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9-05-05 23:22 IP属地:未知
最后贴一段百度来的关于秦直道的故事作为本次游记的结尾,谢谢大家观看
这条不同寻常的古道上演绎着各种各样的故事,有的轰轰烈烈,有的凄楚哀婉,有的惊心动魄,有的耐人寻味……2 000余年以来,从秦直道“道未就”开始记载的与秦直道有关的历史名人和重大事迹数不胜数。
一代霸主秦始皇,他是秦直道的创始人。尽管秦始皇在世时并未实现从直道北巡九原的理想,但他在南巡途中去世,其遗体是通过秦直道运回咸阳的。
一代名将蒙恬率军出征,大破匈奴,将他们驱退700多里。同时他还是该条大道的监修者,他曾多次行于直道,从淳化县北梁武帝村秦林光宫遗址北行,至子午岭,上循它的主脉北行,进入鄂尔多斯草原,过乌审旗北,从东胜市西南方向穿过去,进入今昭君坟附近渡过黄河,直到包头市西南秦九原郡治所。那时,甘泉山至子午岭一带,森林茂密,郁郁苍苍,鄂尔多斯草原更是野草丛生、湖沼遍布、猛兽蛇虫出没、人迹罕至的地区。蒙恬经过一年多时间考察,能够确定这样一条直至阴山山脉之下的近路,确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秦直道一期工程完工,道路基本畅通,蒙恬进行了全程考察。当他正在谋划二期工程的时候,却遭赵高迫害,于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吞药自杀于阳周狱中。
秦始皇长子扶苏因劝阻始皇**儒生,被派到上郡监督蒙恬修直道。始皇死后,宦官赵高、丞相李斯伪造始皇诏书,命他自杀,拥其弟胡亥为皇帝。扶苏气愤填膺,又万般无奈,自刎在秦直道上。
孝文帝刘恒是秦代以后最早驱车走过秦直道的汉代皇帝。《史记孝文本纪》载:三年(前177)“五月,匈奴入北地,居河南为寇。帝初幸甘泉”。这时,被蒙恬赶到阴山以北的匈奴又杀回到河套地区。六月,“辛卯,帝自甘泉之高奴,因幸太原,见过群臣,皆赐之”。高奴在今延安一带,孝文帝从林光宫到延安走的就是秦直道。
秦直道到了西汉时,已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军事作用。正是有了这条秦直道,汉王朝的大军才会像飞将军一样突然出现在匈奴骑兵面前,让他们措手不及。“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著名的飞将军李广从直道进军,杀得敌人闻名丧胆。
公元前127年,汉骠骑大将军卫青兵份几路,齐头并进,重创匈奴,从此解除匈奴对北部边界的威胁。
汉武帝刘彻多次沿直道北击匈奴,巡视朔方,炫耀武力。据《史记孝武本纪》记载,武帝在元封元月(前110)的一则巡边诏令中说:“朕将巡边陲,择兵振旅,躬秉武节,置十二部将军,亲率师焉。行自云阳,北历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北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余里,威振匈奴……”
司马迁曾从咸阳出发沿着直道穿行鄂尔多斯千里之地,见到了秦筑长城、直道、亭障,领略了鄂尔多斯的美丽风光,在游览途中对蒙恬的杰作———秦直道提出过批评,曰:“固轻百姓力矣。”我们今天所了解的秦直道起初就是从司马迁的《史记》里知晓的。
汉元帝时王昭君被送入宫,竟宁元年(前33)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亲,昭君自愿请行,远嫁匈奴,从长安出发,经直道北行。至今直道沿线内蒙古境内还有昭君墓,沿途还有许多关于王昭君的美丽传说。
公元9年,王莽亲率40万大军北伐匈奴。这当中,秦直道为王莽军队调动及后勤补给运输发挥了重要作用。
东汉末年,蔡文姬在战乱中为南匈奴所俘,后嫁匈奴右贤王为阏氏,走的就是秦直道。后来蔡文姬思乡心切,其归汉行动因受单于所阻,不能成行,于是曹操率 50万大军沿秦直道前往匈奴边界,单于迫于压力,只得同意文姬归汉。就在蔡文姬被俘12年后,曹操派使者往接蔡文姬,蔡文姬为曹操思慕贤才的精神而感动,毅然离别丈夫、子女沿秦直道回到中原,继承父业,参与编撰《续汉书》。
唐朝,李世民征突厥时多次走秦直道,秦直道在此时的战争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宋朝,古道大战不断,李继迁经鏖战在统万城建立了西夏。清朝末年,捻军一部沿秦直道同清军作战。
现代发生在这一条古道上的最著名的一次战役当属直罗镇战役了。它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第一仗。从某种意义上说,直罗镇战役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军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