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中俄风情
2024年8月5日下午2时许,我们兄妹4人驱车来到了位于黑河市郊的中俄民族风情园,这也是我出行计划中的一个环节。
大门非常明显的俄罗斯建筑风格~
简单明了的导览图~
这个风情园是需要购票的~
购票入园~
安排这个中俄民族风情园的想法也是让哥几个进一步开开眼界,了解下异国风情~
这里是拍照打卡区~
要是真的俄罗斯大马戏那可真中看~
真的有马戏在演出,可惜我们时间不宽裕,不能进去看了~
这里面玩的东西不少~
这个俄罗斯小姑娘很勇敢哦~
这会儿的天气又晴朗起来 了,人家有心眼儿的都打着伞,我们只能顶着日头游玩儿了~
环境不错,风景也蛮好的~
这火车头也是俄式的~
俄罗斯这个民族对绿色情有独钟,你看这房顶真绿呀~
这里面貌似一个展览馆,我们决定去看看~
门口拍照的这伙人我判断是同学聚会~
原来这里有一个叫做新马土生华人的展览、
这对我们来说是个陌生的领域~
走进室内,便被这浓浓的俄罗斯氛围所包围了~
墙面有图文展示,待我仔细品读~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土生华人,对你我而言,可能都显得陌生。
然而,这个略显陌生和土气的名字所对应的群体,曾经是那么的贵气和洋气!这个极为特殊的族群,创造过辉煌,拥有过荣耀。
中国人 “ 下南洋 ” 历史悠人数众多,一部东南亚华侨史,就是华侨与侨居地人民友好相处的历史。
在许多地区,部分华侨男子与土著女子通婚,形成--土生华 人。
土了华族次族群一生华人文化是华侨与当地民族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相五碰撞、对话与融合的结果,是跨文化交流的产物,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极具文化多元化的特征。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让我们走进展览,一同领略新马土生华人历史文化的丰富多彩,感悟文明交流互鉴的巨大作用,进而认识建设一带一路 ” 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
中国是礼仪之邦。
华侨先辈将尚礼之风带到海外、传之子孙。
土生华人的人生礼仪习俗遵循中华传统,又处处可见马来元素,其中婚礼尤为隆重;后期,随着其生活方式逐渐西方化,又增添了西洋元素。
土生华人是民族交融的结品,生活中多种文化和谐共生。
在穿着上,峇峇以中式为主,娘惹则较为马来化。娘惹的服饰装扮兼收马来、中华和西洋等元素,展现出融合之美。
土生华人久居南洋,饮食习惯深受当地影响。
其特有的“ 娘惹菜",在保持中华传统的基础上,集合印度香料、马来咖哩等各方饮食文化精华,堪称自成一派的美食。
众人拾柴火焰高。本展览由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自华侨博物院引进,这是南北馆院跨越 3700 公里的第三次合作。感谢华侨博物院将新马土生华人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送进北疆黑河,让我们感受到一场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多元文化盛宴!感谢中俄民族风情园,让“ 诗与 “ 远方 ” 更好融合,在五一假期与我们携手为观众朋友送上一份文化礼物!祝观众朋友们五一国际劳动节快乐!
墙面上俄罗斯的油画~
这个大铃铛可不小~
我们在中俄风情园的林荫下溜达溜达,呼吸下午后清爽的空气,感觉不错~
套娃配合着俄式建筑,简直就是置身国外的感觉~
三哥有点走累了,想坐椅子上休息会儿,一个人太孤单了,我们去陪你歇~
如果穿着礼服戴着礼帽拄着文明棍儿,在这个建筑前拍张照片,是不是能拍出***的时代感~
三哥歇息完毕,大踏步的走过来了~
这里是拍婚纱照的首选之地~
这里面有吃的售卖~
房间布置的好有情调,走进这里,就好像走进了俄罗斯的家庭一样~
和心爱的人坐这里喝上一杯卡布奇诺该是多么浪漫的一件事情哦~
前面是俄罗斯风情街~
人们更喜欢去这里逛~
感觉这个凉亭不是俄式的,在这个环境中差点意思~
曲径通幽处~
有不少电影和电视剧都在这里取的景~
《老农民》也在这里取过景~
《黑河风云》这部电视剧我还真没看过,有机会看看~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我看过,没想到还在黑河取过景~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玛利亚家就在这里~
这就是玛利亚家~
电视剧拍完了,这里 就闲置了~
这里面有《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展示介绍~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作者感谢我国拍了这部电视剧~
剧照~
我看过这部电影,电视剧还没看过,有机会要看看~
拍摄花絮~
女兵们的顽强代表了这个战斗民族的气概~
向英勇的苏联女兵致敬~
女兵们在欢呼胜利~
女兵们原本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
战斗力成长~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是苏联文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该部作品的作者也是参加了卫国战争的一个老兵,所以他能写出真情实感~
这是一部不朽的作品,女兵们的精神值得一代代人传承~
走出展厅,我继续向前寻找我的兴趣点~
这个小桥很有意境~
我想这些在,《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里都会找到痕迹~
这又是谁家呢?待我进去看看~
屋里还真有东西~
我喜欢这里的环境,就放慢了脚步~
怪不得剧组喜欢来这里,拍俄罗斯题材的电视剧这里是首选取景地~
小桥不少,风格都是一样的~
往前走,游客也多了起来~
波琳娜家
这里又是一个重要的取景地~
此处曾是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角色波琳娜的住所。
战争让她失去了丈夫,年纪轻轻便成为寡妇。
然而,波琳娜以她开朗、活泼的性格勇敢面对生活的残酷,频繁的约会和聚会使得士兵们对训练产生了懈息。
俄式的壁炉~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上级决定派遣一批女兵前来。
正是这一举措,引发了这个故事。
战争结束后,波琳娜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逐渐成为附近地区小有名气的文学家。
她便是坐在这张不大的书桌前,用一支支墨笔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化为文字,以此纪念这得来不易的和平生活。
玛利亚家
这儿曾经被作为《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的准尉瓦斯科夫的指挥所。
女主人玛利亚把一半房屋出租给准尉作为指挥所。
突然一天上级发来通知书,说她的丈夫牺牲。
玛利亚在伤痛之中知道准尉对自己的一片真心。
战后,玛利亚常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对现在美好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准尉、对曾经在这里战斗、牺牲的女兵们的怀念。
此情此景,勾起了我再看一遍《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电视剧的欲望~
再见了,这个有故事的人家~
这个有异国情调的地方真的让人很舒服~
好长的木栈桥~
看石头上的字这里应该还有些鄂伦春的元素~
那这个高台一定与鄂伦春相关了~
这里似乎有些热闹要看~
石头上的字是兴安猎神~
古老的图腾,鄂伦春的传承~
巍巍的大兴安里面住着世世代代的鄂伦春人~
世世代代,繁衍生息~
图腾柱~
我的理解就是越丑的图腾越赈灾辟邪~
古老,神秘~
这相当于鄂伦春族民居的扩大版吧~
硕大的木雕艺术~
从两边的侧门能进到内部~
民俗展演厅~
吉祥的图腾~
鄂伦春生活的还原~
以狩猎为生的生活在大小兴安岭的鄂伦春人~
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兽皮是鄂伦春人过冬的必需品~
天作房,地作床,鄂伦春人的生活能力就是强~
渔猎和狩猎,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本领~
秋天来了,储存些山里的野果子留着过冬吃~
一代又一代的鄂伦春人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狩猎之余,也有他们的欢乐~
围柴取暖~
萨满,本以为是满族人的专利,鄂伦春也搞这一套看来~
走进兴安岭,走进鄂伦春~
从鄂伦春风情园出来,我又发现了一个我感兴趣的点,侵华日军在中俄边境修筑的17处军事要塞之一的法别拉要塞,我之前看过虎头要塞,也看过东宁要塞,那再看看这个法别拉要塞,我的历史课就又多上了一节~
看法别拉要塞要走木栈道上去~
走上木栈道回头就能看到鄂伦春风情园~
碰到从木栈道上下来的一个游客说上面啥也看不到,建议我们不要上去了。好吧,听人劝吃饱饭,我们也就折返回来了~
这里已经拉开了篝火晚会的架势~
这个草棚子的草假的不能再假了~
又让我想起了复活节岛上莫名其妙的石像~
婀娜美丽,能歌善舞的鄂伦春姑娘~
偶遇俄罗斯大妈和小姑娘,本想拍张合影,无奈小姑娘挺害羞,作罢~
至此,我们俄罗斯风情园的参观基本接近尾声了~
不出国门了解异域文化,也算偏得了~
越走离景区大门越近了~
又路过这个打卡点~
我喜欢这个风情园的大门,太有对岸的特点了~
我们还算挺快,一个多小时就游完了俄罗斯民族风情园,下午3点多,我们就离开景区大门了。我们用比较短的时间,游完了俄罗斯民族风情园的精华部分,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