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沃尔沃XC Classic论坛 >  歼七的故事(全文更新完毕)

发表于 2017-03-06 07:51    IP属地:未知

  为了提高飞机的战场生存能力,从歼-7H 型飞机开始安装 941 系列箔条/红外干扰弹综合投放器,作为飞机电子对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种无源干扰方式,用于对敌机雷达实施电子干扰和对来袭的红外制导导弹进行引诱。箔条干扰弹里的箔条是镀铝(或镀锌)的尼龙丝或玻璃纤维丝,包装成束或包。箔条长度通常约为被干扰雷达波长的一半,投放后产生反射面很大的干扰云团,能对雷达发射的电磁波谐振产生强烈反射,在敌机雷达显示器荧光屏上形成强杂波以干扰雷达正常工作,增加其捕捉目标的难度。箔条干扰技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已经广泛应用,是一种廉价、有效和容易实施的电子对抗技术,因此在现代战场环境中仍然被大量使用,只是箔条的技术水平和投放方式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而针对红外制导导弹的威胁,机载红外干扰弹则是较为有效的红外对抗手段,被发射点燃后能形成一种比飞机本身的红外辐射强度还要大的红外假目标,用以引偏跟踪的红外制导导弹并使其脱靶,从而起到保护载机安全的作用。红外干扰弹辐射的强红外辐射能量是由烟火反应提供的,最常用的烟火成份是由粉末状的镁粉和聚四氟乙烯树脂组成,并由合成橡胶化合物或其它聚合物将其固化在一起形成固体颗粒。具有高的能量辐射效率、良好的贮存期和较低的价格。发射器要使红外干扰弹抛出时具有一定的速度和高度,以免干扰弹抛出后在飞机后面快速下落而被识别。但这种干扰弹对于目前出现的成像式红外制导导弹来说,其诱骗能力不够。箔条/红外干扰弹综合投放器是专门投放干扰弹的装置,可以由雷达告警信号自动控制实施干扰,也可单独手动实施干扰。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3-06 07:51    IP属地:未知


注意这架歼-7II 的腹鳍上加装了箔条红外干扰弹投放器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3-06 07:53    IP属地:未知

雷达/雷达测距器
  绝大部分歼-7 飞机是一种昼间型歼击机,没有装备全功能的火控雷达,只安装了雷达测距器,用以搜索发现机头前方一定范围内的敌机目标。其天线安装在进气道中央的调节锥内,因此调节锥为玻璃钢蜂窝夹层结构,以便能够透过无线电波。雷达测距器实际上就是一种半雷达,在探测空中目标时只具备距离测量而没有方位测量的功能。对目标的搜索和跟踪基本要全靠飞行员利用光学瞄准具来进行,因此只能供白天使用而难以在夜间或能见度不好的情况下使用,不具备全天候作战的能力。
       尽管雷达测距器的功能有限,但其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耗电低、价格便宜,天线直径较小而方便安装,因此在五十年代小型战斗机上使用的较多。
       雷达测距器由固定式天线、小功率发射机、单通道接收机、测距测速电路及电源等组成,不配备显示器,只用指示灯和电表之类进行状态显示。歼-7、歼-7 I 型飞机配装的是 222 型雷达测距器,是仿制苏联 СРД-5МК 雷达测距器而成的,最大测距距离为 5~7 公里。雷达测距器有两种工作状态,在机炮射击状态下雷达测距器发射波的波瓣较宽,探测距离较近。在导弹发射状态下雷达测距器发射波的波瓣较窄,探测距离较远。
       在雷达测距器截获目标后,安装在座舱里的距离表指示出与目标的距离,在目标接近到导弹允许发射距离时“允许发射”指示灯亮来提示飞行员发射导弹,而当目标接近到导弹最小发射距离时“退出”指示灯亮来提示飞行员终止发射并脱离。用雷达测距器的雷达测距代替光学瞄准具的光学测距在当时是个较大的技术进步,使得歼-7 飞行员不必像歼-6 飞行员那样需要装定目标机的翼展,通过外基线光学测距方式获得目标的距离。雷达测距能够获得比光学外基线测距方式精度更高的目标距离和距离变化率,从而提高了射击瞄准的准确性。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3-06 07:54    IP属地:未知

  歼-7M 型飞机采用了从英国引进的“空中巡逻兵”7M 型雷达测距器,该雷达测距器采用复合固定天线、两种波束宽度以及频率捷变等较先进技术,能适应使用不同武器的需要,使其在机炮射击与发射导弹和火箭弹时的性能都较好,同时也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机炮射击和发射火箭弹时采用的波束宽度为 18 度,作用距离 300~3,000 米。导弹发射时采用的波束宽度为 6 度,作用距离为 450~19,500 米。无论在作用距离、抗干扰能力、工作可靠性还是使用维护等性能方面都比歼-7 安装的 222 型以及歼-7II 安装的 226 型雷达测距器大为提高,而重量和体积则降低了。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3-06 07:56    IP属地:未知

  雷达测距器由于不具备在夜间和复杂气象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因此全天候型的歼-7III 配装了 JL-7 型雷达。与简陋的雷达测距器不同,JL-7 是一种 2 厘米波段单脉冲体制的全雷达,既可以进行距离测量也可以进行方位测量并可以实现对目标的跟踪,同时还具备空对地测距能力,大大增强了飞行员发现空中目标的能力。
       JL-7 型雷达是由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607 所)于 1980 年开始在 317 甲型雷达的基础上研制的,针对歼-7III 飞机的具体要求,317 甲型雷达大约有 60% 的电路进行了改动或重新设计。雷达的空空工作方式包括搜索显示、人工截获目标、配合敌我识别,光学瞄准或平视仪瞄准,尾追攻击目标等。空地工作方式包括测定目标斜距,配合光学瞄准攻击地面目标,雷达具有五种抗干扰措施,抗干扰能力较强。空中目标探测距离大于 30 公里,方位角范围 ±45 度,跟踪距离大于 15 公里。
       为便于维护修理,检查和隔离雷达故障,雷达具有可与外场检查仪联接的自检系统,各部分与电缆均可快速拆卸。雷达在飞机上采用了集中安装、集中减震的形式,天线头部与飞机之间的安装采用软连接。雷达的电路采用集成电路,结构较为轻巧,整个体积比较紧凑,重量为 115 公斤,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约 50 小时。由于飞机的进气道中心锥内部空间的限制,不能靠增大天线面积的方法来增加天线增益,因此为了提高对目标的探测距离,JL-7 雷达采用的是提高发射机重复频率、增加视频积累和降低接收机噪声系数的方法,这样在技术上更容易实现一些。雷达由 18 个组合组成,分为三个大单元安装在飞机的进气道中心锥、雷达舱和座舱内。天线头部电子部分包括天线、自动频率调节器、接收机、发射机以及电源等六个组合,其中长轴为 0.38 米,短轴为 0.27 米的椭圆抛物面天线的方位与俯仰两轴由交流电机驱动,可以保证搜索空域稳定。发射机为高效同轴磁控管及两级直流脉冲调制器产生微波功率,具有过流过热保护电路。接收机是典型的三通道单脉冲接收机,由自动频率控制器保证混频。雷达舱电子部分包括电子控制放大器、测距器、陀螺变换器、滑窗检测器和交直流低压电源等八个组合件,其中电子控制放大器产生天线搜索信号,在陀螺信号控制下稳定搜索空域,驱动天线对目标进行角度跟踪。测距器负责对空中目标和地面目标的回波自动跟踪并输出距离数据,采用自动变量程、边带宽的电子式测距器,具有近地警告和抗消极干扰电路。数字自适应第一门限滑窗检测器,可使雷达识别系数有所改善。座舱电子部分包括显示器、控制盒等四个组合。示波形产生器和显示器产生显示所需波形并在具有高亮度、可变余辉的直观存储管上显示,实现了雷达画面的综合显示。JL-7 雷达全机有近 5,000 个电子器件,为了提高雷达的可靠性,采用了各种形式的保护电路和自检、告警电路,印刷板刷防潮漆、筛选质量较好的元器件并降低载荷使用、加强制造过程的控制等措施。
       JL-7 雷达是当时国内较为先进的小型机载雷达,性能超过了米格-21МФ 飞机所配装的 РП-21МА 雷达。该系列雷达交付使用后暴露的主要问题是可靠性差,自频调和微波前端部分故障较多,加之这两个部位维修困难,空军曾将该雷达可靠性差问题列为需要限期整改的项目。后经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在不改变雷达接口关系、结构尺寸和装机位置的情况下,改用微带固体前端组件、更换没有机械调谐的固体振荡器代替速调管振荡器等措施,使 JL-7 系列雷达的可靠性有了明显的改善,同时还提高了雷达的作用距离和改善了可维护性。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3-06 07:57    IP属地:未知

  歼-7G 型飞机换装了以色列的 EL/M-2001 脉冲多普勒雷达的国产型,这是一种功能比较简单的小型雷达,最大探测距离为 30 公里,搜索和跟踪范围达 ±30 度,能够在全天候、全高度条件下对空中目标进行搜索跟踪。
       整个雷达由发射机、接收机、电源、高频激励器、收发分机、伺服装置等六个外场可更换的全固态化单元,以及波束指向装置、齿轮箱、高频头、行波管等四个不能外场更换的单元共同组成,十个单元均安装在主机架上。
       目标数据传输到平视显示器和机载火控计算机,而空中目标的检测由飞行员肉眼进行,雷达对平视显示器上能见到的任何目标可进行截获及跟踪。如有不止一个目标存在时,可按飞行员所选择的目标进行跟踪。由于雷达采用脉冲多普勒体制(即 PD 雷达),因此雷达下视工作时可以避免受到地杂波的影响,适用于超低空空战。雷达提高了火炮和导弹的发射精度,用于导弹时可确定目标是否位于导弹的有效射程内,机炮瞄准则是靠平视显示器或头盔瞄准具来完成的,此外还可以提高对地攻击测距的精度。雷达具有自测和机内检测能力,可独立检测整个功能的 90% 以上,更换外场可更换组件时无需对雷达进行校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3-06 07:59    IP属地:未知

瞄准具/平显火控系统
  飞机的火控系统包括瞄准具、照相枪等组成,歼-7 飞机装备的是射瞄-3 甲型瞄准具,由西北光学仪器厂在苏制 АП-5Н 瞄准具的基础上仿制的。这是一种自动计算射击前置量的光学陀螺计算瞄准具,通过测量目标距离和距离变化率以及目标相对本机的角速度、高度、空速和姿态,对连续变化的射击参数自动解算,为飞行员获得准确射击所必须的前置量,并在瞄准具头部的玻璃上显示出带有前置修正量的活动瞄准光环。由飞行员操纵飞机和转动油门把手进行光学测距,完成瞄准光环对目标的跟踪,直到瞄准光环完全稳定套住目标并跟踪一小段时间后就可以开火射击。这种光学陀螺射击瞄准具的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方便,减轻了飞行员射击时的计算负担,适用于白昼或夜间对目标照明情况下的瞄准,准确性较高。还可与 222 型雷达测距器相交联,能够获得比光学外基线测距方式精度更高的敌我距离和距离变化率,从而提高了射击瞄准的准确性。对地轰炸时,瞄准具仅仅作为一个简单的视准式瞄准具使用。瞄准具具有多种工作状态,工作状态和武器类型的选择是通过光学显示器控制板上的转换开关来进行的。
       之后的歼-7II 飞机采用了改进的射瞄-7 甲型瞄准具,增加了快速射击瞄准和对低速目标的锁定状态,扩大了瞄准具的工作范围和功能。
       歼-7III 全天候型飞机配装的是射瞄-8 甲型瞄准具,具有稳环时间短、精度高、光环反应快等优点。由光学显示器、速率陀螺组件、模拟计算机、伺服放大器、静压全压传感器等五个部件组成,是国内首次采用速率陀螺替代计算陀螺作为歼击机瞄准具的测量装置,进一步提高了射击的精度。为了与 JL-7 型雷达交联,射瞄-8 甲瞄准具的雷达接口线路和武器弹道参数进行了更改,能够全天候进行作战。配合歼-7III 型飞机的照明体制,瞄准具的控制面板也采用了红光照明。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3-06 08:01    IP属地:未知

  随着歼击机的作战性能的不断改进,其作战任务也更加复杂,因此对座舱信息的显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电子与光学技术的发展,也为这种要求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平显火控系统开始取代传统的瞄准具及相关飞行数据仪表,成为歼击机火控系统的标准配备。
      平视显示器的采用极大的改变了飞行员以往的飞行和作战模式,在此前的飞机传统座舱内,飞行员在整个飞行过程既需要随时观察飞机座舱外的情况,又要不时低头看座舱内仪表板上所显示的飞行数据、各功能系统工作情况,这样舱内舱外来回扫视仪表板和搜索目标不可避免地造成飞行员注意力的分散,而这种注意力的分散往往是造成飞行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平视显示器将所需的飞行高度、速度、升降速度、姿态、航向等飞行数据都叠加显示在风挡外部背景之上,飞行员通过平视显示器既能看到所显示的图形和字符,又能看到舱外景物,这样就减少飞行员视线的移动范围,提高判读效率,克服了过去在飞行中飞行员低头看仪表显示,再抬头看座舱外面造成视觉中断的这个严重缺点。使飞行员能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对舱外环境的判断上,这对起飞着陆以及低空飞行的安全性具有重大意义。
       而在作战环境中,平显火控系统代替传统的光学瞄准具,可以在瞄准的同时又能够观察到飞机的相关飞行信息,有利于飞行员更好地把握飞机的飞行状态及外部空战环境,提高了作战效率,比陀螺光学瞄准具要具有大得多的优越性。平显火控系统不但可以灵活使用传统的各种火力控制方式,还可增加连续计算命中线状态这种特定的实时瞄准方式以及导弹发射条件判定等新功能。这就改变了原来的射击瞄准具的局限性,拥有了综合多种武器的能力。
       传统的光学瞄准具为了简化计算都假设目标在空中作匀速直线运动,这自然与实际空战情祝下敌机的飞行状态不完全符合,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定的射击误差。再就是由于瞄准具受结构的限制,能构成的最大射击提前角有一定的数值,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武器的攻击范围,使飞行员难于进行瞄准射击。同样在瞄准过程中光环需要稳定地套在目标上一段时间后才能开火射击,这往往也会在瞬息万变的空战中贻误战机,甚至陷入被动的境地。
       而加装平显火控系统以后就可以克服上述的不足。如在平显的连续计算命中线状态中,可以根据载机的大气数据、运动姿态和机炮弹道性能,将发射出去的弹丸位置连续计算出来,形成一条轨迹线,这条被称为“热线”的轨迹线通过平视显示器的平板玻璃显示给飞行员。瞄准射击时飞行员只需要操纵飞机使目标与“热线”上的“特征点”重合时即可开火射击,目标就能够被击中。这种瞄准方法不需要对目标运动做出假设,也不需要保持“稳环时间”,因而瞄准过程更加简便,瞄准射击效果更好,可使机炮命中率提高数倍以上。此外,平视显示器同时还可以显示导弹武器的发射瞄准状态的最大、最小距离指示以其其他发射参数信息,使飞行员能更好的判断和把握空空导弹的发射时机,并在整个飞行包线内都可提供精确的武器瞄准,这种瞄准精度的提高也使得对目标摧毁所需武器的数量随之大为减少。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3-06 08:04    IP属地:未知

  歼-7IIA 型飞机是第一种配装平显火控系统的歼-7 飞机,其所配装的引进自英国的 956 型平视显示器除显示空对空连续计算命中线状态外,通过控制面板上的转换开关还可显示包括导航工作状态、进场/着陆状态、空对空提前角计算状态、空对地连续计算弹着点状态、空对空导弹工作状态以及备用瞄准具状态等六种不同的状态画面,精度高、使用维护方便。由于综合化程度高,使座舱的安排更加紧凑简明。平显主要由电子部件和显示器两大部件组成,电子部件中有输入接口电路、中央处理机和字符发生器三部分,实际相当于一台小型机载火控计算机,从其他电子设备和传感器传送来的.各种所需的数字量、模拟量、离散量等原始信息经输入接口电路进入系统,经中央处理机处理加工后,选择出要显示的字符,并计算出其位置和数值。显示器包括一个小口径阴极射线显像管和一套折射式光学系统。中央处理机中有一个容量为 16K 的程序存贮器来存贮飞行作战软件,对输入信息量进行计算处理,以确定在 CRT 上显示字符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同时还包括有在各种攻击状态下武器瞄准计算的计算程序。为了充分发挥平显的功能,适应多种飞行和作战用途的需要,设计人员可以对飞行作战软件进行改进和扩充。只需从电子部件中取出程序存贮器,这种可擦写存贮器能够用紫外线照射来抹去原有内容,改写入新的程序内容即可。安装了平显后的歼-7IIA 飞机无论在火控系统的先进性方面还是在飞机飞行安全性方面,都比歼-7II 飞机大为提高。武器瞄准更为精确、武器投放过程更加简便,特别是对于歼-7 这种具有较好的飞行性能以及一定武器携带能力的老式飞机而言,平显火控系统的加装是以较低成本换取作战效能大幅提高的较好手段,因此之后的歼-7E 等型号将平显火控系统作为了标准设备来配备。
       但当中国的飞行员刚开始跨入装备有平显的座舱时并不适应,许多第一次接触平显的飞行员仍习惯于按照传统的仪表指示刻度而不是平显的矢量符号来获取飞行状态信息,不少飞行员甚至觉得平显的字符对观察舱外有影响,宁愿关掉平显仍按仪表指示来保持飞行状态。这也暴露出部队长期在技术水平落后装备的训练状态下,对先进装备技术产生的不信任以及对新技术战术方法的抵触心理,这在很大程度制约了新飞机效能的发挥。
       仪表飞行时飞行员关注的是飞机的速度、高度、航向等具体参数,而平显飞行时飞行员则更关注的是飞机的姿态、运动趋势以及各系统的状态。因此对当时空军传统的训练体制和训练模式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此外平显火控系统在国内也是首次批量生产,自装备歼-7E 飞机以来,平显火控系统暴露出来的故障也比较多,可靠性较低。其中平显故障的原因主要是设备的质量问题,尤其在夏季炎热的气候下故障发生的最为集中。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3-06 08:05    IP属地:未知

  无论是是瞄准具还是平显,其视场都有很大的限制,而头盔瞄准/显示系统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歼-7G 飞机配装的头盔瞄准/显示系统在飞行员转动头部的同时即可完成对目标的跟踪瞄准,经由计算机处理后就能够得到跟踪的瞄准线,连续地输出目标相对于载机的方位、俯仰角,传输给导弹导引头使其同步离轴并使位标器的轴线对准目标,一旦判明敌机已落入攻击区便可立即开火,实现了“看到哪里就打哪里”。
       早期的霹雳-2 近距空空导弹采用定轴瞄准发射,这就需要飞行员操纵飞机去精确瞄准与捕获目标。而歼-7G 飞机挂载的霹雳-8 等导弹具有大的离轴发射能力,因此头盔瞄准/显示系统能够更好地控制大离轴格斗导弹的导引头离轴捕获目标。头盔瞄准/显示系统由头盔、瞄准显示装置、头部位置探测器和计算机等组成。飞行员通过瞄准显示装置既可以看到目标,同时又可以看到瞄准标志和其他火控信息。
       头部位置探测器则测量飞行员头部的位置和转动角速度,获得目标相对本机的方位角、俯仰角及角速度等相应信息。计算机除完成头部位置测量计算外,还可以根据目标相对载机的参数产生控制指令,控制机载雷达和导弹导引头迅速截获目标。尽管了头盔瞄准/显示系统本身的视场并不是很大,但可以随着飞行员的头部灵活地转动,在大范围内搜索跟踪目标,远比直接操纵飞机跟踪目标要方便得多,因此它可以加快目标的跟踪瞄准过程。
       当然现在的头盔瞄准/显示系统还存在不少缺点,并不能完全代替座舱内固定安装的平视显示器。显示信息量比平显要少得多,长时间不如看平视显示器舒适。加之由于安装在头盔上,附加的重量增加了飞行员头部的负担。更为关键的是头盔瞄准/显示系统是安装在头部这个活动环节上的,远不如平视显示器那样刚性固定安装在飞机上好,受到飞机及飞行员在振动环境中的影响将会损失较多的瞄准精度。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