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3-11-16 00:51 IP属地:未知
七年驾龄 于 2003-11-14 08:07 PM: 写到
呵呵,此贴果然引起了一些争论,而且有同志情绪开始激动了。呵呵,这正说明“不论什么车都要预热”的错误观念深入人心,为祸不浅。



让偶来针对上面几个突出的反对意见,继续讨论。加一句,偶可是绝 ...
1、“如果在润滑油没有达到工作状态时行车,对机器部件的损耗是可想而知的。”
没错,着车就走就是为了让发动机内润滑油的温度尽快升高,达到工作状态,从而保护发动机。如果原地怠速,温度迟迟不升高,则润滑油迟迟达不到工作状态,这时候发动机也在运转啊,结果是低温运转时间人为延长,加剧了发动机的损耗。而车辆其它部位的润滑油(比如轮轴),更是必须在行驶中才能进入工作状态。

你指的“温度”到底是谁的温度?水温表的?还是发动机的?还是润滑油的?你指的“工作状态”到底是什么状态?“其它部位的润滑油”到底是什么其他部位?你说的“轮轴”能否用专业术语表示出来,轮轴跟发动机的磨损有什么联系吗?
2、“润滑油作用一个周期会需要一个时间”
没错,但这个时间很短。别忘了发动机在怠速下也有近每秒1000转的转速,着车后,机油可以说在瞬间就可到达它们应该到达的地方,当然,刚开始的机油是冰冷的,如何让它们尽快热起来?答案只有一个,尽快开始行驶。

你说的“瞬间”到底是怎样的时间概念?如果真的瞬间的的话,那冬天和夏天岂不是一样喽呢?你这里所说的“机油”和上面提到的“润滑油”是一个概念吗?如果“冰冷的机油”已经“瞬间就可到达它们应该到达的地方”,那他的磨损在哪里呢?
3、“在水温上来时,这种症状就会消失。所以光是为了开的舒服一点,冬季早晨还是需要热车的。”
这也没错,但为了“开的舒服一点”,付出了加剧发动机损耗的代价。因为怠速升温时间是行驶升温的几倍(按我的经验,大约是4倍)。实际上,尽快开始行驶,温度会很快上来,上面说的症状会更快地消失。
4、“你懂不懂车啊!!!你打着了就走,发动机就能在高温下运动了?你先搞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会在凉车下产生磨损,在来说吧”
这个嘛,,,打着了就走确实不能让发动机“立即”在高温下运转,但到达高温状态的时间是怠速温车的几分之一。一句话,着车就走就是为了缩短发动机在低温下运转的时间。

这两点你还是说“为了缩短发动机在低温下运转的时间”。这句话本身是没错的。所以我说等2-3分钟(视室外温度/机油等级/发动机工艺等具体情况而定),然后就应该用慢行来暖车。你总是在忽视最的磨损到底来自哪里?我不解释了,很多大侠已经说的够清楚了,你最好还是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