遣“火蜂”高空无人驾驶侦察机侵入中国领空进行刺探侦察。由于这种高空无人侦察机的飞行高度最大为 20,000 米,一般也在 18,000 米左右。大大高于当时空军装备的歼-6 等歼击机的实用升限,因此中国空军虽多次出动飞机拦截都未能将其击落。而米格-21 飞机无外挂导弹时的实用升限可以达到 19,800 米,具备了打击高空无人侦察机的较为有利的条件。当时空三师派出了多个配备米格-21 飞机的作战小分队,分别进驻江西向塘、广东兴宁、广西南宁、云南昆明和云南蒙自等敌机可能人侵的地区,执行对付美军无人侦察机的分点作战任务。
       1964 年 12 月 15 日,空三师的米格-21 首次用于拦截高空无人机,在 17,700 米高度上向无人机发射了两枚 К-13 型空空导弹,但导弹在敌机的前方爆炸未能击落目标。在一年多时间里空三师的米格-21 飞机共对无人机作战 19 架次,发射了 7 枚空空导弹但没有取得战果,暴露了这种飞机的一些缺陷。尽管米格-21 装备了当时算是很先进的空空导弹,但由于米格-21 与无人机之间的速度差过大,对付无人机这种低速目标难以占到理想的导弹发射位置。而且无人机的机体积很小,发动机推力也小,红外辐射强度较弱,因此导弹不易捕获到目标。另外 К-13 导弹主要是用来攻击轰炸机等大型目标的要求设计的,导弹引信有 10~14 毫秒的延迟起爆时间,以便能够超越发动机喷口这一强红外辐射源而击中轰炸机机身前部的要害部位,而对于无人机的机体比轰炸机小得多,这样长的延迟起爆时间将使导弹超越目标而在前方爆炸,因此很难击中目标,这些原因都导致了空三师几次发射空空导弹均没有能够取得战果。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3-04 15:24    IP属地:未知


首批国内组装的米格-21 飞机正在滑行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3-04 15:26    IP属地:未知

  之后部队分析了这些作战失利的原因,决定不使用空空导弹,而改用火箭弹和机炮,并在较近距离上进行快速瞄准射击,同时对飞机起飞后的出航、转弯、跃升接敌的过程也进行了改进。在改进了拦截战术之后,空三师终于在 1966 年 1 月 3 日由飞行员鲁祥考在云南马关地区上空 18,300 米高度上驾驶米格-21 用航空火箭弹首次击落了一架无人机。随后空三师接连取得了多次战果,1966 年 2 月 7 日,大队长冯全民在云南蒙自地区上空 18,300 米高度用机炮击落无人机一架。1967 年 6 月 12 日,飞行员刘光才在广西田阳地区上空击落无人机一架。1968 年 1 月 21 日,飞行员韩永武、周永成在云南蒙自地区上空击落无人机一架。1968 年 3月 7 日,飞行员江文兴、王志耀在云南蒙自地区上空击落无人机一架。1968 年 3 月 16 日,飞行员张恩华、王志信在云南蒙自地区上空击落无人机一架。空三师的米格-21 飞机一共击落了六架美军的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空三师也成为击落这种飞机最多的航空师。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3-04 15:26    IP属地:未知

  在摸透和组装散装件的过程中,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当时称为国防部六院一所)和沈阳飞机制造厂的技术人员多次到空军第十一航空学校和空三师进行调查,征求部队对米格-21 飞机的使用意见。由于当时引进的这批米格-21 的批次较早,后续批次苏联方面进行了不少更改,因此试制时确定以散装件里批次最新的 2210 号飞机作原准机来进行仿制,并按该机更改的部位进行测绘设计。另外由于当时国内加工工艺水平较低,米格-21 所用到的不少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还处于试验摸索阶段,不能马上运用到飞机试制上,因此飞机的部分结构和材料相对于苏联原设计进行了少量的更改和代用,以适应国内的实际情况。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先后对图纸进行了了四次更改,全机共有设计图纸 48,211 标准页。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3-04 15:28    IP属地:未知

  在飞机的全套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经过完善后,1964 年 3 月,沈阳飞机制造厂在国防部六院下属各研究所的协同下按照飞机试制总方案,全面铺开了试制工作。与此前仿制歼-5 和歼-6 飞机的情况不同,试制工作是在没有苏联专家指导的情况下进行的,试制过程中所出现的技术问题都需要自己解决。工厂自编工艺规程 18,176 份,比原计划提前三个月绘制完成全机模线 473.2 平方米,制造样板 29360 块。用六个月时间完成全机标准样件的制造任务,并于 1964 年 11 月一次对合成功,这都为试制做好了前期工艺准备。在工艺装备等生产准备基本就绪之后,沈阳飞机制造厂首批投料四架份开始原型机的试制。而此时第三机械工业部也将仿制的米格-21 正式命名为歼击七型飞机,简称歼-7。其中 0001 号原型机用于静力试验,另外三架飞机供试飞。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3-04 15:29    IP属地:未知

  1964 年 11 月 20 日,歼-7 飞机正式开始试制零件。歼-7 较此前仿制的歼-5 和歼-6 飞机的结构要更为复杂,全机共有 22,035 项零件。沈阳飞机制造厂组织技术人员与工人在试制中先后解决了钛合金零件成型、整体壁板化学铣切、整体机头罩加工、整体密封油箱装配、非金属蜂窝锥体制造等 186 项新结构、新材料和工艺技术关键。1965 年 7 月,全机的零件制造基本完成,开始进行部件装配。到 9 月部件装配完成转入总装,1965 年 10 月 14 日,完成了第一架飞机 0001 号原型机的总装工作,随后就开始结构静力强度试验。整个静力强度试验历时三个月,到 1966 年 1 月 9 日共试验了 34 个部件、197 种情况。其中 11 月 23 日的全机静力试验中飞机加载到设计载荷的 112% 而未发生总体破坏,试验结果全部达到了设计要求。但强度比苏制米格-21 增大了 7%,显得结构略有点过强,这就会使飞机的结构重量有所增加,飞行性能也就相应会有一些降低。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3-04 15:29    IP属地:未知



歼-7 飞机静力试验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3-04 15:34    IP属地:未知

  歼-7 飞机全机所需的 396 项机载设备和 3,283 项原材料,当时在全国 12 个部门、23 个科研院校以及第三机械工业部内的 166 个工厂的协作下,绝大部分实现了正常供应,保证了飞机仿制的顺利进行。第二架原型机 0002 号机则于 1965 年 11 月 28 日总装完毕开始试飞准备,1966 年 1 月 17 日,0002 号机也是在葛文墉的驾驶下首飞成功。到 4 月 13 日,先后共飞行了 29 个起落、总计 15 小时 23 分钟,完成了试飞大纲规定的 12 个飞行科目,飞机的安定性、操纵性良好,各系统工作正常。带空空导弹时的最大速度达到 M2.02,升限达到了 19,400 米,主要战术技术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1966 年 12 月 28 日,经航空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鉴定:“112 厂试制的歼-7 飞机的主要战术技术性能符合原设计要求,批生产的条件基本具备,可以提供空、海军航空兵训练和作战使用,建议生产定型并转入批生产。”整个歼-7 飞机的试制周期为两年零四个月,比原计划提前一年零两个月完成试制任务。两倍音速的歼-7 飞机是在苏联技术资料不完整、没有苏联专家帮助的情况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试制成功的,这对于当时从三年出不来优质飞机的混乱局面里刚刚恢复过来的中国航空工业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成绩,标志着中国航空制造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3-04 15:34    IP属地:未知


0002 号歼-7 原型机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