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机油专家 >  《合成概念以及PAO合成油问答》

发表于 2008-02-03 11:09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卞牛医 于 08-02-03 10:52 发表
以前主要讨论技术,我插不上嘴。既然有意讨论使用感受,我想请教:同样是5W-30的灰壳和MOBIL 1号机油,技术指标应该相近,但总有人反应两种机油的使用声音大相径庭,到底是个人感觉的差异还是机油特性使然。要是 ...
原来说过,润滑油的配方的不同,导致其性能雷达图各指标偏重不同,最后是一个均衡后的指标产物。
同样黏度的机油由于其品牌不同,其基础油、添加剂都不同,在同样一个发动机中表现也不同,声音的差异是因为其密封性、润滑性带来缸压的不同频谱峰值和波长区别。
其实说直接些就是油膜厚度、牢固度、油性添加剂所建立的边界极性反应膜之间的平衡导致不同品牌会有不同的噪音区别。
[ 本帖最后由 樱桃牛肉丸子 于 08-02-03 11:11 编辑 ]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8-02-04 09:49    IP属地:未知

续-7
先说一个润滑油著名事故案例:


1982 年冬季就跟现在的南方受冻害省市气候类似,北半球遭受大规模严寒侵袭。北美及欧洲大批汽车发生故障, 造成引擎损坏, 调查研究后, 发现是由于汽车润滑油在低温时产生凝胶造成引擎气缚或产生破坏性损害引起的。这个事件以后,润滑油的润滑油低温成胶理论开始列入润滑油研究的重要范畴。


润滑油低温成胶理论涉及润滑油的低温起动性和低温泵送性,即在低温下润滑油不仅粘度增加, 而且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在浊点以上, 可以认为润滑油属于牛顿流体; 而在浊点以下, 由于体系中有蜡结晶出现, 此时的润滑油体系就属于非牛顿流体, 其粘度随剪切率和剪切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这种粘度叫表观粘度。润滑油的凝胶属于热可逆, 为物理凝胶。


由于汽车润滑油的成分较复杂, 基础油及各种各样的添加剂, 它们都可能参与成胶过程,尤其是作为黏度指数改性剂属于乙烯/异丁烯等高分子聚合物,这类物质我们可以把它看作和蜡一样的特性。作为润滑油凝胶理论十分复杂,涉及流体力学等很多学科,目前仍在继续研究中,车友知道即可。


论坛上所谓 机油冷冻试验作为区分是否是合成油的依据是十分可笑和荒唐的,起因就是水美拿着0W的北极油和其他5W、10W的机油相比较,我倒是问一句:有本事把国内能见到的0W你都冻一冻,我看看你能忽悠出啥。一个非专业的测试方法用来研究专业的润滑油,可谓奇迹,润滑油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检测方法可以退休了。丢人现眼呀!
(点名:MOBIL 0W-40、嘉实多0W-40、FUCHS 0W-30/0W-20)


再次提问:1、国际润滑油四大添加剂公司名称?
          2、润滑油汽油/柴油的台架试验费用是多少?
[ 本帖最后由 樱桃牛肉丸子 于 08-02-04 13:54 编辑 ]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8-02-04 13:49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布鲁诺 于 08-02-04 11:52 发表
全球四大添加剂公司:
润英联(Infineum)
雪夫隆(Chevron)
路博润公司(Lubrizol )
乙基公司( Ethyl)
不知道对不对?其中润英联是埃克森美孚和壳组成的公司。
路博润最大,其次是润英联,雪夫隆第三 ...
呵呵,不愧是布版,基本正确,略有疏漏。

第四名应该是雅富顿(Afton)公司,乙基公司( Ethyl)同属于NewMarket集团。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石油界的全球并购潮中,乙基在1992年收购了美国的阿莫科石油添加剂公司(Amoco Petroleum Additives)和日本的库珀公司(Nippon Cooper),在1996年收购了德士古添加剂公司(Texaco Additives Inc.). 在2004年,为了发掘石油添加剂和四乙基铅两大业务各自的市场潜力,乙基公司变更为NewMarket公司, 成为雅富顿公司乙基公司的控股母公司. 雅富顿公司负责公司的石油添加剂业务,乙基公司仍以公司原有名称经营四乙基铅 (TEL) 业务.

20 世纪90 年代前, 世界主要的润滑油添加剂生产厂家原有6大家:
LubrizolParamins ( Exxon) Oronite(Chevron) Amoco Petroleum AdditivesMobilShell等公司,
目前全球已合并形成了4大添加剂公司, LubrizolInfineumChevron OroniteAfton公司。

第二问:汽油机油的台架试验费用目前大概是80万美元;
        柴油机油的台架试验费用目前大概是150万美元。
[ 本帖最后由 樱桃牛肉丸子 于 08-02-04 13:51 编辑 ]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8-02-04 15:38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lubexpert 于 08-02-04 15:24 发表
什么玩意儿?把自己搞的跟个神似的!
你想把XHVI搞成神,也想把你自己搞成神?
LE
大过节的,别气坏了跳进秦淮河。

正常的技术讨论你没能耐,骂街撒泼就显着你丫斤了,很乐意看你狗急跳墙的小丑样子,全当过年一乐。

对于布版、胖子这些真专家和车友我是尊重和惺惺相惜,彼此之间没有谁贬低谁抬高谁的意思,个人都有所长。。


对于你这厮,我已经是好脾气了,问你真格的连个屁都憋不出来,你老干脆净身自宫吧,这样骂街撒泼还有些脸面,不然愧对自己的男儿身。

有本事把你自己那点三脚猫机油半瓶子醋全亮出来,别憋死了又搬你美国爷爷和F22说事。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8-02-04 15:47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china17 于 08-02-04 15:39 发表
思想顽固不化的老革命啊
呵呵。17车友犯不着和这厮见识。
按照谁质疑谁举证的原则,咱们欢迎LE同志把他的冷冻试验结果拿出来。
拿出来的同时请说明化工原理。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8-02-04 22:05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布鲁诺 于 08-02-04 16:43 发表
谢谢丸子斧正。好像mmt是afton在国内推广,没想到一个集团的(题外话),呵呵。
呵呵,MMT案例确实是当年很有名的,国内很多人还是习惯叫乙基公司顺嘴,反正也是一个集团的,无所谓的。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8-02-04 22:24    IP属地:未知

爱卡币+14
共获得爱卡币
原帖由 卞牛医 于 08-02-04 15:11 发表
这点还不够吗?至少假冒的0W-40立地现形。妙处是人人都能做到,做不到的好办法跟没有一样。
我觉得大多数车友其实是被假专家误导了。先头关于浊点、凝胶理论已经说过了,但是大多数车友还是认为:

水美冷冻确实清澈,其他的都混浊了,这个起码可以鉴定真水美呀。


呵呵,从开始这个冷冻机油就是利用了田忌赛马的策略,水美利用此法原本是显示0W北极油良好的低温性能,后来被无限扩大到是分辨是否是合成机油的**,这就有些混淆视听,接近于胡闹了。

1、即使是冷冻,也应该是0W对应0W,5W对应5W,应该是同一黏度条件下,简单的冷冻我们可以大概看出机油的低温表观黏度。可是论坛里都是水美的0W-40和5W-40、10W-40相比较,级别不同,其结果自然是0W北极油低温最好。

2、按照某些伪专家的理论,PAO是纯合成,不含蜡,因此不会析蜡,不会混浊。呵呵,蒙外行人可以,让干石油化工的人看见非给他500个大嘴巴,按照伪专家的思维,全合成油不会有浊点,不会混浊,但是此法的始作俑者恰恰是利用大多数民用冰箱只能冷冻到-20度上下,这个时候,0W系列的倾点(凝点)以及浊点都没有达到,你把温度降到-35度看看,呵呵,误导加欺骗很害人呀。

3、如果要证明冷冻机油方法的不规范和有意误导,最简单的是同级别冷冻:

水美0W-40 PK  嘉实多 0W-40;

水美5W-40esp  PK 灰喜力(或者FUCHS超级合成);


冷冻后看看,你会得到真实的答案。

论坛不能存在有意误导的理论,应该还原机油知识的原本。

擦亮自己的眼睛吧!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8-02-05 10:54    IP属地:未知

[quote]原帖由 china17 于 08-02-05 08:59 发表
你牛,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你的认识还停留在什么年代?老革命就是老革命
现在满天下都是GTL做的润滑油了,回去好好读书吧 [/quot
过节了,都不要上火动气。
LE同志既然还没有跳秦淮河,那就让他默写PAO分子式1000遍。别人过节放炮1000响,LE喷水1000遍。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8-02-05 23:33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59995000 于 08-02-05 17:45 发表
一句话笼统地将PAO称为全合成或将XHVI称为矿物油确实是不严谨的,任何一个石油化工技术人员看到都不同意,LE在这一点上不必争了。
XHVI虽然大部分性能接近PAO,甚至有些指标超过PAO,也可能是今后润滑油发展的 ...
明白人呀!

本人并不是有意炫耀自己的专业知识,而是针对LE为代表的错误理论进行还原本质的辩论。

LE的诸多论据都经不起推敲,从XHVI塔底渣油说、合成油冷冻说、PAO分子式说我都在此贴进行了依据石化专业知识的批驳,不是单纯个人恩怨的论坛拍砖,而是为公理的真实面目,相信大多数车友因该能理解我的用心。

本人和SHELL无任何瓜葛,作为搞石化的应该把事物的原本告诉大家,很遗憾,我所论述的专业知识对于大多数车友确实太深奥了,连LE自己也不敢接招,只能翻来覆去说XHVI没有分子式的最后一根稻草了,很可惜,当初他一说出PAO有分子式我就知道他确实是外行,内行绝对不会说出这种小儿科的话语,一个宽馏分,包含几种碳烃物质的混合物LE要是能编写出分子式,他可以拿诺贝尔奖了,这是最基本的化工基础常识呀!

此帖的目的并不是LE想象的那样是为了XHVI合成不合成定义,那是API的事情,我们车友应该更多了解机油的使用常识,而不是看出身,多说一句,GTL技术确实很新,很多石化技术人员和润滑油销售商也不知道其中的技术水平,我觉得通过此帖也能了解到最新的润滑油水平,对于MOBIl也有自己的GTL技术,而且原来我的文章说过已经全面超越了PAO,这是事实,也是未来。

但愿车友能理解我开此帖的良苦用心。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08-02-06 00:04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lubexpert 于 08-02-05 23:42 发表
实事求是是我做人和搞技术的原则,
(这里有个道德风险的问题,就是说当利益大的一定地步的时候,人可能会放弃原则,这也包括我)
有可能我说得不太清楚
(你不是说不清楚,这就是道德风险)
现在美孚1号也 ...
请LE同志写出PAO分子式,这是你道德的基础,如果写不出来,请今后不要乱说胡说。
顺便告诉你,百度和谷歌你就别费劲搜索了,怪累的,搜也搜不着PAO分子式的。
真的,让我们开开眼,这是你在论坛今后的脸面和基础,别让我们失望。
写不出来或者躲避的话,你就别厚脸混了,秦淮河你不敢跳,还真没有台湾王世坚哥们说跳海就跳海兑现的勇气,起码人家还算男人。
你可真是我所见另类人物,相当有才!!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