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8-05-16 09:09 IP属地:未知
当天战斗中的第三个错误,也是最后一个错误是由日军犯下的。日军第5航空战队司令官原忠一海军少将在下午晚些时候派出飞机进行了搜索。他知道,这些飞机在天黑之前是无法返回母舰的,因此他没有派战斗机护航,因为日军的零式战斗机没有测向仪,天黑后无法返回母舰。日军的搜索队在恶劣的天气下并未发现目标,因此它们扔掉弹药并调头返航。日军飞机上的高频无线电测向仪相比于美军飞机采用的甚高频无线电测向仪有一个优点,即能够“超地平线”工作,故飞行高度很低的飞机也能使用。
相比之下,美军飞机必需爬升到较高的高度才能确定远方航母的位置,这自然会额外消耗一些燃料——对一架在开阔水域迷航的飞机而言,这些燃料可是非常宝贵的。尽管如此,在1942年5月7日这个特殊的夜晚,日军却处于一种非常不利的地位:日军飞机上的测向仪与美军“约克城”号航空母舰上的战斗机导引系统工作在同一频率上,于是,日军飞行员跟着信号一路飞到了美军特混舰队上空!美军的雷达捕捉到了这些日机,一小队“野猫”战斗机拦截了9架无武装的九七式舰载攻击机并将它们悉数击落。
另一队日军飞机当时已经围着“约克城”号开始盘旋并进入降落程序了,可当它们发出识别信号后,迎接它们的却是一顿猛烈的防空炮火,日机旋即意识到了它们所犯的错误。后来,这些日机终于返回了自己的母舰——当时日军航母可谓是一片灯火通明,以方便己方的舰载机返航,全然不顾当时美军特混舰队离自己只有不到100英里(约160千米)的距离。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开展这种大胆的回收活动可以说是有几分胆色的,相比之下,2年后美军航母编队开展的一次类似的开灯回收活动则受到了大肆吹捧(译者注:这里的“2年后”指的是1944年6月20日的马里亚纳海战中,美军航母编队指挥官马克•米切尔中将为便于飞行员在黑暗中降落而让航空母舰打开了助降灯。实际上所编译的这篇文章的原文作者认为日军开灯的勇气甚于美军,因为此时日军面对着强大的对手,而美军在马里亚纳海战时则拥有绝对的优势)。(楼主注:当时日本海军挟珍珠港大胜的余威,可能并没有把美国海军放在眼中,至少是心理上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