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辽宁论坛 >  中日战争是谁发动的? [连载] 99楼更新

发表于 2009-10-31 22:14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assiac 于 09-10-31 22:06 发表
好文啊,继续贴!
配图很费劲
2田中义一计划:日本的假想敌

提到这位田中义一,中国人肯定不会陌生。“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欲征服**,必先征服满蒙”这句臭名昭
著的话,据说就出自他向昭和天皇提的洋洋四万言的书面报告,世称“田中奏折”。

先说一下这个“田中奏折”吧。这篇东西一直是真伪难辨。远东军事法庭上,曾做过国民**外交部次长的秦德纯,在

出庭作证时也只是说“真的也好,假的也好,问题是日本军阀就是按照这份预言书去行动的”。没能确认其真实性。

那么这份东西是怎么被中国人得到的呢?一般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是说张学良的部下王家桢从日本得来的。怎么得来的又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通过当时政友会议员、当过铁道
大臣和邮递大臣的床次竹二郎,认识了内大臣牧野伸显,从宫内厅资料室偷出来的。这位牧野伸显就是战后首任首相吉
田茂的老丈人,也就是现在政坛上麻生太郎的太姥爷。另一种说法是通过旅日华侨蔡智堪从某政治家家里偷出来的。

第二种是说诨名叫“洋和尚”的余日章花了5万美金从日本买来的。这位余日章,就是蒋介石和宋美玲结婚时的证婚人。

第三种是说苏军情报机关“格鲁乌”从日本得到的,后来由托洛茨基给了中国人翻译出版

1930年,这篇文书一发表,立即引起轩然大波。美国人认为那是日本版的《我的奋斗》,所以总理大臣犬养毅赶紧出

面否认这篇奏折,理由是里面有几处事实不对,比如死了的山县有朋怎么又活了,田中义一怎么糊涂也不会把自己出

访欧美的事情弄错什么的,所以那是一篇伪书。

请大家注意,否认田中奏折的真实性,并不是说那篇东西是谁伪造的,而只是说它不是田中义一写的。它的确出自日

本人之手,则是连甲级战犯松冈洋右和重光葵都不否认的事实。

究竟出自哪个日本人之手呢?现在日本的学术界一般认为是出自甲级战犯铃木贞一之手。当时日本政界有一个言必称
“本人是帝国主义者”的政治家叫森络,此人是狂热的皇国主义者,日俄战争时他在三井物产,监视俄国人波罗的
海舰队的就是他。这次他委托时任参谋本部作战科参谋的铃木贞一中佐,写一份关于满蒙政策的秘密报告。铃木和
关东军高级参谋河本大作大佐(皇姑屯事件的主谋)、石原莞尔中佐(九一八事变的主谋)等人商议后,起草了这份文
件。里面的主要思想是河本大作和石原莞尔的,这就可以解释,日后的事态发展怎么就和这篇奏折的思路那么一致
了。
这位铃木贞一是陆大29期的,最后军衔是中将,人称“穿西服的将军”。因为他穿西服的时间比穿军服的时间多。
陆大毕业以后,又在东京帝国大学进修了经济学,是陆军的经济学家,做过两届近卫文麿内阁的国务大臣和企画院
院长,一届东条英机内阁的国务大臣,负责战争期间的经济政策,这就是他身列甲级战犯的原因。死于1989年,是
最后死去的甲级战犯。

不过那都是以后的事,现在的田中还没有资格上奏折,他这次弄的是“帝国国防方针”。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至于你信不信 我反正是信了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1 22:18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assiac 于 09-10-31 22:06 发表
好文啊,继续贴!
爱卡审查太厉害
一篇研究日本军国主义的文章难道能动摇国本不成?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至于你信不信 我反正是信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1 22:26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assiac 于 09-10-31 22:20 发表
貌似有关键词过滤,只要你贴的有关键词,就必须人工审核。
大网站,也难,呵呵。
我好不容易配的图
统统没有了
关于日本陆军大学请的那个德国教官很有名,他有一部著作《人 民 战 争》
我又专门找的资料,证实是他首创“R M 战争”这个概念

统统没了
靠!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至于你信不信 我反正是信了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1 22:50    IP属地:未知


没关系
----------------------------------------------------
2田中义一计划:日本的假想敌

提到这位田中义一,中国人肯定不会陌生。“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欲征服**,必先征服满蒙”这句臭名昭
著的话,据说就出自他向昭和T皇提的洋洋四万言的书面报告,世称“田中奏折”。
先说一下这个“田中奏折”吧。这篇东西一直是真伪难辨。远东军事法庭上,曾做过G民**外交部次长的秦德纯,
在出庭作证时也只是说“真的也好,假的也好,问题是日本军阀就是按照这份预言书去行动的”。没能确认其真实性。

那么这份东西是怎么被中国人得到的呢?一般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是说张学良的部下王家桢从日本得来的。怎么得来的又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通过当时政友会议员、当过铁
道大臣和邮递大臣的床次竹二郎,认识了内大臣牧野伸显,从宫内厅资料室偷出来的。这位牧野伸显就是战后首任首
相吉田茂的老丈人,也就是现在政坛上麻生太郎的太姥爷。另一说法是通过旅日华侨蔡智堪从某政治家家里偷出来的。

第二种是说诨名叫“洋和尚”的余日章花了5万美金从日本买来的。这位余日章,蒋介石和宋美玲结婚时的证婚人。

第三种是说S军情报机关“格鲁乌”从日本得到的,后来由T洛茨基给了中国人翻译出版。

1930年,这篇文书一发表,立即引起轩然大波。美国人认为那是日本版的《我的奋斗》,所以总理大臣犬养毅赶紧出

面否认这篇奏折,理由是里面有几处事实不对,比如死了的山县有朋怎么又活了,田中义一怎么糊涂也不会把自己出

访欧美的事情弄错什么的,所以那是一篇伪书。

请大家注意,否认田中奏折的真实性,并不是说那篇东西是谁伪造的,而只是说它不是田中义一写的。它的确出自日

本人之手,则是连甲级战犯松冈洋右和重光葵都不否认的事实。

究竟出自哪个日本人之手呢?现在日本的学术界一般认为是出自甲级战犯铃木贞一之手。当时日本政界有一个言必称
“本人是帝国主义者”的政治家叫森络,此人是狂热的皇国主义者,日俄战争时他在三井物产,监视俄国人波罗的
海舰队的就是他。这次他委托时任参谋本部作战科参谋的铃木贞一中佐,写一份关于满蒙政策的秘密报告。铃木和
关东军高级参谋河本大作大佐(皇姑屯事件的主谋)、石原莞尔中佐(九一八事变的主谋)等人商议后,起草了这份文
件。里面的主要思想是河本大作和石原莞尔的,这就可以解释,日后事态发展怎么就和这篇奏折的思路那么一致了。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至于你信不信 我反正是信了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1 22:59    IP属地:未知

这位铃木贞一是陆大29期的,最后军衔是中将,人称“穿西服的将军”。因为他穿西服的时间比穿军服的时间多。陆
大毕业以后,又在东京帝国大学进修了经济学,是陆军的经济学家,做过两届近卫文麿内阁的国务大臣和企画院院长
,一届东条英机内阁的国务大臣,负责战争期间的经济政策,这就是他身列甲级战犯的原因。死于1989年,是最后死
去的甲级战犯。
不过那都是以后的事,现在的田中还没有资格上奏折,他这次弄的是“帝国G防方针”。
田中义一是陆大第8期的,在校成绩一般。按说他应该不容易爬上去的,但是俗话说,“人怕运气好”:因为功课不
坏,毕业时田中被分配到参谋本部;又因为功课不好,参谋本部把他分配在二部。
为什么?这个二部是情报部。从日俄战争以前开始,到战败以后被撤销为止,参谋本部基本上没有什么很大的变动。
共分为五个部:一部是作战部,二部是情报部,三部是运输部,四部是编撰部,五部是总务部。东条英教就当过四
部部长,因为人家是首届首席毕业生,不给个部长说不过去;又因为东条英教出身南部藩,不属于当时走红的“萨
长帮”(萨摩藩、长州藩),所以就只能给个最莫名其妙的编撰部部长当当。一直到现在,日本企业还有这种把不得
势的人派去修社史的习惯,我们看一般日本公司的社史,都会觉得写得莫名其妙。想想也难怪,受到排挤的人来写
社史,怎么能写好呢?
前面说过,日本军队有轻视情报、轻视兵站的传统,只要看看参谋本部连兵站部都没有,就知道这话说得没错。有
人要说了,不是还有个运输部吗?但运输部不是兵站部,它只管运输手段,不管别的。
情报倒是有一个部,但是比作战部矮一个头。陆大毕业生,成绩最好的去一部,二流的去二部。所以田中义一被轰
到二部去了。
参谋本部还算好的,起码有一个独立的情报部,到了作战部队就更糟糕了。日本军队参谋分三种:作战参谋、情报
参谋和兵站参谋。作战部队是一个老资格的作战参谋,手下带几个初出茅庐的情报参谋和兵站参谋,总之作战第一
。知道了这一点,对于二战时日军为什么老打糊涂仗和饥饿仗,就不会觉得奇怪了。而M军则不一样,据说M军的
作战计划是先从每人每天喝多少可口可乐开始制定的。所以M军打到什么地方都不会有口粮或者弹药不足的问题,
往往还可以匀出口粮来救救难民。二战时M军在欧洲、中国和日本都是这样的。除个人行为外,应该说M军好像还
没有出现过集团抢劫行为,这不是M军“3D纪律8X注Y”执行得好,而是人家没有抢劫的必要。皇军则是走到
哪儿抢到哪儿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至于你信不信 我反正是信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1 23:02    IP属地:未知

田中被分在二部,反而走了运。他学的是俄语,而且很不错。到二部报到以后,就被派到俄国留学去了。田中在
俄国干得很卖力,每星期都拉着认识的俄国人去教堂做礼拜,还参加沙俄军,亲自去掌握第一手资料。到了日俄
战争前夕,他就成了陆军首屈一指的俄国通。

一次伊藤博文出访俄国,想和沙俄谈判解决问题。田中仗着年少气盛,在伊藤面前极力反对与沙俄谈判,让伊藤
大为生气。但是伊藤生气归生气,对田中的才能还是很欣赏,日俄战争时就推荐他去满洲军当参谋。打完日俄战
争回参谋本部时,已经是让人刮目相看了,加上田中又是长州人,“亲不亲,家乡人”,这就升了一级,到一部
去了。

                        田中义一

如果要像以后的规矩那样,田中义一是不能进参本作战部的,因为资格不够。日本陆军把参谋本部的作战部看成
是最重要的部门,只有陆大军刀组毕业生才能进去。一般陆大毕业生的前六名能从天皇那儿得到一把赏赐的军刀,

所以前六名又被称为“军刀组”。其实6个人是一般的说法,刚开始的时候军刀组没有六名,像首期就只有三名,
第二期就只有两名,因为首期学生一共只有10人,第二期就只有9人,很可怜的。一直到第13期(1899年毕业)以后,
正式定员60名,这时候军刀组就正式地定下来是6个人,前10%的意思。但当时陆大招生很严格,宁缺毋滥,所以
经常招不满定员,像第13期实际上就招了41人,首席毕业生是做过关东军司令官、教育总监的元帅武藤信义大将。

就是军刀组也不能全部进作战部,进去的都是些什么人呢?据说都是精英中的精英——陆大毕业生的前五名,
六名虽然有把刀,但是不能进作战部。后来辻政信之所以再三闯祸却还能在参本作战部里混,原因也在这里——
人才不足,一年不就只有5个人吗?找不到那么多萝卜来填这个坑。

但这时日本陆军还没有那么多陆大军刀组来奢侈,所以田中义一也能进作战部。

田中义一到一部以后,写了一份叫《随感杂录》的意见书,从国家战略、军事战略一直侃到军队的组织、制度,
通过儿玉大将就递到山县元帅那儿去了。山县一看,嗯,不错,跟天皇一报告,回来对田中说:“你就搞个帝国国
防方针看看吧。”

这一下田中可算开始出人头地了。

为什么山县要搞这个“帝国国防方针”呢?实在是当时军内吵得不可开交了。为什么吵?为了怎么扩军,扩多少。

怎么回事呢?原来,好不容易走在钢丝绳上打完了日俄战争,山县元帅心里那个后怕哟,总觉得俄国沙皇还要回来
报仇。就提出要把现在17个师团的陆军扩充到50个师团,为什么是50个?因为沙俄在远东地区能动员起来的师团,
据说就是50个。但是山县自己再想一想也觉得不像话了,扩军又不是吹气球,说扩就能扩出来了?就改口说要么平
时25个,战时再扩充一倍。但刚刚走马上任的参谋总长儿玉大将坚决反对,理由很简单:有维持25个师团的国力吗
?这边打俄国人拉下的饥荒,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还上呢。儿玉提出来的建议是增加两个师团,加上近卫师团,一
共20个,战时倍增到40个,这样勉强还能凑合。可是陆军大臣寺内正毅却坚决反对儿玉的方案,干脆一下子提出要
扩25个师团。分两步走,先扩20个,看财政状况再扩5个。

且慢,这里是不是有点在犯糊涂了吧?按逻辑,应该是参谋本部不管家务事,拼命要扩军;而陆军省是**衙门,
从预算角度提出反对才对,怎么这次反了过来?

因为一切都不是绝对化的,寺内陆相这次的表现也很正常——他是做给山县元帅看的。寺内心里是怎么想的,没人
知道。但是那场争吵刚开始,儿玉就因积劳成疾,去天照大神那儿报到去了。儿玉一死,寺内就再也不谈扩军的事
了,从这点看,倒可以猜出当时寺内的意思了。

山县一琢磨,想出了里面的奥妙。心想扯不清楚的话,干脆诉诸文字,白纸黑字,看你们到时候再装聋作哑。就找
田中义一中佐起草一份“明治四十年(1907)日本帝国国防方针”。

田中领命而退,找了一个海军大佐叫财部彪的一起干。既然是“帝国国防方针”,当然就得陆海军一起来。这个财
部彪是什么人呢?他是海相山本权兵卫的女婿,后来做过四任海相,第一任就是在他老丈人内阁里做的。因为有个
了不起的老丈人,财部在海军里一直是很牛的,以前讲到过所谓“统帅权干犯”的问题,就和他有关。

这二位弄出来了一个怎样的“国防方针”呢?请看下面:
[ 本帖最后由 三雇茅驴 于 09-11-01 13:56 编辑 ]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至于你信不信 我反正是信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1 23:07    IP属地:未知

这二位弄出来了一个怎样的“国防方针”呢?请看下面:

日本应该在维持满洲和朝鲜的权益的同时,将向亚洲南部发展的南北并进作为国家施政的大方针。妨碍这个方针的
可能敌人是俄罗斯、美国、德国和法国。

对于这些敌人,采取攻势战略在海外击破。对俄罗斯的战略:在南满集结兵力,北上击破,攻占海参崴。对于美国、
德国和法国的战略,首先击破其在东亚的海上势力,然后伺机而行。

为此,陆军平时需要25个师团(战时扩到50个师团),海军需要建设由8艘战列舰、8艘巡洋舰组成的八八舰队。

这些胡话如果只是陆军说说也就算了,怎么一直挺明白的海军也一起跟着发高烧了?

海军是出于一种危机感。但这不是“保家卫国”的危机感,而是出于对日本海军的存在方式问题所抱的危机感。和
陆军的遭遇不同,世界历史上,凡是大胜利以后,要求陆军裁军的呼声当然也有,但一般都仅仅是要求裁减到开战
以前的水平就行,而海军一般都会被要求很大的裁减,这是因为维持海军的开销实在太大。但这对于在甲午、日俄
两场战争中连克两大强敌,为陆军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支持的日本海军来说,这种裁军是不可忍受的。陆军在事关
明治**存亡危机的南西战争中的作用和表现,使得原来“海陆军”的提法变成了“陆海军”,海军则成了陆军的
阴影下可有可无的存在,说话没人听,总理大臣捞不着做,经费也只是全部国防预算的10%左右。现在好不容易混
出来了,还想让海军重吃二遍苦、重受二茬罪,是万万不可能的。所以海军一定要找个能吓唬人的假想敌出来,以
证明海军不能裁减。

大清、俄国的海军都已经没有了。大英帝国倒是有海军,而且在远东就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存在,但一来是盟国,把
人家设想成假想敌有点太亏心;二来皇家海军的实力实在太强,日本海军虽然赌徒习气极浓,但还没有到后来那种
疯狂的地步,不会天真到梦想和大英帝国作对还能落个什么好。法国本来就不太给人什么危险的感觉,而且法国在
远东的军事力量特别是海军力量,不太引人注目,剩下来的就只有德国和美国了。

将德国列为假想敌是很可行的。首先日俄战争时,德国不遗余力地支持了俄国,对日本很不友好;德皇威廉二世又

是“黄祸论”的积极鼓吹者德国当时正是雄心勃勃要向海洋进军的时候,威廉二世有句名言:“别人在瓜分大陆

和海洋,而德意志只能抬头看着蔚蓝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是看看德国皇家海军的动向,就知道德国人再
怎么闹,其实都和日本毫无关系。德国人的向海洋进军,不过就是加强了基地分别在多佛和直布罗陀的本国舰队和
海峡舰队,缩小基地分别在马耳他和香港的地中海舰队和中国舰队,废止太平洋、北大西洋、南大西洋和印度这四
支舰队。——因为德国人的所谓《舰队法》,是针对英国去的。

所以要说德国是威胁,也能说得上,但是还是有点亏心,也没有什么说服力。所谓好事成双,结果在这个名单上又
加了一个美国。

海军认为,陆军搞这个国防方针就是问**要钱,海军也不要白不要。怎么要呢,干脆把剩下来的所有海军国家
一古脑儿全部列出来,全是敌人,你再不给钱,咱们就玩完儿啦。美国,就这样成了日本的假想敌。
[ 本帖最后由 三雇茅驴 于 09-11-01 14:01 编辑 ]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至于你信不信 我反正是信了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11-01 14:24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blovecob 于 09-10-31 23:41 发表
我费劲写了一个关于感*冒的帖子,也审起来没完。
爱卡啊。。。。
楼主继续。

其实一直到现在还是这样。日本外交往往出乎人们意料,仔细一看,经常是出于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像小泉首相
的J国参拜问题就是这样。小泉在出任首相以前,从未参拜过J国神社,为了“日本遗族会”的选票揽来了这个活
儿,不惜和中韩反目。日本人就是这样的近视,为了眼前的、个人的或者小团体的利益而不顾其他。
只要是能正常思维的政治家,肯定不会同意这样的“国防方针”。开什么玩笑,上下嘴皮这么一动,就要和全世界
为敌了?没有明显列入这个敌对国名单的,就只有超级大国大英帝国一家了,但是美国是英国的亲侄子,你动了侄
子,人家大叔能跟你罢休?(当然现在是叔侄关系倒了过来。)
所以作家司马辽太郎在谈到日俄战争后的日本时,用了这么一个比喻骑在马上的喝醉了的狐狸。为什么是狐狸?
太狡猾,一切唯利是图,没有任何国际信用。
....................................................................................



西园寺公望   
注:西园寺公望在出任第二次伊藤博文内阁文相时曾表示:“必须使国民性情活泼开朗、正大有为,不要使之陷于慷慨

悲壮、偏颇奇癖。现在社会上往往以衰世逆境中人为楷模,让年青人效仿。这种作法会留下弊害,与国家今天的繁荣昌

盛不相配。致力发展教育是世界大势所趋,应加强思考文明盛衰道理的教育”。他主张排除过激主义,要心怀世界,以
求进步。这是西园寺公望的一贯主张,一生也没有放弃。西园寺经常对他的孙子西园寺公一说:“天皇当作神来对待

是不对的,应把他当人来看。”表现出西园寺公望是一名自由主义者,对日本国粹主义化有抵抗情绪。


   西园寺公一是西园寺家的长孙,自幼继承公爵爵位。是中日友协创始人,被Z恩来称之为日本在中国的“民间大使”。
..........................................................................................
所以这个“国防方针”,被当时的总理大臣西园寺公望理所当然地拒绝了。
西园寺公望总理就一句话:没钱。就再也不理那拨了,实际上把那拨给晾了起来。
但是,那拨人可是滚刀肉,绝不肯善罢甘休的。1910年日韩合并以后,陆军又以朝鲜防卫为名再次提出要求,与此
同时,海军也提出了要和英俄德美开展军备竞赛、增加经费的要求。西园寺首相还是以不变应万变:“没钱”。打
日俄战争欠的债还没还清呢,上哪儿去找钱?再说了,现在议会里有那么多自称是“政党”的团伙,一不小心就会
被他们找着茬攻击,哪那么容易就给你们钱。
但是,社会的潮流是不可抗拒的。甲午、日俄两场战争的胜利而带来的梦想和幻觉,战后处理带来的失望和愤慨,
主流知识界的堕落,伴随着扩张主义的极度膨胀。到现在为止,还有最后一道防波堤——政治在阻挡着最坏事态的
发生。但是,就像已经再三说明了的,这道政治防波堤其实是漏洞百出的。扩张主义的思潮,肯定能找到漏洞之所
在,将其扩大,最后冲毁政治防波堤,把战争的洪潮淹没整个亚洲
[ 本帖最后由 三雇茅驴 于 09-11-01 14:28 编辑 ]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至于你信不信 我反正是信了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11-01 14:34    IP属地:未知

3陆军有个杀手锏

过了几年,到了明治、大正交替的明治四十五年、大正元年,也就是1912年。这时的陆相是上原勇作,这可是位
人物,千万得记住了。当时的陆军三大衙门几乎全是陆大毕业生了,这位可以说是陆大生以前旧军人最后的一位
了,做遍陆军三大衙门主官:参谋总长、陆军大臣和教育总监。整个日本陆军史上做遍这三大衙门主官的,除了
这一位,就只有后来战败自杀的杉山元一人,连后来的甲级战犯第一人东条英机都比他少做了一个教育总监。上
原勇作在日本陆军中有巨大的影响力,反对宇垣裁军,日本陆军一直有所谓“皇道派”和“统制派”之分,这位
可以说就是孵出皇道派这只怪蛋的“母鸡”。

经常能够听到所谓“皇道派”和“统制派”,其实就像《格里弗游记》里面说的“大头党”和“小头党”,目标
是一回事。你不看“皇道派”的统帅荒木贞夫和“统制派”的头领东条英机,都坐在东京远东军事法庭的审判席
上吗?他们的区别只是在手法上的区别。

所谓“皇道派”主张“天皇亲政”,主张“清君侧”,不要**;而“统制派”则主张对**施加压力。1936年
二二六事件以后,皇道派元气大伤,成了统制派的天下,到最后统制派就干脆成了**。

这位上原找出来了一道裂缝,西园寺总理不是不肯答应再给陆军扩两个师团吗,那大家就别干了。1912年12月2
日,上原陆相提出辞职,陆军不派人继任陆相,传媒称“陆军罢工了”,**缺大臣,这就垮了台。

军人这一下子总算找到了怎么爬到**头上去的方法了。明治三十三年(1900)当时的山县内阁弄出来的这个军部
大臣现役武官制,到现在总算被军人们用上了。以后的日本军人(后来又有了一个新名字“昭和军阀”,不过现在
还是大正年间),只要**不合自己口味,立即收回军部大臣,**就这样成了他们手中的傀儡。

到了大正二年(1913),山本权兵卫组阁时,也觉得这条太不像话,就把这个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给废除了,代之
以预备役军官也可以出任军部大臣。陆军当然拼命反对,但是山本权兵卫是海军的实力人物,日俄战争以后,海
军已经不是过去的小二子了,陆军不能随便欺负他们了。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一条给废了。

废了是废了,但是从来就没有执行过,更不要说1936年广田内阁又重新恢复了这一条。

但管它执行不执行,有这一条总比没这一条好,会不会有人这么说?陆军也是这么想的!陆军就赶紧找出了对策:
改革。陆军搞了一个“陆军省、参谋本部、教育总监部关系业务担当规定”,把三衙门的活儿再重新排了排,
原来陆军省的动员计划、治安维持的活,全转移到参谋本部去了,人事也得和参谋本部、教育总监商量着办。
那陆军省还有什么权?没了,这一下你谁来当陆相也动不了陆军一根毫毛啦。这其实就是以后陆军更加桀骜不
驯的由来。所以说,有时候好的愿望不一定有好的结果。只要天皇领军这一条还在,你怎么改都没用。

陆军准备好了后路,回过头来跟山本算账来了。这次打的旗号是“反腐败”,面子上的事情是海军在西门子买

东西的时候,有人吃了回扣,其实是以山县有朋、上原勇作为首的陆军在向海军反攻倒算。这次陆军是使出了
吃奶的力气,全部传媒(那时也就报纸什么的,没电视,也没网络)连篇累牍发表各类内幕消息,气坏了的民众
也就“自发”地上了街,把个国会议事堂给包围起来了:奶奶的,海军贪污,你海军大将还当着总理大臣?快
下台。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至于你信不信 我反正是信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11-01 14:36    IP属地:未知

3陆军有个杀手锏
过了几年,到了明治、大正交替的明治四十五年、大正元年,也就是1912年。这时的陆相是上原勇作,这可是位
人物,千万得记住了。当时的陆军三大衙门几乎全是陆大毕业生了,这位可以说是陆大生以前旧军人最后的一位
了,做遍陆军三大衙门主官:参谋总长、陆军大臣和教育总监。整个日本陆军史上做遍这三大衙门主官的,除了
这一位,就只有后来战败自杀的杉山元一人,连后来的甲级战犯第一人东条英机都比他少做了一个教育总监。上
原勇作在日本陆军中有巨大的影响力,反对宇垣裁军,日本陆军一直有所谓“皇道派”和“统制派”之分,这位
可以说就是孵出皇道派这只怪蛋的“母鸡”。
经常能够听到所谓“皇道派”和“统制派”,其实就像《格里弗游记》里面说的“大头党”和“小头党”,目标
是一回事。你不看“皇道派”的统帅荒木贞夫和“统制派”的头领东条英机,都坐在东京远东军事法庭的审判席
上吗?他们的区别只是在手法上的区别。
所谓“皇道派”主张“天皇亲政”,主张“清君侧”,不要**;而“统制派”则主张对**施加压力。1936年
二二六事件以后,皇道派元气大伤,成了统制派的天下,到最后统制派就干脆成了**。
这位上原找出来了一道裂缝,西园寺总理不是不肯答应再给陆军扩两个师团吗,那大家就别干了。1912年12月2
日,上原陆相提出辞职,陆军不派人继任陆相,传媒称“陆军B工了”,**缺大臣,这就垮了台。
军人这一下子总算找到了怎么爬到**头上去的方法了。明治三十三年(1900)当时的山县内阁弄出来的这个军部
大臣现役武官制,到现在总算被军人们用上了。以后的日本军人(后来又有了一个新名字“昭和军阀”,不过现在
还是大正年间),只要**不合自己口味,立即收回军部大臣,**就这样成了他们手中的傀儡。
到了大正二年(1913),山本权兵卫组阁时,也觉得这条太不像话,就把这个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给废除了,代之
以预备役军官也可以出任军部大臣。陆军当然拼命反对,但是山本权兵卫是海军的实力人物,日俄战争以后,海
军已经不是过去的小二子了,陆军不能随便欺负他们了。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一条给废了。
废了是废了,但是从来就没有执行过,更不要说1936年广田内阁又重新恢复了这一条。
但管它执行不执行,有这一条总比没这一条好,会不会有人这么说?陆军也是这么想的!陆军就赶紧找出了对策:
改革。陆军搞了一个“陆军省、参谋本部、教育总监部关系业务担当规定”,把三衙门的活儿再重新排了排,
原来陆军省的动员计划、治安维持的活,全转移到参谋本部去了,人事也得和参谋本部、教育总监商量着办。
那陆军省还有什么权?没了,这一下你谁来当陆相也动不了陆军一根毫毛啦。这其实就是以后陆军更加桀骜不
驯的由来。所以说,有时候好的愿望不一定有好的结果。只要天皇领军这一条还在,你怎么改都没用。
陆军准备好了后路,回过头来跟山本算账来了。这次打的旗号是“反F败”,面子上的事情是海军在西M子买

东西的时候,有人吃了回扣,其实是以山县有朋、上原勇作为首的陆军在向海军反攻倒算。这次陆军是使出了
吃奶的力气,全部传媒(那时也就报纸什么的,没电视,也没网络)连篇累牍发表各类内幕消息,气坏了的民众
也就“自发”地上了街,把个国会议事堂给包围起来了:奶奶的,海军贪污,你海军大将还当着总理大臣?快
下台。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至于你信不信 我反正是信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