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1-11-11 13:16 IP属地:未知
穿过这片地势平坦的草原,前边这座高耸入云的塔叫舍利塔,是仿杭州的六和塔和南京的报恩寺塔而建的。
塔身为九层八面,高67米,我们承德人叫它“六和塔”。一层南北两面各有石八券门,进门沿盘旋而上的台阶可登到塔顶。塔内供有佛教雕像。乾隆在山庄居住时,有时清晨登塔礼佛。巍巍宝塔配以绿色的原野,气势宏伟,格外引人注目。
右边是蒙古包度假村。如果从远处看,这一座座洁白的蒙古包好像一群白天鹅降落在绿茸茸的草地上。清代这里也曾建有蒙古包,康熙、乾隆皇帝曾在这里的御幄蒙古包欢迎和宴请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节。
这里有一次著名的接见活动: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9月29日,英王乔治二世派出以马戈尔尼勋爵为特使、斯当东为副使,由100余人组成的外交使团,乘坐“狮子号”军舰,从朴次茅斯港出发,直航天津,这是“大英帝国”派往中国的第一个正式访华使团。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7月26日,使团船队抵达天津,经北京于9月8日到达热河。乾隆对英使来访很重视,决定在热河行宫进行接见。
9月14日,就是在这里的御幄蒙古包,马戈尔尼特使在全权公使、中国翻译和见习童子的陪同下,由礼部尚书引领到乾隆皇帝御座旁,拾级而上,单腿下跪致词后,呈交了英王给乾隆皇帝的信件和礼品。大家可知道,这个并不复杂的谒见礼仪,还是中英双方磋商了好几天才定下来的呢!乾隆向马戈尔尼特使回赠了玉如意等礼品,并让他们同扈从王公大臣、蒙古王公台吉一同参加宴会,亲自给英使赐酒,赏观杂技、戏剧、拳术等文艺节目。9月17日(阴历八月十三),清廷在山庄举行盛大的阅兵典礼,庆祝乾隆83岁寿辰,马戈尔尼又前来避暑山庄给乾隆皇帝祝寿,晚上在万树园观看了盛大的焰火晚会。英王在信中提出派使臣常驻北京等一系列要求。乾隆回到北京后,和坤将乾隆在避暑山庄写好的《赐英吉利国王敕书》交给了马戈尔尼。10月7日英使带着乾隆回赠英王的礼物回国。马戈尔尼希望通过与清王朝最高当局直接谈判,打开中国大门,开拓东方贸易市场的构想没有实现。清朝在办理交涉过程中维护了王朝国威和尊严。但英国使团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对中国政治、军事、经济情况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搜集了大量军政资料。马戈尔尼的中国之行为鸦片战争作了理论上的准备,所以1840年英国人率先用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中国开始了半封建、半殖地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