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辽宁论坛 >  中日战争是谁发动的? [连载] 99楼更新

发表于 2009-10-31 19:23    IP属地:未知

可是乃木希典和他的参谋长伊地知幸介少将就是弄不明白这个道理。既然是“攻占”,就得“攻”下来“占”领
了它,于是乃木就在俄国人的混凝土地堡、重机枪、重炮面前,一次又一次地反复发动“万岁冲锋”,想用手下
第三军士兵的尸体来填出一条通往旅顺口的道路。但是肉身的士兵在没有炮火掩护的时候,无论如何也不是大炮
和机枪的对手,叫万岁也没用,只能是一片一片地在俄军火力面前倒下,倒完了乃木就再向大本营请求增援,增
援来了再喊着万岁往前冲。15000人满编的第7师团,11月从北海道的旭川拉来,交给乃木只有短短5天,就只剩

下1000人了。

从1904年7月开始攻,8月19日开始总攻,死了两万多人,攻到年底还没有攻下来,连乃木的两个儿子也全赔在里

面了。不得已,儿玉只好亲赴旅顺口前线,以满洲军总参谋长的身份,向乃木“借”来指挥权,使用从国内调来

的28公分重炮,结果只花了24小时,就在11月30日占领了203高地的东翼,203高地的最后完全占领则是在12月5

日,而旅顺的俄国守军也在1905年1月1日因为实在受不了了,向乃木正式投降。

这俄国人也怪,怎么就投降了呢?原因也邪门:被围城太久了,吃不到新鲜蔬菜,这才投了降。倒不是俄国兵如
何奢侈,非得吃什么新鲜蔬菜,实在是维他命补充不上了,士兵中坏血病流行,这才投了降。而日本人进了城一
看,脱口就说白鬼子可真傻:仓库里大豆堆积成山,白鬼子还会生坏血病?原来白鬼子不会发豆芽、磨豆腐,白
白守着大豆山生坏血病。

就这样一位半傻不呆的乃木将军,怎么又成了“军神”呢?倒不是因为这位的战绩,而是他两个儿子都死在旅顺

前线了。按说乃木当时是大将,留一个儿子在身边,别人也说不出什么不是来,但乃木愣是把两个儿子都送上

了火线。战后论功行赏,给乃木封了一个爵位。可能是良心发现,也可能是丧子之痛,乃木把个爵位给辞了,

这件事在下层国民中口碑也不错。再有就是明治天皇驾崩之时,乃木杀了老婆后,自己也跟明治天皇一起去了

。这件事被知识分子批判,认为是过时的思维方式;但在另一方面却被“爱国贼”们大大利用,为日后的军国
主义思想泛滥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素材。

其实乃木的遗书中说,他的死是为南西战争时他带的步兵第14联队军旗被萨摩藩贼军夺去而赎罪。敢情这位所
谓“军神”,打的混蛋仗还不止这旅顺口!

打完了旅顺口,就该和沙俄军主力决战了,这就是所谓“奉天会战”。日军25万人对俄军37万人,打得赢吗?

嘿,还真打得赢。这里面俄日双方都有原因。

从俄方来说,首先是俄军已成惊弓之鸟,怕了日军了。一开始是为了在沙皇面前为自己开脱,谎报日军兵力,
到后来连自己都信了自己的谎言。像在旅顺严重受损的乃木希典带的第三军,当时已经从6万人减员到了3万人
,而俄军司令库罗帕特金居然估算光日军第三军就有10万人!

再者,俄军中有不少波兰兵和芬兰兵,这些从殖民地抓来的洋壮丁们,怎么可能为沙皇陛下去卖命呢?厌战情
绪极为严重,能投降绝对投降。

而日本这边呢?首先就是指挥官大山严和总参谋长儿玉源太郎均为一代名将,而后再无出其右之人。特别是儿
玉总参谋长,战后第二年就英年早逝(54岁),也算是一种“战死”。二来日本人有一股傻劲,愣把光炮身就
重达10吨的28厘米口径的大炮从日本运到旅顺,再从旅顺给拖到奉天去了。光伺候这门20年前的大炮,就要
400多人。不过这大炮也真争气,没有它,那旅顺还真弄不下来。就现在,那大炮一响,俄军顿时如鸟兽散。

说一件好玩的事。当年的南西战争,西乡隆盛带了35000人包围了熊本城,当时镇守熊本城的就是那位儿玉源
太郎。眼看着就守不住城了,守军中有人想起来当年从法国买了两门炮,只不过从来没有用过。这时候死马
当作活马医,架起炮来照着说明书讲的就开了一炮。炮弹当然不知道打到什么地方去了,操炮手诚惶诚恐,
转回头正准备接受儿玉长官的训斥,谁知长官正手舞足蹈,大喊大叫“哈哈,八格丫路地跑了,统统地跑了
跑了”;再回头一看城下,刚刚还在攻城的敌兵们正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跑得比耗子还快,不管指挥官怎
么命令,再也不肯近城一步。怎么啦?被刚刚的“咣当”一声巨响给吓坏了。

武器不一定要杀伤力强,有时候吓唬力强更有用。这次那28厘米口径大炮一开火,真把俄军给吓坏了。大家

撒丫子一齐向后转,本来想就撤个200里,从奉天撤到四平,结果一跑就跑到哈尔滨才停了下来。

而且当时的日本陆军不像后来那样僵化,还肯接受新鲜事物,当时还挺重视武器装备。开战前夕从美国进口
了大量哈奇凯斯机关枪,但是还没有来得及大量配备给部队。所以有的指挥官都不知道机关枪是什么东西。
旅顺前线就出过这样的笑话,前线指挥官没见过机关枪,就觉得十分郁闷,说怎么俄国人一敲鼓,日本兵就
都倒在地上了(这是真事,不是笑话)。后来才知道敢情那不是西洋鼓,那玩意儿叫机关枪。于是大本营就赶
快把躺在仓库里的机关枪拿出来配备,到奉天会战时,日军的机枪密度已经是俄军的5倍了。

但到了后来,日本陆军就在“精神万能论”的道路上越滑越远,几十年没有更新武器装备。大家都耳熟能详
的“三八式步枪”、“三八式野炮”,为什么叫“三八”?不是1938年的意思,而是“明治三十八年”的意思
,那一年是?1905年!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至于你信不信 我反正是信了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1 19:26    IP属地:未知

太平洋战争开始时,日本海军的装备还基本上是世界一流的。但是陆军呢?我们可以注意一下,到二战时日本陆军
缺少一种当时十分流行的步兵轻武器:冲锋枪。一直到冲绳战时才看到所谓“100式短机关枪”,并不是冲锋枪是
日本人制造不出来的什么尖端武器,而是自动连发的冲锋枪太费子弹,不是穷国日本所能够装备得起的。日本人
只能一发一发地打枪,指望“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而当时是连意大利的墨索里尼都有冲锋枪。日本陆军
拿着30年前的东西去欺负张学良那样的败家子也就算了,他也敢扛着三八式去玩老美,不落个灰头土脸才邪了门呢。

这俄军不是退了吗,日军不是该赶快追击了吗?不行,追不动了。真是有那贼心贼胆,没了那贼劲头了。单单乃木
的第三军就已经减员快一半了,后来在南京搞大屠杀的金泽第9师团减员已经到65%了,鸭绿江军所属的后备第一
师团就根本不能行动了。

这时候,美国总统罗斯福(不是那位日后大叫“RememberthePearlHarbor”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是他的叔叔西
奥多·罗斯福)出来当和事佬了。可是俄日双方都不想谈和,沙皇尼古拉二世把赌注还押在号称是世界最强、当
时正在往远东赶路的波罗的海舰队上,而山县有朋也认为现在就谈和为时尚早,得不到最有利的结果。

那支被沙皇路远迢迢18000海里派来远东的倒霉波罗的海舰队,从波罗的海一出港就倒足了大霉。英国人拒绝给
他们供应淡水、煤炭,拒绝他们进港靠岸,俄国人的最新型战列舰又无法通过苏伊士运河,结果只好路远迢迢
绕好望角,好在非洲法国殖民地多,在法国人势力范围内,俄国人总算可以喝上一口水。其实俄国人的所有行
动全在英国情报机关和三井物产支店的监视下,一举一动全部用电报送到日本海军军令部。

陆军在玩命的时候,这边海军也没闲着。海军一直在琢磨怎么打比联合舰队大出一倍还要多的波罗的海舰队。
还是那位秋山真之少佐想出了个绝招。

原来海战,大家一字排开,用大炮对讲。谁的嘴巴(大炮口径)大,谁的话讲得快(射速),谁就基本上赢了。但
是秋山真之想出了个利用“丁”字形队列的招,就是想法子把日本的4艘战列舰排成“丁”字的那一横,这样就
可以集中炮火打敌方那一竖的第一艘舰,在局部形成以多打少。第二艘舰到来时,第一艘舰已经被打趴下了,
还是只能被动挨打。这样不用说波罗的海舰队只有7艘战列舰,就算是有70艘,也就是一艘一艘地打。

“丁”字队形,古已有之。但是你想用,别人要避,所以实际上是排不成的。但是秋山在敌前来了个大转弯,
冒着旗舰中弹50发的风险,在波罗的海舰队“东乡发了疯”的观察中,转了一个160度的弯,形成了“丁”字。
到了1905年5月27日,果然波罗的海舰队在对马海峡排成一字长蛇阵,奔等候多时的日本联合舰队的套中而来。
从13:55分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升起“Z”字旗开始到19:20分,5个半小时,波罗的海舰队第一舰群、第二舰群
就被全歼了。第二天早上9:30分,联合舰队又发现了波罗的海舰队第三舰群,正准备追击,10:34分第三舰群
旗舰主动升起了投降旗。10:53分联合舰队宣布受降,一场海战没花到一天一夜。

波罗的海舰队被击沉包括6艘战列舰在内的16艘军舰,自沉5艘,被俘获6艘,逃到中立国6艘,还有5艘可真不容
易,路远迢迢又逃回去了。其中就有一艘中国人都知道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后来“十月革命”,打第一炮

的据说就是它。估计当时俄国临时**的部长们肯定会抱怨,当年联合舰队干吗不把这艘倒霉军舰一起打到海里

去,省得留到今天来打自己人。

这时,罗斯福又出来了。现在该讲和了吧?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至于你信不信 我反正是信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1 19:34    IP属地:未知

5日比谷烧打事件:爱国犯下的罪

日俄战争,可以说是战前日本和日本军队的辉煌顶点。

用日本著名作家司马辽太郎的话来说就是:“从那时开始,日本和日本军队就开始了堕落。”

堕落开始于这场和平谈判。

中国对日俄战争历来置于很轻的位置,认为只不过是一场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的战争,或者是从军事角度出发研究
旅顺战役和奉天会战,再不然就是研究被称作“东方纳尔逊”的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对有关这场战争的媾和谈判
和由此引起的后果,却几乎无人谈及。

甲午战争(日本叫日清战争)日军死、残(永久丧失战斗力)共计17282人,花战费日洋2亿。由于日军战胜,获大清赔
银23000万两,折日洋344050万,再加上朝鲜独立和割让台湾、澎湖。这次呢?日军死伤38万(甲午战争的几乎20倍)
,军费17亿日洋(甲午战争的几乎10倍)。

日本人认为这次也要“照既定方针办”。有一个所谓“七博士集团”提出了一个媾和方案:赔款日洋30亿,割让包
括库页、堪察加在内的全部沙俄太平洋沿海地区。所谓“七博士集团”,是指当时东京帝国大学的七名教授:户水
宽人、福井政章、金井延、寺尾亨、高桥作卫、小野塚喜平次和中村进午,这七位全是留欧的博士。

“七博士集团”的出现有很大的意义。从这里就可以知道,日本的知识分子和思想界已经堕落了。甲午战争开始前
,以内村鉴三为代表的一部分知识界和思想界是坚决支持战争的,他们认为那是一场争取朝鲜独立的“义战”,而
在得知《日清下关条约》的内容以后,则立即改变了看法,认为那只是一场“不义战”和“掠夺战争”,从而否定
甲午战争。而现在呢?扩张和掠夺已经成为了日本主流知识界和思想界的追求目标。

但是七博士的方案只是一种单相思罢了。尼古拉二世又不是七博士的学生,干吗要听你的?被黄皮猴子打败了的北
极熊正恼怒着没处找脸呢,说了,“一个子儿不给,不服咱重来过”。沙俄满洲军是不行了,波罗的海舰队也全灭
了,可是还有一多半精锐部队在欧洲部分呢,沙皇这就在打念头把那部分调过来再打一场。

日本这边呢?山县有朋和大山严都知道不能再打了,因为已经弹尽粮绝了。
参谋本部在战后出过一本叫《日露战史》的书,这个“露”是日语中russia的简称。原来叫“鲁”,日俄战争时为
了讨口彩,指望俄罗斯像露水一样见到“日”就消失才改成“露”的。书里面当然是自吹自擂一番,但举了一个战
例,说一次日军出动一个师团去夜袭,为了保持隐蔽,下令在开枪命令以前,即使被敌军击中也不许叫喊,不许还
击云云。意思是日军训练有素,军纪严明。但是如果听听从战场上生还者的记述,就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这是后来在瓜达卡纳尔岛上被美国人打残了的第二师团,这件事还是真有,这个第二师团保持了一项战争的“世界
纪录”——最大规模的夜战世界纪录。夜战在各国军队中都是被研究的对象,德国军队就很重视夜战,但是成功的
夜战一般最大也就是以营为作战单位,欧洲军队以师团作为夜袭单位的,仅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鲁登道夫
夜袭”的那一次,那是1914年8月,德国人按照施里芬计划进攻比利时的时候,在比利时荷兰边境的列日(Liège)受
阻,鲁登道夫策划过师单位的夜袭,但没有成功。

而在辽阳会战中,由后来当过陆军三长官之一的训练总监西宽二郎中将指挥的第二师团,当时隶属于黑木为桢大将
的第一军。黑木的第一军进入满洲最早,凤凰城、摩天岭都是他们占领的,但是在辽阳城前的弓长岭被17000人重装
备的俄军挡住了,不拿下弓长岭就拿不下辽阳城,但是参谋本部很明确地表示没有可以提供给第一军攻打弓长岭用
的炮弹,骨灰盒倒有,参本已经为辽阳会战准备了1万个骨灰盒。

1904年8月26日晚上,没有炮火支援的第二师团12000人摸上弓长岭,和俄军进行了一次白刃夜战,成功地拿下了弓
长岭。其次,不许叫喊、不许还击的命令确实是下了,但不是为了什么“隐蔽”,理由十分无奈而且可怜:没有那
么多子弹来还击!

是不是弹尽粮绝了?日本军队轻视兵站的传统让他们自己走到绝地了,这时候尼古拉二世真要是把欧洲的兵再拉过
来,日本人可就真得“全军玉碎”了。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至于你信不信 我反正是信了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1 19:37    IP属地:未知

日本人有一句话:“没了乃木大将,旅顺也拿下来了(最后在旅顺战役中亲自指挥的是儿玉源太郎总参谋长);没了东
乡大将,日本海大海战也能赢(山本权兵卫海相起用东乡平八郎的理由是很奇怪的:这小子一贯运气好);但要是没了
明石元二郎大佐,日本绝不能赢得日俄战争。”

这位明石元二郎是哪方神圣?他是陆军大学校第五期的毕业生,时任驻俄武官。因为在陆军大学校期间成绩不是很好
,而且为人很怪,一般人都无法和他交往。这位不爱洗澡,衣服不穿到破不换,不修边幅到了变态的程度。但他是一
个天才,一个特工天才。日俄战争中,他一个人就用掉了100多万日洋的活动经费,要知道那时连兵库县知事、省军
级干部的工资每月都只有100日洋出头!钱用哪儿去了?不少给了托洛茨基做活动经费。沙俄内政部长的被暗杀,战舰
“波将金号”的哗变,都可以找到他的暗影。“明石大佐一个人就等于十个师团”,日本人这么说。就这样,沙皇
军队成天提防,**四处的革命和叛乱都来不及,哪儿还能调兵来和日本人重新打过?

沙俄虽然坚持不赔款,但也不离开在美国朴茨茅斯的谈判桌。就这样僵在那里了。日本可耗不起。几经讨论,山县
有朋、大山严、桂太郎、儿玉源太郎、山本权兵卫、寺内正毅的意见一致:不要赔款也要结束战争。

结果朴茨茅斯和约的内容是:日本放弃战争赔款,沙俄承认朝鲜为日本势力范围,将南满铁路和旅顺的租借权转让
给日本,并且割让库页岛南部。

应该说两个帝国都没有得到好处。沙俄由于战争的长期化和败战,以及日本间谍在国内的活动,直接导致了国势的
衰落,以至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连吃败仗,到最后连沙皇本人也被灭了门。

唯一得到好处的是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因为据说是他促成了日俄两国的和平,190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就给了他。

这边日本呢?朴茨茅斯和约的内容在国内一公布,立即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至于你信不信 我反正是信了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1 19:42    IP属地:未知

这边日本呢?朴茨茅斯和约的内容在国内一公布,立即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和中日甲午战争一样,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的原因也是因为有强有力的领导者:山县有朋。这次是山县自己克服
自己造成的障碍,总算带着大家混出来了。但是山县有朋在政治上的见识,和伊藤博文是根本无法相比的。所以虽

然日俄战争和甲午战争一样,在军事上都是日本胜利,但在结果上却完全不一样。这次山县有朋经济上没捞到什么
,那些“权益”,是要去刻意经营的,还得往下砸钱去投资。
所以1905年8月30日晚上,日本外相小村寿太郎在朴茨茅斯宣布:“日本国天皇尊重文明和人道,为了和平,以妥

协的精神命令我撤回支付军费的要求,承认桦太(日本对库页的称呼)的分治”时,虽然得到了西方各国的一致称

赞和祝贺,但是9月1日日本各报在报道日俄媾和条约签订的同时,都发表了措辞极为强烈的社论:

“屈辱!”“追查元老和阁僚们的责任!”“面对着无边的悲愤,国民们能沉默吗?”

当然不能沉默,我们死了那么多人,花了那么多钱,他们上下嘴唇那么一动,就不要赔了?那是不是在伦敦金融市

场上起的战争债券也不要还了?全是一群卖国贼!
于是,不肯沉默的国民们喊的口号是:
“撕毁媾和条约!”

“满洲军总进击!”

“斩小村的头以谢天下!”

“把大臣们的官邸一起烧了!”
说是说,真要烧大臣的官邸还是不敢。不敢烧大臣的官邸还不敢烧老外的吗?于是无数的人包围了美国大使馆,

叫它暗中包庇俄国佬,大家扔石头砸哟。教会也一把火烧了,全他妈的是“西洋鬼畜”的东西。打着打着脑袋就

不听使唤了,刚刚还不敢烧大臣的官邸,现在敢了,于是内务大臣的官邸、《国民新闻》社也一起烧了。什么?

警察还敢保护卖国贼?还敢**大家的爱国行为?连警察派出所也一起烧!这就是震惊西方的所谓东京“日比谷烧

打事件”,时间是1905年9月5日。
9月6日,内阁只好宣布实行戒严,戒严令一直到11月底才撤销。暴动期间死了17人,负伤500多人,抓了2000多

人,后来被判有罪的共87人。
就在宣布戒严令以后的9月7日和9月12日,神户和横滨的“爱国人士”们也还是照样反潮流,顶着风对着干,把

神户和横滨也给打砸抢了一遍。

中国人喜欢称非己类的为“鬼子”,这个“子”还是人的意思,也就是说虽然是魔鬼,还是人变的。而日本人
则称之为“鬼畜”,就更进一步了,这是畜生变的魔鬼。前些时有日本新闻记者在自民党干事长武部勤面前诉

说委屈,说有中国人管日本人叫“鬼子”。武部一听乐了:“原来我们不也叫过什么英美鬼畜的吗?”
那些英美鬼子或者英美鬼畜们是怎么看这件事的呢?
——不是我们这些鬼子或者鬼畜借钱给你日本,卖武器给你日本,提供情报给你日本,帮你日本阻挠沙皇舰队

,帮你日本租借了威海卫军港,帮你日本出来斡旋和平,你日本真以为就能胜得了沙俄?连大使馆也敢砸,教

堂都敢烧,整个是忘恩负义的异教徒。



1932年5月,“血盟团”又发动政变,刺杀了首相犬养毅(小图右)、前藏相井上准之助(小图中)和三井集团名誉理事
长团琢磨(小图左)等人。大图为犬养毅的灵车。

政变失败后,14名“血盟团”分子以阴谋和暗杀罪在东京法院听候审判。
1936年2月26日,以荒木贞夫为代表的一批皇道派少壮军官,带领部下官兵一千四五百人,在首都东京发动政变。他们
袭击首相官邱、警视厅等重要**机关,杀死了内阁大臣、前首相斋藤实、前藏相高桥是清、陆军教育总监渡边锭太郎
,并使天皇的侍从长铃木贯太郎身负重伤。当时的首相冈田启介仅以身免。但是政变没有得到其他部队的支持,几天以
后即被****下去。

1936年2月26日拂晓,驻东京的日本陆军步兵第一团、第三团等部队中的皇道派青年军官,率领部下1400名,打着“昭
和维新”、“尊皇”、“讨奸”的旗号,发动 政变。他们袭击重要**机关,扼制首都的心脏——三宅坂、虎门、
赤坂一带。图为政变军人占领山王饭店。

政变部队袭击了首相官邸、警视厅和许多**要员的住宅。图为包围议事堂的政变部队。

在政变中被打死的内阁大臣、前首相斋藤实(中),陆军教育总监渡边锭太郎(左)和前藏相高桥是清(右)。
[ 本帖最后由 三雇茅驴 于 09-10-31 20:24 编辑 ]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至于你信不信 我反正是信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1 19:48    IP属地:未知


而日本知识界呢?认为整个这件事是白种人的阴谋,英国利用日本打了一场代理战争,既削弱了沙俄的势力,又不
让日本人得到好处。乘机卖军火放高利贷赚昧良心钱,做了婊子还要立牌坊,什么和平斡旋,整个一个白鬼子联
合起来欺负黄种人的骗局。
日本和英美的反目,追根溯源,起因就在于由“七博士集团”引起来的这次东京打砸抢事件。在19世纪末期以来
,美国就一直有排斥日本移民的行为,但在“日比谷烧打事件”以后,就成为公开合理的事情了,最后发展到太
平洋战争时,美国人干脆把日本侨民全部关到集中营里去。
当时全日本的传媒除了一家《国民新闻》外,全部加入了这场“爱国大合唱”。连日地讨伐“卖国贼”和“英美
鬼畜”。而敢于站出来支持媾和条约的政治家就只有伊藤博文,报人就只有《国民新闻》的主编德富苏峰。
既然是“爱国大合唱”,声部肯定众多,调门也只会越来越高。各种各样的“爱国名词”也就竞相出现,其中一
个就是中国人十分熟悉的“大和魂”。夏目漱石在评论这个“大和魂”的时候说:“日本人像生着痨病一样,咳
着叫着大和魂。……记者在叫大和魂,扒手也在叫大和魂。……东乡大将有大和魂,餐馆的招待也有大和魂。……
三角形的是大和魂,四方形的还是大和魂,这个大和魂还真是像个魂魄似的,晃晃悠悠到处都有。”
东京日比谷烧打事件的犯人们是被判了罪,但是社会上还很同情他们:他们犯了什么罪?犯的不就是“爱国罪”
嘛。所以第二年(1906)1月桂太郎内阁就倒了台。这在日本还是第一次由老百姓把个**给赶下了台,说这是一
次民主的先驱行动也可以,但是在事实上是由于日俄战争的战后处理,被一部分自私的政治家和知识人利用,
而煽动起来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潮把**给赶下了台。
从那以后,日本的**就一直萎靡不振,但是这在外人看来倒是所谓“大正时代的民主主义”。见鬼,真正的
民主怎么一转眼就会大变活人,成了“昭和时代的军国主义”?那不是民主主义,而是**软弱。

现任首相冈田启介(右)是政变分子袭击的目标之一,只因叛军认错了人(左),他才幸免于难。

政变第二天凌晨,东京开始戒严。29日上午,以坦克为先导的平暴部队包围了政变军人占领的水田町
一带,并通过广播向政变分子喊话,敦促他们缴械投降。

2月底,政变被彻底平息,大部分士兵及低级军官返回原驻地,为首的陆军大尉 野中自决。
“二.二六事件”后,统制派通过“肃军”排斥和打击皇道派,掌握了军部的主导权。法西斯军阀趁势要求实现国家的
全面法西斯化,要挟**说:“政治的主导权如不让给军部,就会发生第二个、第三个‘二.二六事件!”同年5月,
日本**恢复了陆、海军大臣及次官由中将以上现役军人担任的制度。从此,法西斯军阀便可以通过陆、海军大臣提出
辞职或不提继任人选的手段来左右内阁的存废,使内阁受军部摆布,建立起军部法西斯体制。
为了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日本军国主义者鼓吹法西斯的“总体战”思想,即在政治上建立军部法西斯独裁统治;在*****

上全面实行国民*****军事化;在思想文化上施行法西斯军国主义教育。
[ 本帖最后由 三雇茅驴 于 09-10-31 20:31 编辑 ]



附件 点击查看原图 (24.87 KB)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至于你信不信 我反正是信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1 19:59    IP属地:未知

1陆大参谋们要发言了

这时,就是陆军大学校毕业的那些参谋们走上政治舞台的时候。

早在中日甲午战争的时候,陆军大学校毕业生们就已经开始进入军队中枢机关了,像东条英教,在甲午战争时就是
大本营少佐参谋了,前面提起的长冈外史,当时是第一军兵站部少佐参谋长了。连那位第五期的明石元二郎,也已
经是近卫师团大尉参谋了。

到了日俄战争结束后的1908年(明治四十一年),陆军大学校已经有20届学生共计463名毕业生了。怎么人数那么少?
陆军大学校的意思倒不是“很大的陆军学校”,每届招生也就不超过50人,一开始每届也就十几二十个人。还有人
可能会问,1883年(明治十六年)陆军大学校开始招生,怎么到1908年才毕业了20届?这是因为中间打了两次仗,中
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战时陆军大学校闭校,大家一起上前线去,命大的活着回来再来读书。

陆大毕业生这时已经不仅限于当当旅团师团参谋了,甚至都不限于参谋本部的参谋和陆军大学校的教官了。从明治
末年到大正初年,除去极少数例外的,参谋本部、陆军省、教育总监的主要位置全是陆大毕业生了。就是说作为参
谋人才培养出来的陆大毕业生们,现在又是参谋官,又是指挥官,还是行政官了。

那么这些毕业生们作为指挥官、行政官合格吗?答案大概是:不合格,特别是作为行政官。

陆大毕业生们有几个特点:

首先是恃才自傲,目中无人。这也难怪,全国每年就那么三四十个人能通过难关入学,能不牛,能看得起人吗?所
以一旦出事,从不会检讨自己,总是别人的过失,把电影《逆风千里》中的一句台词翻过来说就是:“不是我们
太无能,而是敌人太狡猾。”

再一个就是视界极端狭窄。陆大毕业生们大多不识社会,不懂政治;因为陆大的毕业生中,陆军幼年学校出身者占
绝大多数,这种“幼年学校”是陆军办的一种学校,在东京、仙台、名古屋、大阪、广岛、熊本各有一校,每年各
校招50人,全部寄宿制。毕业生一般进入“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从军,再考入“陆军大学校”,毕业后再从军
,和社会不发生交往。所以经常会自行研制一些荒唐无稽的“理论”,然后再沉醉其中。

还有陆大的教育制度也有严重问题,片面强调分数。陆大和陆士(陆军士官学校)一样,对平时成绩看得极重。在校
分数跟随学生一生,所以前文在谈到东条英教的仕途时才说他混得不好,因为东条英教是首届首席毕业生,而只做
到中将就被转成了预备役。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至于你信不信 我反正是信了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1 20:01    IP属地:未知

倒不是说分数无用,而是说分数绝不是万能的。举一个旁例,最有名的美国军人是谁?可能大部分人会说是道格拉斯·
麦克阿瑟五星上将吧。出身于显赫的军人世家,论成绩更是无人可比,从小学开始到西点军校毕业,几乎所有功课
“allA”,空前绝后,到现在西点军校还没有人能超过麦帅的成绩。毕业后在军旅仕途上也是一帆风顺,一直做到
五星上将。可是实际战绩呢?当然也打过“仁川登陆”那样的漂亮仗,但是在菲律宾扔下部属逃跑的不就是他吗?朝
鲜战争中对中国会不会出兵判断失误,发现错误时还不能及时修正,反而要用原子弹来解决问题的不也是他吗?如果
不是杜鲁门总统及时决断,真被他弄出一个“第三次世界大战”来也没准。

美国的西点军校教育尚且如此,就更不要说日本的什么陆军大学校了。

比如招生面试时,给考生一个题目:“××地方有敌军,怎么办?”考生要是问一句:“有多少敌军?”那就完蛋了
。应该怎么回答呢?应该这么回答:“包围起来,消灭了他。”这是在考你有没有“进攻的气质”呢!

陆大的口试是富有传奇的,考生进了考场坐好以后,考官就会发问:“准备得怎么样了?”

考生当然都是信心百倍地响亮回答:“准备好了。”

“准备好了可就提问题了,刚刚上楼来的楼梯有几格?”

考生顿时傻了,但还是不服:这是考陆大还是恶作剧?

考官当然知道考生在想什么,光从表情上就能看出来了,再说自己就是这么被折磨过来的:“哼哼,你这个八嘎看
样子还不服。这样吧,知道《陆战要务令》吗?”

《陆战要务令》是陆军战术的典范条令,考生应该是倒背如流的:“考《陆战要务令》绝无问题。”

“好,《陆战要务令》第34页第二行的第一句是什么?”

考生继续失神中,考官得意了:“你不是说没问题吗?走吧。”

其实真被这么捉弄过的考生还不多,这种情况都是主考官知道此人进陆大不会有问题以后的恶作剧,更常见的
是轮番轰炸。

更多的情况是让考生做一个作战方案,然后考官和考生叫劲。考生就傻了,你要是坚持自己的立场吧,那你是“
固执己见”;你要是跟着考官走吧,那就是“没有主见”。反正里外不是人,到底算什么,全看考官的心情状态
而定,但最重要的是“要体现出进攻精神”。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至于你信不信 我反正是信了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1 20:03    IP属地:未知

平时的考试和提问也是这样。明显防御有利的场合,哪位倒霉蛋要是不当心说出了“防御”这个词,就等着不及格
吧。一定要说“虽然条件困难,但还是要寻找时机进攻,消灭敌人”。也就是陆军大学校就不教防御!所以以后日本
陆军就不会防御,进攻时挺厉害,美军、苏军打回来了怎么办?不知道怎么办。实在要是发昏当不了死,那就来一个
所谓“全军玉碎”。谁要是不理解“自取灭亡”这个词的话,看看皇军的历史就行了。

这是梅克尔少校留下来的遗产,到陆大建校为止,不管是普鲁士陆军还是德意志陆军,都没有打过防御战。只有他
们打别人,还没有挨过打呢,所以教不了日本人。而日本人呢,不管是甲午战争还是日俄战争,也都没挨过打,所
以就忘了还有“防御战”这个词了。

陆大毕业生们还有一个毛病,就是严重迷信“精神万能”,这点应该是从梅克尔少校那儿学来的普鲁士陆军传统。
但在这个传统的发源地,二战时的纳粹德国还知道打仗要坦克、飞机,日本陆军根本就可以说不知道。大家可能都
看过一张北平刚解放时毛泽东主席在西苑机场阅兵的照片,那照片背景里的坦克就是日本的九五式坦克,像伸出来
的一条短鼻子样的东西,据说就是炮了,装甲只有12毫米厚!12毫米是什么意思?当时(1930年代)的共识是坦克装甲
至少要25毫米,这还只是意大利那样的穷国的标准,美国是30毫米。所以在中国战场上,就经常有日军坦克被国军
的捷克式机枪打穿的实例。也别说,那坦克也能出口,卖给二战时日本的同盟国泰国50辆,后来因为质量实在太差
,被退回来了30辆。而日本陆军还是敢坐着这种纸糊出来的“坦克”去和美国佬掐架!您说是不是应该佩服这些皇
军们一把?
在马来战场上,有日军指挥官把坦克埋起来做火力点,很被后来的不明真相的人讥笑了一番。其实不应该讥笑动出
那个脑筋的日本军官,应该称赞他头脑灵活,会废物利用才对!皇军们的那号“坦克”,本来就什么用没有,加上
当时又没有燃料了。能用的就只有上面的机枪大炮了,虽然也不怎么样,总比从1905年一直用到1940年代的三八式
步枪、三八式山炮强点吧。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陆大毕业生们逐步占据了陆军三大衙门(参谋本部、陆军省、教育总监)的大多数要
害部门。但是大权还是掌握在山县有朋及其弟子们的手中,陆大毕业生们只是做些事务性的工作。

但现在,他们要参与军国大事,发表自己的意见了。
首先站出来发言的是后来一直做到首相的田中义一。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至于你信不信 我反正是信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1 21:55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黑与深灰 于 09-10-31 21:27 发表
跟着三哥学知识~~~~~~~~

转贴而已
我想学习一下,
这样看能舒服一点
我们总说抗日,抵制日本.
传统教科书告诉我们的很有限,很程式化.
日本军国主义这个怪胎的野心膨胀是什么时候,怎么起的念头,如何准备、计划和实施?
为什么会被原子弹爆头?
今后还会不会再续前孽?
可不是一句“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所能解释的
地缘上的邻居谁也绕不开谁
不是简单的,愤愤的“抵制日货”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你可以不喜欢它、蔑视它、仇视它
它也还会存在的....
谁见过被骂 所灭的国家呢?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至于你信不信 我反正是信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