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花冠论坛 >  福州长乐三溪历史文化村

发表于 2009-09-06 16:04    IP属地:未知

   冰臼是指第四纪冰川后期,在巨厚冰层覆盖的“封闭”和“半封闭”状态下,冰川溶化沿着冰川缝隙向下流动,在冰层的巨大压力下,呈“圆柱体水钻”方式,向下进行强烈冲击、游动和研磨而形成深坑,于是形成冰臼。

闽山茶客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09-06 16:05    IP属地:未知

   形状类似看似我国古代用于舂米的石臼-“口小、肚大、底平” ,故称之为“冰臼”。它是古冰川遗迹之一。

闽山茶客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09-06 16:06    IP属地:未知

由于这里的海拔差不多在20米左右,冰臼学创始人之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韩同林教授等专家,通过实地考证称:长乐冰臼群是福建省目前发现的冰臼中,分布海拔最低的冰臼群。从目前发现的空间布局看,三溪冰臼应属于“河谷冰臼”,即由古山谷冰川作用所产生。冰臼,是指古冰川融水,沿冰川表面的裂隙,自上向下以强烈冲蚀下覆基岩而产生的,是古冰川作用形成的重要冰川遗迹之一,是古冰川作用曾经存在过的有力证据和历史见证。因此具备极高的科学价值和学术意义。

闽山茶客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09-06 16:09    IP属地:未知

   韩同林教授人称“中国冰臼之父”。他认定长乐石窟窿是“冰臼”后,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地理老师郭小平把这一消息带到课堂上讨论。
    课后,高二女生林雅希找到了郭老师,说自己想研究这个课题。师生两人花了半年时间,翻阅了大量的资料,还到实地探访。林雅希认为,冰臼出现在第四纪冰期,冰臼地貌产生的先决条件是有冰川,但福建不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区,第四纪冰期时不具备冰川发育条件。同时,她和老师研究发现,如今在武夷山还有中生代时期植物的存在,说明这些植物没再经过严寒气候,这成为福建没有形成冰川的佐证。她最后得出结论,长乐发现的石窟窿,应该是风化风蚀作用形成的壶穴。消息带到课堂上讨论。

闽山茶客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09-06 16:10    IP属地:未知

  2008年,她的这篇研究论文获得第24届福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虽然对于这些石窟窿是“冰臼”还是壶穴,专家还存有不同的争议,并没有一个定论。但是中学生能通过探究,提出自己的观点,还是非常难得的。同时这也使得学界关于“福建是否有过第四纪古冰川活动”的争论一再升温。

闽山茶客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09-06 16:12    IP属地:未知

谢谢观赏。
闽山茶客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09-06 17:41    IP属地:未知

茶客大侠身边的风景就是多!
看来,去福州,少说也得玩半个月。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09-06 20:40    IP属地:未知

很精彩!特别是3、9、21、29楼,图片暗部细节清晰,凸显作者娴熟的摄影技术。
30楼的水拍的好,不知用三脚架否,如果是手端的,可见端的功夫。
超喜欢29楼的竹子,像画一样。
心怀一襟朗月,身披半袭秋风,烟雨茫,翠色当空,神游此中  物我皆两忘…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09-06 21:09    IP属地:未知

好贴慢慢欣赏
亲子乐园 温馨家园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09-06 21:28    IP属地:未知

摄影属于文化范畴,通晓文史哲也是必修的。
花坛几位摄影高手,其文化方面的内涵和修养也是有目共睹的。
今天在《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帖子里,提高的马健,是中国摄影家协会的会员,可他写的小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在国内一流的文学杂志《人民文学》上被发表。他写小说虽不是专业,却比专业作家还要出彩。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