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新版>>

河北论坛 >  《情系雀儿山》 -08年雀儿山登山报告

发表于 2012-06-02 23:41    IP属地:未知

原帖由 张一号 于 2012-6-1 23:35 发表
期待更新啊
小伙子,高考顺利啊!祝你考个好成绩!

[每日热点]:【酷车实拍】家里又添新车了 提哪吒L...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2-06-03 19:46    IP属地:未知


D8   C1   2008-9-29



   早上没有行动的指示,等起身的时候天早已大亮。
   大雾,高度说天气晴朗不够理想,今天没有前进计划,就地适应性训练。




   昨夜真的下了一场大雪,晚上听到帐篷晃动的声音是领队在把每个帐篷上的积雪抖掉,防止帐篷被压塌。






   看看驼包上的雪,得知昨晚的雪还挺大,这个海拔,天气是无常的,常常在1个小时里,晴天、雪天、雾天、暴风雪能折腾好几个来回,所以天气是攀登雪山中最大的影响因素。






  早上8点多头顶上渐渐的露出一片蓝天,看来今天又是好天气。





   这顶K2高山帐是我为了这次登山特地买的,帐篷有五个支撑杆,异常坚固,外观和颜色也是我喜欢的。一直用到现在,曾陪我去过很多地方,经历过些风雨,值得信赖。
   国产帐篷的共同缺点是沉了点。



   今天没有攀登计划,所以显得太过悠闲。






[ 本帖最后由 yh001 于 2012-6-3 21:05 编辑 ]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人说山西好风光之黄河篇...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2-06-03 19:53    IP属地:未知


   白天所有人的高反明显减轻,大家有说有笑,痛思昨天的困苦,畅想明天的计划。











   忙里偷闲,大家开始游戏起来。



   教练心情也很好,看着我们在那里乐,看得出其实他也有点安奈不住了。


   趁着天气好,高度给大家详细介绍雀儿山。





   雀儿山(藏语称卓拉山)主峰海拔6168米,地处东经99.1°,北纬31.8°,主峰位于雀儿山南段,在西藏德格县境内。
   雀儿山主峰有西北、东北两条山脊。在西北山脊上,距主峰3公里处是雀儿山Ⅱ峰,,海拔6119米。雀儿山主峰山体高大,地形复杂,冰川发育完整,冰裂密布,攀登技术难度大。山峰北坡和东南坡谷中躺卧着两条大型冰川,冰川第三舌部直伸到海拔4500米。
   我们经过的新路海(藏语称玉龙拉错)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早在1990年就已经成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BC大本营在4000米的森林末端,相对主峰有近2100米的高差,这是攀登雀儿山的难点之一,也是雀儿山诱人之处。
   从大本营到顶峰通常需要建三个营地。
   1988年9月24 、25日由中国地质大学和日本神户大学联合登山队的10人分两批沿北坡首次登顶。
   其后十几年间,中国民间登山力量曾多次攀登此山,但一般只登达5500米。
   至今总共只有几十人登顶,而我们的领队高度已经是两次成功登顶,对于雀儿山来说,已经算是老手了。
   目前仍看不到主峰。照片左侧从上面滑下的冰层就是千万年冰川运动的结果。


   领队高度,是凯乐石未登峰计划的被赞助人,常年在国内进行未登峰的攀登。曾多次成功对未登峰进行首攀。






[ 本帖最后由 yh001 于 2012-6-3 21:00 编辑 ]

[每日热点]:【保养维护】逍客烧机油难题被PNF技术完美解决...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2-06-03 20:11    IP属地:未知



   看着天气很好,高度一声令下,大家开始集结进行适应性训练。



   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训练分成一个组,大家全部结组在一条保护绳上。

   保护绳是高山攀登中最重要的器械之一,平时行走时几个队员结组在一起,如果有一人不慎掉进冰裂缝,其队员会马上卧倒,把冰镐深深压入雪中进行制动,然后进行救援,这个项目大家已经演练过很多次了。


   出发,目标前方几百米开外的一个冰脊。





   第一次在高海拔冰川上结组行走,没强度、没压力,挺爽!







   在登山过程中,双手永远要处于解放状态,相机和摄像机都赛在怀里,所以给人的感觉向来是衣衫不整。



[ 本帖最后由 yh001 于 2012-6-3 20:51 编辑 ]

[每日热点]:【休闲生活】丰宁坝上百里天路草原之巅...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2-06-03 20:22    IP属地:未知



   保护点和保护站的设置方法详解。



   在几乎直立的冰坡上,进行速降和上升的训练。



   “看,雀儿山主峰!”高度大声说!




   哇,拨云见日,早已神往的雀儿山主峰,不觉间悄然从雾中露出真容。

   大家一阵欢呼,仿佛现在已经站在了主峰边上,似乎马上就要登顶一般的雀跃。





   训练继续进行,一路上,蚂蚁可爱、活泼、坚韧的心态得到大家公认的赞同,巾帼不让须眉。




   但是在速降这个项目上,因为总是把绳子踩到脚下,一直受到领队的大声严厉呵斥,脚下的冰爪异常锋利,不小心踩到会让绳子受伤,发生意外的时候,绳子就是生命。

   领队的严谨让大家对整个训练都更加认真,并且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对绳子一直都爱护有加。



[ 本帖最后由 yh001 于 2012-6-3 20:47 编辑 ]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禅国囊谦 1000多个佛寺...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2-06-03 20:39    IP属地:未知



   太阳西斜,紫外线依然强烈。






   大家又开始做放松动作。







   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攀登看似无用的雪山?

   “因为山在那里。”看似轻松的一句话,却是登山界的至理名言。

   这其实是马洛里面对记者围追时一句发泄的话,现在却成了我们关于登山的深奥解释,尽管并没有多少人能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这就是答案?这就是答案?

    是的。对于马洛里来说,这肯定就是答案。

    对于许多人来说,如果这也真的就是答案,人生就应该这么简单,又是这么又哲理。

    因为山在那里,所以我就去登;因为事情在那里,所以我就去完成。



关于:“山在那里!"

   1924年,《纽约时报》记者问乔治·马洛里:“你为什么要攀登珠峰?”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山在那里。”

   这句话成了登山界圣经般的名言,从此激励着无数人去征服一座又一座原本不可能征服的山峰。

  马洛里活得并不比这句话长多少,那一年,他和新手安德鲁·欧文组队,试图从珠峰北壁登顶,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征服世界最高峰的人,然而这两人一去不复返。在大本营的观测者在他们冲顶的那一日,看到两条顺利冲刺的影子被云雾遮盖,此后便杳无踪影。马洛里和欧文是否登顶,这成了登山界著名的“马欧之谜”。

  75年后,美国登山家康拉德·安柯在海拔8160米的珠峰北壁发现了马洛里的遗体,冰雪覆盖之下,骨架完好无损。马洛里在出发前,把妻子露丝的照片揣在贴身的衣兜里,他对妻子说,如果登顶,他将把她的照片放在世界之巅——在马洛里的贴身衣袋里,安柯没有找到这张照片,他因此觉得,马洛里一定做到了。

  今天,持马洛里没有登顶的人,一个重要的理由是,单凭马洛里当时的装备,不可能徒手攀上登顶途中著名的“第二阶梯”,那块陡峭的岩壁,当今的登山者都要依赖中国人打下的梯子才能跨越。自从发现马洛里的遗体后,康拉德·安柯的生活与马洛里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他不信这个邪,决定复制马洛里的登山路。

  他找到了同样是登山新手的英国攀岩者里奥,按照历史资料记载,打造了马洛里的全套装备,踏上了征服珠穆朗玛峰的路。在攀岩技术的帮助下,他们战胜了“第二阶梯”,徒手翻越了那块登山界认为马洛里没有完成的大岩壁,证明了马洛里一样也可能做到。这篇文章开头的那句话,就是里奥在登顶后站在世界之巅的感慨。

  尽管特地仿效了马洛里的装备,在最后登顶时,两人仍被迫换上了现代科技的羽绒服。可以想见,马洛里和他的同伴,在75年前科技还极其不发达的情况下,为了登顶付
出了多大的代价。有学者认为,下撤过程中,马洛里就是因为体力耗尽、神志不清,才发生了滑坠事故而死。

  国家地理频道以一个特效长镜头模拟了他发现的那条登山路线,在75年前,从来没有人从珠峰北壁登顶的情况下,马洛里能做的只有边走边看,燃烧自己的生命杀出一条路来。这就是他最伟大的地方,而他也许已经放在世界之巅的妻子照片,已成一张失落的“海洋之心”,见证着人类爱情的渺小和挚诚!






   看着远远耸立在那里的雀儿山顶峰,我默默的在雪地上写下:YH007,一定要坚持!

   同时心里也在默默的说:即使你到不了顶峰,只要坚持了、努力了,就已经成功了!



   因为对爱卡深深的挚爱,Xcar也被我深深的刻在雪地上。



   天渐渐暗了下来,训练结束,大家相继撤回营地。


   雪又如期而至!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打卡妈屿岛...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2-06-04 22:26    IP属地:未知



D9   C1.5    2008-9-30




   夜里头疼的厉害,可能是晚上山下的植物停止了光合作用,氧气也生产不出来,整晚头脑保持一种怪异的清醒,无论如何也无法入睡。

   胃里的大量分泌的胃酸,强烈的刺激着胃壁,有种要烧穿的感觉,想大口的吞咽唾液中和胃酸,无奈口中却连半点口水都没有。

   小的时候家里孩子多,养过不来,所以不到3岁就把我送到乡下的姨家里。表哥、表姐们都对我疼爱有加,想着办法让我改善生活,有一天她们买了1毛钱的黑枣,整整一大捧,她们不得吃,我自己都急急地吃下去了,最终结果导致肚子疼。过了几天,情况渐渐严重起来,她们着慌了,把我送回家,快过年了,医生们错误的按胆道蛔虫给我治疗,情况变的越来越严重,后来发生导致间歇性休克。最后在年三十医生都放假的情况下,老爸抱着昏迷的我同院长吵了一架,那时的人民医院因为医疗条件差,实在判断不出病因,于是院长无奈的做出开腹探查的决定,等打开腹腔老院长也吃了一惊,有一段小肠因为黑枣造成阻塞,已经憋出几个疙瘩,其中3个已经发黑,快要破溃了。院长说如果再晚几个小时,我的小命就保不住了。那段一尺左右的可怜小肠被切掉了。

   所以我自小体弱,大了之后好了很多,但最近两年,每过几个月就会闹一次胃肠痉挛,医生说做过胃肠手术的人很多人都会有这种症状,没办法,只能个人饮食平时注意,为了防止在雪山上疼的满地打滚儿,我带了治疗胃肠痉挛的特效注射针上来的,可现在闹的是胃酸,哈哈,真是阴差阳错!

   老苗在帐外喊我,快日出了,玩摄影的人都知道,最美的时候就是日出日落,挣扎着钻出帐外……






   好像忽然之间,一线阳光就从山后射出来,这种显得异常诡异的金色,就这么忽然的的把夜晚撩破。

   在家也拍过很多次日出,这样的感觉没有。

   老苗大声的喊了几句,人们陆陆续续从帐篷里钻出来,



   新的一天来了!





   整座山仿佛要真的燃烧起来。







   迎接灿烂一天!






   雀儿山顶峰依然安静的在那里等待沐浴阳光。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中原游之须弥福寿之庙...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2-06-04 22:39    IP属地:未知



   老苗又有了新的发现。



     眼前的一切有点夸张。



      天哪!你相信吗?这就是我们来时的路。

   腾云驾雾,这种情形只有你亲临现场的时候,才有被震撼到的感觉。







   延绵几十公里的浓雾遮盖住整个5000米以下的空间。






      我想放声喊一嗓子,一定会传出很远,结果无论我的人猿泰山吼功无论如果发威,声音都小的可怜,像只小鸡仔发出的啾啾声!


   没有山体反射回波、浓雾也会吸收大量的声波。



   手指的地方,垂直下去1000米的地方就是大本营。




      想不想马上下山?从绝壁上来个自由落体保管你立刻回到大本营!


      在这里小相机也能出效果






[每日热点]:【自驾游记】神农架-白帝城-三峡-宜昌...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2-06-04 22:46    IP属地:未知




   天光已大亮,要拔营了




      
知道在月亮上行走什么感觉吗?就像现在一个样子。








   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垃圾收好下山的时候带走。




      出发之前,所有装备要再检查一次,老孔有点像保姆吧。




      我们带上山来的口粮,富裕出来2天,如果超过2天没有登顶,要不下撤,要不挨饿。


   我们已经在C1耽搁了一天了。


   拿齐所需装备之后,将剩下的放到一个稍微背眼点的地方。





   一切收拾妥当之后,雾气又捉迷藏一样悄悄升起,真是有点令人沮丧和紧张。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巴马世界之乡长寿村...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发表于 2012-06-04 22:54    IP属地:未知




   高度看着若隐若现的顶峰,在思索着什么。




   领队最操心。是队伍的核心、灵魂。

   虽说有丰富的经验和强健的体魄,但像所有人一样,嘴唇也早就裂开了口子。



   看看天气没有转得更差,十点三十分高度一声令下,队伍出发了……



   今天上升分为两个结组。

   第一组由领队高度做前锋负责探路,老孔紧跟其后担当保护重任,随后是蚂蚁走在安全的第三位置,郝哥殿后。

   第二组小左突前,我居中,老苗殿后。






   高度制定的攀登制度之一:必须踩着前方队员的脚印走,不能有半点差错,因为雀儿山属于技术型山峰,暗的冰裂缝极多,而且路上有很多雪桥,前方队员每走出的一步,都是经过反复探测确认没有大的危险才迈出的。


   同时强调,绳子必须有一定的张力,绳距之间不能太紧、太松,太紧容易导致前方队员牵绊,太松出现险情不容易控制。并要求大家注意千万不能踩到绳子。







[每日热点]:【旅行游记】夏天的乌兰察布...

回复本楼 | 评分 | 举报
热门信息