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爱卡自助游 >  普桑老爷车藏地行(2011川进、青出,珠峰大本营。2012滇、川北进,新出)

发表于 2013-04-08 07:10    IP属地:未知

要出个长差,向大家请假。
回来再更新。
不好意思啦!
做人应做雅人,行商要为儒商。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04-11 13:22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梦想天下行 于 13-04-11 05:38 发表



出差回来了,让大家久等了。不好意思!



走出新藏线,俺对着219国道的“0公里”石碑发感慨,可尽兴的感慨,也打发不了肚皮。
俺拍完照片驾车就跑,跑进叶城县,找住处,洗澡。
自从狮泉河出来后,三天两夜,俺就没见到沿途哪儿有个澡堂子。现在,在关照肚皮里面之前,先把肚皮外面打理干净。洗完澡,换了一套“喝茶”的衣服,俺才从建筑工地的农民工群体中爬出来,这样走在街上,总算是没有丢了俺家乡父老乡亲们的脸面。
出去找吃的,就在宾馆侧的川菜馆中点了几个菜,胡乱地吃喝一通。
俺正吃饭时,小孙电话俺,问俺为他订的房间。小孙还告诉俺,说长沙的驴友巳去和田,准备走沙漠公路向回返。
酒足菜饱,人也找回了精神头。俺走出饭店在街上转,三转两转,又转进了一条美食街。
看有维民烤肉串,俺近前站着看。这肉串也是十元钱一串,个头也与狮泉河那边一样大。站那看,羊肉烤出的香味直向俺的鼻孔眼里钻,香呀!若嚼着这肉串喝啤酒,幸福的日子赛神仙。
俺思量着,若把肚皮里面的东西摆放整齐腾点空,喝着啤酒再吃它三、四串肉串是没问题。俺问维民是否能喝酒,他说不能喝。俺说啤酒也不行吗,他说只要是带“酒”字的都不行。俺问那怎么办?他指着对面的川菜馆说,说你可在那喝,俺把肉串给你送过去。
这小子说得!俺坐在人家川菜馆里喝啤酒,怎能不点两个菜装样子。可俺肚子里的东西巳够多,就是腾点空,也是为了装肉串。你说俺点了菜,又不吃,这不是浪费吗?
算了,不吃了,反正俺还要在这维族的地盘上混几天,这肉串肯定是缺不了。
回去睡觉。
913日天不亮,俺吃完早点就动身,奔喀什。
叶城到喀什258公里,途中有个地方叫英吉沙,是维刀的著名产地。因急着到喀什检查、保养车,俺也没停,直接跑到喀什,跑到上海大众的4S店。
正检车,小孙电话俺,说他也巳经到喀什,巳找好住处,并将酒店的地址靠诉俺。俺让小孙闲暇时,上网查查帕米尔高原的有关资料,主要是论证一下那儿的风光与西藏有什么不同。这点,对于俺和小孙讲,显得尤为重要:若帕米尔高原的风光与西藏不一样,这喀什地处祖国的最西端,俺一辈子也不知是否能来第二趟,这次,这帕米尔无论如何都不能错过。但俺也有顾虑,若帕米尔与西藏那边的景大同小异,俺跑到那儿一看,岂不落得一场扫兴。
给小孙布置完“任务”,俺也没闲着,俺电话北京的孙兄弟,向他咨询。孙兄弟这人真不错,很是热情。他给乌鲁木齐摄影协会的“老大”打电话,了解帕米尔高原的风光如何如何,然后又电活俺“如何如何”了一番,足足忙活了好一会。
谢谢孙兄弟!
直到俺现在堆文字,才在网上查找了一番,找到了一个展现帕米尔高原的风光的视频链接,现帖出。
*****
看完这段视频俺感觉,帕米尔高原上的景色与青藏高原相比,大同不小异。说她“不小异”,是因为帕米尔的山与川藏那片相比,山的相对高度看起来差不多,可她比川藏那片视野开阔。与藏北和阿里地区相比,可能是因为她的山峰相对高度高、距人近,帕米尔的山峰更显得别样的雄浑。
所以,现在觉得这次没去帕米尔高原有点可惜,不怕,以后去新疆吃肉串时再去。
检完车,俺与小孙汇合,睡午觉。
睡醒午觉后,俺爬起来就向外面跑,俺要去参观艾提尕尔清真寺,还有噶尔古城。
小孙找的这住处,是尤木拉克协海尔路上的如家西域广场店。这里距艾提尕尔清真寺应该不远,俺也不动车,在大街上蹓蹓跶跶地找寺院。
看酒店斜对面的学校里走出来一位维民汉子,看他通身上下散发着维式的文质彬彬,猜是老师,应会汉语,俺遂拦着他说寺院。这汉子一听俺这汉民要去看他们的寺院,很是高兴,指手划脚地告诉俺怎么去寺院。
俺在这老师的指点下,向右一拐弯,去寺院。这条路上是个市场,烤肉的店铺店、店相邻,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地方风味。俺边走边看,看得俺直向肚里咽口水。俺打定主意,速战速决快参观,看完上面的两个景俺就到这里找吃食。
俺还给小孙打电话,说俺发现有好吃的地方了,让他俩快来。
到艾提尕尔清真寺了。



做人应做雅人,行商要为儒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04-11 13:26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zwmshj 于 13-04-08 20:05 发表

LZ重返人间,真佩服您,老当益壮。



不敢当。过奖了!




关于这艾提尕尔清真寺,俺也贴一段“百度百科”。

艾提尕尔清真寺(维吾尔语:قەشقەر
ھېيتگاھ
مەسچىتى
H
éytgah Meschit)位于中国新疆喀什,是新疆最大的清真寺,也是中亚最有影响力的三大清真寺之一。[1]

艾提尕(gǎ) 尔清真寺始建于1442年,是全疆乃至全国最大的一座伊斯兰教礼拜寺,在国内外宗教界均具有一定影响,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25.22亩,坐落在喀什市中心艾提尕广场西侧。这是一个有着浓郁民族风格和宗教色彩的伊斯兰教古建筑群,坐西朝东,由寺门塔楼、庭园、经堂和礼拜殿四大部分组成。

这里原是征服中亚的阿拉伯大将屈底波·伊本·穆斯林留下的伊斯兰教传教士的墓地,公元1442年,喀什噶尔王沙克色孜·米尔扎首先在这里建立了一所清真寺,1538年,喀什统治者吾布力·阿迪拜克为了纪念他已故的叔父,又将寺院扩建,16世纪,叶尔羌汗国君主将其扩建为能够做主麻日礼拜的大清真寺,1798年英吉沙维吾尔族女穆斯林古丽热娜在前往巴基斯坦的途中病故于喀什噶尔,人们用她遗留的旅费扩建了清真寺,并取名“艾提尕尔”。后由一位维吾尔族女富翁卓力皮亚汗捐资扩建,并购置600亩田产作为寺产。

目前这里已经成为全新疆穆斯林聚礼处,每天到这里礼拜的人达到2-3千人,星期五主麻日下午男穆斯林的礼拜人数达到6-7千人。古尔邦节时,全疆各地都有穆斯林前来礼拜,通宵达旦地狂欢。2001年06月25日,艾提尕尔清真寺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寺门塔楼正对艾提尕广场,天蓝色寺门宽4.3米,高4.7米,门两侧各有短墙相接;外两侧各有一高12.5米的砖砌圆柱,底粗顶细,往顶又各有一塔楼(邦克楼,为寺内教职人员召唤穆斯林析祷礼拜之用)。

进入寺门是一个八角形穿厅,内有一20亩大庭园,南北两侧各有一排18间的经堂,为伊玛目讲经和宗教学生习经之所。园内设有两个水池,四周白杨参天,桑榆繁茂,虽居闹市中心,内中却格外清静幽雅。

礼拜殿设在寺院西端一个用栅墙隔开的大院落内。礼拜殿又分为内、外殿和殿堂入口3部分,均在高出地面一米多的台基之上;南北总长140米,东西进深19米。如此面阔的大型礼拜殿,“不但国内所无,即在国际上也极为少见。”(《中国伊斯兰教建筑》,第164页)。外殿有140根高达7米的绿色雕花木柱成网格状排列,支撑着白色的密肋天棚;宏敞齐整、气势雄浑。

艾提尕大清真寺不仅是新疆地区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在古代还是传播伊斯兰文化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学府,天山南北以致中亚地区许多教阶较高的伊斯兰教神职人员和学者都从这里毕业,其他还有更多的有影响的诗人、文学家史学家和翻译家早年也在此受过严格的学业培训。建国后,寺内一些德高望重的爱国守法宗教人士,还被各界人士推举为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同时又埋头著书立说,为新疆的历史与宗教研究贡献力量。

小贴士

在穆斯林做礼拜的时候,你千万不要站在他们的前面或者侧面,因为他们面向的方向是正西方圣城麦加的方向。不要在艾提尕尔寺中喧哗或指指点点。按照教规,女性不能进入清真寺,但目前已经允许入内。周五的礼拜则非穆斯林不能入内。在任何时候,进入寺内拍照都必须取得同意,不可随意拍照。

   
看,这些可能是已做完礼拜的维族老汉,正聚坐闲语。





俺欲买票往里进,恰逢教徒们正在做礼拜,卖票的让俺等一会儿再来。俺看一时半会儿难进,遂在这寺院前拍张照,奔噶尔古城。


向路人打听噶尔古城,走路的小伙子很是热情。他告诉俺噶尔古城的正门就在这寺院的东北方向,他告诉俺完全没必要买票从那进。他指着寺院对面的路口对俺说,说从这路进去就可到古城。俺谢过,穿过寺前广场,走进对面的路口。进了这街上一看,整条街里也都是卖吃的。看各色的食店目不暇接,场面很是宏大,又引得俺咽口水。俺快步走,找古城,快快完成俺的“功课”。
这街上,不仅吃食丰富,那座座颇具民族风格的建筑也很丰富。看,这座建筑建得多么精致。



做人应做雅人,行商要为儒商。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04-11 15:30    IP属地:未知

俺边看建筑边走路,七拐八拐,俺拐进了古城。



西汉时期的张骞,受汉武帝的差遣,于公元前138年到西域玩自驾(马车)。他不仅玩自驾,还玩骑行(骑马),最后他还玩了一把子徒步(他是撒丫子跑着逃回汉朝的)。他那一趟,不仅“攻略”出了一条丝绸之路,顺便还发现了这噶尔古城。从那时起,到俺堆文字的现在(2013年),俺掐指一算,这古城的存在,早巳超过了2151年。这在俺的记忆中,走遍全国,尚没有这么“高寿”,保存这么完好的古城。





古城的房舍虽是土坯砌就,可墙面泥抹得很是刮净,让人感受着她原汁原味的气息。





这墙上的洞洞是干什么的?俺闹不明白。




从古到今的维民们想不开,都扎堆地向这古城里钻,致使这地儿的住房很是紧张。看,在巷子上搭上些木梁。



维民们向空中发展,又建起了一间房,叫“过街楼”。



这好歹又能凑乎着安顿下来一个三口之家。只不知古时的维民,是不是响应毛主席“计划生育”的号召,“只生一个好”。
住房紧张苦了维民们,可维民们再苦,他们也不愿苦了真主。看,维民们在这拥挤的古城中,还建了座座寺院。



建得还那么精致。


做人应做雅人,行商要为儒商。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04-11 15:43    IP属地:未知

俺在古城中乱窜,看有导游带着十余个老少男女行,俺跟着走,蹭导游,听解说。
这古城里的巷子很“浪漫”,都是随意的曲巷,且密若蛛网。


导游说别说是外地人,就是住在古城中的人,也会被他们自己“规划”出来的巷子玩转了向。不过,维民们聪明,他们铺地砖。能走通的路他们铺六角的,走不通的死胡同,他们铺方的。天天出门向外行,不看天气看地砖。
导游还将游客们向这儿带。




待游客们拍完照片,他又将老少男女向屋里领。



屋里陈列着杂七杂八的“旅游商品”,看在回扣的份上,导游唾沫横飞地在那介绍着。俺看他的“历史使命”巳完成,闪人,依旧是独自在巷子里乱窜。
看古城中维族的孩童很是可爱,拍两张。



在古城中乱窜得尽兴,俺出古城,向回返,去寺院。看维民妇人带着孩童在街上行,在后面悄悄地拍一张。



维民们素日的吃食都是以面食为主,还大量吃烤肉,男的很多都是腰粗脸圆,可为什么女的身材都这么苗条、修长?另外,这里的空气干燥,日照、风沙也很强烈,可女的皮肤白皙、细腻,为什么?俺闹不明白。这也许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做人应做雅人,行商要为儒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04-12 06:55    IP属地:未知

又回到艾提尕尔清真寺,可以进去参观了。
看这寺院与佛、道教的寺院大不同。这里没有繁缛的塑像、壁画,和用于敬伺、供奉的器物,只是建有一处处供做礼拜的堂、棚。俺参观时,还有一小部分维民在做礼拜,他们在一位“干部”的带领下,在那认真地念叨着什么。还有一二维民匆匆地后来,脱鞋上堂,立马进入角色。看维民们的专注劲,那是对信仰发自内心的虔诚。
俺在近处站看了一会,因惦记着街上那丰盈的吃食,又在寺里草草地转了一圈,出寺院,跑到街上找吃的。
看街上都是卖吃的,俺兴奋。
俺先到一个摊位前要了一碗拌羊杂,吃,没有吃出什么所以然。看维民的老人在墙边卖拌羊肚,俺又要了一碗,坐在摊前看老人拌羊肚。这位老人身不高,带白色小圆帽,显得很是整洁。在他用手在碗里拌羊肚时,手、肘、臂全动,还陶醉似地带动着脑袋左右晃,动作很是夸张。拌好的瞬间他拿过双筷子,在碗边清脆一敲,随即将碗筷送到俺的面前,动作是一气呵成。就是看在老人这自导自演的劳作“舞蹈”的面子上,俺也应该认真对待这碗拌羊肚。吃,还是没有吃出什么所以然。
不研究拌的了,研究烤的。
这儿的烤串肉块大,每串穿五、六块杏子那么大的肉块。维民们先在肉串上涂抹满鸡蛋液,然后放在烤馕的炉子中烤,叫馕坑烤肉。
俺奔一家,不及细看,就问多少钱一串?维民答说二块五毛钱一串。俺嫌这数不好听,五块钱要了两串,站那吃。吃到嘴里俺感到不对劲,它烤的不是羊肉,应该是羊肝之类的东西。吃了两块俺看不是事,这两串肉串一时再难消灭,俺就近找坐处,坐定,认真、有序地向嘴里塞串上的东西。
正吃时,看到小孙他俩从街上过,向寺院方向走。俺嘴正忙,也没法与他俩打招呼。
好容易,两支串上的东西全进肚,感觉肚里的空间似乎不多了,可真正的烤肉还没有吃到。
这闹得!
下面不敢冒然出手了,俺仔细地研究摊、摊的烤肉串,十块钱买一串,肉串还是那么大。俺手拿肉串坐那吃,因为俺吃得有点艰难,自然吃得慢。俺一边慢慢地吃肉串,边看周遭的维民们吃肉串。这维民们吃肉串,自有维民们的吃法。他们聚坐在一处,掰一块馕放在嘴里吃,再吃烤肉,还喝茶。俺估计维民们喝的这个茶,可能有消食的作用。
吃完肉串没心思了,俺慢慢晃着向回走。将到街头,看维民们在店铺门前剥羊。



维民们剥羊,是先给羊放血,然后在羊的后腿处割一小口,向羊的皮与肉之间打气。待打足了气,羊皮与羊肉分离后,维民开始操刀。



将羊腹部的皮划开。



再向下扒羊皮。



看维民们把这“睡着了”的羊整得这么“富态”,还有点不雅,俺走。
将到住处,俺又买了两串烤肉,又到汉民开的烟酒店买了两瓶啤酒,回房间,喝小酒。
正喝着,小孙到俺的房间,给俺送来两块西瓜。
俺问小孙下午查没查帕米尔高原的资料,他说没有。俺心里明白:小孙与俺一样,在走完219之后,都是玩兴尽失,一天也不想在外面呆了,心里想的就是向家返。
又谈点别的,他回房了。
俺这边是肉串没吃完,酒喝干,睡觉。

做人应做雅人,行商要为儒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04-13 07:17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梦想天下行 于 13-04-13 06:01 发表



914日早上天刚亮,小孙尚睡,俺退房,先上路。
在宾馆的大堂上退房时,看有其他的驴友们也退房,准备去帕米尔高原。听说他们中有位曾去过,俺找那位驴友问,问他去过西藏没有?他说没有,俺就没有继续深问。只有两地都去过的人,把藏区的景色与帕米尔高原类比,才能得出对那儿景色的准确评价。
出喀什,先走一段高速路,看维民们猛,将摩托车开上了高速路。




也许是高速路在这儿刚出现,对于维民们尚属“新生事物”,所以维民们不知道它的厉害,驾着摩托车在这上面跑。



可路政部门是干什么吃的?怎么管理的?这可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跑到中午吃饭时,路过一个乡镇(地名忘记了),俺到路边的店里要吃的。要了一碗拌面,在等拌面时,看桌对面的维民吃面啃肉串,俺又看得眼馋嘴馋。想要赶路,想将这“幸福的日子”留待晚上再享受,俺没要肉串,老老实实地吃俺的面。
吃面时,有位小伙子向前搭讪,他也是一位背包客。他在新疆一路的搭车,逛到这里,他问可否搭俺的车去阿克苏,俺答应。
吃完面,带上小伙子,上路。
跑出去没有多长时间,刚刚穿过一个好象是叫什么“井子”的村镇,忽然看见前面一队车停在路侧。路面上站着一名交警,正指挥着驶来的车一辆不剩地停下来,去到路侧“排队”。俺车到,也被要求“排队”。俺刚排好队,交警到车前,将俺的《驾驶执照》收走了。看路的对面是公安的派出所,看对面的路侧摆着桌,周围有交警、有排队等待处理的司机们,俺知道,俺中招了。
全国各地玩自驾的驴友们,对南疆的交警颇有诟病。
记得曾从网上看,一对男女青年驾车走南疆,被当地的交警拦下来检查。交警查完前灯查后灯,查完后灯查转向灯,实在是查不出问题。最后看人家越野车上有加装的货架,说是与《行驶证》上的照片不符,罚钱!
还从网上看,别说是外省的车,就是新疆当地的车,只要不是附近的,很少有不中招的。
俺中招,要下车,追着俺的《驾驶执照》到桌前,排队,等处理。
坐在桌前填罚单的那名交警,身矮、瘦,三十余岁。对每位司机的质疑,都是高声叫。待到俺是第一名,俺说:“这条314国道是限速80,俺始终押着速度跑的,怎么能超速?”
“瘦”交警指着坐在附近树下,正在操持着笔记本的交警处大声叫:“你到那边去看看”。
俺到笔记本前看,限速是40还是60俺现在淡忘了,俺的车速是83。俺回到桌前对“瘦”交警说:“俺这一路跑过来,也没看到限速的牌子。”
“瘦”交警指着俺跑过来的路,叫:“就在前面两三公里处,你先去看看”。
《驾驶执照》被收走,俺无法动车,俺怎么去看?!俺说:“算了!你给俺开罚单吧”。
“瘦”交警给俺开罚单。
俺拿着罚单到派出所里一看,这里有间房内的格局象过去的银行。有柜台,柜台上面有铁栏栅,几个穿着警服的女孩子在里面忙碌着。柜台外,也是排着长长的队。
他娘的!这派出所长年地做这生意,还生意好!
俺跑到队的后面排队等。柜台里的女孩子,看司机们的神情,和说话的语气,就象对待犯人一样。有些司机气不过,对着柜台里说:“你说你年纪轻轻的小女孩,对人家这样说话。你这样长了,养成习惯了,看你怎么找婆家!”
俺听了后想起,以前朋友说过“找对象,找干什么的都行,就是千万别找警察”,现在看,说得真不错。
俺正排队等,“瘦”交警忽然冲进来,对着俺叫。他不仅叫,还跳,还激烈地拍着挂在胸前的警号。跳叫完,他从柜台中拿走俺的《驾驶执照》,对小女孩说不处理了。
初,“瘦”交警的语速快,叫得俺一头雾水。后,俺终于听明白,他是怪俺的同车人用手机在外对他拍照。
俺来到车前,问搭俺车的背包客:“你干吗拍他?”
小伙子一脸委屈、惊慌地对俺说:“我没有拍他。我是在阳光下看不清短信的内容,竖着手机看短信的。谁知过来一个交警,问我有没有《记者证》?我说没有,他就把车的钥匙拔走了”。
俺带着小伙子来到桌前,对“瘦”交警解释说小伙子是看短信的,没有拍他。并将小伙子的手机放到他的面前,让他查看里面有无他的照片。
“瘦”交警说小伙子就是把照片删了,他也不知道。还提到了什么肖像权、《采访(记者?)法》。他说的兴起,又叫回正走到车边,准备驾车离去的两名中年人,说他俩是记者,让他俩说说什么什么“法”。
那两人可能真是记者,可能正感激“瘦”交警看在他们是记者的份上,对他俩网开一面,忙不迭地跑回来,对着“瘦”交警点头哈腰、满脸堆笑,奴性十足地配合着“瘦”交警,在那背着什么“法”。
俺问“瘦”交警:“你有什么证据说他拍你了?”
“瘦”交警指着身后派出所的门,叫:“那儿有探头,全拍下来了”。
俺确实火了,大声对他说:“那探头只能拍下他拿手机,又不能说明他在拍你。假如有人拎着菜刀在街上走,你们干公安的就把他当杀人犯抓?!你别给俺提什么肖像权,还有什么这个‘法’、那个‘法’,他就算拍你了,又怎么样?!你把他抓起来?!”
俺又说:“俺超速了,巳经接受了你们的处罚。现在你是根据哪一条、哪一款,中止了对俺的处罚?!你说说!”
“瘦”交警还是叫:“探头都拍下来了!”
俺看再与他说也说不出什么结果,遂对他说:“咱也别理论了。你在这忙着收你的钱,俺还要忙着赶俺的路,在这争执也没啥意思!”
他答(这回没叫):“你等一下”。
桌旁有名交警将车钥匙还给了俺。俺等了约半分钟,“瘦”交警将桌上的《驾驶执照》向桌旁的交警一推,那交警拿起俺的《驾驶执照》,向派出所里走。
俺回到派出所,还是回到那房中,排队,等交罚款。
交完罚款俺出来,迎面碰到“瘦”交警。俺对他说:“年轻人,干公安的,干什么事要讲证据!”
他依旧是叫:“探头都拍下来了,那就是证据!”
操他姥姥的!这烧不熟的货!俺懒得再与他理论,上路。
上路前,俺不忘给跑在后面的小孙打个电话,说这里有陷井。让他不管有没有看到限速标志,只要看到这地名就减速,别中招。
交警在路上,处罚一、二超速的车辆,这正常。但除了当地的车以外,其他的车辆全被拦下,在这儿车“排队”,人排队地掏钞票,这就不正常了。
交警他们肯定在前面设了限速标志。可这标志设得明显不明显?测速探头与限速标志之间的距离,有没有给司机留出看到标志后,实施减速操控的时间?这就不得而知了。
按理说,新疆这地块,公路边的树木少,还小。只要限速标志设置的合理,很容易就能看到,可俺就是没看到。
看,这就是交罚款的单据。



这单据上也注有收款单位是“阿克苏市财政局”,还有开户行、帐号。可当地的交警,直接就在派出所里设点,干起了银行的活。国家三令五审要“收支两条线”,只不知这当地的交警收了罚款后,收支是一条线?还是两条线?

做人应做雅人,行商要为儒商。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04-13 07:23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qwf7606 于 13-04-12 14:13 发表
总算跟上大部对了。
真心佩服这位老兄,了不起。

也佩服你的“长跑”毅力,给你来一段。

快到阿克苏,刮起了沙尘暴。


天苍野茫,混沌一片,就若妖魔作法一般。
俺紧闭车窗,车内还充斥着淡淡的尘土味。俺拍完这张照片,忙将相机都用塑料袋包裹,以防微尘损坏机器。
到阿克苏,将搭车的背包客放下,加油。加完油,看时间尚早,也就是下午四点多,俺不在这盘算俺钞票的地方打尖歇宿,奔库车。
黄昏时分,到库车。
安顿下来先洗澡,这吃烤肉,是要沐浴更衣的。俺打理完仪容就向宾馆外面跑,找烤肉。
在路人的指点下,俺找到了当地最有名的烤肉店。到那进去一看,规模不大,也就五、六张小条桌。俺要了两串肉,还有馕(没酒),喝着店家的茶(免费),模仿着邻桌维民们的作派,吃烤肉。
真好吃!
吃完烤肉向回返,感觉肚子里没酒不是个事,俺又在宾馆附近买了几串肉串。这儿的肉串与刚才吃的不一样,不是10元钱一串,是6元钱一串。随着价钱的降低,这肉串也变得越发“苗条”了。俺拿着肉串找啤酒,拎着啤酒回房间,补酒。
喝酒时,接到小孙的电话,他刚跑到阿克苏,在那住下了。
刚才俺在街上逛时,看到很多店面上写着“龟兹”这、“龟兹”那。在俺的脑子里,对“龟兹”这两个字,有着模糊的记忆,好象就是《西游记》里的“女儿国”。
想俺这次出行的第一站,就是泸沽湖边上的“女儿国”。现在,在俺回家的路上,也要看看唐僧当年“混”过的“女儿国”。俺打定主意,等明天用一上午的时间,去到当地的博物馆参观一番。反正小孙每天起得晚,他今天又住阿克苏,等俺参观完,在路上与他汇合。
喝完酒,睡觉,当晚无话。
915日早晨俺退房,吃过早点,奔博物馆。
到博物馆,看门的老头不让俺进,让俺到斜对面的办公地去接洽。俺到了斜对面,找到办公室,办公室里只有一位小女孩。
俺对那女孩子说:“俺是到这儿旅游的,对这儿龟(俺当时念gui音归)兹国的文化很感兴趣。俺想办下手续,到博物馆里面参观一下”。
女孩子笑着对俺说:“这个字不念gui,念qiu(音丘)”。
俺笑不出来,俺冒汗。
俺这大老爷们连“龟”这字的发音都念错,还大大咧咧地到这来,与人家说什么“对龟兹国的文化”还“很感兴趣”,丢人啊!
冒汗虽冒汗,俺没闪。俺强作镇静地登记完《身份证》,立马逃离这地方,去参观。
俺进到博物馆里一看,里面都是说“龟兹”的事的。库车这地名,在维语里是“悠久、长久”的意思,在古代称龟兹,是个古国。
关于龟兹古国,俺也来一段“互动百科”。
龟兹国以库车绿洲为中心,最盛时辖境相当于今*****轮台、库车、沙雅、拜城、阿克苏 、新和6县市。都延城,唐代称伊逻卢城(今新疆库车东郊皮朗古城)。

西汉时隶属于**********元凤四年(前77),龟兹服从于汉。神爵二年(前60),汉廷在龟兹东乌垒城设西域都护。*****时重又隶属于匈奴。东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汉使*****经营南道,北征匈奴,西域各国重与汉通。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龟兹降汉。汉以班超为都护,居龟兹它乾城。但因与*****交通被阻,西域都护撤回。终汉之世,龟兹叛服不常。魏晋时,龟兹遣使入贡。其后,先后顺属前凉、前秦、北凉。又向北魏遣使朝献。5世纪中叶,龟兹一度为柔然部控制。5世纪末,曾隶属于西方强国哒。此后,龟兹曾先后遣使********************。隋代时,龟兹臣属于北方西突厥汗国。炀帝大业十一年(615),曾遣使入朝。唐初,龟兹与唐有交往,但仍附属于突厥。贞观十八年(644),唐军攻焉耆,龟兹与焉耆连兵相拒。二十一年,唐兵进击龟兹。翌年擒 其国王、权相,唐移安西都护府于龟兹。显庆三年(658)唐将安西都护府迁至龟兹都城,下设龟兹、于阗、焉耆、疏勒四镇,龟兹开始成为唐朝统治西域的中心。由于吐蕃势力进入西域,唐被迫多次放弃龟兹等四镇。直到武则天长寿元年(692),才恢复四镇 ,此后约百年间,安西都护府得以稳定在龟兹,故龟兹王城又称作安西。在德宗贞元六年(790)前后为吐蕃攻占。

龟兹国以*****为国教,是西域小乘佛教的中心。840年后,龟兹进入西州回鹘势力范围,人种也逐渐回鹘化。随着*****(操突厥语的民族在今新疆、中亚建立的封建王朝)的强盛,大概在11世纪末,龟兹脱离西州回鹘,归附喀什噶尔汗,皈依*****。从此,龟兹不再是一个独立或半独立的政权。*****二十三年(1758)归入清版图,定名库车。

龟兹因处在*****干线上,中转贸易发达,龟兹锦尤负盛名。龟兹乐从前秦吕光西征时传入河西,再入中原。隋乐有西国龟兹、齐朝龟兹、上龟兹三部。入唐后,龟兹乐又编为十部乐之一。

“互动百科”中提到的回鹘人,就是现在的维吾尔族和裕固族的先人。

俺在博物馆中走马观花的浏览了一遍,没有看到唐僧在“女儿国”中的什么介绍。回来后,俺从网上寻到一张唐僧去西天取经的线路图。


看图右下角“那烂陀寺”的照片,这就是《西游记》中的“西天大雷音寺”,是释伽摩尼老佛爷接见唐僧的地方。
在这山顶上的会客厅中,唐僧声泪俱下地向老佛爷诉说着他一路的艰辛。
释伽摩尼老佛爷,俺是你的粉丝,俺特喜欢你出版的作品。可俺大唐东土所有的书店里,都没有卖的。没办法,俺只有带着三个徒弟,不远万里地到你这儿的印刷厂里来买。俺原本是带着钱来的,除了一路的开销,余下来的钱,是足够买书的。可俺这三个徒弟个个不是省油的灯,在路上把俺的钱都快挥霍光了。
老大脾气躁,一路上净给俺惹祸。他在路上拎着个烧火棍,看谁不顺眼,不是揍断这个人的腿,就是打漏那个人的头。他被警察抓进局子里,没撤,俺只有托人、走后门,大把地花钞票把他“捞”出来。老二好吃懒做,逼着俺天天买好吃的食物供着他。他若只是吃点东西倒罢了,他还时不时地偷俺的钱,去到外面找女人。老三吧,倒是个三脚踹不出来一个屁的老实人,就是工作能力太差了。一路上,他不是丢了这,就是扔了那,这都需要俺破费银子再去买。有一次,吃完饭,要上路,他收拾东西时,能把俺吃饭的碗给忘收了。没有吃饭的家伙也不是个事,无奈,俺让老二给俺去买碗。谁知老二他从中吃回扣,又让俺很是花了冤枉钱。老大他一听说这事不干了,他舞弄着那烧火棍追着老二打,老二围着老三转圈圈地躲。老大一棍打偏了,把老三一路上挑着的家什全打烂了。俺跑到跟前去拉架,结果也莫名的一棍打在俺身上。结果是,俺住了十几天的医院,又被无良的郎中敲去了一笔钱。重新置办那些吃饭的锅碗瓢盆,这也需要钱。那段时间老三真不错,他床前床后地伺候俺。老二跑得没影了,惹得老大拎着那烧火棍到夜总会、KTV,还有什么澡塘子里找。最后是,老二没找到,他发火,又把几个小姐打伤了……(热闹吗)。
就这样,俺好不容易到了你这儿。原来打算买一套全集,现在只能买一本书了。剩下的钱,只够俺明天早上吃早点。呜呜……呜。
看唐僧这狼狈相,老佛爷慈悲为怀,没要唐僧的钱,送给唐僧一套全集。老佛爷不仅把自己写的书送给他,还借给唐僧回家的盘缠。谁知唐僧回到家后,他赖帐,也不托人将银子捎带着还回去。对这个事,老佛爷倒不以为怀,可至今他的徒子徒孙们依旧是耿耿于怀。

[ 本帖最后由 飘了二十年 于 2013-4-13 08:00 编辑 ]
做人应做雅人,行商要为儒商。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04-13 07:28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zwmshj 于 13-04-12 19:53 发表
看着LZ吃肉串,真馋呀
到新疆,俺请你吃串串。

做人应做雅人,行商要为儒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3-04-15 07:07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梦想天下行 于 13-04-14 04:47 发表




说完唐僧说正事。
看上面的图,唐僧“骑行”西域时,确实路过龟兹。而龟兹那儿确实有个“女儿国”,就是现在库车县城东北方向23公里处的苏巴什古城,现在还存有遗址。
库车河流经古城,以前就叫“子母河”。相传由于这河里水质的原因,当地的女人喝了这水只生女的,不生男的。所以,女的要结婚,只能招上门女婿。男的到女方家里“倒插门”,自然低人一等,只能干些在打仗时上战场拚命,和平时出苦力,日常在王宫中打杂的事。女的在自已家里,自然强势、掌权,这就在《西游记》中出现了被称为“西梁女国”的女儿国。
苏巴什古城在历史上一度很强盛,而因一次大地震引发了山洪,这古城在一夜之间被滔滔的洪水吞没了,这“女儿国”的文化也随之消亡。
看,这就是1978年时,在苏巴什古城遗址中,完整地发掘出来的女性尸骨。



经测量,这女性身高有1.8米,这在当今,也属少见。
苏巴什古城的贵族祟尚前额、后脑勺扁平。俺猜测,这可能需要在儿时,就在特制的帽子里,用木板将头额前后夹住,使之变形。这就若旧时,汉族女儿裹脚一般。
看骷髅的前后扁平,这女性应属贵族。



这位女性生前怀有身孕。考古人员将尸骨移至博物馆里后,把未生婴儿的尸骨,堆置于母亲胯下。



在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很多女性雕塑的头像。


这些头像的原物,自古散布在库车周围的古迹中。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冒险家们,将这些头像盗运到海外。现在,俺们国家到外国的博物馆里,摩塑了这些头像带回,陈列在这里供游人参观。




做人应做雅人,行商要为儒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