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花冠论坛 >  福建古民居纪行之二-客家“大宅门”连城芷溪村

发表于 2010-11-13 22:52    IP属地:未知

  四周浓烈的红色,烘托着吉祥的时刻。
  女人如书,万种风情。今夜就在古宅之中,一个新的家庭即将诞生。

[ 本帖最后由 闽山茶客 于 2010-11-13 22:56 编辑 ]
闽山茶客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3 22:55    IP属地:未知

   芷溪的民居建筑大都是祠居合一的复合型。它普遍采用客家地区“九厅十八井”结构布局建造,门庐威严,庭院舒畅,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美仑美奂 而可供开发利用和保护研讨的古建筑设计、装饰、雕刻等更是枚不胜举。
   经过世代的艰辛经营,到清末民国,芷溪已成为“千烟之家”的大村落。
  除了远衍台湾、四川、广东、长汀、上杭等地的宗亲支脉以外,现在“生于斯长于斯”的芷溪人就有一、二万之众。这么多人口的自然村在闽西北,实属罕见。

[ 本帖最后由 闽山茶客 于 2010-11-13 23:04 编辑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223.85 KB)
 
闽山茶客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3 23:00    IP属地:未知

  芷溪现有明清古宗祠74座,誉称“客家大宅门”的古民居139幢。其中建筑格局为“九厅十八井”的有8幢。
  有的大宅规模宏大,富丽堂皇,雍容典雅,雕梁画栋,气象万千,简直是《红楼梦》中的荣国府、宁国府。
  有些宛如小家碧玉藏身于穷街陋巷之中。
  这么多宗祠、大宅星罗棋布,鳞次栉比,成片成群,规模宏大。实在令人叹为观止,留连忘返。   


[ 本帖最后由 闽山茶客 于 2010-11-14 09:07 编辑 ]
闽山茶客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3 23:01    IP属地:未知

  就连偏僻、狭窄的小巷中,漂亮的门楼也层出不群。
  这是门庭匾额上书《文明启瑞》的务本堂。

[ 本帖最后由 闽山茶客 于 2010-11-14 09:07 编辑 ]
闽山茶客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3 23:08    IP属地:未知

  “乐善堂”,由门楼入内有二进厅。
   下过道平房屋脊飞檐如翼,鳌鱼戏水。屋内窗明几净,空气畅通,十分宜人。

[ 本帖最后由 闽山茶客 于 2010-11-14 09:08 编辑 ]
闽山茶客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3 23:09    IP属地:未知

  正厅中,清同治年间的老匾“乐善堂”和毛主席的画像,连同斑驳的墙体上贴的吉祥红对联,隐隐透出古老文化和近代历史留在人们心中的印痕。
  厅旁供奉观音等佛像,可见客家人“崇佛不如敬祖”的遗风。

[ 本帖最后由 闽山茶客 于 2010-11-14 09:08 编辑 ]
闽山茶客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3 23:09    IP属地:未知

  芷溪的客家居民十分重视门楼建筑。他们认为:门楼是一幢房屋的“门面”,它不仅体现房屋主人的身份,更兼容周易风水学说。门楼建的好,子孙后代自然发达兴旺。所以当地流传有“千斤门楼四两屋”的说法。
  黄姓的“澄川公祠”,是芷溪人重视门楼建筑的生动体现。
  该石门楼高近6米,柱直径达1.2米,顶部刻有人物、鸟兽、花卉和双龙戏珠等图案,全部用上等花岗岩砌成,构造天衣无缝,雄伟壮观,气势恢宏。

[ 本帖最后由 闽山茶客 于 2010-11-14 09:10 编辑 ]
闽山茶客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3 23:11    IP属地:未知

  芷溪许多宗祠、祖宅的外观极具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些建筑不仅选址用心,设计巧妙,规模恢弘,构建缜密,用工精细,还有不少精美的雕刻、壁画和上乘的书法珍品散落其中,寓意深邃,令人看后遐思万千,感叹不已。
  芷溪下神树山的培兰堂 为芷溪小规模民居中的建筑装饰精品。门楼色彩斑斓,砖雕精美,庭院风格独特,木雕工艺令人叫绝。
  堂内有一屏风建筑将天井分为两半。拱门上柔和的曲线叠加仿佛带有清真建筑的拱形风格。
  屏风中嵌有两框通透视窗,安放着两排水瓶雕塑,象征着主人对生活未来的良好祝愿-平平安安。天井对面照壁之上,嵌入饰满花式镂空的陶塑,象征福禄寿喜。彰显庭院庄严大方。
  墙角、地面与屏风之上,满布青苔。墙头兰草下垂。
  这些陶塑、青苔仿佛从历史中走来,正在陈说着客家人文悠久的时光。

[ 本帖最后由 闽山茶客 于 2010-11-14 09:12 编辑 ]
闽山茶客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3 23:12    IP属地:未知

  芷溪的民居建筑大都是祠居合一的复合型。它普遍采用客家地区“九厅十八井”结构布局建造,门庐威严,庭院舒畅,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美仑美奂 而可供开发利用和保护研讨的古建筑设计、装饰、雕刻等更是枚不胜举。
  万顺堂:也位于下神树山。与培兰堂犄角相依、相对而望。
  其门楼题字“挹爽西山”。飞檐斗角,五彩绚烂,两侧小篆为民国书法家黄肇河所书。
  芷溪古建筑中的砖雕与石雕,以白兰堂和万顺堂最为精致。

[ 本帖最后由 闽山茶客 于 2010-11-14 09:13 编辑 ]
闽山茶客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3 23:13    IP属地:未知

  沿着村西芷溪河边的水泥路进村,行程约500米,到了坐落于村西南的渔溪公屋门前。
  乍一看这是一处破败的古民房,不过门面倒有几分气势。这号称芷溪第一民居的“渔溪公屋”即“集鳣堂”。
“渔溪公屋”兴建于康熙末年(1722年),[size=+0]为芷溪杨氏开基祖第十七世裔孙渔溪公开创兴建历时10余年建成,迄今已有280年历史。它坐落在芷溪竹坑桥头。也是“九厅十八井”的建筑。
  (“鳣堂”泛指文士讲习之所。
  《后汉书.杨震传》:“后有冠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曰:‘蛇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后因称讲学之所为“鳣堂"”。
   朱熹《奉和公济兄留周宾之句》诗云:“集鳣偶休闲,鸡黍聊从容。” )。


[ 本帖最后由 闽山茶客 于 2010-11-14 09:13 编辑 ]
闽山茶客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