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沃尔沃XC Classic论坛 >  摩根家族的传奇故事基本上止于二代,之后摩根变成了一个公众公司

发表于 2017-06-21 19:22    IP属地:未知

除此以外,在两项证券法刚刚通过的 1935 年,债券市场并不是特别景气,在很长时间里证券业务都是摩根最不赚钱的部门之一。
无论如何,1935 年 9 月 5 日,J.P.摩根和摩根士丹利从此分道扬镳。1973 年,两家公司与英国的摩根建富曾经在百慕大石窟湾酒店讨论过统一海外债券业务,考虑成立摩根国际公司,最终这项提议未能达成。
J.P.摩根和摩根士丹利至今也未能如当时高层所幻想的那样,在未来再次合并为一家公司。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6-21 19:23    IP属地:未知

摩根士丹利:“我们面临的主要竞争来自我们的客户”

与分离前的情况截然不同,摩根士丹利成立后业绩表现远远超过 J.P.摩根。
摩根士丹利承接了大量原本摩根集团客户的公司债券发行,光是第一年就接手了 10 亿美元的债券发行业务,市场份额高达四分之一。直到 20 世纪 50 年代,最引人注目的那些债券发行,比如通用汽车在 1953 年 3 亿美元债券和 3.28 亿美元股票的发行,往往都是交由摩根士丹利来进行。
然而,摩根士丹利的客户中越来越多公司不再需要靠投资银行来发行债券了。1973 年成为了公司最年轻合伙人的刘易斯•伯纳德(Lewis W. Bernard)曾经预言说:“客户们将尽量自己解决问题,所以我们面临的主要竞争来自我们的客户。”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6-21 19:24    IP属地:未知


刘易斯•伯纳德(左)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6-21 19:25    IP属地:未知

公司弱小、银行强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许多大公司的名声并不比投资银行差。这意味着他们不需要银行来做担保,完全可以通过自行出售商业票据或者向投资机构直接募集资金来融资。对作为资金提供者和使用者的中介的摩根士丹利来说,这直接导致了他们债券发行业务的减少。

新趋势最终迫使摩根士丹利不再局限于债券承销业务,他们在 1971 年加入高盛(Goldman Sachs)和所罗门兄弟(Salomon Brothers,后被旅行者集团并购)的行列中,开始从事他们过去极其排斥的债券交易业务。



[ 本帖最后由 vincent-song 于 2017-6-21 19:27 编辑 ]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6-21 19:27    IP属地:未知

这次业务转变决定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因为承销业务逐渐变得越来越不赚钱。 1982 年 SEC 颁布的“415 规则”令公司发行债券这件事,从漫长的承销转至讲究实效的短时交易,而这并非摩根士丹利的特长,他们因此丧失了自 1953 年就保持着的承销商第一名的地位,跌至第六名。不仅如此,415 规则令承销商所能获得的承销费用也随之减少。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6-21 19:29    IP属地:未知

而 1974 年摩根士丹利所进行的第一次敌意收购成为了公司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一直以来,在接兼并的生意时,为了避免激怒大客户而失去承销生意,摩根士丹利都会考虑相关公司与大客户们的关系。对已有客户来说,兼并业务属于摩根士丹利给客户的附加服务,只会收取小额费用。
然而,承销生意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而兼并案正在迅速增加,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有 25000 家企业因此而消失,兼并甚至还促成了美国 100 强企业中 18 家企业的诞生。
为了增加收入来源,摩根士丹利在 70 年代成为了第一家设立兼并和收购部的银行。1974 年,摩根士丹利打破了过去的原则,不再只是进行稳健的收购,而是进行所谓的敌意收购——目标公司经营者不同意的收购,协助加拿大镍矿企业英科公司(International Nickel)以每股 41 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当时每股 19 美元、全球最大的电池制造商——电子蓄电池公司(Electric Storage Battery Company)。
而这成为了摩根士丹利敌意收购业务的开端,他们按照成交总额的百分比来收取服务费,在并购案数量和金额不断上涨的背景下,摩根士丹利靠此获得的利润不断增加。1985 年,作为华尔街兼并业务第一的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赚了 8200 万美元。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6-21 19:29    IP属地:未知

有意思的是,大洋彼岸的摩根建富公司走了与摩根士丹利相似的道路。
1958 年,华宝投资银行(Warburg)在战后的英国第一次发动了大规模的敌意兼并,完全改变了死气沉沉的伦敦金融城的作风,当时摩根建富极其愤怒,在此后 15 年内都拒绝与华宝来往。
但随着摩根建富管理层态度的转变,60 年代摩根建富开始以“抢劫掠夺式”的作风做敌意兼并业务,甚至在帮助帝国烟草公司兼并加勒赫公司时,公然与英国政府的兼并监督组对抗,最终摩根建富赚取了 100 万美元的巨额服务费,但也令公司的名声受损。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6-21 19:30    IP属地:未知


摩根建富 1926 年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6-21 19:30    IP属地:未知

摩根建富最终也差点成了敌意收购的“受害者”。1986 年的内幕交易以及操纵股票价格的丑闻迫使他们在两年后关闭了证券业务,作为投资银行的实力大幅缩水。
1989 年法国东方汇理银行(Banque Indosuez)发动了对摩根建富的敌意收购,最终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作为收购案中的“白衣骑士”,以账面价值一倍以上的价格收购了摩根建富,源于 1838 年的皮博迪-里格斯公司的摩根建富历史就此终结。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6-21 19:31    IP属地:未知

“永远也不与人合并”的 J.P. 摩根与其他银行合并了

与摩根士丹利相比,公司拆分后 J.P. 摩根的状况要尴尬的多。
诚然,如果只谈纯粹接收大额存款的批发银行,J.P. 摩根在政界和商业有着其他银行完全比不上的客户。然而,在商业银行领域,J.P. 摩根完全不如那些吸收普通民众存款的零售银行,论存款量只能排到二三十位。
与此同时,和摩根士丹利面对的状况一样,公司要获取资金不一定要通过银行渠道,这令 J.P.摩根公司一向稳妥的批发贷款业务受到威胁。不仅如此,根据法定的贷款最大限额,它给客户的贷款不能超过其营运资本的 10%,在资金需求量越来越高的 20 世纪, J.P.摩根已经很难满足他们的客户的需求了。这迫使 J.P.摩根放弃让员工坚守在办公室,管理层开始派人去拉业务。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