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沃尔沃XC Classic论坛 >  歼七的故事(全文更新完毕)

发表于 2017-03-04 15:14    IP属地:未知

  根据国防工业委员会北戴河会议的决定,从 1961 年年底开始,国防部六院以飞机为重点协同相关工厂翻译、复制、校对了苏联提供的图纸和技术资料,为仿制和摸透米格-21 飞机作了基本的准备工作。在飞机方面,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翻译了米格-21 全部的图纸和技术资料,并于 1963 年 3 月移交给沈阳飞机制造厂。同时为了配合工厂用苏制散装件组装整机,与沈阳飞机制造厂共同翻译、补齐了总装所需的技术资料,编制了总装和试飞的全套工艺规程,并按照苏联提供的设计更改单对飞机相关图纸进行了更改,先后解决了飞机图纸疑难问题 249 个,更改原设计图纸近 2 万标准页,补充设计图纸 969 标淮页,编制了苏联欠交的八大试验技术文件。在发动机和辅机成品方面,则以相关工厂为主,由六院派出技术人员协助进行图纸和技术资料的翻译校对。除补充了一些缺少的图纸资料外,还摸清了发动机的七大技术关键和 15 个研究专题,查明了苏方没有给的发动机性能曲线、热试车等关键技术性能资料。空空导弹方面从 1962 年 8 月到 1963 年下半年,也相继完成了全部图纸资料的翻译校对工作。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3-04 15:15    IP属地:未知


航空研究院(国防部六院)成立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3-04 15:17    IP属地:未知

  到1963 年底,在飞机方面沈阳飞机设计所完成了飞机的强度报告的校核、机头进气锥的强度汁算、小展弦比三角翼的强度与刚度计算、空气动力特性校核计算、气动弹性分析、重量校核及惯性矩计算、飞机进气道性能的分析计算、座舱盖与座椅在带离弹射过程中的运动协调保证、飞机战斗性能分析等 39 项课题。进行了高速、低速风洞吹风试验 27 项 3,300 次,通过与米格-21 飞机数据进行结果比对,掌握了小风洞试验结果的正确运用。安排了进气道、飞机刚度、全机共振、弹射座椅地面弹射等 64 项试验,对米格-21 的气动特性、结构强度和飞行性能有全面深入的掌握。在发动机方面攻克七大技术关键,进行了发动机热试车性能研究、压气机气动力结构分析等 15 个专题的研究工作。材料方面初步摸清了米格-21 飞机所需材料共计 10,079 项,对当时国内尚不能生产的原材料进行了安排落实。此外在制造工艺、辅机成品、武器系统等方面也逐一地摸清了存在的问题,拟订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3-04 15:17    IP属地:未知


对米格-21 飞机的救生系统进行地面抛盖试验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3-04 15:18    IP属地:未知

  通过两年多时间的对米格-21 飞机所进行的大量“技术摸透”工作,共“消化”了苏联提供的技术资料共 48,000 标准页(含设计图纸、强度报告和试验任务书),基本上搞清了米格-21 飞机的设计原理、技术关键以及所需的原材料和配套成品件。通过“技术摸透”工作的计算和试验,补充和校核了苏联原设计技术资料,同时也学习和掌握了原机的设计方法,基本掌握了两倍音速歼击机的设计、生产和试验的关键技术,解决了相关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使我国的航空工业跨上了新台阶,不但为米格-21 的试制做好了技术准备,也为以后自行设计性能更好的歼-8 飞机进行了技术储备和积累了经验。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3-04 15:18    IP属地:未知


由气囊支持的小型飞机振动试验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3-04 15:21    IP属地:未知

组装与试制
  1962 年 4 月至 9 月之间,按中苏协定规定由苏联提供的 15 架份米格-21Ф-13 飞机散装组合件陆续地运到沈阳飞机制造厂,这些散装件包括了米格-21 飞机第 16 至 22 批次的部件。工厂在检点后发现由于散装组件的包装箱没有包装好,不少木箱在运输过程中渗进去了雨水,致使很多散装件不同程度地受到腐蚀。沈阳飞机制造厂针对这一情况立即采取了一些防腐补救措施,同时加快了装配散装件的生产准备进度。
       在首架份散装件到厂后不久,周恩来总理于 1962 年 6 月在沈阳飞机制造厂召开沈阳地区航空工业企业领导干部座谈会,着重研究了新机试制的问题。15 架份苏制散装件全部到齐后,总参谋长罗瑞卿于 1962 年 11 月 23 日正式批准沈阳飞机制造厂开始米格-21 飞机的组装工作,并将其列入航空工业 1963 年的重点工作计划。到 1963 年底,米格-21 的“技术摸透”也已经完成,1964 年 2 月在沈阳飞机制造厂正式开始用散装件(第 16 批 07 架机)装配整机,同时还从其他飞机工厂增调了一些人员到沈阳飞机制造厂帮助组装。到了 3 月底,第一架用苏制散装件装配的米格-21Ф-13 型飞机的总装完成并转入试飞前的地面试验。由于当时工厂试飞大队的飞行员均没有米格-21 飞机的驾驶经验,因此决定由当时装备了米格-21 的空军第十一航空学校派飞行员葛文墉来进行试飞。当时沈阳飞机制造厂所在的机场由于正在翻修跑道而无法试验,因此飞机的试飞改在了距离不远的空军鞍山机场进行。同年 4 月 30 日,葛文墉驾驶该机在鞍山机场首飞成功。
       到 1964 年 9 月末,首批 10 架用苏制散装件装配的米格-21 飞机交付部队使用,之后剩余的 5 架份散装件也于 1965 年 2 月总装完成并交付。通过这 15 架份苏制散装件的总装、试验和试飞,沈阳飞机制造厂进一步熟悉了米格-21 飞机的结构特点,为下一步正式试制该机做好了准备。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3-04 15:21    IP属地:未知



组装的第一架米格-21(1607 号)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3-04 15:24    IP属地:未知

  组装的米格-21 飞机装备了当时空军的王牌部队空三师,很快就开始担负作战任务。空三师是中国空军组建最早的航空兵师之一,在朝鲜战争中曾取得过辉煌的战绩,归国后在国土防空作战中又屡立战功,因此也是空军装备最好的部队,每次从苏联引进新型歼击机一般都首先装备该师使用,此前在 1962 年 11 月就已经装备了米格-21Ф-13 型飞机。
       1964 年 8 月的“北部湾事件”后,美军开始对北越进行轰炸,并派遣“火蜂”高空无人驾驶侦察机侵入中国领空进行刺探侦察。由于这种高空无人侦察机的飞行高度最大为 20,000 米,一般也在 18,000 米左右。大大高于当时空军装备的歼-6 等歼击机的实用升限,因此中国空军虽多次出动飞机拦截都未能将其击落。而米格-21 飞机无外挂导弹时的实用升限可以达到 19,800 米,具备了打击高空无人侦察机的较为有利的条件。当时空三师派出了多个配备米格-21 飞机的作战小分队,分别进驻江西向塘、广东兴宁、广西南宁、云南昆明和云南蒙自等敌机可能人侵的地区,执行对付美军无人侦察机的分点作战任务。
       1964 年 12 月 15 日,空三师的米格-21 首次用于拦截高空无人机,在 17,700 米高度上向无人机发射了两枚 К-13 型空空导弹,但导弹在敌机的前方爆炸未能击落目标。在一年多时间里空三师的米格-21 飞机共对无人机作战 19 架次,发射了 7 枚空空导弹但没有取得战果,暴露了这种飞机的一些缺陷。尽管米格-21 装备了当时算是很先进的空空导弹,但由于米格-21 与无人机之间的速度差过大,对付无人机这种低速目标难以占到理想的导弹发射位置。而且无人机的机体积很小,发动机推力也小,红外辐射强度较弱,因此导弹不易捕获到目标。另外 К-13 导弹主要是用来攻击轰炸机等大型目标的要求设计的,导弹引信有 10~14 毫秒的延迟起爆时间,以便能够超越发动机喷口这一强红外辐射源而击中轰炸机机身前部的要害部位,而对于无人机的机体比轰炸机小得多,这样长的延迟起爆时间将使导弹超越目标而在前方爆炸,因此很难击中目标,这些原因都导致了空三师几次发射空空导弹均没有能够取得战果。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7-03-04 15:24    IP属地:未知


首批国内组装的米格-21 飞机正在滑行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