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沃尔沃XC Classic论坛 >  歼七的故事(全文更新完毕)

发表于 2017-03-06 08:05    IP属地:未知

  照相枪也是火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歼-7 飞机安装的也是西北光学仪器厂生产的 7 型照相枪,是一种记录射击效果的小型照相机。能够拍摄机炮、火箭弹武器射击范围内的目标和瞄准攻击画面以及导弹发射状态下的瞄准攻击画面,通过对胶卷的判读来检查和评价实战或训练中飞行员瞄准射击的准确性和实际战果,同时也可以了解飞机的操纵情况。照相枪快门与射击按钮联动,可以将连续拍摄下来的画面存储到 16 毫米胶卷上,与 3 型延时机构交联使用,可使照相枪在飞行员松开射击按钮停止射击后,在装定的一段延时内仍继续拍照,有利于对目标的毁伤状况进行确认,而在训练中也可单独使用照相枪进行模拟射击。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3-06 08:43    IP属地:未知

军械系统
  歼-7 飞机配装有航空机炮、空空导弹、空空火箭弹等多种武器。歼-7 飞机安装的是口径为 30 毫米的 30-1 型机炮,是西安昆仑机械厂(847 厂,现在的西安昆仑工业公司)仿制苏联 НР-30 型管退式单管航空机炮,其采用后坐力加燃气复进,靠射击时产生的火药燃气压力带动各活动部件自动完成全部射击循环。机炮由炮管、进弹机、冷气装弹机构、炮箱、机心、电发火机和总装零件共 6 种部件、163 种零件组成,结构简单,装拆方便。全长 2.15 米,宽 0.18 米,高 0.186 米,重量 66 公斤。采用电操纵射击,射击初速为 780 米/秒,射速 900 发/分钟,寿命为 2,000 发。机炮供弹方式为弹链弹带供弹,装弹方式为气压装弹,弹药类型一般为杀伤爆破燃烧弹。由于机炮后坐力较大使炮体在连续射击时前后窜动剧烈,使得进弹系统与输弹导接口处对准性差,从而降低了进弹系统工作的可靠性。且由于采用管退式工作原理,基本构件和运动件的质量占全炮质量的比例较大,加上运动件的速度高,所以炮体零件所受的撞击力较大而容易破坏。为此在使用上只能采用增加零备件的方法来弥补。由于采用瓦斯筒结构,射击后清除瓦斯筒内的火药残渣较麻烦,维护比较困难。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3-06 08:46    IP属地:未知

  随着空战对航空机炮射击精确性的要求进一步提高,30-1 型机炮的射速已经难以满足的要求,因此歼-7III 飞机换装了射速更高的 23-3 型机炮,该机炮同时也装备歼-8 I、歼-8II 等型飞机。23-3 型机炮是西安昆仑机械厂参照苏制 ГШ-23 机炮研制的一种气退、滑动机心式双管航空机炮,其结构和工作原理与 30-1 型机炮不同,是利用炮管引出的火药燃气压力,带动各活动部件的后退与复进,自动完成两根炮管的全部射击循环。机炮由炮管、电发火机、缓冲器和进弹机这四个组件组成,并列两根炮管,各配有一套互相联动的滑板闭锁机构,而全炮的其它机构则共用一套,整个机炮活动部件质量小,体积紧凑。当第一根炮管射击后,从该炮管引出的燃气进入第二根炮管的燃气筒内推动第一根炮管的滑板闭锁机构后退。与此同时,进入第二根炮管燃气筒的燃气,推动本身炮管内的滑板闭锁机构复进。两根炮管的滑板闭锁机构通过联动机构协调后退和复进运动,共用一个进弹机给两根炮管的各自机心供弹,左、右炮管连续不断地交替射击。机炮采用火药燃气弹进行装弹和再次装弹,机炮的燃气弹室可每次装填三发燃气弹。采用火药充弹改变了国产机炮长期沿用的冷气充弹方法,因而使结构大为简化。不再需要提供气瓶、管道等设备,简化了系统并减轻了飞机的载荷。由于每个滑板闭锁机构的后退与复进都是在火药燃气的作用下完成的,这使复进的运动时间与后退的运动时间一样短,因此每个炮管的射速比同口径的单管机炮相比也高得多,故双管的整体射速达到 3,000~3,400 发/分钟,远远高于同口径的 23-1 型单管机炮(23-1 型机炮的射速仅 850 发/分钟),双管炮的射速虽然比同口径的单管航炮成倍地提高,但是体积和质量增大不多,重量只有 50.5 公斤(不带炮口消焰器)。因此综合性能较好,威力与同口径的多管旋转式机炮接近,且比多管旋转式机炮在飞机上布置更为简便容易。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3-06 08:47    IP属地:未知

  机炮的供弹导链系统是环状闭合式的,由输弹导管、弹链导向器、装弹导槽、环形导轨等四部分组成,环形导轨安装在座舱后面的油箱槽上。歼-7 飞机备弹 60 发,歼-7 I、歼-7II 飞机备弹 120 发,歼-7III 则备弹 200 发,弹药类型一般为杀伤爆破弹或穿甲燃烧弹。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3-06 08:47    IP属地:未知

  歼-7 飞机是国产歼击机机载武器由以机炮为主转变到以导弹为主的转折机型,从歼-7 到歼-7 I、歼-7 II,机炮由一门增加到两门,而到歼-7E、歼-7G 又减少到一门。而空空导弹则从两枚增加到最多可挂四枚,从只能尾追定轴发射提高到全向离轴发射。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3-06 08:50    IP属地:未知

  歼-7 飞机最先使用的霹雳-2 导弹是西安东方机械厂(844 厂,现在的西安东方机电集团公司)在苏联的 К-13 型空空导弹基础上仿制并改进而成的,后来株洲发动机厂也进行了生产。采用鸭式气动外形布局和模块化舱段结构,由导引头舱、舵机舱、战斗部舱、光学引信舱和发动机舱共五部分组成。两对三角形舵面位于舵机舱所在的圆柱形弹体外侧,两对后掠梯形弹翼位于发动机舱所在的圆柱形弹体尾部,两组弹翼均呈十字形配置。导引头采用硫化铅红外探测器,固体火箭发动机由铝合金制成。
      霹雳-2 导弹的弹长 2.84 米,弹径 0.127 米,翼展 0.609 米,弹重75.3公斤,最大射程 7.6 公里,最小射程 1.5 公里,最大速度 M2.5,最大过载 11g,战斗部重 11.4 公斤,有效杀伤半径 10~11 米,可以在昼间简单气象条件下对敌机后半球进行攻击。
       由于霹雳-2 导弹受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导弹本身的机动性、抗阳光以及其他干扰的能力也比较差,并且只能从尾后攻击敌方飞机,难以适应现代空战环境的要求。为了提高导弹的性能,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612 所,现在的洛阳光电技术发展中心)从 1964 年 10 月开始对霹雳-2 导弹进行改进研制,代号为霹雳-2-15,增大了导弹的弹翼和舵面面积、提高了红外导引头的接收灵敏度、减轻弹体重量以及减小了近炸引信延时时间等。之后又改进出霹雳-2 乙型,增大了红外导引头的探测距离,提高了抗太阳及天空背景辐射干扰的能力,调整了光学引信的灵敏度并提高引信工作可靠性。1981 年 10 月定型投入批量生产,成为八十年代歼-7 II 型飞机的主要导弹武器装备。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3-06 08:50    IP属地:未知


机翼下的霹雳-2 导弹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3-06 08:52    IP属地:未知

  1980年代国内另外一种被歼-7 飞机广泛使用的红外制导空空导弹是霹雳-5 乙型,该导弹是空空导弹研究院参照缴获的美制 AIM-9D 空空导弹残骸进行设计的,采用鸭式气动布局,由控制舱、战斗部舱、引信舱、发动机舱等四个独立的舱段以及翼面组成。弹长 2.892 米,弹径 0.127 米,翼展 0.657 米,弹重 84.6 公斤,最大射程 16 公里,最小射程 1.3 公里,最大速度 M2.2,最大过载 30g。
      导弹前端为钝头光学整流罩,内装红外导引头,导引头是采用压缩空气致冷的硫化铅,灵敏度较霹雳-2 的导引头更高,具有抗背景辐射干扰的能力,对太阳的盲区也减小了。战斗部采用高爆炸药,有杀伤破片型和连续杆型两种,前者配用红外近炸引信,后者配用无线电近炸引信。这两种类型的战斗部及其近炸引信可以互换使用,战斗部总质量为 11.5 公斤,有效杀伤半径为 10 米。红外近炸引信的抗干扰能力强,起爆可靠性高。动力装置采用一台固体火箭发动机,圆柱形弹体由合金钢管制成。双后掠鸭式舵面在弹体前端,带陀螺舵的梯形弹翼在弹体尾部,前后串列配置在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上。
       霹雳-5 乙型导弹于 1986 年 9 月设计定型并在汉中南峰机械厂(202 厂)投入批生产,进入中国空、海军装备歼-7,歼-8 系列飞机。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3-06 08:52    IP属地:未知


霹雳-5 乙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3-06 08:54    IP属地:未知

  由于霹雳-2 乙及霹雳-5 乙导弹的导引头灵敏度低,抗环境干扰能力差,导引头的探测角度不超过 3.5 度。由于探测角度非常狭窄,瞄准发射范围较小,这就要求飞机在导弹发射前必须精确地对准目标,只能进行定轴发射,这在实际空战中往往难以做到,已难以满足现代空战的需要。
       1980年代随着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改善,中国也得以接触到西方先进空空导弹的技术。霹雳-7 导弹是株洲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依照法国马特拉公司的 R550“魔术”近距格斗空空导弹仿制的,用以满足新一代歼击机的作战使用要求,具有自动搜索截获、大机动过载和离轴发射以及较高的毁伤目标能力。
      霹雳-7 导弹弹长 2.75 米,弹径 0.157 米,翼展 0.66 米,弹重 90 公斤,最大射程 14 公里,最小射程 0.5 公里,最大速度 M2,最大过载 35g。导弹采用低阻大过载双鸭式气动外形布局,四片固定式切梢三角形前翼位于导弹头部,其后为四片活动式前段梯形、后段三角形组成的舵面,四片后掠梯形弹翼位于导弹尾部,弹翼固定在一个能绕弹体纵轴旋转的套筒上,发射后能自由转动使导弹横滚稳定。各翼面和舵面呈十字形布置并位于同一平面,导弹的俯仰和偏航由两对舵面偏转进行控制,横滚由俯仰舵面差动偏转进行控制,横滚稳定由弹翼旋转保证。鸭式舵面位于导弹重心之前,同装在尾部的大面积弹翼相配合,可减少舵面偏转的响应时间,增大舵面产生的气流分离相适应的最大平衡攻角,提高了导弹的机动性,从而获得近距大过载发射和格斗能力。
       该弹在结构上分为由卡箍相连接的前、后两个舱段,而不是像霹雳-2 或霹雳-5 那样按导弹各部件分为多个舱段,这样以利于使用维护。前舱段又称为制导控制舱或电子舱,内装导引头、电子组件、伺服机构、电池、自动驾驶仪和红外近炸引信等,后舱段内则装战斗部和固体火箭发动机。红外导引头采用氮气致冷的锑化铟红外探测器,灵敏度更高,最大跟踪偏转角 ±30 度。战斗部总重 12 公斤,采用红外近炸引信,有效杀伤半径 10 米。1987 年通过鉴定投入批生产,主要装备在歼-7M 系列飞机上出口。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