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1-12-10 11:29 IP属地:未知
6、芦石安 85岁
姓名:
芦石安
性别:男,汉
出生:1928.07.24
主要经历:
参加衡阳保卫战,当时驻扎在南门,据说是岳屏公园靠近先锋路一带。
记得是在国民革命第十军 ,军长方先觉。
因为年龄小的原因,当时做团长的勤务兵(团长有老婆,但团长姓什么都忘了)。
1944年家在广西梧州的他,抓壮丁当了兵,因为年龄小的原因,当时做团长的勤务兵,部队开到衡阳后,当时驻扎在南门岳屏山靠近目前的先
锋路一带,他估计当时可能是前线战士伤亡过大,所以,他们也上了前线,据芦老自己说,他总共开了三枪,打没打中日军,他自己也不知
道,在随后的时间里,抵挡不住日军的进攻,当时前线已经没有指挥官了,他就和其他的战友退下战场,并且离开了战场(就这个问题,我问
过芦老,他这样算不算逃兵?芦老的解释是,没指挥官在场,他也是跟着其他士兵一起走的,不能算是逃兵。我不知道怎么样去理解这种行
为,战争总是可怕的,有的行为我们没参加过战斗也不可能理解)。
离开部队后,他一个人就流落在衡阳,直到解放后,他参加了工作,都很少会广西梧州的家,他家在当时解放土改时,被划为地主,他又
当过国民党军队的兵,所以,他一直对自己过去的事很少提及。
(资料来自“关爱抗战老兵网”)
老兵几年前中风了,生活基本不能自理,老兵原先娶个一位比他大20多岁的妓女,有一个儿子,情况也不是太好,儿子有时也会过来看望
父亲,但每次来都会吵架,老兵目前全靠现在的夫人黄阿姨照顾。
我们一踏进老兵家,一股浓烈的尿臊味扑鼻而来,租住的房间有个蹲坑,但老人中风后不能走到蹲坑去方便,只能在房间里解决,黄阿姨
用煤灰覆盖后再倒出去,久了味道自然浓烈,队友们进屋时没有一个皱眉头捂鼻的,尤其朵绯这样的年轻MM难能可贵啊。
我们的到来让芦老很高兴,尤其是见到小明,老人脸上笑开了花。
我们都被老人喜庆的笑容感染,围着老人聊起了天。当老人知道我们是从广东过来的时候,突然激动了起来
立刻改讲了粤语,话语也清晰了很多。原来老人很小就跟表哥去了高要,后来在广州当的兵,老家梧州以前也是广
东的地界。腾达、朵緋当仁不让,以小老乡的身份用粤语和老人热烈地聊了起来。离家半个多世纪,乡音未改啊。
老人几十年没人陪他讲白话了,看得出高兴极了!
他乡闻乡音,老人笑得开心极了
老人租住的简陋但整齐的家,黄阿姨能干啊!
用家乡话和小老乡聊天,畅快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