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标致308论坛-进口 >  【进藏大满贯】四大神山到麦克马洪线:阿尼玛卿-丙察察穿越之旅

发表于 2015-12-04 15:38    IP属地:未知

几公里之后,一组异常壮观的冰川出现在眼前,这就是仁龙巴冰川。据说从冰川入口处走土路5公里可以到达冰舌下,不过这次是没时间了,只能远望:






入口处:

路边的游客。从这里向前就基本看不到包车游客了:

孕育了帕隆藏布和然乌湖的冰川融水:

离开仁龙巴,开始翻越海拔4800米的德姆拉山(一说5100米)。这座山非常陡峭,山脚下的察隅县城海拔不足2000米,仅仅10公里的下山路坡度估计有近10%。

“察隅县属于喜马拉雅山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年日照时数为1615.6小时。年无霜期200天以上。年降水量793.9毫米。”
来到山脚下已经是天黑,空气中充满着湿润和温暖。我们来到了青藏高原的最南缘,喜马拉雅山系的南边。晚上10点左右到达县城竹瓦根镇,夜宿平安饭店。饭店条件相对这种偏僻的县城确实不错,食堂里一些刚刚从丙察察正向穿越过来的游客在喝酒庆祝,烟酒味和兴奋的喜悦搅拌在一起,点燃了这个僻静的小镇。
c2 & 308sw driver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5-12-04 15:42    IP属地:未知

4.丙察察
料想到今天的行程会非常艰苦,于是乎7点整天刚亮就起床出发。镇子里寂静一片,还在沉睡之中。昨天从北边进城,再一次想当然的从南边出城。地图根本忘了看,导航上更不可能有去察瓦龙路线。

“察隅河是西藏东部大河之一,属双干河流。发源于德母拉山,源头海拔5475米,全长295公里,流域面积1.7827万平方公里。岗日嘎布山将察隅河上段分为两支:东支察隅河主流桑曲,长178公里,自源头德母拉开始自西北向南东流,至竹瓦根转向南流,经察隅折向西南到下察隅与西支贡日嘎布曲汇合;贡日嘎布曲发源于岗日嘎布拉附近的现代冰川,自西北向东南流,长170公里。桑曲和贡日嘎布曲汇合后称察隅河,向南流至前门里的巴兰岗附近流入印度,转向西南汇入布拉马普特拉河。
察隅河流域属高山峡谷地貌,从源头到白学为峡谷段;白学到此坝桥为宽窄相间的河谷段,滑坡、崩塌、泥石流发育;此坝桥至零零通山嘴为交错的峡谷段。察隅河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沛,森林、动植物、水利等自然资源丰富,农业发达,是西藏自治区主要产稻区。

其实昨天晚上从古玉乡开始道路就沿着桑曲走了,而桑曲就是上面所说的察隅河的主流之一。晨雾之中出城,没有遇到想象中的土路。随着油路一点点向前延伸,心里开始打鼓——传说中100多公里的察瓦龙已经走了30公里不可能还是油路。不过路况好风景美,心想再走走吧,前面遇到了人再说。打开GPS,发现前方30公里是下察隅,而且全程干道。看样子油路已经修到下察隅了,到了那边再说。
公路沿着江边悬崖一路向西南而去,与察瓦龙逐渐背道而驰。一开始还是双车道,随着地势陡峭一会儿就变成了单车道为主,偶尔有错车港湾的设置,看来这条路走的车不会太多。时不时对面有驶来的越野车,基本都是外地牌照,看来也是旅游的。这么一想感觉也许下察隅也有路能去察瓦龙。

不多会儿,路边出现了一个“清水河”景区的观景台。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在这里汇入了浑浊的桑曲,简直“泾渭分明”的现实版演绎:


继续前行,接近下察隅的时候太阳开始爬上了山顶,就要迎来日出了:

8点40到达下察隅,阳光也从山中撒了下来。晨雾中的下察隅镇炊烟袅袅,仙境一般,桑曲从脚下流过:


这里距离瓦弄不过30公里,距离“麦克马洪线”非常近。山的另一边应该就是印度控制区了,正是当年中印战争的主战场之一。看着这有故事的风景,霎那间觉得多走的130公里路也不算什么。这次走前没做攻略看来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过桥之后便是检查站。跟检查站的边防战士聊了一下,得知北京办的边防证在这里完全没用,必须重新在察隅办理边境证。而且从这里也无法去察瓦龙,必须折回察隅。好心的战士让我过桥以后找了一个宽阔的地方掉了头,提醒我们察瓦龙路况不好,轿车可能无法通行后与我们挥别。
c2 & 308sw driver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5-12-04 15:45    IP属地:未知

回去的路上天已经大亮,茂密的植被和温和湿润的空气让人神清气爽。相比我方控制的藏北阿克赛钦,不知哪边战略地位更重要,但是山南确实气候更为宜人,物产也更丰富。

回到察隅平安饭店已经过了9点半,今天的行程更为紧张了。在店里打了一壶热水,热心的老板娘又给送了几个馒头。仔细询问了一下路况,原来去察瓦龙的路口并不在察隅南边,而是在北边15公里处桑久村附近。从穿越路线开始到察瓦龙一共要翻三座大山,而全程去丙中洛最危险的路段位于第二、三标段(共八个标段,平均每个40公里左右)。老板娘说以我们的速度晚上最多只能到目若村,他们家在那里也有旅店,而且老板今天也要出发去丙中洛,可以给我们带路。
没过多久,老板开着一辆川牌的途胜从饭店停车场出来,我们赶忙跟上。原来这位老板很有来头,曾经因为救人获评“全国十大见义勇为司机”,也是个古道热肠之人。他对这里路况熟悉,山路上开的很快,还好C2公路性能不落下风。油路丄15公里很快就过去了,在岔路口离开公路上了去桑久村的土路,正式开始了丙察察的反向穿越。借用一张地图:

c2 & 308sw driver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5-12-04 15:46    IP属地:未知

因为底盘高度的问题,土路上明显就不如途胜开的快了。为了不拖后腿跟老板告别,前路漫漫不知何时再相逢了。离开桑久村没多久,路况就开始急剧恶化,从一开始颠簸土路变成了土、石、泥结合,车速越来越慢。

而且时不时有巨大的上坡,即便减速比极高的一档也无法满载爬上,何况路面还非常湿滑。只能全员下车设计好线路一次冲上去,否则就得退下来重新来过,有些地方甚至还需要推车。这个遍布石块的大坡就冲了3次:

乘客只能自己爬坡,好在原始森林里含氧量比较高:

路况:


下午一点走出原始森林,来到了第一座大山——海拔4700米的折拉山的脚下。上山的路况以砂石路、土路和大水坑为主,还好大石块不多。景色也回归了高原风格。因为已是中午,对面来车逐渐多了起来,想来都是早上从目若村之类的地方出来的吧。每当走到一个非常难走的泥塘,或是悬崖边的水坑时常能看到在旁边准备的SUV,牧马人、FJ、霸道、jimny各种越野利器应有尽用。就像路上遇到的所有修路工人一样,他们看到我们这样的轿车时都流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甚至还有人拍照或是竖起大拇指。
c2 & 308sw driver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5-12-04 15:49    IP属地:未知

这时候来自206的大减速比一档就发挥出了重要作用。一些不太会开这个车的人会觉得一档换二档不顺畅,其实这正是其价值所在——有更好的轮上扭矩,便于爬坡。在经常挣扎着500转熄火之前爬到坡顶,水温一次次突破110度之后,终于来到了垭口之上。这一路推车、倒车冲坡都没有少过,辛苦了经常要下车推车的乘客。


下午四点,翻过第二座大山——海拔4500的金拉山:


就在爬山过程中,遇到了一队同向的SUV。也许是临时拼凑的车队,牌照各不相同。一辆路巡,一辆霸道,一辆索兰托。索兰托一路上爬坡都很费劲,跟C2速度相当,一样时不时会因为水温过高在路边休息。后来的2天这只车队都一直在我们前后,基本同样速度抵达了丙中洛——这是后话了。

山下风光:

距离目若村已经很近,路烂的不像话:

  

下午六点刚过,终于来到了目若村的村口。谁知一辆大货车因为陷车把路堵了,足足等了半个小时挖机才把他拖出来,铲平了道路。


进村没多远就是“平安驿站”,看来他们家的生意已经覆盖了察瓦龙到然乌湖全线了。包了一个四人间,舒舒服服吃了个饭。驿站的服务员小姑娘是四川人,很讨人喜欢。在她这儿了解了一下路况:西边泥坑多,东边大石头多,小车可能更难走。这时候察隅平安饭店的老板娘打了电话过来,问我们有没有跟老板在一起,我们说老板开得快,应该已经去察瓦龙了。心里希望他一路平安。
目若驿站的老板看见我们小车很是惊奇,毕竟轿车在这里很罕见。他立马去发了个朋友圈:

c2 & 308sw driver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5-12-04 15:51    IP属地:未知

食堂里都是从丙中洛方向过来的游客,其中一群开了一辆山东牌照的猛禽,看见我们的车以后连连摇头,说明天出发五公里都走不出去就得掉头回来。我也只是笑了笑说,走着看呗。岂不知咱当年新藏线足足700公里烂路都熬了过来,200公里的丙察察又有什么可受不了的呢?食堂墙上都是豪言壮语的涂鸦,我们还没走完,就不写了。

饭后去旁边的简易洗澡间洗了个热腾腾的热水澡,别提多舒服了。时间尚早,出村拍了拍夜景:





回来以后踏踏实实睡觉,准备第二天最困难的行程。
c2 & 308sw driver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5-12-04 16:00    IP属地:未知

考虑到路况,加上据说有修路封路,所以第二天天没亮就起床出发。这里气候还算不错,晚上睡得很舒服。隔壁的F150凌晨就已经出发,驿站里很是寂静。




7点整从村里出来,翻三座大山中的最后一座——4600米的齐马拉山。刚开出去100米一次小托底就把车架了起来,给了一个下马威。上山的路果然如驿站的小姑娘所说,石头很多。相比昨天的泥塘路又是一种风情。
一个小时之后爬到了半山腰,太阳渐渐探出了头:


随着太阳的升起,山谷里蒸腾起一团团的雾气,眼看就要包围我们。赶紧加速,一个拐弯以后把晨雾甩在了身后。


画面中部最右边便是垭口,翻过去前方就再也没有高山:


云雾之上:

c2 & 308sw driver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5-12-04 16:02    IP属地:未知

上山的路,陡峭狭窄,石块遍布。一路上计算着路线,尽可能不给关键部位造成伤害,开起来很消耗力气,下车搬石头也是常有的事。


回望来路:



就在马上到达垭口时,与一队北京牌照的车队错车。高手过招,一眼就能看出对方司机技术都很不错。寒暄了几句问了问路况,大概意思是这一段好走那一段不好走,总之实在记不住,左耳进右耳出跑出去100米就忘了一小半。。。 互相嘱咐几句就此别过,却不知后来还有精彩故事。
9点整,经过两个小时的奋战终于来到垭口。迎面而来迎接我们的是朝阳:



c2 & 308sw driver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5-12-04 16:04    IP属地:未知

下山的路依然崎岖,不过石块看上去少了很多。这段路北京车队貌似说比较好走?



下山路总比上山好走,用惯性慢慢走再烂的路也不怕了,底气十足。的确大块的石头少了很多,相对上山路要泥泞一些。


马帮,曾经是这里的运输主力:


c2 & 308sw driver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5-12-04 16:07    IP属地:未知

上午十点离开了齐马拉山,又一次进入原始森林,伴随溪流左右。路况比山上略好一些,挑战当然还是比比皆是:




就像每次走烂路一样,每当走到水泥或者钢板铺设的桥上都会有短暂的寂静,难得的享受:

就在快要离开森林的时候,迎面遇到一辆五代索纳塔。他是从丙中洛过来,到达察瓦龙以后被人劝说走了左(贡)察(瓦龙)公路。走上去没多久又心有不甘,掉头回来还是决定去察隅,完成丙察察的穿越。相比C2他的轴距更大,难度也更高。祝福之后与他告别,希望他一路顺利。这也是全程遇到的唯一一辆轿车。
中午十二点,来到了四标段。工人说前面可能2点封路,必须得加把劲了。这里溪水清甜,本来打算煮茶也只能作罢。还没离开四标段,险路就已经露出了峥嵘:


河谷森林之中片刻宁静:

路况:



这里就是奔腾的怒江了。因为落差极大,水流在耳边轰鸣,一泻千里。道路也立刻盘山而上,半挂在了峭壁上:





这里应该就是平安饭店老板娘所说的三标段了。道路如此狭窄陡峭,不用探出头去就能看到下方车辆的车顶——想知道有多险峻可以看纪录片的第四部分。
c2 & 308sw driver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