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沃尔沃XC Classic论坛 >  李嘉诚的 68 年,香港的商业史

发表于 2018-03-20 13:59    IP属地:未知

如果描述香港地产大亨在那几年的变化,澳门大学政治学教授吴德荣认为,“他们越来越像日本的株式会社,如三菱,或者韩国的财阀,如三星”,涉足各个行业——地产、酒店、零售、电讯、集装箱码头、电力、传媒——组成大型集团,“不再像与西方的商业巨擘——比如微软、飞利浦、大众汽车,专注于单一产业”。
1997 年,十个最大的港商家族已经控制了香港股市市值 45% 的资产。
香港商业律师 Mike West 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认为,李嘉诚和其他香港大亨的垄断,让香港在经济上变得很奇怪。“香港市民对这些大亨,是正面、负面交加的情绪。”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及金融研究所主任范博宏在接受《好奇心日报》采访时说。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8-03-20 14:01    IP属地:未知

这在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尤为明显。
1997 年上半年,房价还在上涨,住宅价格从 1996 年初至 1997 年第三季度,上涨了63.62%。买房的人需要提前一天排队。但接着房产泡沫开始破灭,房价持续下跌了 6 年,跌幅将近 2/3。中产阶级因此负债。
一些人认为,1984 年签署的《中英联合声明》是助推房地产泡沫的重要因素。“从《联合声明》生效之日起至1997年6月30日止,根据本附件第三款所批出的新的土地,每年限于五十公顷,不包括批给香港房屋委员会建造出租的公共房屋所用的土地。”经济增长,中产有购房的需求,对批地的限制减少了供给,抬高了房价。香港仲量行的住宅指数显示,从1984年1月到1997年7月的13年半期间,香港住宅楼价整整上升了3倍。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8-03-20 14:02    IP属地:未知

地产大亨却似乎安然度过了这场灾难。在香港地产业受损时,李嘉诚的长实、和黄向内地、新加坡和英国拓展房地产业务。在 1997 年,他开始往内地的西部去,在重庆做了大都会广场,还对记者说,如果哪位香港商人轻视了内地西部,就要犯极大的错误。
在 1999 年亚洲金融危机结束之后,李嘉诚首次成为亚洲首富,列在《福布斯》杂志世界富豪榜的第十位,并被《时代》杂志选为“千禧年企业家”。之后,李嘉诚多次成为亚洲首富,并连续 20 年成为香港首富。
与此同时,香港的情况在变得更糟,特别是和内地当时的高增长相比。香港在 2005 年失去了全球最繁忙集装箱港口的地位,在新加坡和上海之后位居第三。 1990 年香港的 GDP 是整个中国内地的 25%,到了 2017 年,香港的 GDP 只占内地的 2.48%,相当于内地 9 天的产量而已。
人们开始讨论,香港做错了什么,以及谁需要为此负责?是地产大亨吗?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8-03-20 14:03    IP属地:未知

诺-贝-尔 经济学得主弥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一直推崇“香港模式”,他称香港为“自由经济的最后堡垒”。在弗里德曼 1980 年的著作《选择的自由》里,他写道:“如果想了解自由市场的真正运作,就应该到香港去。”
一些香港本地的学者和批评者并没有像过去那样追随弗里德曼的观点。接受我们采访的范博宏博士和商业律师 Mike West 都认为,香港并不是“自由市场”的最好例子,并且变化并不是在最近 20 年才发生的。
范博宏提及了不合理的土地政策,并认为香港和其余亚洲的新兴市场相比,一点都不特别,“甚至很有代表性”。 Mike West 则提及了李嘉诚被诟病的垄断,它让香港无法像英美市场一样自由竞争,健康、充满活力。这样的观点被越来越多人接受。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8-03-20 14:06    IP属地:未知

不过把视角放在最近十多年的,也大有人在。毕竟香港经济的衰退是最近十多年才发生的。已逝的香港政治经济学家曾澍基在 2007 年的一篇论文里指出,过去十多年,两地经济的融合是不对称的融合。在这场融合中,香港并没有优化产业结构,只是无所作为,以至于大多数行业失去了聚集效应。
这在 2004 年开始实行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 和 2003 年开放的赴港自由行后,变得更引人注目。
此外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逐渐对外开放投资,外资进入中国已经不再需要通过香港中转。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8-03-20 14:07    IP属地:未知

1997 年之后,交叉持股在中港企业中越来越常见。至 2016 年底,香港市值最高的 20 家上市公司中,有一半是大陆背景,其中最大的是腾讯。他们虽然在香港集资,但未必在香港投资。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8-03-20 14:10    IP属地:未知

善于低买高卖的李嘉诚,转向了新的目标
对于李嘉诚商业能力的一个普遍评价是,不但知道什么时候买,以及更知道什么时候卖。

比如香港中文大学会计学教授 Woody Wu 说,“李嘉诚精于把握出售时机。他总能在最合适的价格卖掉,在金融方面就是个天才。”
从文革、回归谈判、改革开放前的数次波动、97 回归、亚洲金融危机,香港市场对未来的信心经历过数次波动。李嘉诚总是在波动中低价拿下自己看好的东西,不管是地产、还是公司。

但现在他开始卖了。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8-03-20 14:10    IP属地:未知

《好奇心日报》的统计显示,6 年间,李嘉诚至少出售 2500 亿港元内地和香港的资产。仅 2017 年一年,李嘉诚就卖出约 900 亿港元资产。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8-03-20 14:12    IP属地:未知

在 2015 年,李嘉诚加大对欧洲的投资,特别是英国。英国约 1/4 电力分销市场、近三成的天然供应市场、近 7% 的供水市场,都属于李嘉诚。李嘉诚说,“我们明白欧洲所处的状况,但我认为在五年时间内,这里的企业会具备上升的动力。”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8-03-20 14:13    IP属地:未知

也是在 2015 年,李嘉诚担任董事局主席的长江实业、和记黄埔联合公布重大重组方案,新成立的长江和记、长江实业将选择英属开曼群岛作为注册地,这意味着它们理论上已不属于香港。这打破了李嘉诚不迁册的承诺。
一代大亨离开商界,这增加了人们对香港未来经济不确定性的担忧。“未来香港最需要的就是,一代大亨退休、去世之后,香港能不能有新的创业精神出来,新的事业闯出来。我觉得很难有,长期也很难有。”中文大学会计学院及财务学系经济及金融研究所主任范博宏教授说道。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