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谈股论金 >  『财金汇总』,每日更新中!~~~~~~~02.17.

发表于 2007-10-24 13:58    IP属地:未知

深沪楼市冷风频吹
面对调控不断,深沪楼市冷风频吹。在深圳,有些资金紧绌无力再守的开发商和投资客开始放盘套现,甚至有卖家提出“无需买家承担佣金”,而一些当初开盘即宣告售罄的楼盘,今日却又加快推出“新盘”。上海方面,二手住宅市场成交量自9月份出现降温后,10月成交量继续走低,剧跌四成,此前频频返价的业主也开始出现主动下调房价以求成交的现象。
当听到买二手楼不要佣金的时候,很多人不敢当真,毕竟“免费的午餐”是不多见的。但深圳现在确有这样的投资客,以承担全部佣金的方式请中介代理出售手中的房屋。
深圳开发商急急推盘
深圳世华地产的经纪人告诉记者,两个月前就曾遇到这样的客户,手中持有大量某楼盘的物业,委托地产中介进行销售,不需要买家承担佣金,而由卖家统一支付佣金。其急于出手房产套现的心情由此可见一斑。分析人士认为,深圳对房地产市场出台的一系列调控政策,对快速上涨的楼价产生影响,尤其未来有可能出台的物业税政策,让投资客们对未来楼市的信心产生动摇,急于落袋为安。
另一个现象是,最近,当初开盘即售罄的楼盘却再次推出“新盘”,进行小范围营销。以罗湖区某楼盘为例,5月底开盘时不到三个小时即销售一空。到了9月底,又开始老客户带新客户成交即送家电的促销活动,而推出的销售单位都是一手的新房。据销售人员介绍,本次推出的新盘是当初签订预售合同以后,有的人交了多套房的订金,但到正式签合同时却无法获得全部贷款,也无力全价支付房款,所以只好退回一定数量的新房。
无独有偶。福田区某楼盘2004年已取得了预售证,如今市场上又开始推出100多套一手房出售。现场的销售代理人员称,“这是当初开发商自己留的房”。业内人士表示,这很可能是因为开发商或者从事风险代理的地产中介之前“捂盘”看涨、待价而沽,现在看到深圳楼市缩量滞胀,便不再“捂盘”,准备变现了。
沪楼市初现降温迹象
另外,上海房地产人士指出,近期房贷紧缩政策以及房价上涨过快等现象使得转入观望的购房者增多,上海楼市已显露降温迹象。上海中原地产浦东区域总监王逸红表示,与去年相比,今年购房客户中改善型需求占了绝大多数。因此,第二套房的房贷新政出台后,对他们的心理影响十分明显。据介绍,即使是传统的热点板块世博、上南、陆家嘴等区域的中介公司带客户看房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最高降幅达50%。在成交量方面,10月前一周多时间以来,二手楼成交量明显下降,与9月同期相比降幅约在四成左右。
据中原曹杨分行经理介绍,9月初,一套优质房源基本有三到四位买家竞争,而且都有很强的购买诚意;现在,这些买家不再跟进房东的返价,即使物业顾问向客户推荐优质挂牌房源,有的客户仍表示要推迟购房计划,等政策明朗了再考虑。
另外,有的买家则在等待房东主动降价。分析人士预计,整个10月份的成交量将比9月下降10%至15%,成交价格可能基本持平。
佛曰:存在即是合理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4 13:59    IP属地:未知

学习了!!!
宠辱不惊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4 14:00    IP属地:未知

深沪楼市冷风频吹
面对调控不断,深沪楼市冷风频吹。在深圳,有些资金紧绌无力再守的开发商和投资客开始放盘套现,甚至有卖家提出“无需买家承担佣金”,而一些当初开盘即宣告售罄的楼盘,今日却又加快推出“新盘”。上海方面,二手住宅市场成交量自9月份出现降温后,10月成交量继续走低,剧跌四成,此前频频返价的业主也开始出现主动下调房价以求成交的现象。
当听到买二手楼不要佣金的时候,很多人不敢当真,毕竟“免费的午餐”是不多见的。但深圳现在确有这样的投资客,以承担全部佣金的方式请中介代理出售手中的房屋。
深圳开发商急急推盘
深圳世华地产的经纪人告诉记者,两个月前就曾遇到这样的客户,手中持有大量某楼盘的物业,委托地产中介进行销售,不需要买家承担佣金,而由卖家统一支付佣金。其急于出手房产套现的心情由此可见一斑。分析人士认为,深圳对房地产市场出台的一系列调控政策,对快速上涨的楼价产生影响,尤其未来有可能出台的物业税政策,让投资客们对未来楼市的信心产生动摇,急于落袋为安。
另一个现象是,最近,当初开盘即售罄的楼盘却再次推出“新盘”,进行小范围营销。以罗湖区某楼盘为例,5月底开盘时不到三个小时即销售一空。到了9月底,又开始老客户带新客户成交即送家电的促销活动,而推出的销售单位都是一手的新房。据销售人员介绍,本次推出的新盘是当初签订预售合同以后,有的人交了多套房的订金,但到正式签合同时却无法获得全部贷款,也无力全价支付房款,所以只好退回一定数量的新房。
无独有偶。福田区某楼盘2004年已取得了预售证,如今市场上又开始推出100多套一手房出售。现场的销售代理人员称,“这是当初开发商自己留的房”。业内人士表示,这很可能是因为开发商或者从事风险代理的地产中介之前“捂盘”看涨、待价而沽,现在看到深圳楼市缩量滞胀,便不再“捂盘”,准备变现了。
沪楼市初现降温迹象
另外,上海房地产人士指出,近期房贷紧缩政策以及房价上涨过快等现象使得转入观望的购房者增多,上海楼市已显露降温迹象。上海中原地产浦东区域总监王逸红表示,与去年相比,今年购房客户中改善型需求占了绝大多数。因此,第二套房的房贷新政出台后,对他们的心理影响十分明显。据介绍,即使是传统的热点板块世博、上南、陆家嘴等区域的中介公司带客户看房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最高降幅达50%。在成交量方面,10月前一周多时间以来,二手楼成交量明显下降,与9月同期相比降幅约在四成左右。
据中原曹杨分行经理介绍,9月初,一套优质房源基本有三到四位买家竞争,而且都有很强的购买诚意;现在,这些买家不再跟进房东的返价,即使物业顾问向客户推荐优质挂牌房源,有的客户仍表示要推迟购房计划,等政策明朗了再考虑。
另外,有的买家则在等待房东主动降价。分析人士预计,整个10月份的成交量将比9月下降10%至15%,成交价格可能基本持平。
佛曰:存在即是合理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4 14:02    IP属地:未知

监管层定‘二套房’认定三基调
昨日,央行、银监会齐集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部门负责人,就‘第二套房贷’问题召开联席会议。知情人士透露,会议就‘第二套住房’的认定标准达成共识,‘监管部门定下三点基调底线,具体由商业银行自己把握’。上述人士预计,下周各家银行会就第二套房贷的实施办法有个说法。自9月末《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下发之后,围绕如何认定‘第二套住房’的问题各方观点不一。商业银行出于业务需要,不得不由分行出面发布‘地区政策’。据悉,监管层定下的‘三点基调’分别是:一、公积金贷款不列入认定是否为第二套住房的参考项。二、已结清借款的购房者仍可算作第一套住房贷款者。三、夫妻双方只要有一方仍有房贷未结清的,再贷款购房需算作第二套住房。接近监管层人士表示,此次联席会议之后监管部门不再对‘第二套住房’认定进行书面说明,具体由商业银行自己把握。也就是说,在三点基调之外各家银行细则‘只会紧不会松’。外资银行方面,由于已成立法人银行的六家目前个人房贷业务量还不大,暂以原标准实施放贷。
佛曰:存在即是合理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4 14:03    IP属地:未知

内地预计明年正式征物业税
备受瞩目的物业税推进工作正在有序展开。昨天(11日),上海证券报获悉,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已于近日批准安徽、河南、福建、天津四省市为房地产模拟评税试点地区,至此,包括首批的北京、辽宁、江苏、深圳、宁夏、重庆,已有十省市开始物业税“空转”运行。
去年十月,国家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公开表示,国家正在对房地产改革和推进物业税进行研究,并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模拟评税的试点工作,为物业税的开征积累经验。此后,第一批六省市试点区域消息传出,有市场人士预测,物业税正式征收可能在2008年。
专家介绍,尽管征收物业税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但基本框架已经确定:将现行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土地增值税以及土地出让金等收费合并,转化为房产保有阶段统一收取的物业税。也就是说,把现在买房子时需交的税,放到买房子后按年交。目前,物业税的模拟“空转”已经在北京、深圳、重庆等几个城市试点,虽然没有实际征税,但一切步骤和真实收税流程相同,由财政部门、房产部门以及土地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统计物业数量,并进行评估和税收统计。
国税总局官员此前表示,目前我国不动产征税存在内外税制不统一,房、地分设税种,计税依据不合理,对房地产征收的税费比较多等问题。开征物业税,不仅有利于各类企业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解决房和地分别征税带来的税制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并可能成为房地产市场的内在稳定器。“大家都想着未来价格上涨带来的好处,同时又不支付物业持有成本,这就鼓励了投资性需求的膨胀。”经济学家樊纲此前评价,开征物业税将有利于减少市场上大量存在的闲置房,也有利于减少奢侈品需求;并稳定**税收来源,避免“土地财政”。
但是,此次纳入的安徽等地专家仍表示,虽然已经进入试点,省内全面开征物业税条件仍不成熟。其中起征点设计、免税标准和税率等技术问题还需要征求各方面意见。即使开始征收,也不会所有房产一并征收,有可能从大面积户型开始征收,且征收比例较小。
佛曰:存在即是合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4 14:04    IP属地:未知

前三季石油进口突破1.5亿吨油价上涨信号强
海关总署12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9月中国进口原油和成品油超过1.5亿吨,其中进口原油12407万吨,同比增长13.6%,进口成品油2684万吨,同比下降8%。分析认为,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越来越高,下半年国内油价或将上涨。
商务部政策研究室日前的一篇分析调研报告预测,国际油价将继续看涨,下半年会在波动中继续高位运行。对此,专家表示,由于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国际油价对国内油价的影响越来越深入,国际油价看涨很可能导致下半年国内油价上涨。
海关统计显示,今年前9个月,进口原油和成品油总金额达到637亿美元。其中进口原油金额为513亿美元,同比增长10.5%,低于数量增长3.1个百分点;进口成品油金额为124亿美元,同比下降3.9个百分点,单价高于上年同期。
由于国家控制资源性产品出口,今年以来中国原油出口持续下降,海关统计显示,9月份原油出口仅为20万吨,1-9月累计为244万吨,同比下降49.3%。
据悉,中国正在进行一系列旨在用煤炭替代石油的技术攻关和示范工程建设,以缓解未来石油进口压力,确保长期而可靠的能源供应。目前,神华集团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建设的世界上第一条“煤制油”生产线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5%,2008年将投入试运行并正式生产出煤制油产品,这将是世界上第一个煤炭直接液化产品,
中国最大的煤炭企业神华集团建设的世界第一条煤直接液化工业生产线,将于明年投产。这个“煤变油”示范工厂的运行状况,将关系到中国自主研发的煤直接液化技术是否成熟,以及进一步产业化的前景。
中国北方从山西、内蒙古一直向西延伸至宁夏、陕西、新疆等省份,是世界上煤炭蕴藏量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这里正孕育一批世界级的煤化工企业,生产以煤为原料的液体燃料和化工材料,从而部分地替代石油。
除煤制油项目外,世界上第一个以煤为原料生产聚丙烯的大型煤化工项目--神华宁煤集团煤基烯烃也正在宁夏加紧建设。该项目年产中间产品甲醇167万吨,最终产品聚丙烯50万吨,此外还有汽油、硫磺等副产品。
中国煤化工产业的重点是发展车用燃料和替代石油化工产品,做好煤炭液化,煤制甲醇、二甲醚、烯烃和煤基多联产技术的试验示范和开发利用。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煤制油产业将形成5000万吨产能的规模。目前,中国共有神华集团、神华宁煤、伊泰集团、兖矿集团、潞安集团等的7个煤制油项目。
佛曰:存在即是合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4 14:05    IP属地:未知

打压蓝筹股?这是不可能的
股指接近六千点,看着花团锦簇,对投资者来说未必值得欣喜。
据上证报发布的消息,从5月29日到10月10日,期间沪指涨幅约33%,但同期两市涨幅超过33%的A股仅有250只,占比不足2成。再以7月6日至昨天收盘这个区间进行统计,上证综指期间涨幅近60%,而同期两市跑赢上证综指的A股数量为350只,占比略超2成。沪深两市A股中,尚有一半品种未过“5•30”高点。解套都远,别说赚钱。沪市综合指数的额头应该贴上一个招牌,叫“仅供参考,切勿当真”。
在管理层的引导下,投资者非常听话地将资金投向了基金,投向了大盘蓝筹股,目前机构投资者占比30%以上,超过了美国70、80年代,大盘股本就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宠儿,现在有了股指期货的概念更是如鱼得水,因此大象起舞的壮观景象一再展现。
其实,何止内地市场,连在“北水南调”刺激下日渐A股化的港股也继续疯涨,国企股指数昨天飚升932点,报19218点,大盘蓝筹领涨;恒指涨564点,报29133点。香港市场也形成了内地常见的洼地效应,先是国企股领涨,然后是大盘蓝筹股,然后是二线股。在中投公司有可能购买汇丰股票消息的刺激下,连受次级债危机拖累的汇丰这只大笨象都跳起舞来。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打压股市呢?唯一的办法就是打压蓝筹股。不过,这是与中国经济安全为敌、万万行不得的损招。从目前的政策选项来看,由资本市场释放通胀压力,既可以解国有股改革成本难题,又可以使中国资源类股不再折价出售,决策层眼看着巴菲特、美铝、淡马锡减持,凭空赚进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的港币,怎么不痛心疾首?以高溢价出售中国蓝筹股,即便资本市场进入去泡期,对于中国的经济主体以及市场也不会有大的损伤。对于中国市场而言,最可怕的不是泡沫,而是泡沫之后的一地鸡毛。如果到时管理层发现,几乎集中了中国所有优质资源的国企大蓝筹股治理结构混乱、效率低下,成为资本市场最后的祼游者,那才是中国资本市场真正的噩梦。
对管理层而言,唯一的办法是让资本市场有序发展,除了加快大公司上市改变供求关系外,近日管理层频频发出股指期货万事具备的信号,绝非无的放矢。而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制度性建设仍将完善,对投资者教育放松不得,虽然整肃市场秩序并非迎接熊市,但不可否认的是,管理层真要整肃市场,将使目前热得开锅的A股市场稍许降温;严格审批资产重组,也将使资产重组、重新估值这些目前最热门的炒作稍稍熄火。当然,鉴于目前央企重组是热门中的热门,是中国本轮国企改革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因此所谓审批资产重组并购也难以精确制导。
剩下的方法就是输出资本,这注定是输多赢少的游戏。在全球资金赚取中国溢价的时候,中国资本逡巡世界寻找国际投资机会,如周洛华先生所说,得比国际投资者更高明才行。到目前为止由中国官员化金融人士执掌的投资公司,要超过华尔街与金融城的专业人士,恐怕还是个幻想。所以,我们得准备好交一笔大大的学费。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这样的态势不乏参考意义。目前的形势是,H股仍将上涨。沪深A股今年内上升了114%,H股指数今年内只升70%,这44%的差距总有一天会被填平。
为了控制风险,投资者要学会两看,外看中投、内看社保基金:看中投的投资动向,才能判断对外投资的风险与可能的赢利空间;内看社保基金,这是比央企更亏不得的投资者,他们要借助资本市场来弥补庞大的资金缺口,因此安全比盈利更为重要,也是得风气之先的机构投资者。这是两大特权机构,一个因其被寄望之深,关系中国货币的发展前景;一个因其对于全民保障的重要性。当然,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股指期货,这一议题如此重要,值得所有投资者密切关注。
佛曰:存在即是合理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4 14:07    IP属地:未知

中国将分三期发行近千亿元国债
日前公布的“2007年第四季度记账式国债发行计划”显示,财政部将分别于11月2日、11月16日和12月14日,分三期向市场发行近千亿元特别国债,期限分别为10年、15年和10年。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这些特别国债都将按半年付息,但发行计划中并未公布三期特别国债的具体发行规模。
业内人士介绍说,11月2日和11月16日发行的特别国债为新增发行额度,而12月14日原计划发行一只10年期记账式国债,因此,这一期特别国债将替代原有记账式国债的发行。
按照发行计划,将有2000亿元特别国债面向市场发行,其中1000亿元在9月发行,而剩下的1000亿元安排在第四季度发行。因为9月份发行的三期特别国债都有部分追加发行,所以实际发行规模为1033.8亿元,如果严格按照2000亿元的规模控制,第四季度的三期特别国债发行总量将被控制在966.2亿元。
从9月份发行的特别国债规定上看,这些面向市场发行的特别国债为可流通记账式国债,交易方式为现券买卖和回购,其中试点商业银行柜台为现券买卖。
专家认为,分批次、分对象发行特别国债,可以在不急剧回收流动性的前提下,有效缓解流动性偏多。直接向市场公开发行特别国债,回收流动性的效应相当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据测算,如果发行2000亿元特别国债,对市场资金的冻结程度,相当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因此,发行2000亿元特别国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并不会很大。
佛曰:存在即是合理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4 14:08    IP属地:未知

30家央企料三年内整体上市
国有资产委员会已在刚过去的九月份出炉30家“整体上市”的央企名单,当中包括超大型央企;已基本完成整体上市的央企;属于国家能源、战略和资源、国家控制的一型国企和央企。有证券业人士估计,有关公司可在2010年前完成“整体上市”。
国资委在30家“整体上市”企业名单出炉后,随即召集有关企业的高级财务人员以进行有关“整体上市”的系统培训。据接近国资委的内部人士透露,名单中的企业除如中国石油总公司的超大型央企,也包括如东方电气集团等已基本完成整体上市的央企。另外,包括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航空集团、中国航空公司、中国五矿集团等,由于有关部门有意整合相关资源,保持较高控制力,维持产业内国资委对少数大型企业的控股比例,所以此类产业也在30家“整体上市”央企的名单内。
部分子公司搁置海外上市
国资委在今年七月底至八月初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会上明确表示,支持央企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要积极推进大型企业改制上市,具备条件的要加快整体改革、整体上市步伐。
报道称,为实行“整体上市”计划,名单中的大型央企旗下三四级子公司已搁置海外上市计划,业内人士揣测此举是以“让路”注入一二级公司的资产。
太平洋证券研发部副总经理张伟明认为,虽然**对名单上企业的整体上市大开绿灯,但具体的时间表还须视乎各企业的具体情况,同时**也会按资本市场的承受力作相应的统筹调整。在整体上市前企业还要进行大量的改制与重组工作下,名单中的企业披露或公告相应事实或要推到一年后。而考虑到国资委的工作计划及其进度,第一批整体上市试点之后,还会有第二批甚至第三批,因而首批30家名单公司完成“整体上市”应该不会迟于2010年。
报道又引述一家大型央企法务部人员表示,目前国资委正向他们征询《反垄断法》对企业的影响,相应的应对措施及建议,以避免《反垄断法》对央企重组可能带来的问题。
佛曰:存在即是合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4 14:09    IP属地:未知

五年翻番内银境内资产达48.51万亿
到今年,内地银行业的改革发展已走过了五年历程。期间,一批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陆续完成股改上市,截至2007年6月底,内地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资产总额已达48.51万亿元,比2002年的23.6万亿翻了一番。
而随着今年9月25日中国建设银行登陆A股,内地资本市场已有14只银行股,总市值约占两市总市值的20%,银行板块稳坐A股市场第一大权重板块交椅。
银行业财务明显改善
银监会统计,截至2007年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资产总额达48.51万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税后净利润为2543.3亿元,相当于2003年全年利润的7.9倍。
不良贷款问题明显改善。截至2007年上半年,全部商业银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1.26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6.45%,下降了6.4个百分点。
资本充足率也由2003年的-2.98%上升到2007年上半年的7.67%,资本充足率达到8%的监管要求的商业银行增加至125家,而2003年仅有8家。
与外资行实现双赢
截至2007年7月末,在中国注册的外资独资和合资法人银行业机构共23家;71家外国银行在华设立了132家外国银行分行;188家银行在华24个城市开设了239家代表处。
现在,外资银行经营的业务品种超过100种;有65家外国银行分行、21家外资法人银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50家外资银行机构获准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在华外资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为1371.61亿美元,约占中国银行业总资产的2%。
佛曰:存在即是合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